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274節
隨后,治理黃河和收復建州成為朝廷最大的兩件事情,而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銀子進行支持。 正是如此,在炒房客的解讀中,不說朝廷已經公開決定放棄修建北京外城的計劃,現在的財政狀況亦不可能還有預算修建北京外城。 沒有北京外城這個預期,那么北京城的宅子自然算是“物以稀為貴”了。 北京城炒房團的背后是權貴階層,加上他們的金融放貸業遭到朝廷打擊,所以他們手里頭擁有大量的資金。 結果這些資金持續流入京城的房產市場,致使北京城的宅子價格不僅回到去年年底的水平,更是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讓這幫炒房客得到十分可觀的賬面利潤。 “真是該死,誰出的主意?” “吏部右侍郎董山,這個殺千刀的!” “現在抱怨有什么用,趕緊將宅子出手吧!”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隨著最高會議的內容傳出來,幾乎整個京城的權貴階層都變得惶恐起來了。 這個奢靡稅針對的是富人階層的衣食住行,雖然“行”的稅賦是最高的,但其實影響最大的是住房。 京城黃金地段的宅子早已經超出合理的范圍,動輒上千兩的宅子比比皆是。若經過江南風格裝潢過的宅子,哪怕一萬兩連看房資格都沒有,價格已經高得令人發指。 一旦朝廷開征房產奢靡稅,不說北京城房地產的泡沫可能被戳破,而且他們手里的宅子需要繳納三成,甚至更高的房產奢靡稅。 正是如此,現在最好的做法是在奢靡稅的消息沒有在京城徹底傳開前,將手里的宅子盡快賣出去止盈止損。 春節最后的幾天時間里,北京城的宅子迎來了跳樓降價大甩賣時刻,亦是給京城百姓茶余飯后提供了談資。 “什么情況,又來?” “朝廷不會是真要修北京外城吧?” “別亂開玩笑,聽說朝廷的銀子都不夠治理和開發建州了!” …… 京城的百姓看到相類似的情況再度重演,不由想到去年年底的那一幕,但很多人都心知朝廷不太可能修建北京外城。 其實北京外城確實沒有達到非修不可的地步,除了彰顯皇帝的功績外,便是便宜了在城郊擁有地塊的權貴。 只是普通百姓的消息來源有限,所以壓根不清楚北京城宅子突然間跳水的真實原因,甚至還得到了很多錯誤的消息。 滋滋…… 十幾個女人一起從窮人區踩著積雪走出來,手里都抱著一匹或兩匹的白棉布,在雪地留下一行腳印。 “聽說朝廷要征人頭稅了!” “簡直荒謬,下館子都要交稅了?” “何止這般,以后咱們走路都要交稅了!” “我可是聽說,但凡有宅子都要交稅,不然家里不許住了!” “總之以后跟衣食住行有關的,朝廷都會進行征稅,不繳全都要打板子關起來?!?/br> …… 這個女人群體天然喜歡聽一些八卦事,每個人似乎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消息來源,一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不管哪個時代,百姓對稅收都格外的敏感,而“苛政猛于虎”并不是說一說而已,很多百姓正是因為稅賦而被逼得家破人亡。 所幸,太祖朱元璋制定封建王朝最低的三十稅一的賦稅,雖然下面的官吏難免從中撈油水,但總體還是能夠過日子。 只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奢靡稅被解讀為“朝廷通過衣食住行四方面向普通人征稅”,哪怕他們上個館子都要征稅等。 由于缺少權威媒體的報道,而今這種事情傳得多,自然讓一些人相信這個征稅的事情是真的,朝廷確實準備對她們瘋狂壓榨了。 劉英手里抱著兩匹白棉布,眉頭緊緊地蹙起,由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這個話題的討論。 “劉區長,我們以后怎么辦?” “什么怎么辦?” “朝廷這般征稅,咱們的日子該怎么辦?” “你們別聽風就是雨,朝廷肯定不會這般亂來!” “劉區長,人家說得很清楚的,現在朝廷沒有錢了,所以肯定要征稅!” “現在都是小道消息不能當真,咱們將棉布換了錢,安安心心過好年!” …… 劉英已經從小組長一躍成為一個片區的區長,由于平日很熱心又十分能干,故而在這個團體的威望很高。 只是這個話題被壓下了,但好幾個女人顯得情緒不高,畢竟誰都不想自己起早貪黑的勞動成果最后全給了朝廷。 臨近年關,街道的人員明顯多了起來,甚至不停有人抱著年貨興匆匆地回家。 皇家布行,這里處于繁華地帶。 劉英一行人進入店中,顯得輕車熟路地來到柜臺前,卻是微微一愣。 孫掌柜并不在柜臺里面,亦沒有在售貨區親自招呼客人。由于時常到這里,她們知曉孫掌柜必定在里面的茶廳招攬重要的貴客,亦或許是那位頗有氣度的管事公公。 僅是站了片刻,身穿斗牛服的韋眷從里面走出來,而身旁跟隨的正是滿臉堆著笑臉的錢掌柜。 “什么時候該漲,這事都清楚了!” “公公請放心,小的已經記得清清楚楚!” 韋眷現在全權負責皇家的布業,更是已經在地方開設皇家織布分廠。由于得到皇帝的賞識,現在地位可謂是水漲船高,已經成為御馬監秉筆太監。 此次過來是查賬,翻看店鋪最近的收成。 由于出品的布匹物美價廉,加上已經產生了規模效應,所以染印的成本大大降低,故而皇家棉布在整個京城都難逢對手。 韋眷正要徑直離開,只是看到一行女人抱著白棉布站在柜臺前,最終目光落到劉英身上道:“你是劉英?” “正是民婦的賤名!”劉英知道眼前的太監是大人物,急忙進行回應。 韋眷并不是那種眼高于頂的人,卻是微微一笑道:“別如此妄自菲薄,你織的布還進了皇宮,陛下都說織得很好!” ??? 劉英頓時震驚得目瞪口呆,卻是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織的布竟然會被送進皇宮,而且還得到皇帝的夸獎。 其他的女織工同樣震驚,起初是有所懷疑,但卻知道這個是一位大太監,卻又不得不相信。 韋眷將劉英的震驚看在眼里,扭頭望著在場的織女微微一笑地道:“你們好好努力,皇家布行不會虧待你們的!” 此話一出,在場的女職工卻是沒有過于激動,臉上露出一抹苦笑。 若是朝廷連她們的衣食住行都要處處征稅了,她們哪怕再怎么努力,亦是不可能有足夠的銀子繳稅,又何談美好生活呢? “韋公公,民婦聽聞朝廷開年后要征稅,不知此事可真?”劉英咬了咬牙,當即硬著頭皮詢問道。 在場的女織工頓時打起十二分精神,紛紛扭頭望向韋眷,這一位皇宮里出來的大太監必定知道一些內情。 韋眷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便是好笑地道:“你們的消息倒是靈通,朝廷開年確實是要征稅,但是……” ??? 在場的女職工聽到朝廷開年真要征稅,心里頓時涼了一大截。 “韋公公,但是什么?”劉英亦是感受到自己的好生活蒙上了陰影,頓時緊張地追問。 韋眷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卻是微微一笑地道:“你們想要交稅,恐怕要努力十倍才有機會!” “為何?”不等劉英追問,旁邊的一個婦人疑惑地道。 在場的女職工同樣十分不解,這征稅歷來不都是拿她們底層群體開刀嗎?啥時征稅還需要門檻了? 韋眷隱隱猜測到她們的擔憂,顯得戲謔地道:“你們可知這個稅叫什么嗎?” “韋公公,我們只是聽說衣食住行都要征稅!”劉英跟其他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顯得誠實地回應。 韋眷知道這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便進行透露道:“你們只知其一,朝廷確實是要對衣食住處征稅,但這個稅叫奢靡稅!何為奢靡,這不用雜家解釋了吧?” 奢靡? 劉英聽到這個詞后,頓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韋眷打量在場的眾人,掃視著她們的衣著卻是輕輕搖頭:“至于你們,即便再努力十倍,你們亦難穿得上綾羅綢緞和住上千兩的宅子吧?這奢侈稅,不是你們想交便能交的?!?/br> “綾羅綢緞和千兩宅子?”在場的女職工默默地看著自己的破鞋,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自嘲的苦笑。 “韋公公,所以這其實是富人稅?”劉英顯得若有所悟地道。 韋眷不由高看劉英一眼,當即認真地點頭:“你說得對,其實這就是富人稅!原本禮部右侍郎周經提議向天下百姓加征的,但皇帝說只要他在位一日,便永不向百姓加稅!現在雜家亦聽到一些人對奢靡稅亂說一通,你們其實聽一聽就好,一些話就別當真了,這個稅怎么都輪不到你們身上,陛下確實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多謝韋公公解惑!”劉英等女職工頓時感到一陣羞愧,便認真地感謝。 韋眷知道此事必定是有人故意制造謠言,甚至希望利用百姓反對聲音來阻止奢靡稅,只是面對這種跳梁小丑并不需要過度在意。 現在的朝堂今非昔比,哪怕是堂堂正正跳出來都不可能阻止皇帝的意志,何況還是這一種旁門左道。 不管那些人如此煽風點火,開年又即將是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場景,而這個奢靡稅說不準能給皇帝帶來驚喜。 別的暫且不說,這京城宅子的奢靡稅,起碼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數字。 “原來是衣食住行稅是假的??!” “倒不能說是假的,但征的是富人稅!” “我早就是咱們的皇帝是好皇帝,虧你們還相信那些謠言!” “就是,你們真是聽風就是雨,皇帝這般愛民如子,你們竟然會這般想他!” …… 在場的女職工目送韋謄離開,當韋眷走遠后,再度議論紛紛起來,甚至對早前那幾個帶來錯誤消息的女人進行批評。 劉英并沒有參與其中,在將棉布交給錢掌柜的時候,便是微笑著說道:“孫掌柜,還是跟以前一樣,您都換成布票就行!” 雖然有各樣的聲音,但她始終堅信朝廷的信譽,亦是明白是皇家布行給了她新的生活,所以現在手里全都是布票,亦算是她對弘治朝的一種支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知道真相的民眾越來越多。 盡管京城散播著很多不實的言論,但現在朝廷的種種措施已經積累了很高的聲望,而真實的消息終究會傳到普通百姓的耳朵里。 “這奢靡稅征得漂亮,皇帝萬歲!” “呵呵……我說那些人怎么上躥下跳,原來朝廷是要征富人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