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漢武帝強國富民 第23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從2005開始、追女朋友的錯誤方法、影后,復活吧、怪談NPC想移民[無限]、抄家前,醫妃搬空敵人庫房去逃荒、[獵人同人] GI許愿店、[綜瓊瑤] 太醫韻安、[櫻蘭同人] 戀愛犯法嗎、美人與混混[八零]、[綜漫] 5T5他又誤我
劉徹詔令下達后,不意外引起極大的轟動。 罷黜百家,這對于自建國以來尊黃老之術,采用無為而治的大漢朝上下來說,都是一件讓人很難接受的事。既要尊儒術,對于各家的思想,著作,劉徹可以說是下令將書籍啥的都進行一定的清理。 底下的人是怎么推行的,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就上層社會,當朝來說,縱然不是學習黃老之術的人,聽聞劉徹這一舉措,不知怎么的就有人提起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了,無非是想阻止劉徹推行這樣的政策。 可是,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治國之道,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秋為死而棺之,冬為痛而喪之。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弊肿致犜趧囟?,無一不讓劉徹震驚,也讓劉徹暗暗下定決心,他要把大漢變成一個有法度,有規矩的王朝! 底下臣子們提的各種反對意見,認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對天下文化帶來什么樣不好的影響,他知道一定會有,然而在利弊之間,他理所當然的選擇對自己這個皇帝,對大漢統治有利的局面。誰也休想阻止他。 如此一來,朝堂熱鬧了,大漢也是相當的熱鬧! 可是朝堂爭執不休,劉挽卻注意到劉徹如那蟄伏許久,終于讓他等到時機的猛獸,不出手則矣,一出手,劉徹必會成事。 “朝堂安定,人心攏合,一切只是開始?!迸紶杽卦诒е鴦⑼炜醋嗾鄣臅r候,神色堅定的開口。 劉挽瞅著劉徹,知曉最近罵劉徹的人不在少數,都說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為誤國誤民,大漢怕是要亡在他的手里。 劉徹由著人罵,哪怕劉挽也曾親耳聽見有人罵得極狠,生怕劉徹下令將人拖下去砍了,畢竟劉徹的心狠后世皆知,出了名的了。 然而劉徹聽著人罵著,竟然完全沒有要把人拖下去砍了的意思,也是讓劉挽覺得神奇! 末了劉挽又給了自己一記白眼,她莫不是忘了如今的劉徹尚且年輕,沒到那一言不合即殺殺殺的地步,她倒是一概而論了。 不殺挺好的,動不動就殺人,真成暴君了,豈不是讓人害怕。 雖然沒有見到天人三策的名場面,在劉徹又一次召見董仲舒時,劉挽總算見到了董仲舒。想到這位毀譽參半,也實屬正常。 眼前的董仲舒實際年齡只有四十來歲,頭發卻有些發白,面容他普通,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或許是得到劉徹的認同,董仲舒渾身上下都充滿朝氣,給人一種厚積薄發的感覺! “陛下?!倍偈嫱瑒匾姸Y,和日常人見到劉徹所不同只是單純作一揖,董仲舒卻是行了叩拜大禮,在那一刻,劉挽感受到封建禮教的惡意,叩拜大禮什么的,起,落,拜,能累死個人。 要命的是,董仲舒一套下來如同行云流水,姿態優美,好看得劉挽都想再看上一回! 不不不,這是不對的,不對的! 余光瞥到劉徹,劉挽沒有錯過劉徹在看到董仲舒的禮數周全時,眼中流露的滿意,以及臉上藏不住的笑意! 劉挽低頭,扣手掌。 真,皇帝都是變/態的人,就喜歡被人捧起的感覺,高高在上,腳下都是對他伏首稱臣的人,這極大的滿足作為一個皇帝的虛榮心。 日子難過! 劉挽深感將來的日子不好過,儒家是最講禮數的人,哪怕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參照孔孟之道,那也是打了他們的旗號?!秲x禮》都是孔子十分推崇的,提出大一統思想的董仲舒,不可能不明白一個道理,對于皇權來說,皇帝而言,尊卑之分也要規定好了! “董先生請起?!眲厥芡甏蠖Y后,終于是把人叫起了。被劉徹抱在懷里的劉挽被劉徹一顛道:“這是朕的泰永公主,朕方才在看你的《天人三策》,讀了些給她聽,她聽得倒是入神?!?/br> 這個,這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于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劉挽自知無能改變,但相對于于后世完善的一套規矩,劉挽不是得想想應該怎么樣才能在劉徹推行的政策中找找漏洞。 既然劉徹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天人三策》,劉挽豈有不認真聽的道理。 第37章 天人感應 聽到劉徹所言的董仲舒一愣, 目光落在劉挽身上,才注意到劉挽長得靈動清秀,眼眼彎彎,一看就是個美人胚子。不過, 是不是有點太小了? 董仲舒怎么可能認為在劉徹懷里, 須得劉徹抱的劉挽能聽得懂《天人三策》 只是劉徹說了, 要的無非是一句夸贊, 董仲舒豈會吝嗇。 “陛下的公主自是聰慧,極肖陛下?!倍偈婵淙艘部涞檬钟屑记? 聽聽他的話, 他是在夸劉挽對吧, 實際上夸的是劉徹, 劉徹聰明嗎?必須聰明,要不聰明哪能看出他所答的《天人三策》十分符合如今的大漢?能助劉徹穩定江山? “想要真正做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朕要用儒家之人, 要求世人皆讀儒家之書, 那些書,哪些該留,哪些該棄,董先生可有方向?”劉徹聽著董仲舒的夸贊,高興是高興,另一個問題他也指出來。 劉挽驚嘆無比的轉頭望向劉徹, 啊啊啊, 誰說古人傻來著, 你們才傻呢!聽劉徹話里的意思, 懂他要干嘛不?罷黜百家絕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劉徹明擺著要用儒家之人,卻不代表世人都會學儒家,想要做成獨尊儒術,必須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是的,教材! 現代的人不會有人覺得教材不重要吧! 兩千年前,劉徹就已經懂得要改變從根源捉起,讓人讀的什么書,書中什么內容該留,什么內容該棄,就是劉徹眼下最想干的事! 所以,他們兩千年后讀的所謂百家之名著,都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取舍和閹割。 劉挽驚嘆不矣,董仲舒卻像是早有準備的道:“某已經為陛下準備?!?/br> 好嘛,聰明人不要太多,何止是劉徹,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也明白要做到這一點須得準備些什么,因此,他再來見劉徹就是把自己的準備奉上。 “書,某已然備好,陛下可以讓人隨在下回去取?!倍偈嬉呀浽诘谝粫r間告訴劉徹答案在哪里。 劉徹笑笑問:“是哪些書?” “《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董仲舒沒有任何猶豫的給出答案,劉徹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他也是飽讀詩書的人,自知這五部經書的內容。董仲舒選擇這五部經書,理由呢? “《詩三百》以陶冶,《尚書》《春秋》為史,讀之知興亡之道,治國安民?!抖Y》學的是禮儀,不可或缺。人若不知禮,與禽/獸何異?《易經》此書,諸經之首,三玄之一,習之可知天下事?!倍偈嫦袷侵绖匦闹幸苫?,無須劉徹出言相詢,他答來。 劉挽默默低下頭,五經啊,四書五經中的五經,就是董仲舒提出來的,她想的是,她是不是應該慶幸一番自己投生了漢武帝時期,可以有幸不用看閹割版的百家經典。 額,應該,可能,就算要全天下的人都看改動后的書籍,劉徹也不會不留些完整版的讓人瞧瞧吧? 劉挽再一次深恨自己太小,小得哪怕想看書都不成。 難道不是因為她不太識得如今的字? 簡體字和小篆是相當有差距的! 想想讀了十幾年的書,突然一把回到解放前,她成了文盲,照樣得從頭學起,劉挽覺得人生無望了! “董先生既然已經做好準備,不如進宮給朕講講?!眲夭⒉皇且粋€輕易做下決定的人,好與不好,他都要驗證一番。既知書的重要性,劉徹自然是要有把握才會決定放手。 “在下之幸也?!倍偈媲笾坏?,劉徹愿意聽他講課證明在劉徹那兒他有機會,這些書改了什么,用了什么,董仲舒也需要向劉徹解釋一番。 “父皇,我也要聽?!眹@息無用,除了繼續學,好在這個世道立足,劉挽再無他法,那就學,捉住機會的學。怎么說這輩子的起點也比上輩子要好,大漢最頂尖的學者當她的老師,她能學到很多以前學不到的東西。 劉徹低頭看了劉挽一眼,劉挽鄭重的道:“父皇說好的東西,我要學?!?/br> ??!竟然是因為他說好就要學嗎?劉徹露出了一抹笑容,捏了劉挽的小鼻子問:“你聽得懂?” “聽不懂才要學?!眲⑼齑鸬美碇睔鈮?。開玩笑,要是她什么都會了,她還用學嗎? 就是因為不懂,更應該有一份好學上進的心! “行,那就一道聽?!眲孛⑼斓念^,父女二人一道聽課什么的,有什么壓力嗎? 劉挽得償所愿,自是喜上眉梢,朝一旁的董仲舒甜甜一笑。董仲舒覺得,或許在他眼前這位看似小,啥也不太懂的小公主,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 董仲舒是一個有才之人,他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招收了大批學生,精心講授。他講學,在課堂上掛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講,學生在帷幔外面聽。同時,他還經常叫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也正是因為他,大漢得了一大批人才,他的學生后來有的當了諸侯王國的國相,有的成了長吏。由于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在漢景帝時就當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因此,在劉挽看來,聽董仲舒講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別說劉挽聽得津津有味,劉徹何嘗不是如此。不過,相比于劉挽一味的聽,壓根不敢提問,劉徹是個有惑必問的主兒。 董仲舒在講《春秋公羊》時,劉徹問起董仲舒為何偏愛于《公羊春秋》?!洞呵铩肥菫轸斒稀洞呵铩?,孔子所著。都說微言大義,因此《春秋》所載十分簡潔。以至于生出了注釋的版本,如《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董仲舒獨愛于《春秋公羊傳》的原因,劉徹很是好奇。 “左氏褒貶或有不確之處,但所述事實,都是根據古代正史,如果不明事跡的始末,何能臆斷是非。然《左傳》多載神鬼之事,多有失真。谷梁子與公羊同師,文比公羊更少,但有些精義,或為公羊所不及?!豆騻鳌纷宰酉牡焦驂?,經過六傳,皆是口耳授受,又加經師附益,難免不失圣人之意,然而大義相傳,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某甚以喜之?!倍偈婷靼讋厥窃谠囂?,亦無妨,他偏愛于《春秋公羊傳》并無不能告人之理由。 劉徹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董仲舒的答案。 可是劉挽也注意到了,董仲舒是指責《左傳》多記鬼神之事,多有失真不假,卻也一再強調所謂的天人感應。什么是天人感應?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是以社會、政治來說的。 他把《春秋》中所記載的自然現象,都用來解釋社會政治衰敗的結癥。他認為,人君為政應“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于民”;否則,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以譴告人君。如果這時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 所以,董仲舒算是一個有神論者。不信《左傳》的神鬼之說,又相信天人感應,董仲舒夠矛盾的。 很明顯,他所提的這個觀點并不能得到劉徹的認可。 天人感應,劉徹信天嗎?相比之下他更相信自己。 什么廣施德政以得天下,不過都是騙人的鬼話。相比之下,劉徹是更相信法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惡。 對的,董仲舒的種種說辭,打的雖然是儒家的旗號,實則行的分明是法家的那一套,恰好就是劉徹所認為可以控制大漢的一套。 那么董仲舒在其中夾帶的天人感應,聽可以聽,畢竟用來糊弄人是可以的,要說劉徹有多相信這一套,他要是真信了所謂的天人感應,史書上能評價他刻薄寡恩? 反正劉挽就注意到了,劉徹在聽到所謂天人感應的內容時,全然沒有了剛剛的興致勃勃。不巧得很,劉挽也是一樣! 哪怕劉挽作為一個算是投了胎的人,她也是無神論者。也不對,應該說她更愿意相信,哪怕滿天的神佛很多,世上的人更多,神佛們不可能滿足人們的所有愿望。如果神佛能做到這一點,那所謂的神佛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都有神佛幫人達成愿望了,誰都有了后臺,也就等于沒有了后臺。 所以,想要得到什么,還是自己去努力吧。努力了一定會得到回報! 滿意于董仲舒所提的五經,劉徹并非全然推廣董仲舒的所有學說,針對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劉徹并未真正采納,而是采取了“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的方針,也就是將儒學提升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同時,也保留了諸子百家之學。 顯然,劉徹并非想要將百家盡滅,畢竟他現在愿意用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儒家學說,誰也不敢說,將來的天下不會需要別的學派以救蒼生。劉徹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將儒家的地位提高了而已,并非要滅了其他的學說。劉挽在得知此事后,默默給劉徹豎起大拇指。 第38章 密謀反擊 說劉徹狠的人看看吧, 劉徹也并非不讓其他學派生存!否則按董仲舒的意思,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各家才是真正的沒有活路。 嗯, 推出“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是劉徹不錯, 沒想對各家趕盡殺絕, 以令各家得以傳承下去,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劉挽至少為之慶幸。 朝堂上隨著董仲舒的出現,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儒家學士漸漸取代黃老之術在大漢朝堂的地位, 縱然有人對此不滿, 亦無力回天。 董仲舒,大才也,劉徹也不吝嗇,把人放到江都王劉非那兒出任國相。劉非是劉徹同父異母的兄長, 此人天生好武, 吳楚七國叛亂,他年十五歲,有勇力。上書自請擊吳,被任為將軍,吳破,徙為江都王, 治故吳王所屬之地。 對一個有戰功的兄弟, 劉徹一個從來都在思考怎么才能把所有諸侯王都解決的皇帝來說, 暫時雖然不把劉非當成威脅, 也是提防的。 不過, 朝廷中心畢竟人多口雜,各方面對董仲舒并不友好,動彈不得劉徹的人,想方設法企圖解決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以泄心中怨氣。道理都懂,劉徹既不想讓董仲舒折在長安,可不就得把董仲舒放出去。 劉非那兒,僅劉非一人來說,劉非是一個直腸子,把人放到那兒去,不用擔心他會用什么見不得人的手段要董仲舒的命。 于是,在董仲舒把五經講完之后,董仲舒被放到江都王劉非那兒去了。 朝堂安定,劉徹開始摩拳擦掌的想要對付匈奴,不承想,沒等劉徹尋著機會,匈奴再次進犯! 想想去年大漢才與匈奴和親,才過了一年的時間,匈奴再次進犯,不出意外,劉徹震怒,咬牙切齒的喃嚀道:“匈奴,匈奴?!?/br> 衛青眼下盡是惱怒,但凡有幾分血性的男兒,豈能不氣不惱?匈奴請和親時說得多好聽,去歲大漢不僅送去公主,又送了不少糧食綢緞鹽等生活用品,不過才一年,匈奴再犯邊境,他們拿大漢當成什么了?當一個儲物倉?什么時候想來取糧食等物資就來,他們還不必費心經營! 恥辱啊,莫大的恥辱! 劉徹氣得來回跺步,半響后終于發話道:“把李廣、公孫賀、王恢他們都給朕叫進宮來?!?/br> 匈奴,一再欺人太甚,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他們當真以為大漢任人欺壓! 霍去病的消息比劉挽靈通多了,怨恨匈奴的同時,霍去病不忘告訴劉挽道:“匈奴可恨,將來我一定要將他們打得丟盔卸甲。我會帶領我們大漢的軍隊踏平他們的祁連山,叫他們休想再犯我大漢?!?/br> 兩年的時間,霍去病長了小半個頭,勤習練武的霍去病自上而下都透著一份張揚傲氣,每每提及匈奴,霍去病恨匈奴之余,何嘗不是越發勤奮努力的學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