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489節
霍海率領部下接防這座城,望向細川隆興淡淡地道:“我家總督大人可睡不慣榻榻米!總督剛剛已經下令:城中年滿十六到六十歲男丁,即刻前往土佐港口服役!” 大明既然已經占據這里,那么自然是要有所改變。 土佐港口將是連接九州島和大明的關鍵,現在不僅要修復那個被炮彈打壞的地方,而且還要進行擴建。 盡管現在戰事還沒有結束,但這個港口成為時下最優先的工程項目。 “???”細川隆興聽到要服役,頓時傻眼了。 霍海扶著腰間的刀,顯得冷冷地威脅:“膽敢違命者,殺無赦!” 東??偠礁畯膩矶疾皇巧颇行排?,在九州島那邊同樣用俘虜修港口,所以才有現在擁有九大碼頭的九州島。 現在四國島即將要歸入大明王朝的版圖,自然需要一個連接大明王朝的碼頭,這樣才會便于大明治理。 若有人膽敢違抗命令,阻止大明修建海港碼頭,那么他們自然不介意揮下屠刀。 “我等遵命!”面對死亡的威脅,細川隆興急忙進行表態道。 其實秋山城被京都的戰事掏空家底,現在的家兵僅剩下二百多人,整座城可征用的男丁不過是千余人而已。 現在他們既然投降,那么自然要接受大明的安排。 別說此次大明僅僅是讓他們修建碼頭,哪怕大明讓他們拿起武器對付他們的同胞,他們亦得乖乖照辦。 由于有了安排,大量的俘虜被押往土佐港,投入浩浩蕩蕩的建設事業之中。 隨著霍海將東??偠礁钠鞄貌逶诔穷^上,這個土佐國便算是納入東??偠礁墓茌爟?,亦納入了大明王朝的版圖中。 只是這場戰爭并沒有結束,征服土佐國其實僅是開始! 盡管大明軍隊以絕對碾壓之勢橫掃整個土佐國,打得土佐七雄滿地找牙,細川氏主動投降獻城,但四國島的其他勢力終究不愿意放棄他們世世代代的領土。 事實上,大明確實是趁著土佐國空虛,又是一場閃電戰,這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吞下土佐國。 現在大明想要吞并四國島,由于其他三國都將做好充分的準備,注定是要面臨新的壓力。 “等援軍到來,必將大明軍隊殺個精光!” 跟土佐國的情況有所不同,阿波國、贊岐國和伊予國的守護并不是本地的家族勢力,但他們依附本州島的大氏族,當即紛紛將希望寄托在戰力強勁的大氏族身上。 若是論戰力的話,其實細川氏很強,但奈何土佐國遭到大明突襲,細川氏在京都作戰的主力部隊注定無法來援,這才讓大明軍隊有了“可乘之機”。 其他三國的守護和氏族勢力,他們對抵抗大明軍隊有著很大的自信,因為他們擁有足夠的時間向本州島進行求援。 當土佐國被東??偠礁M攻的時候,三國紛紛向本州島的附屬力量進行求援,亦做出了對抗大明軍隊的準備。 最先來援的是山名氏,備后國守護山名政豐率部渡海前往四國島。 山名氏有過輝煌的歷史,曾跟京極氏齊名,而處于巔峰的山名氏清曾經共管理日本六十六國中的十一個。 因受當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忌憚,在一場因政治陰謀而挑起的戰爭中,山名氏清最終戰死。 雖然山名氏清死后,山名氏的勢力受到大幅削弱,但終究是日本的大氏族之一,現在是掌控備后國的守護。 備后國位于本州島的西南部,北面是出云國,西面是安云國,南面正是瀨戶內海,跟四國島隔海相望。 在得到伊予國河野氏的求助后,因兩家是姻親關系,且是介入四國島的好時機,故而山名政豐率領軍隊支援。 四千兵力通過數十艘戰船運輸,呈現著一份屬于山名氏的無敵英姿。 “大明膽敢屢次進犯我日本,當真以為我日本無人乎?”山名政豐站在甲板上,遙望著對面的四國島憤憤地道。 山名政豐一副標準的日式大名裝束,中等身材,留著板刷胡,年僅三十歲的模樣,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 由于今天風和日麗,內海并沒有風,指揮船已經來到瀨戶內海的中央區域,但船上的人卻沒有什么顛簸之感。 只要再行駛大半個時辰,便可到達四國島的伊予國碼頭,一切都顯得那般的順暢。 面對山名政豐的論調,陪在身側的毛利次郎討好地道:“大明乃鼠輩!若不是咱們日本處于內亂中,咱們殺他們如同砍瓜切菜!” 現在的毛利氏還不是西國霸主,更不是石見銀礦的主人,僅僅只是備后國的一個貴族。 毛利次郎在得知山名政豐要出兵幫助伊予國的時候,不僅將自己的家兵全部帶上,而且主動承擔了運兵工作。 正是這份賣力勁,成功地贏得了山名政豐的認可,更是將毛利次郎帶在身旁。 “毛利家主說得好!此次事畢,我便親赴京都,勢必游說各家停止內耗,大家聯合起來一致對抗狼子野心的大明!”山名政豐扶著腰間的劍,一副意氣風發地道。 他們山名氏雖然已經沒落,但在京都擁有很高的威望,而他山名政豐亦不甘于平凡。 若是以大明軍隊來犯作為政治契機,他成為串聯整個日本勢力的那個人,然后聯合大家一致對抗大明。 且不論最終的結果如何,他這個為了日本團結而努力奔走的那個人,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是如此,他此次之所以不惜帶領聯軍四千人渡海相助伊予國,一則是因河野氏是自己的姻親,二則天上是想要以此為契機重返日本的政治大舞臺。 一個為了團結日本而奔走的人,自然是要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守護大人不計個人得失,而是以國家為重,實乃咱日本之幸!”毛利次郎的眼睛閃過一抹精明,當即送上一記彩虹屁。 山名政豐要的正是這種輿論,頓時像是吃了蜜般爽朗大笑。 正是這時,前面打頭陣的戰船突然鈴聲大作。 通常而言,戰船間的溝通以旗幟為信號,只有遇到緊急事態才直接選擇鳴鈴提醒。 “這是怎么回事?”山名政豐的眼睛充滿著茫然,當即大聲地質問道。 一個家臣左顧右盼,突然指著右邊驚恐地道:“家主,您快看!” 山名政豐等人紛紛順著家臣所指的方向望過去,卻見一支大明艦隊竟然從西面而來,為首的正是號稱海上堡壘的明遠寶船。 這一刻,無亞于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頭老虎。 “不好,是大明的艦隊!” “完蛋了,大明艦隊怎么會出現在這里!” “別說了,咱們快逃,沒準還能有一條活路!” …… 面對突然出現的大明艦隊,早已經知曉大明艦隊威名的備后國將士當即亂作一團,甚至有山名氏家臣準備下令戰船掉頭逃跑了。 “這是怎么回事?不是已經派出哨船進行偵察了嗎?”山名政豐知道他們的戰船根本無法在海上跟大明艦隊相抗衡,顯得怒氣沖沖地質問起來。 山名氏家臣聽到這番話,當即憤憤地望向毛利次郎:“毛利家主,你得給我們一個解釋!” 此次渡海之前,他們山名氏自然提防大明艦隊進入了瀨戶內海,更害怕他們的隊伍遇上大明戰艦,所以提前派遣哨船探查四周的海域。 若是他們知道大明艦隊進入瀨戶內海,亦或者提前發現大明戰艦的蹤跡,那么他們是萬萬不敢選擇渡海。 毛利次郎主動擔負起這個苦差事,派出了他們毛利家的哨船,但哨船給他們反饋的消息是大明艦隊并沒有進入瀨戶內海。 正是基于這份信任,他們四千將士這才乘坐戰船浩浩蕩蕩地橫渡瀨戶內海,哪里想到大明艦隊竟然突然出現。 “對呀!毛利次郎,此事是由你們毛利家負責吧?”山名政豐顯得后知后覺般,于是對毛利次郎進行問罪道。 山名氏家臣的眼睛閃過一抹殺意,對毛利次郎進行威脅道:“瀨戶內海并沒有幾個島嶼可隱藏艦隊,你是不是已經私通大明?” 噗! 話音剛落,一個匕首入rou的聲音傳出。 眾人紛紛望過去,卻見準備興師問罪的山名氏家臣已經遭人從背面捅刀,整個人充滿不甘地倒了下去。 行兇者正是毛利次郎的家臣,而周圍都是毛利次郎帶來的人。 山名政豐感到一股寒意從腳板處涌上來,顯得無比震驚地望向毛利次郎:“混蛋,你竟然賣國求榮,你當真該死!” 此次毛利次郎如此積極參與授助伊予國河野氏,他不是沒有懷疑毛利次郎的動機,但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大明的內應。 “你錯了,我可不是大明的內應!”毛利次郎的嘴角微微上揚,卻是拔出腰間的日本刀道。 山名政豐看到毛利次郎眼睛中的殺意,急忙準備拔刀自保:“胡說!若不是你替大明艦隊隱瞞行蹤,我們山名氏艦隊何以在海上遭到圍堵!” 轟??! 明遠寶船和三桅炮船是這個時代海上的絕對霸主,面對沒有龍骨的日本戰船,幾十門重炮當即紛紛發射出炮彈。 炮彈落在海面濺起十幾米的水柱,而砸中日本戰船便會四分五裂,船上的數百日本兵像落餃子般跌入海中。 一時間,這支正在渡海的日本艦隊亂成一團,別說是要組織他們進行抵抗了,而今很多船員正在驚恐地紛紛望向朝他們撞過來的明遠寶船。 明遠寶船已經升級,船身已經包著一層鐵皮,而船頭則像著一把利劍般。憑著船體自身的高度和強度,它已經具備撞碎一切海船的實力。 砰! 隨著明遠寶船駛過,一艘艘日本戰船如同紙糊般,紛紛在這個撞碰中解體,亦或者被掀起的海浪直接打翻。 “你的眼里只有大明,難怪你保不住備后國!”毛利次郎看著山名政豐不太標準的握刀姿勢,顯得戲謔地道。 山名政豐心里咯噔一聲,當即瞪著眼睛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難道你是大內氏的內應?” 備后國跟大內氏的安云國接壤,若不是雙方處于西軍陣營,又是幕府將軍從中牽線,大內氏恐怕早已經進犯備后國。 只是現如今,大內氏丟了北九州,而今擴張的方面只剩下東面,而自己執掌的備后國自然成為大內氏擴張的對象。 原本他亦是有所提防,但奈何大內氏一直遲遲沒有軍事行動,所以此次才沒有防備,卻不想對方僅僅通過毛利氏便狠狠陰了自己一把。 毛利次郎的嘴角上揚,顯得贊揚地道:“你倒不算太笨,但終究還是一個草包,山名氏出了你便注定必亡!” “你找死!”山名政豐何時受到如此侮辱,當即咬牙切齒地持刀沖上去。 噗! 一道寒光閃過,鮮血濺起,而毛利次郎竟然已經收刀。 山名政豐仍舊保持著舉刀要砍的姿勢,只是視野中哪里還有毛利次郎的身影,低頭看到自己腹中大片的鮮血涌了出來,而后眼前一黑便栽倒在地。 大明的艦隊如同虎入羊群般,懸掛山名氏旗幟的二十余艘戰船被打沉或撞船,隨著大明將士對落海的山名氏家兵進行補刀,此處內海很快染紅了一大片。 最為嚴重的是,四千家兵幾乎是山名氏的全部家底,即便山名政豐不死,其實亦注定他要消失在日本戰國的歷史中。 次日清晨,大內義興帶領大內氏家兵殺入備后國。 備后國原本就不是大內軍的對手,現在山名政豐一死,而且所攜帶的精銳死在瀨戶內海,根本無力再阻止大內氏擴張的腳步。 兩日后,伊予國的河野氏被滅,河野氏的家主切腹自盡,伊予國的大部分氏族卻是明智地選擇投降幫助大明修建碼頭。 至于四國島的阿波國和贊岐國所求援的對象壓根不肯派兵過來,且不說他們壓根不敢冒險渡海,而且他們亦害怕備后國山名氏的前車之鑒。 在休整三日后,大明軍隊一路勢如破竹討伐阿波國的時候,贊岐國竟然搶在阿波國的前面送來了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