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446節
有的官員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仿佛見到了什么奇跡一般。他們的嘴巴微張,仿佛想要說些什么,但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有的鄉紳看到那條被釣起來的大魚,顯得滿臉的敬佩和崇拜,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弘治皇帝,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什么神圣的光芒般。 “???這……這是鯉魚王!陛下,你釣起了鯉魚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瑾在看到扯出水面的是巨大的鯉魚王后,顯得語無倫次地跪拜起來。 “此乃大興之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場的所有人都被劉瑾帶了節奏,亦是紛紛進行跪拜了起來。 當今天子在西湖釣起鯉魚王,這不是瑞兆又是什么呢? 朱祐樘看到被自己釣起來的鯉魚王,心里亦是無法的愉悅,亦是沒有想到此次在西湖真能釣到大家伙。 只是運氣亦是實力的一部分,當即便美美地品起韓幼英送來的好茶,且心情大好地許諾道:“明日到你家茶園,朕得好好嘗一嘗你家的茶!” “這是臣妾的福分!”韓幼英看到釣起巨物的朱祐樘如此高興地許諾,那雙漂亮的眼睛顯得異彩連連地道。 在這邊釣起大鯉魚的時候,那邊的漁網亦是有了收獲。 尼龍網比傳統的漁網要進步一大截,特別是能夠網住水里的大魚,這再度呈現出尼龍的經濟價值。 不過現階段,大家的關注點都聚焦在尼龍線上,都曉得陛下用尼龍魚線釣起了鯉魚王。 由于有畫師將今日的盛況描繪下來,杭州街頭巷尾很快出現了官民觀天子坐釣鯉魚王圖,自然是引發一陣驚嘆。 以上都是后話,在結束西湖垂釣下,接下來的行程是游歷龍井村,還有周圍的名勝古跡后,便返回了杭州行宮。 此次的南巡雖然出現了不少風波,但至此南巡的行程其實已經全部結束了,而東方道的預言似乎是要落空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蕩 京城,已經大雪紛飛。 即便再冷的冰雪天氣,亦擋不住那些無孔不入的流言蜚語,京城百姓更有一顆熊熊燃燒的八卦之心。 “東方神仙真的這么說?” “此話千真萬確,陛下南巡有血光之災!” “若真是如此的話,陛下當初便不該南巡??!” …… 有關東方道對朱祐樘南巡的兇吉預測,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這個消息竟然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導致京城百姓亦是議論紛紛。 特別是一些算卜的老道,似乎是想要蹭東方道的熱度,高低都是整上兩句,都認為天子此次不該南巡。 寒風在外,但受懸掛門口的簾子阻擋,但簾子掀開便有寒風鉆了出來。 毛澄從里面鉆了進來,因是南方人的緣故,對這種天氣頗不適應。在拍掉身上積雪后,便跟著同伴一起上樓。 原本他在成化二十二年于應天鄉試高中,但因生病而未能到京城赴考。 在弘治元年恩科之時,因父親過世而丁憂三年,弘治三年因不愿給人話柄而選擇繼續在家丁憂守孝,而今是他第一次參加會試。 他今年已經三十出頭,雖然對很多士子是不可超越的存在,但他七歲便能寫詩傳誦鄉里,而今這個歲數才第一次參加會試并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跟其他性情活躍的舉子不同,他天性明粹,容止端清,行步未嘗左右環顧。 “毛兄,陳兄,就等你們了,快過來一敘!”一個徐姓的舉子看到兩人出現,當即便十分熱情地招呼道。 由于明年春天便舉行會試,不論是今年的新科舉人,還是往屆的老舉人,此時都已經紛紛云集京城。 毛澄并不喜這種熱鬧的氛圍,反倒將鄰桌的對話聽到耳中,卻突然打破沉默道:“此事過于古怪!” “何事?”在場的舉子有近十人之多,而今亦是紛紛望向言行舉止十分沉重的毛澄道。 毛澄迎著眾人的目光,卻是拋出一個問題道:“天子南巡的兇吉預測一事,這個話題突然變得火熱,豈不怪哉?” “確實是,最近的酒樓都在說此事!” “確實不合常理,此事上個月便已經開始傳了!” “何止是上個月,我十月剛剛進京時便已經聽說了!” …… 在場的舉子都是聰明之人,而今得到毛澄的提醒,特別最近每間酒樓都在談論這則舊聞,讓他們亦是意識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毛澄默默地放下酒杯,卻是突然間站起身子:“諸位兄臺,此事讓鄙人心中頗不安寧,我還是前去面見泰山大人,告辭了!” 正當京城暗流涌動的時候,江南仍舊繁華如夢。 在西湖之行結束,皇帝的儀仗隊便返回杭州的行宮。 朱祐樘從韓幼英家中的茶園帶來了龍井茶,心情很好地來到靜妃的庭院,亦是準備陪著這位小腹微微隆起的貴妃享受這一個閑暇時光。 冬日的陽光透過樹梢灑在蘇允兒的身上,蘇允兒的一只手放在小腹上,斑駁的光影為這寧靜的午后增添了幾分詩意。 朱祐樘原本是不想驚擾靜妃,但旁邊的宮女已經先一步稟告靜妃。 “陛下,西湖之行感覺如何?”蘇允兒見了禮后,亦是好奇地詢問道。 朱祐樘想到早前釣起的鯉魚王,臉上浮起笑意道:“西湖之行,朕甚為滿意,倒是愛妃不該偷閑在行宮中!” “臣妾這般小心,還不是為了龍種?陛下,既然西湖之行已經結束,咱們可是明日回京呢?”由于懷孕的緣故,蘇允兒如今期待結束此次南巡。 朱祐樘坐下來看到桌面擺放一盤新鮮的梨子,便伸手拿起一把精致的銀制小刀,然后小心翼翼地替一只梨削皮。 他的動作輕盈而優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匠人在雕琢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嘴角噙著一絲微笑道:“不錯,明日便啟程返京!呵呵……離京之時,東方道曾告誡朕南巡必有血光之災,想不到他亦是預言失靈之時!” “陛下,臣妾倒覺得陛下對東方道該賞!幸得他如此提醒,咱們此行才如此小心翼翼,而您這一路亦是平平安安!”靜妃倒是滿意現在的結果,亦是主動替東方道說話。 在他看來,東方道能不能算準并不重要,重要是他們這一路沒有出事。特別是運河有反賊在潛水鐘藏雷,未嘗不是他們小心翼翼才能洞察賊人的陰謀詭計。 朱祐樘卻不是這般認為,雖然東方道確實能窺得一絲天機,但如今有失算之時,自然是要借機奚落一番。 正想要說什么的時候,他手中的刀刃突然一滑,便感到一陣銳痛從指間傳來。 朱祐樘心里暗自一驚,低頭一看,只見自己的手指上已經出現了一道深深的傷口,鮮血正緩緩滲出。 “啊……陛下!” “陛下,流血了!” “快……快傳太醫!” …… 周圍的宮女和太監見狀,頓時驚慌失措起來,紛紛上前來查看皇帝的傷勢,亦有人忙著去傳召隨行的太醫。 蘇允兒嚇得花容失色,只是出身于商賈之家,倒是迅速替朱祐樘處理起傷口。 朱祐樘雖然感到疼痛,但并未失態,示意眾人不要驚慌,任由緊張的靜妃用隨時的絲巾替自己包扎止血。 雖然傷口確實有點疼痛,但作為一國之君,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自己的威嚴和風度,便保持著淡定自若的模樣。 本以為東方道再一次占卜錯誤,但眼看都要回京了,結果還真給東方道說中了,竟然真的出現了血光之災。 只是這便是人生!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哪怕他輕松解決江南官紳集團的阻力,但完全無法阻止意外的發生。 “既然這血光之災靈驗了,那么京城怕是如同東方道所料了吧?” 朱祐樘突然間想到了京城,卻是知曉北京城此時恐怕同樣不平靜,眼睛不由得閃過了一抹淡淡的憂愁。 正是這時,一個太監接到北京方面傳來的消息,顯得滿臉焦急地跑進來匯報道:“陛下,不好了,皇后傳來急件!” 朱祐樘接過京城傳過來的消息,眼睛閃過一抹戾氣:“呵呵……他們終究還是按捺不住想要謀朕的江山了??!” 此次之所以南巡,既是解決禁銀令無法在江南推行的頑疾,亦是想要主動離京,這樣家里的老鼠才會鉆出來。 他終究沒有上帝視角,即便對某些臣子是有所懷疑,但亦很難掌握到確切的證據。僅僅因為懷疑便大開殺戒,這種事不是他處理事情的方式。 此次南巡自然是時刻關注京城方面的動靜,這眼看都已經回程結果還沒有大動靜,以致朱祐樘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那些人終究是憋不住了,這大明江山的吸引力終究是太大了。 敢情他們是收到寧王造反的消息,亦或者他們一直在等著寧王造反的消息,所以直到現在才開始他們的真正行動。 靜妃得到京城出了事,頓時十分慌張地詢問道:“陛下,現在該怎么辦?” “朕如今已經是鞭長莫及,此次恐怕得看朕的皇后了!”朱祐樘的眼睛閃過一抹無奈,卻是帶著一絲期許地道。 京城,這時像一個棋盤,而京城的蕓蕓眾生像是棋子。 在東方道為皇帝南巡占卜有血光之災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之時,又一則重磅消息傳來,寧王竟然造反了。 “寧王是瘋了嗎?” “他敢造反,那就是找死!” “咱們陛下英明神武,彈指可滅!” …… 同樣是寧王造反的消息,但傳到京城這里壓根沒有被當一回事,甚至紛紛對這個不自量力的王爺進行了嘲諷。 自弘治登基以來,一直在走強軍路線,對外的戰績更是無比輝煌。 北拒蒙古,南征黎朝,收復建州,占海西衛,今年不僅將日本的大內氏打得送女兒,而今大明的版圖平添了一座九州島。 在軍事人才上,既重用了王越和鐵象山這種軍事奇才,亦是通過武科和京衛武學來培養了大量的中低層武將。 寧王現在造反,且不說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已經達到恐怖的狀態,而今的弘治皇帝受到天下萬民的擁戴。 正是如此,在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整個京城的百姓都沒有將寧王造反的消息放在心里,只當是一個跳梁小丑王爺的作死行徑。 “陛下南巡之劫不在寧王,那該在何處呢?” 京城早已經是暗波涌動,就在大家都沒有將寧王造反的消息當一回事的時候,京城突然出現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是??! 如果寧王造反不是劫數的話,那么天子的劫數又在哪里呢? 京城的百姓似乎是受到刻意引導般,原本是毫無相關的事情,卻是開始引人思索。只是偏偏地,竟然還給出了答案。 僅是一日,更加重磅的消息傳來。 天子弘治在回程的路途中,由于過于乏味,便是邀請花魁爾香演奏。 原本每次演奏完畢,蘭香都安排離開,但此次天子卻是來了興致。卻不顧蘭香的苦苦哀求,硬生生將人拖上了龍床。 事情到這里應該就結束了,但誰曉得天子弘治在跟蘭香在龍床翻滾的時候,天子竟然被爾香挾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