如何為漢武帝強國富民 第70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從2005開始、追女朋友的錯誤方法、影后,復活吧、怪談NPC想移民[無限]、抄家前,醫妃搬空敵人庫房去逃荒、[獵人同人] GI許愿店、[綜瓊瑤] 太醫韻安、[櫻蘭同人] 戀愛犯法嗎、美人與混混[八零]、[綜漫] 5T5他又誤我
劉徹掃過劉挽一眼,怎么看劉挽怎么滿意。 本以為劉挽就是鬧著玩的,墨家那樣的人們,留著他們在外頭不定要鬧出什么事,倒不如讓劉挽把人收下,養著??磩⑼煊行淖鍪?,弄些人讓她消耗精力也沒有什么不好。 不承想有些事也是出人意料的。 要給劉挽鬧著玩,隨便玩的人,竟然也會做出一些利于大漢的事? 事實已然擺在眼前,由不得劉徹無視。 “朕讓人擬下一道詔書,上面的名字你填。錢也由你來填?!眲叵雭硐肴?,終是決定如劉挽所愿,細節上的事更是由著劉挽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旁聽的臣子們一個個驚心不矣,不是,陛下,您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么? 詔書不寫名字,不寫賞賜的金額,不怕劉挽亂來嗎? 為什么要怕呢?虧得劉徹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否則定要回上一句。 自家的女兒出錢給朝廷買名聲,不過是想讓朝廷收攏人心,雖然在劉徹看來這些人心完全沒有必要收攏,架不住劉挽認為很有必要。 既不必劉徹費勁的事兒,劉徹自不會與劉挽爭執。 “最近我要去那里瞧瞧,我要看他們如何制鐵?!被羧ゲ⊙劭磩⑼旌蛣匕涯承┐笫露ㄏ?,也得將自己的要求提出來。 他從前覺得劉挽養了一群墨家的人,嗯,和劉徹的想法差不多,劉挽想干什么只管讓她去干,又沒有什么關系。 結果,他們認為的劉挽隨便玩,那叫隨便玩嗎? 別逗了好吧,簡直就是要為國家做貢獻的節奏。 那,霍去病就不能再用以前的態度去對待墨家的人了。 “去啊,表哥有什么要求只管跟他們提,讓他們給你打一把稱手的武器,那可是很重要的?!眲⑼旖z毫不避諱霍去病要去墨家。正好,霍去病腦子活,讓他過去或許會有意外之喜呢? 不管怎么樣,劉挽樂意霍去病去。 “陛下,這些馬具?”霍去病依然得先問清楚某些問題,劉徹已然道:“先給你配齊?!?/br> 這下霍去病開心了,低頭抿嘴一笑,沖劉徹抱拳道:“謝陛下?!?/br> 劉徹看了看霍去病,又看了看劉挽,莫可奈何的道:“你們兩個......” 哎喲,他們兩個怎么了?他們兩個最是貼心,最是喜歡劉徹了! 劉挽笑瞇瞇的上前拉住劉徹的手晃啊晃的,相當臉皮厚的道:“我們最懂事,最乖巧,最能為君分憂?!?/br> “臉皮也最厚?!眲氐皖^輕拍了拍劉挽的臉,末了捏了一記她的小耳朵。 “陛下,臉皮須得厚,否則讓別人說幾句便覺得活不下去,這樣的人談何作為?”霍去病第一個道出自己的見解。臉皮厚有什么不好的? 劉徹確實是拿他們兩個沒辦法,聽著霍去病的話補充一句道:“不僅要面厚,還得這里?!?/br> 直指霍去病的心口,霍去病笑答道:“陛下所指,去病明白?!?/br> 有什么不明白的,面厚心黑,自來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特性。 不過,霍去病是嗎? 劉挽側過頭望向霍去病,霍去病注意到她帶著疑惑的目光,立刻道:“陛下此話之意你不需要學?!?/br> 不需要什么的,劉挽扮了一個鬼臉,“表哥猜我知不知道?” 霍去病認真的想了想,“知道也沒什么大不了,你做不到?!?/br> 哎呀,挺小看人的! 劉徹卻回過頭道:“那可未必。只要好好教導,未無不可?!?/br> “陛下,泰永畢竟是女孩?!被羧ゲ∠胫鵀閯⑼鞝幦∫环?,心黑什么的,不需要教得劉挽很懂吧。 “怎么?你想護泰永一輩子?若不然,朕可是要教她的?!眲赝蝗幻俺鲞@一句。一旁的臣子們聽著此話都一怔,隨后又看向霍去病,霍去病可明白劉徹此言之意? 第106章 擬詔 萬萬沒有想到, 一眾人都在等著霍去病的答案,劉挽卻已然搶一步道:“父皇說的哪里話,父皇不是我最大的靠山?父皇不護我?” 此時此刻的劉徹? 他能說自己不是嗎? 他能說自己不會護著劉挽嗎? 偏偏劉挽一臉認真的凝望著他,無聲的詢問著, 等待著。 算了算了, 劉挽還小, 懂什么了, 有些事也不必一直提。 “護,自然是要護的?!眲亓⒖炭隙ǖ幕卮饎⑼?。劉挽馬上高興得眉開眼笑道:“我就知道?!?/br> 開什么玩笑, 劉挽怎么能讓劉徹生出危機感呢。 別管事實上劉挽能靠的到底是衛青或者霍去病, 亦或者是她自己。明面上她就是要讓劉徹知道, 在她的心里, 一直以來最可靠,最能靠的人從來都是劉徹。 恰好,劉徹也并不希望有人脫離他的掌控,對他造成危機感。畢竟, 誰都清楚的知道, 劉徹是個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誰要是成為他不能掌控的人,下場已然可知。 哪怕作為女兒,兒子,劉徹都能下手解決的人,不會有人覺得他不能痛心殺一個女兒吧? 要是不想涼涼, 無論在任何時候, 都不要企圖去跟劉徹斗。大家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才是真正能夠相安無事。 虧得劉徹不知道在劉挽的心里是這樣想的他, 否則怕是要把劉挽吊起來好好的訓上一頓了。 反倒霍去病有些不太自然, 不過,劉挽已然道:“父皇,詔書,詔書?!?/br> 終于可以向天下人展示,出頭的機會并非只有讀書識字,劉挽能不捉緊時間? 末了,劉挽又悄悄的問劉徹道:“父皇,此賞賜的詔令一出,未必不會有什么人毛遂自薦,有好東西要呈送朝廷,我們是不是在各州縣發個公文?” 劉徹一個轉頭瞪了劉挽,劉挽麻利的趕緊把事情講完道:“要么不做,做就不好只做一半。賞都賞,不就是加多一點公文,我們又不會吃虧。須得是于國的好東西,這難道我們大漢不缺?” 大漢有什么不缺的嗎?缺的東西可多了。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包括劉徹在內,他也并未覺得外頭的人能折騰出什么好東西。 “父皇,民間高手無數,各家遺珠不少,與其由著他們自生自滅,不如為我大漢所用?;セ莼サ?,何樂而不為。父皇沒有滅百家之意,雖以儒家為尊,也是希望其他各家蓬勃發展,既然許他們發展,讓他們為朝廷所用,此于大漢有利。墨家本為朝廷隱患,今可為朝廷所用,其他各家難道就不可以?” 對,劉挽的目標明確著,與其讓各家無法傳承下去,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但凡有丁點可能收集他們各家的著作,或者他們各家的人,能把諸子百家傳下去一些,就傳下去一些,也算她沒有白回來這個時代一趟。 “你這孩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眲睾苁穷^痛,他算是看出來了,劉挽的腦袋瓜子隨著她越長越大,越發厲害了,聽聽她都說了什么? 有理有據吧?聽得劉徹都忍不住心動。 可是,劉挽懂得是不是略微有點多了? 他這個當爹的瞧著劉挽的樣兒,都有些擔心劉挽會不會因為想得太多,腦子想壞了。 說話間,劉徹伸手撫過劉挽的頭。劉挽瞪圓了眼睛,肯定的告訴劉徹道:“父皇,我沒有發熱?!?/br> 她是一時頭腦發熱才會想出剛剛說的一番話嗎?怎么可能是呢。她分明是蓄謀已久,不過是因為時機未到,不敢說出口而已。 后世多少人為了諸子百家好些沒有流傳下去的學說而遺憾,那是華夏的瑰寶。他們的各種想法,在一個時代如同流星一樣的璀璨耀眼,如果可以,劉挽希望能夠將他們的著作收集起來,保存起來,讓他們得以流傳下去。 文明的火種不可不重視,如果不是有無數先人前撲后繼的保護,華夏能有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嗎? 劉挽心里打定主意,卻不會以此為由,反而只是用著墨家作為例子向劉徹申請,把人才都弄過來,至于弄過來之后到底要用他們做什么,人只要來了,想怎么用就可以怎么用。 “父皇,這是好事,好事。對大漢百利而無一害。人本來就在那兒,須得他們有用,朝廷才會養,又不是養的閑人。父皇,父皇?!眲⑼斐蛑鴦匾桓毙膭佑植盍它c意思的樣子,無二話,立刻繼續纏著劉徹,盼著劉徹別想那么多,怎么樣朝廷也不過是下發一份公文,讓天下人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誰要是有意可以一試。 確實像劉挽說的那樣,一份公文不過是給了天下人一個機會,讓更多的人有可能表現出來,成為大漢的有用之人。 人有用了,朝廷才會出手,才會養起這樣的一群人,試問,朝廷吃虧了嗎? 對的,劉徹在這一刻考慮的問題必須是朝廷吃虧了沒有。 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劉徹點了點道:“那依你看這份詔書該怎么寫?!?/br> 咦,劉挽抬眼同劉徹對視。嗯,劉徹是在考她? “詔書寫得好即下發,寫不好,再議?!?/br> 如果說先前劉挽不確定,現在她已然分外的肯定。 “一言為定?!眲⑼煲庾R到劉徹想考人,行啊,那就考唄,她又不是那怕考的人。來來來,她得讓劉徹看看,她這些年的勤奮學習可不是白勤奮的。 劉徹笑了,“寫?!?/br> 言罷已然轉過身,人往宣室走去,霍去病在后頭不確定的詢問劉挽,“能寫好嗎?” “表哥看我像是寫不好的人嗎?我是什么人?”劉挽驕傲而肯定的給霍去病一個答案,請他大可放心。 行,瞧劉挽一副我可沒有白讀書的樣兒,霍去病放心了。 “多弄幾個有用的人回來,能在武器上多改進,來日進擊匈奴時,百利而無一害。不過,上戰場的硬功夫同樣不能落下。再好的武器總會有拿不住的時候,須得本事夠硬,才是不敗的根本?!被羧ゲ∠肓讼胗盅a上一句,并不希望劉挽誤入迷途,總倚仗外力。 劉挽抬頭瞥過霍去病,果然還得是她表哥,聽聽這理智分析的話。 “表哥放心,你是知道我的,從來都相信自己,也會努力成就自己?!北臼虏贿^硬,上了戰場就是死路一條,劉挽想要蕩平匈奴,并沒有絲毫想死在戰場的意思,否則她至于那么勤奮練武? 霍去病一聽劉挽的話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br> 咦,瞧瞧這勉強的夸贊。 劉挽已然立刻道:“不跟你說了,我去寫詔書?!?/br> 一份詔書,打開各行各業通往大漢朝廷的路。對,沒錯,劉挽要的就是盡攬天下人才,尤其是并不引人注意的科技型人才。 想想華夏多少的工藝失傳于后世,從她開始,她要讓世人看到科技的力量,好讓世人知道,科研人員,擅長動手動腦的人,縱然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并不代表他們無可用之處。對于這類人才,也是要多加培養,尤其要收好的。 只是,相較于劉挽平靜的接受劉徹的刁難,親自去寫一份詔書,旁觀臣子們的心情是相當的復雜,。 不是,劉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 劉挽怎么說也才七歲,一個七歲的孩子,讓她去擬一份詔書,咱們就說,考慮過在劉徹身邊的那群擬詔的人都是多少年紀了嗎? 想過他們在得知此事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嗎? 可是,沒有人敢反對。 畢竟,劉徹有一個前提,讓劉挽試一試,詔書寫得好,劉徹才會對外發布,寫得不好,劉挽就別想了,詔書也不會公布出去。 這樣的程序有問題嗎? 哪怕是劉徹身邊專門負責擬詔的人,也得這么走的流程,問題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等到劉挽真坐在宣室內,執筆于錦帛上寫字,一個個官員的嘴角都止不住的抽搐,他們也不想有太大的反應,架不住實在忍不住,劉徹是半點不考慮他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