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第一仙 第3257節
書迷正在閱讀:新神話:大圣降妖伏魔傳、風水豪門、腹黑少爺不要鬧、皇家⑤號邪校草、豪門掠愛:小東西別逃、[向哨]人魚老公他又在欲擒故縱、嘿嘿嘿嘿嘿[快穿]、科爾沁往事、我有特殊洗白技巧[快穿]、帝神巔峰
眾人默然。 他們其實很不理解長袍青年的一些為人處世。 更不明白,他為何要出手救那些非親非故之輩。 若說是仁慈,也不是。 死在長袍青年手底下的頂尖人物,已不知有多少。 若說是同情,也談不上。 長袍青年心境如鐵,乃是他們宗門中性情最為淡漠冷峻的一個人。 可偏偏地,他經常會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就像現在,他們僅僅只是路過此地,大可以選擇不去救人。 但,長袍青年想都沒想就去做了。 哪怕現在救了人之后被質問,他似乎也一點也不惱火,反倒似乎很理解。 “走吧?!?/br> 長袍青年轉身要離開。 忽地,他眼眸微凝,霍然朝遠處望去。 不知何時,遠處有著一道峻拔身影走來。 那人一襲青袍,氣息質樸如地上的一草一木,渾沒有一絲修行者的特質。 若在尋常時候見到,必然當做是凡夫俗子,不會多留意一眼。 可現在,當這樣一個人出現時,卻容不得那長袍青年不留意。 “無須緊張,我只不過一介路人,之所以出現,是有個問題想聽聽你的看法?!?/br> 蘇奕笑著開口。 長袍青年雙手抱拳,道:“但講無妨?!?/br> 蘇奕道:“若之前那些被你救的人,愿意拿出寶物報答,你要不要?”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 那些劍修都不免奇怪,心道這還用問?看得上眼就要,看不上眼就不要。 長袍青年想了想道:“我救人,并非是為了報答,而是遵從本心?!?/br> 蘇奕頷首道:“我明白了?!?/br> 說罷,他轉身就要離開。 這顯得很莫名其妙,現身一見,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轉身就要走? 那些劍修都一頭霧水,不清楚這青袍男子為何要這么做。 “閣下請留步?!?/br> 長袍青年忽地道,“在這個問題上,閣下莫非另有高見?” 蘇奕想了想,轉過身道:“以前,我也和你一樣,若是救人,向來不在意什么報答和感恩,全憑自己心意?!?/br> 長袍青年道:“現在呢?” “現在……” 蘇奕笑了笑,道,“我不會主動索要報答,但若是對方主動給的報答,我就要,哪怕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銅板,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都行?!?/br> 說罷,他飄然而去。 長袍青年不禁怔在那。 半晌,他忽地道:“在下福祿劍山白玉樓,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這一次,他雙手作揖,鄭重朝遠處蘇奕的背影行了一禮。 這舉止間的變化,讓那些劍修都不禁吃驚。 在他們印象中,師兄就是面對宗門那些老古董級的長輩時,也極少如此鄭重地行禮。 而現在,僅僅只是遇到一個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而已,僅僅在對方的三言兩語之間,師兄的舉止就發生改變,這讓他們如何不吃驚? “此間路人,一介劍修,既萍水相逢,何須在意有無名號?” 遠處,蘇奕頭也不回地揮了揮手,揚長而去。 那峻拔的身影大袖翩翩,衣袂獵獵,很快就消失不見。 “一介劍修么……原來和我們一樣都是劍道路上的行人?!?/br> 自稱白玉樓的長袍青年挺直脊梁,輕聲自語,“若他的劍道,也和他的為人那般,可就太可怕了……” 眾人都快糊涂了。 一個照面,三言兩語之間,師兄他怎么就能對一個陌生人做出如此高的評價? 簡直匪夷所思! “師兄,那人真的很厲害?” 彩衣女子禁不住問。 白玉樓頷首道:“一個可以用深不可測來形容的劍修,哪怕我的本尊在此,怕也看不透他的深淺?!?/br> 說著,他微微側頭,似總結般,道:“其人如淵不可測,其心如晦不可察,著實厲害!” 全場寂靜。 人們面面相覷。 不可理解。 第2584章 好人必須有好報 白玉樓。 福祿劍山傳人。 但和其他傳人不同,他乃是開派祖師座下大弟子! 原本按照他的輩分,足可接任第二代掌教的權柄,成為宗門第二代祖師。 可他對權柄和身份看得很淡,一直以傳人身份自居。 最奇怪的是,他也不允許他人對他論資排輩,但凡宗門傳人,皆可以和他同輩論交。 初開始,福祿劍山那些先賢們還以為白玉樓鬧著玩呢。 可歷盡漫長歲月過去,白玉樓一直樂于做一個安貧樂道的傳人,誰敢敬他為長輩,他必冷言訓斥,予以糾正。 于是到了如今,已再沒人敢在輩分上做文章。 但不管如何,白玉樓畢竟是初代大師兄,在整個宗門上下,無論是誰都對他客客氣氣的,不敢有絲毫怠慢。 正因如此,之前見到白玉樓對蘇奕鄭重行禮,眾人才會如此吃驚。 同樣,在得知白玉樓對蘇奕的評價如此高的時候,人們才都會感到無比困惑。 那樣一個青袍男子,真有那么厲害? “師兄,恕我等愚鈍,那人他……究竟厲害在哪里?” 有人虛心請教。 白玉樓道:“倘若有人救了你們,你們會否想著去感激和報恩?” “當然?!?/br> 眾人回答的不假思索。 白玉樓道:“可若對方言稱救人是遵從本心,順手為之,拒絕你們的報答怎么辦?” “這……” 眾人頓時猶豫。 “你們盡管說便是,無須顧忌?!卑子駱菧芈暤?。 “我必會銘記于心,想著他日有機會必要好好報答對方?!?/br> 彩衣女子道。 這個觀點,得到不少人認可。 有人苦笑道:“若對方拒絕報恩,我……我心中怕是會過意不去,欠人情債的滋味可不好受?!?/br> 這番話,同樣得到許多人回應。 修行路上,最講一個緣法,也最忌憚心境被人情牽累。 白玉樓笑了笑,道:“那你們現在可明白,那人為何要接受報答了?” 眾人一怔,旋即都恍然大悟。 有人一拍大腿,“我明白了,他并非貪圖報答,而是讓我們可以心安!不必為人情所累!” “沒想到啊,那人在人情世故上的做法竟如此細致入微?!?/br> 有人贊嘆。 那彩衣女子低聲道:“師兄,即便如此,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也看不出那人有多厲害?!?/br> 白玉樓道:“不,接受報恩,還有另一層意義,讓好人必有好報,讓行善必有回應?!?/br> “若拒絕報恩,無法得到任何回饋,以后這天下間,誰還愿意行善?誰還愿意去救人?” 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畢竟,在這修行路上,像我們這樣出自本心去救人的,終究只是極少數?!?/br> “要想讓天下更多的人去行善,就必須給予其回饋和報答?!?/br> “可以是名,也可以是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