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465節
卻見這個大箱子里面果然不是香料,里面裝著滿滿一箱石頭,亦有一些看不出是什么材質的東西。 這…… 西班牙貴族們看到箱子,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雖然是一些閃閃發亮的石頭,看起來頗為漂亮,但卻跟所期待的香料差異天壤,這些東西頂多值幾十枚金幣。 原以為最后的大箱子是一份驚喜,但沒有想到竟然是一大箱垃圾。 “女王殿下,西印度雖然是一塊未開發之地,但那里不僅有黃金,而且還有各種珍禽,另外則是許許多多臣說不出名字的珍寶,確確實實是一處寶地!”哥倫布想著那邊的情形,亦是保證微笑地道。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眼睛再難掩失望,顯得十分認真地道:“上將,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嗎?”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需要哥倫布的航線,剛剛表露出來的不滿很快便收回去,但誰都看中女王并不滿意。 此時此刻,大家的目光重新落到哥倫布身上。 哥倫布敏捷地感受到女王的態度,微作猶豫便鄭重地道:“臣還有一件要事,但這里的人員過于繁雜,故而想單獨向您稟報!”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心里一喜,當即便將圍觀的貴族打發離開。 原本還想賴在這里傾聽重要情報的西班牙貴族遭到了逐離,這里除了幾位心腹外,便只有西班牙女王和哥倫布。 哥倫布在單獨面對女王之時,顯得語出驚人地道:“女王陛下,臣其實遇上了一伙跟隨印度王子遷移的敗軍,從他們那里得知他們國家剛剛經歷一場動亂,而他們是失敗的一方!” “事情倒是巧合,但人家國家內戰,咱們剛到那里不宜介入!”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輕輕點頭,卻是直接表態道。 哥倫布迎著女王的目光,顯得十分認真地道:“據他們所說,這并不是一場內戰,而是遭到了外敵的入侵。那幫跟他們膚色一樣的人只有一百多號人,但他們手里有圣器,通過挾持他們國王而奪取了他們的國家!當然,這幫印度人并不曉得火器,只說是會噴火的棍子,說得是神乎其神,直到臣向他們展示了我們的火槍!只是可惜在途中火藥庫受潮,而后僅存的火藥消耗干凈,不然臣亦不需要趕回來!” “僅僅一百多號人?”西班牙女王的眼睛微亮,顯得雙臉潮紅地求證道。 他們西班牙自然很難大規模遠程作戰,但論到精兵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在同等數量兵力的情況下橫掃整個東方。 若是僅僅一百多號人的東方人占據了印度,那么他們只能夠派遣一支軍隊,便可以將那個不值一提的政權進行取代。 “此事臣已經取證,他們害怕對方的火槍才紛紛投降!”哥倫布的眼睛閃過一抹不屑,又是微微一笑地道:“我跟他們的王子已經達成合作!只要我們派兵幫他們奪回王國,他們便給我們能填滿一個屋子的黃金,這是他們的信物!” “很好!只是此事關乎重大,我得跟國王相商!”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眼睛閃過一抹光芒,顯得野心勃勃地道。 兩日后,女王和國王形成了共識,同意派兵跟隨哥倫布前往印度。 在哥倫布的官職上,西班牙國王和女王一起做了變更:“我跟國王已經決定,封你為西印度總督!” 雖然他們恨不得即刻出發,但終究還得進行準備。 此次計劃派遣34艘船和3000名軍隊,準備于兩個月后出發。 歷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此行并不是繼續探索新航線,而是要趁著印度內亂之機,前去幫助復國。 他們出兵幫忙自然是一個幌子,真正目的是要趁機在印度站穩腳跟并獲得海量的黃金酬勞,而后再慢慢將整個東方都收入囊中。 第四百九十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 眨眼間,時間已經來到六月。 清晨,白色的海浪輕輕拍打著西班牙海岸灰竭色的礁石,幾只海鷗翱翔藍天,微風中夾雜著海鹽的氣息和遠航前的期待。 身穿傳統意大利服飾的哥倫布站在旗艦“圣瑪麗亞”號的甲板上,此刻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晨霧,看到那遍地黃金的新大陸。 身后,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西班牙戰艦,桅桿林立,帆布在風中獵獵作響。 甲板上,西班牙士兵們精神抖擻,他們身穿鐵甲,手持長矛和盾牌,在朝陽的照耀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對探險的渴望,還有對財富的追求。 哥倫布轉過身子,對全體船員大聲喊話道:“只要你們跟著本督,本督保證你們人人都能夠發大財!” 他的聲音渾厚而有力,話語簡潔而有誘惑力,在海風中回蕩,激勵著戰艦上每一個人的心靈。 “總督,威武!威武!”此次敢于隨行大部分都是西班牙軍人,而今聽到哥倫布畫出的這個大餅后,亦是十分激動地響應道。 東方,那里有著無窮的財富,這似乎成為每個歐洲人的固定認知。 哥倫布是一個十分理性的人,看著眼前像是打了雞血般的三千人,卻是有信心帶領他們滿載而歸。 他始終懂得世人是感性且貪婪的,以為東方每一寸的土地都是黃金,香料亦是漫山遍野,始終是生活在童話世界中。 或許正是這么一個原因,在自己勾畫的一個又一個藍圖中,他們已經徹底相信自己給他們帶回數之不盡的黃金。 不過東方的黃金和香料沒有他們所幻想的那般充足,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通過手中的槍和炮便能拿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 只要這幫人聽從自己的指揮,那么他們幫印度王子復國,便可以從印度王室那里得到數之不盡的黃金和香料。 隨著太陽漸漸升起,海面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 “出發!” 哥倫布揮動手中的利劍,一聲令下,戰艦們紛紛揚帆起航。 在震天的鑼鼓聲和歡呼聲中,這一支由三十四艘船組成的艦隊緩緩駛離了港口,向著茫茫大海進發。 艦隊按著已經探索出來的航線,在甩掉后面的小尾巴后,便毫無反顧般地駛向了浩瀚如煙的大西洋。 哥倫布站在船頭,凝視著前方,他相信只要他們西班牙艦隊出手,那幫奪取印度政權的東方人必定抱頭鼠竄。 其實他隱隱有一種猜測,那個已經掌握火器的東方人,恐怕正是來自于那一個神秘的東方黃金古國。 若是一切順利的話,他不僅能夠成為掌握整個印度的印度總督,而且還能得到從印度到達神秘黃金古國的路線。 正當哥倫布率領西班牙艦隊橫渡大西洋準備前往美洲大陸之時,此時的東方亦是不再平靜。 六月的東海,這是一個大陰天。 波濤洶涌的海面上,一艘巍峨的大明商船孤獨地航行。 船身猶如一座小山,高大的帆布在狂風中呼啦啦作響,仿佛是在向這一片陰森的海域中未知力量挑戰。 武大郎是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夫,原本在山東賣燒餅過活,因不滿縣中惡紳的欺凌,遂決定放棄燒餅店前往海上闖蕩。 最初,他亦跟著同鄉人那般,跟隨商船前往九州島,從這里換取他們的海貨,而后再帶回大明販賣。 因日本的海貨價格低廉,而大明的百姓面對日本海貨有著極強的購買欲,最差的差價竟然高達十倍。 原本他帶回來海貨需要沿街叫賣,但后面海貨被酒樓視為高級貨,便被他們以更好的價錢全部包銷了。 正是依靠著兩地海貨的差價,偏偏皇帝對海貨實施了免稅措施,導致所有的利益幾乎都落入他的口袋。 他由原本不足百兩的小商販,在輕松突破千兩后,又直奔著萬兩而去,最后一趟的利潤都已經達到數萬兩之多。 武大郎深知人取我棄的道理,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投入海貨貿易,導致海貨的利潤一路走低,便決定放棄了這個營生。 只是他知道大明王朝是一個英明的帝王,只要不像江南商號那般跟朝廷政令對著干,那么皇帝都是鼓勵的。 由于時常跑東海的關系,他亦知曉日本的西北還有一座島,原本不曉得叫什么,但不知何時起大家都稱之北海道。 北海道并不像日本這般存在王朝,當地的原住民以部落的形象生存,甚至都還不懂得如何煉鐵制作武器。 只是他們獵鯨的技藝讓人稱嘆,僅僅依靠一些草藥加上長矛,還有只要呆在海灣中的獨木舟,便可以獵殺到那種龐然大物——鯨。 盡管北海道的部落十分落后,但他們所用的鯨油燈十分耐用,而一頭鯨的鯨油量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在英明的皇帝統治下,現在大明的生活明顯向好,對燈的需求越來越高。 以前大家肚子都吃不飽,誰不是天一黑便乖乖上床睡覺,連大號都在自己的床間解決,家里通常都沒有燈。 只是朝廷推行了真正的輕賦稅,不僅貫徹三十稅一的基準,而且狠狠地打擊官紳集團的逃稅行為,以前欺負自己的惡紳西門大官人亦上了刁民冊。 如今大家在吃飽穿暖后,誰都不愿意早早上床睡覺,而是想要點上一盞燈,然后全家或鄰居一起聊天說些八卦事。 武大郎以自己多年的經商眼光,卻是知道鯨油市場充滿著商機。 這些年他前前后后已經積攢十幾萬銀元,原本他就是一文不值的燒餅郎,而今他再度進行了一場豪賭。 他不僅在天津造船廠訂購了一艘從事貿易的商船,考慮到北海道的土著都能捕到鯨,那么他們大明為何不自行捕殺呢? 武大郎是一個敢想敢干的人,當即將自己的想法跟天津造船廠溝通。 此事其實有一點阻力,只是天津船廠進行上報后,不僅滿足了他加強商船戰力的愿望,而且還特許他進入國子監學習一段時間,同時亦加強了他的愛國教育。 他其實知曉這一切都是大明賦予他的,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受人欺負的燒餅佬成為一方富翁,全拜朝廷所賜。 武大郎自然樂意簽署不得攻擊大明商船的承諾書,同時遇到遇難的大明商船需要預警,若海盜實力弱小還需要出手相救。 在購買了帶獵鯨設備的商船后,他招募自己族中的子弟和一些經驗豐富的海員,然后前往北海道捕殺鯨魚獲取鯨油。 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在得到足夠的鯨油后,亦是滿載而歸。 “哥,咱們這批鯨油帶回去,您是不是整個清水縣最有錢的人了?”五粗身材的武二郎眼睛閃著亮光,顯得充滿期待地道。 武大郎心里清楚這批鯨油的價值,卻是故作穩重地道:“不管咱們賺到多少,你要記住,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恩賜的!” “是!是!”武二郎知曉武大郎是皇帝的堅定擁護者,卻是神秘兮兮地道:“哥,昨天在東極島休息的時候,聽說咱們大明的鯨油走俏。雖然東??偠礁谌路荼阋呀浥膳炾爣巳毡竞1I,但那個外號叫大友巨熊的海盜跑了,這家伙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偏偏喜歡打劫咱們大明的商船,所以敢于從事鯨油的商人越來越少了!” 不論是哪個時代,經濟原理其實都是相通的。若是運回國的鯨油總量下降,哪怕大明百姓對鯨油的需求沒有上升,亦會造成國內鯨油價格的上漲。 武大郎的心情是復雜的,因為他比誰都懂得“風浪越大鯨油越貴”的道理。 現在他帶回的鯨油是越來越暢銷,一方面是百姓的需求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這幫海盜的存在影響了鯨油貿易量。 武大郎倒沒有過于狹窄,卻是望向船頭上的兩門锃亮的大炮:“朝廷如此貼心允許我們海商安裝重炮自保,我們真要有機會,亦該手刃那個大海盜?!?/br> 海風呼嘯著,帶著咸濕的氣息,吹拂著他那粗糙的臉龐,卻無法撼動他這顆堅定擁護朝廷的內心。 突然,前方傳來了一陣陣激烈的銃聲和呼救聲,打破了海面的寧靜。 武大郎和武二郎舉目望去,只見一艘懸掛著大明旗幟的商船正陷入生死搏斗之中。 幾艘海盜船像餓狼一樣圍攻著它,這些日本武士出身的海盜顯得格外兇殘,正想要通過繩索攀登上船。 然而,大明商船的船員們奮勇抵抗,他們用弓箭、火槍和刀劍與海盜們展開了這一場激烈的戰斗。 火光、硝煙和喊殺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驚心動魄的戰斗畫面。 為首的一個海盜已經成功登船,他獰笑著,揮舞著手中的日本刀,像一個瘋狂的野獸般沖向大明海員。 砰! 大明的海員心知海上危機重重,亦是準備著武器。 武大郎目睹著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義憤填膺的豪情。 他沒有忘記在國子監的愛國教育,卻是知曉這幫日本海盜的殘忍和貪婪,所以決不能讓他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