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517節
嚴嵩的眉頭微蹙,卻是臉色一寒:“錯矣!” “不知何錯?”武三郎心中一驚,顯得緊張地道。 嚴嵩朝著東邊鄭重地拱手,一副忠肝義膽的模樣:“本官乃大明的臣子,今替天子協理美洲!你若要記恩情,當念陛下恩澤四海,謝明君讓我華夏子弟成為四夷上民?!?/br> “大人教訓得是!”武三郎想到了自己哥哥的成就,亦是由衷地點頭認可。 新鮮出爐的種子已經播向四海,而這些優秀的華夏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將來必定成為大明王朝的國之棟梁。 不過事情總有不經意突然爆發,就在弘治十二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清寧宮突然遭遇大火,而乾清宮的大門被燒。 此事一出,朝野俱震。 第五百三十八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 晨光初照,金色的陽光灑落在紫禁城的紅墻黃瓦上,熠熠生輝。 今日的朝會不同以往,文武百官跟隨尹直和王越來到奉天門廣場的時候,前面的兩位大佬并沒有停留,而是繼續朝著前面的宮道繼續走去。 “這是怎么回事?” “咱們早朝地點改了?” “別問,咱們跟著走就是了!” …… 一眾官員看到前面的大佬繼續朝前面而去,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但資歷深的官員顯得十分淡定地道。 他們沿著這一條長長的宮道,連續穿過了三座大殿后,終于來到了一處開闊地帶。 文武百官們知道自己已經進入核心區域,當即整理朝服,調整著笏板,準備以最好的面貌接受即將從乾清宮出現的皇帝。 正當他們尋得位置站好,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愕不已。 焦黑的門框,殘破的匾額,還有空氣中彌漫的煙味,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里最近發生了一場小型火災。 “乾清門這是……” “燒了,是誰放的火?” “莫非這是雷火所為?” …… 文武百官看到眼前被燒的乾清門,臉上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心里亦是開始進行各種猜測。 其實大火原因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天災,一種是人禍。 “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位年老的官員顫抖著聲音問道,臉上寫滿了擔憂與不解。 光祿寺卿李貳禮看著前面的重臣都沒有說話,顯得若有所思地輕聲猜測道:“難道是上蒼示警?”。 “近些天的天空一直放睛,且清寧宮同樣失火,何來的上蒼示警一說?”內閣閣臣賈俊聽到了有關上蒼示警的言論,當即寒著臉反問道。 如果此次是雷火引起的乾清門火災,那么確實可以解釋為天子失德,而朱祐樘恐怕是要老老實實修德了。 只是這場火災并不是雷火所致,而是一場人為的火災。 “什么?不是雷火?” “若真是雷火,又豈會如此湊巧燒了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寢宮?” “查,此次必須要徹查,務必要將意圖謀害陛下的逆徒揪出來!” …… 在得知這場火竟然是人為后,在場的文武百官大為震怒,終于意識到這個事情甚至比雷火焚門還要嚴重,亦是紛紛表明自己的立場。 更為關鍵的是,一旦弘治皇帝有什么不測,那么將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災難。 雖然現在大明王朝蒸蒸日上,但這一切離不開那位中心人物,正是華夏千年難得一見的雄主朱祐樘。 一旦朱祐樘有什么三長兩短,雖然現在太子朱厚燁已經七歲,亦有諸多重臣在世,但發展的勢頭必定動蕩。 國內如火如荼的基建將很難繼續下去,畢竟沒有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坐鎮,且不說朝廷還會不會搞大基建。 大明的貨幣和國債很大程度依賴于弘治皇帝的威望,沒有弘治皇帝的朝廷很難贏得國民的信任,而國債必定不會再出現搶購潮,而財政體系都將受到沖擊。 另一方面,海外的擴張必定是戛然而止。 以史為鑒,這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最為喜歡做的事情。 從防宗親到防外戚再到防宦官等,到了本朝連宰相都廢除了,而今弘治皇帝的海外擴張政策其實采用了唐朝的藩鎮割據方式。 東??偠礁土鹎蚩偠礁€好,畢竟兩個地方離大明十分的近,很多重要事情還得交由朝廷批示。 只是美洲大陸跟大明隔著太平洋,往返一趟不僅耗時要一年,更是受洋流和風向的制約,所以他們擁有很強的自治權。 即便是相同的制度,有的皇帝可以虎視天下,但有的皇帝只能出現八王之亂,亦或者像太宗那般打著靖難的旗號奪取皇位。 現在汪直、鄭永、韓牛、徐世英和王震東五大總督幾乎等同于藩鎮,只是朱祐樘敢用這些人,但七歲的朱厚燁恐怕是要收權了。 一旦海外的總督府失去朝廷的支持,那么他們又憑什么能夠稱霸四海,讓大明的旗幟插遍全世界呢? “可恨!” “如此大逆之道,人人得而誅之!” “皇宮藏著如此邪祟,絕對不可留!” …… 兵部尚書劉宣等重臣深知弘治不能出現任何意外,亦是咬牙切齒地表明態度道。 大明王朝真正的掌舵人一直都是皇帝,哪怕當年的王振竊取大權,其實權力都是受到種種的約束,唯有皇帝才能排除一切阻力。 現在的弘治皇帝是千年難遇的明君,亦是正在帶領他們開創全新的盛世,所以弘治的安危已經關系到大明的興衰。 正是如此,這把火不僅僅是要燒當今皇帝,而是要燒掉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國,一個將成為世界霸主的超級王朝。 一縷朝陽灑落在乾清門的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出現在乾清門前,奏樂響起,跟一貫早朝的儀式相同。 文武百官雖然知曉這種程度的火災危及不到皇帝,但看到弘治皇帝安然無恙,懸著的心亦是紛紛放了下來。 在山呼萬歲的聲音中,已經奔三的朱祐樘坐到龍椅之上。 他的目光在眾臣子間掃過,那是一種深邃而又堅毅的眼神,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在位已經足足十二年,而今朝堂從上到下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人,像最初提拔的劉忠和陳坤已經官拜尚書。 現在滿朝文武重臣都是真正務實的官員,他們亦是樂意于跟自己一起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王朝。 只是這一場火災,讓他亦是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滿朝的文武大臣。 當年的首輔劉吉,又有誰能想到自己斬的人中有他的初戀和兒子,結果竟然是一個包藏禍心的逆臣! 在場的文武重臣感受到那雙犀利的目光,此時周圍的空氣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他的發言。 老成持重的王越亦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雖然他由始至終都是忠心耿耿,但帝王的猜忌亦是忠臣的難關。 現在這一場火,雖然是發生在宮內,但難保會波及宮外。 自古以來,皇宮亦是存在著種種陰謀,且不說英宗的奪門之舉,即便是憲宗的去世都存在著一點蹊蹺。 此次出現如此惡劣的事件,注定將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朱祐樘終于緩緩開口,聲音深沉而有力:“諸位愛卿,朕今日在此召開朝會,便是讓大家好好瞧一瞧乾清門!朕御極一十有二年矣,敬天修身,愛民如子,與諸卿共創萬世基業。然,今有人火燒乾清宮,此乃何故?” “臣為內閣首輔,然陛下此番遇危,實有愧陛下隆恩!此火若非宮內,便自宮外而來,臣為百官之首,今請辭官歸田以贖治下無方之罪!”尹直是文武百官的領袖,當即主動請辭道。 雖然他跟這起縱火案沒有半點關聯,只是正如他所說那般,這火如果不是來自宮內,那么亦是宮外的人唆使。 他作為內閣首輔統率百官,除了自身存在重大的嫌疑外,亦是需要承擔治下無方的責任。 農業部劉忠等官員看著尹直如此表態,卻是知曉這亦算是一個表率,便是他們同樣需要上疏請辭來向皇帝表忠心。 天下都是利字當頭,如果他們能夠在這個時候向皇帝請辭,表達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洗清自己的嫌疑。 朱祐樘知道自己所創建的決策模式是有益于重臣,這些人想要謀害自己的可能性很小,特別首輔這個位置幾乎是不可能。 一旦遇到少帝,那么老首輔通常是首當其沖,而尹直很難繼續在首輔的位置繼續呆著,亦或者根本呆不長。 至于其他的非重臣的官員,既然他們都不在核心的政治圈子里面,跟行刺皇帝相比,想方設法往上爬的風險明顯更低,而且更容易有所收獲。 朱祐樘心里微微一動,畢竟自己在登基之初便已經斬斷宮里和宮外的聯系,卻是知曉問題可能真的僅僅出在宮內:“朕跟諸位愛卿共商此事,并不是要你們辭官,而是希望有一個解決的方案!尹閣老,你為大明的重臣,今朕遇危,正是要汝等盡忠之時,你作為百官之首是這么報孝朕的嗎?” “臣知罪!臣懇求即刻徹查此案!若非如此,臣等難以安寢,大明盛世亦是不可期也!”尹直當即認錯,亦是提出解決的方案道。 “陛下,請將此案交由臣調查,臣定會查個水落石出!”刑部尚書宋澄面無表情地站出來,主動請纓地道。 王越等重臣看到宋澄站出來,亦是紛紛覺得案子交給宋澄十分妥當。 宋澄在無數的案件中,早已經證明他的斷案能力。若是將案子交給宋澄,即便不能查個水落石出,亦能列出幾個重大嫌疑人。 朱祐樘看到宋澄主動請纓,亦是十分痛快地道:“宋愛卿,朕給你三日時間,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臣遵旨!”宋澄顯得十分認真地道。 “紫禁城人員多而雜,然宮中的門庭多廣。臣請于西苑修一座寢宮,陛下可隨時遷居,而臣等亦可心安!”工部尚書陳坤跪下來,亦是提出自己的見解。 “此策妥當!” “請陛下于西苑修寢宮!” “寢宮有二,臥有二榻,臣等可安!” …… 跟以往朝代反對皇帝修宮殿不同,而今大明的財力雄厚,又關乎大明皇帝的安危,尹直等重臣紛紛表態道。 朱祐樘將手抬起,卻是輕輕地搖頭:“即便西苑修寢宮,亦不能因避禍之故。乾清宮乃朕之居所,又跟皇后、貴妃和皇子同住,若此處不安,非處能安?” 這…… 陳坤等官員語噎,發現還真是這個道理。 若是僅僅因為一場火便疑神疑鬼,那么才是大問題。當今皇后是一位賢后,將整個后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而各個貴妃和皇帝都十分恩愛。 此次的縱火恐怕是有人趁虛而入,僅僅燒了兩根柱子,還真不需要成為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