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直視著他的時候,那雙眼是清澈的,可是低著頭的時候,他的眼神又是籠罩著迷霧的,看不透的。 他也聽別的孩子提過一兩句,聽說牧瑰是被棄養的,先是被親生父母虐待,后來進入了養父母的家庭,但是又被棄養了,所以才來了這里。 現在的領養是個很嚴格的制度,輕易不會棄養。所以擁有他那樣經歷的也算少見。 比起其他孩子牧瑰更喜歡坐在顏策之身邊。 顏策之并不是個擅長說話的人,他的人格也不會經常出來,所以他很奇怪。 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問了。 牧瑰頭也沒抬,隨口回答:“因為感覺舒服?!?/br> 顏策之對這個意料之外的答案感到疑惑又開心。 牧瑰看得出來。 他也沒多解釋,他知道自己跟其他孩子的心態不太一樣,顏策之年長他幾歲,而且不喜歡說一些沒營養的話,也不會瞎嚷嚷的在那鬧。在慢慢的磨合當中,他們生疏的距離感在逐漸消弭,也逐漸將對方的存在當做日常,但又不會太過親密,顏策之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粘著他撒嬌。 他們之間的這種相處模式,讓他感覺很舒適。 而且他也能隨時隨地找他問問題。 生活就是在瑣碎的日常中堆積起來的。 牧瑰仍在上學,不過他轉校了,新的學校沒有競爭氛圍,是特殊學校,老師待他們都很溫柔,對成績沒有要求。 可牧瑰不太一樣,他除了必要的休息外,一直在學習。 一個孤兒想要自己養活自己很難,唯一的出路只有學習。 當然,別人并不這樣認為。 很多孩子還是希望能被人領養,真正擁有一個家。 顏策之看著院外的車輛,說道:“是新的領養家庭來了?!?/br> 一般領養孩子的人會更偏愛年齡小的孩子,其中以度過了嬰兒期,還沒記事的孩子為多數。 但是也有家庭會領養年紀稍大的孩子。 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會表現得出奇的乖巧。 “我回房間去了,你幫我和老師說一聲,說我今天不舒服沒辦法起來?!?/br> 顏策之轉身,就看見毫無留戀的牧瑰的背影。 一次兩次還能說是巧合,次次都如此,只能說明牧瑰不愿意被領養。 老師也對此犯難,她也勸過好幾次,只是她沒有辦法去勉強孩子。 顏策之和他也能說很多話了,他問他:“你為什么不愿意被領養走?” 牧瑰沉默了很久沒回話。 他最后仰起頭說:“你呢?如果有人愿意領養你,你會跟著他們走嗎?” 這是將問題拋回給了他。 顏策之:“…不會的,我年齡都已經這么大了,怎么可能有人把我領走?過兩年我可以自己打工了,大概就會出去了?!?/br> 牧瑰:“我也是一樣的想法,到時候我可以跟你租同一間房嗎?這樣子省錢?!?/br> 他從來沒有動過那張卡里的錢。 顏策之:“可以的,當然?!?/br> 不知從何時起,彼此的存在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他們之間沒什么驚心動魄的事件,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相處的點滴。 最驚奇的事情就是某個孩子今天摔了一跤,牧瑰背他去醫院,或者牧瑰出去救了一個落水的孩子,回來渾身濕透之類的。 顏策之:“你讓我感覺我在逐漸變成一個正常的人?!?/br> 牧瑰:“你本來就很正常?!?/br> 顏策之:“嗯。 牧瑰將他當做朋友,從來不會因為他的疾病而歧視他,他是唯一一個能夠只通過眼神就分辨出他人格的人,他還讓他重新喜歡上了一度厭棄的音樂。 所以顏策之打包行李走之前,只是輕輕地抱住了牧瑰,這個擁抱持續了很久。 “謝謝,我們以后也一直是朋友,要繼續聯系?!?/br> 顏策之遇到了一對外國籍的養父母,他們看到了他音樂的才能,花了很大功夫辦收養手續,也花了很久與他交流感情,準備資助他去國外學習鋼琴。 顏策之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要去了。 牧瑰是推動他做出這個決定的人。 “嗯,一定?!?/br> 十三歲的牧瑰放開十八歲的顏策之:“我希望有一天在音樂廳里面看見你彈鋼琴的樣子?!?/br> 顏策之露出了真心的微笑。 他不會再懼怕新環境新生活,會去忠實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夢想,去好好的生活。 這些都是他從牧瑰身上學到的。 而牧瑰則是在孤兒院待到了十五歲,他考上了本市重點高中,在政府補貼、福利院資助下開始租房上學。 等到了十六歲,他又開始兼職打工,補貼自身用度。 一個人住在小小的房子里,生活只有學習與打工,他的日子平淡而忙碌。 不過到了高三,這也是不行的,學習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錢,他是沒辦法上大學的。 他也一直在節約存錢,可是錢總是存不下來。 于是他想方設法去拉學習的資金。 在求助網站上發布帖子,不過這個方法成功的概率太小了,他沒抱什么期望。 實際上,他能拿到錢的辦法很少,福利院也需要維持,是沒有多余的錢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