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147節
不管是將伊克錫直接送回去,還是將伊克錫扣留充當人質,而今他們大明都已經牢牢地掌握了主動權。 朱祐樘相信李岳的判斷,便認真地詢問道:“既然滿都海的女兒伊克錫已經落入咱們之手,而今該如何處置伊克錫,大家都議一議吧!” 朱祐樘拋出議題,由在場的閣臣、六部尚書和六部侍郎一起商議方案,最后由朱祐樘拍板,這早已經成為了固定的流程。 “臣以為即刻著令宣府將伊克錫公主送到京城為質!” “此等做法不妥,伊克錫是滿都海的掌上明珠,大同和宣府恐無寧日!” “要戰便來戰,咱們何須顧慮滿都海,將她女兒扣為人質量她不敢再放肆!” …… 吏部尚書面對這個議題,卻是知道已經假定那位蒙古少女確實是伊克錫公主,便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道。 “陛下,臣有一策!”禮部尚書徐瓊的眼睛微亮,當即準備獻策地道。 朱祐樘端起剛剛送來的茶盞,便是淡淡地道:“說!” “請陛下先恕老臣的罪!”禮部尚書徐瓊小心翼翼地觀察朱祐樘的反應,當即便是提出一個條件道。 刑部尚書杜銘頓感不爽,便是直接詢問道:“徐大人,你這是唱哪一出呢?” 朱祐樘輕輕地吹了吹茶中的熱氣,便進行重申道:“朕早前便已經說過,在這里議事,只要不是對朕及先祖不敬之言皆是無罪!” “臣這話似乎有些不敬!”禮部尚書徐瓊咽了咽吐沫,顯得小心翼翼地道。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不由得面面相覷,雖然他們知道朱祐樘一直很大度,但徐瓊這是要摸老虎屁股找死??! 朱祐樘的眉頭微蹙,但深知徐瓊這個馬屁精應該是知曉分寸,便輕呷一口茶水道:“朕恕你無罪!” “陛下,為了防止滿都海出現過激的反應,臣以為您可將伊克錫納入后宮!此舉能堂而皇之地將伊克錫公主留在大明,亦能讓滿都海今后不敢再輕易進犯大明,可謂是一舉兩得!”徐瓊在得到保證后,便是提出自己的建議道。 咦? 此話一出,在場的重臣不由得面面相覷。 倒不是說這個建議不靠譜,但讓堂堂的大明帝王娶一個外邦的公主,這個事情聽著怎么都顯得十分古怪。 “徐尚書,你身為堂堂的禮部尚書,豈可提出如此有失體統的提議?”正是這時,突然一聲暴怒傳來。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紛紛聞聲望過去,發現提出質疑的人竟然是禮部左侍郎劉健,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眉頭。 且不說動不動亂扣帽子的習慣很不好,而且簡直就是以下犯上。 徐瓊發現竟然是自己屬官提出質疑,當即不屑地反駁道:“劉侍郎,本官是禮部尚書不假,但更是大明的臣子!此策既能堂而皇之地將伊克錫公主留在大明,又能令滿都海不敢再進犯,終究有何不妥?” “咱們今日聚在這里是商議國家大事,別動不動便提衙門名號,今各部衙門都不能有立場,一切當以國事為重!”萬安對劉健其實心存偏見,當即便借題發揮地道。 咳!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輕輕地咳嗽一聲,亦是紛紛面無表情地望向禮部左侍郎劉健,無形中向這位不安分的禮部左侍郎施壓。 好的提議至今一條都沒有,但扯人后退卻是樂此不彼,當真不明白這位禮部左侍郎有什么底氣說話這么大聲。 劉健終究不是原先歷史上那個在文官集團中如魚得水的劉健,而今帝師的身份變得不值錢,甚至本人其實并沒有太強的才能。 面對在場重臣施予的壓力,他亦是只能心有不甘地認錯道:“萬閣老教訓得是,下官今后定改正!” “雖然咱們的會議是要以國事為重,但陛下貴為大明天子,乃萬金之軀,娶外夷之女有損身份,劉侍郎的擔憂不無道理!”禮部右侍郎丘濬是地地道道的詞臣,卻是突然聲援劉健道。 咦? 戶部尚書李嗣等人紛紛望向這個小老頭,發現不論什么事情到了詞臣這里,總是能夠編出很多理由進行阻攔。 李裕正想要反駁,但突然注意到朱祐樘要說話,當即便將吐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朱祐樘其實并不熱衷于政治性質的婚姻,但亦是知曉將伊克錫留下是有益無害,便是淡淡地表態道:“既然太宗能娶朝鮮女子,朕亦可納蒙古女子,此舉不算是折價!既然如此,你們便議一議徐卿此策是否可行,一切當以國家利益為先!” 第一百八十九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 隨著皇帝定調,加之將深得滿都海寵愛的伊克錫公主“留”在大明對帝國算得上是好事,在這場最高會議上自然不再存在爭議。 即便劉健和丘濬還想要繼續阻止,但終究是位卑言輕。 雖然朱祐樘從來沒有談過改革,但重臣都已經默默力求政治革新,始終牢記“實干興邦”的教誨。 因伊克錫是蒙古女人便中止一項利國利民之舉,簡直就是迂腐得無可救藥,時下追求實務的吏部尚書李裕自然不會支持。 “若非要將人留在大明的話,朝廷可以不將伊克錫公主納入后宮,由一位王爺納為側妃即可!”劉健仍舊反對這個提議,當即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道。 “劉侍郎,你這是想要故意激怒滿都海,逼得滿都海傾巢而來吧?”一直不吭聲的劉吉聞言,顯得氣極反笑地數落道。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沒有想到劉健此人迂腐則罷,竟然還如此的愚蠢,亦是紛紛扭頭投去嫌棄的目光。 之所以他們選擇由陛下將伊克錫公主納入后宮,既是大明這邊擁有充足將伊克錫公主留下的正當理由,亦算是給滿都海的一個交代。 畢竟自己的寶貝女兒被堂堂大明皇帝看上了,而且還要納入后宮充當妃子,得到一個僅次于皇后的地位,她作為母親又能反對什么? 即便她還是想要大鬧,在口號上就已經遜色了不少,畢竟早前還想要朝貢呢! 反觀劉健看似折中的建議,殊不知根本領會不到禮部尚書徐瓊提議的精妙之處,反倒是想要讓大明跟滿都海的關系直接惡化。 原本是一個可以令滿都海心中忌憚的策略,結果眼前這位禮部左侍郎非要自作聰明貶低伊克錫公主,當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一時間,在場的重臣對這位禮部左侍郎除了鄙夷還是鄙夷,卻是恨不得朱祐樘能夠將此人踢出最高會議成員名單。 朱祐樘不想讓劉健將事情帶偏,便淡淡地表態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手里事務亦極為繁忙,這會議還是要力求做到精簡!朕剛剛要求商議的是將納伊克錫公主入后宮是否可行,咱們大明該如何化解邊地危機,如何能令邊地免遭蒙古侵擾,不是要你們再議朕能不能納伊克錫,這樣議事何時才能有定論?” “剛剛確實已經是偏離了議題,臣等今后會引以為鑒,諸位同僚切勿辜負圣恩!”萬安作為名義上的百官之首,當即便代表認錯地道。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很喜歡現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而且感受到朱祐樘始終重視著他們,雖然是因劉健這個害群之馬而起,但亦是紛紛稱是。 劉健知道這話其實是針對自己,發現眼前的學生是越來越看不透,而今的朝堂竟然真落到這位早前毫無主見的學生掌控中。 不得不承認,當初是真看走眼了,本以為培養一位易于控制的學生,結果這位學生自從上任以來壓根不吃他尊師重道、重用賢臣那一套。 “陛下,臣以為將伊克錫納入宮中是上上之策!大明以此為契機,先跟滿都海修復關系,現在暫時減少大明跟北元的紛爭。只要伊克錫留在大明,滿都海必是有所顧忌,可保大明邊境數年安穩!只要大明此后休養生息、厲兵秣馬,即便將來蒙古真要實現一統,咱們大明亦能尋得時機再將他們擊潰!”兵部左侍郎呂雯當即表態地道。 戶部尚書李嗣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心思,跟納一個蒙古外妃相比,能夠讓大同邊境安定才是重中之重,便是紛紛表示贊同。 劉健和丘濬有心想要阻擋,但在這個最高會議已經是越來越沒有他們的位置,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朱祐樘最初的意圖是跟蒙古直接以硬碰硬,但亦清楚這樣會令邊地的戰事急速惡化,而大明需要付出的代價并不低。 現在隨著伊克錫公主的出現,致使事情出現更加溫和地解決蒙古問題的方式,而李裕等人已然是希望更加溫和的處理方式。 至于這些重臣的心思其實不難猜,本質還是想要大明跟滿都海求和,通過這一樁婚事來緩和雙方的關系。 朱祐樘知道事情確實不宜cao之過急,便望向在場的重臣道:“既然大家都是這個意見,那么咱們便選派一位重臣出使大同,跟滿都海商議停戰和成婚之事吧!” “陛下英明!”吏部尚書李??吹街斓v樘采納他們的提議,亦是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朱祐樘知道問題的關鍵來了,便似笑非笑地望向在場的重臣詢問道:“誰愿前往呢?” 此話一出,養心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微妙起來。 雖然以使者的身份出使很威風,但亦是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即便華夏一直有著“不斬來使”的光榮傳統,但蒙古可不一定會講這個規矩。哪怕蒙古人沒有將你斬掉,僅僅只是將你扣留在蒙古,跟京城的生活可謂是天壤之別。 正是如此,此次前去商談一個處理不當,或許就無法繼續享受在京城的好生活了。 “陛下,臣愿往!”戶部尚書李嗣看到大家竟然都沒有動靜,當即便進行表態道。 朱祐樘的眉頭微蹙,卻是進行訓斥道:“瞎胡鬧!戶部掌管大明財政,今遼鹽整頓還需要你配合,你如何能往?” 李嗣心里很感激朱祐樘的體恤,知道朱祐樘其實是在維護自己,卻是暗暗地望向最該主要請纓的禮部左侍郎劉健和禮部右侍郎丘濬。 一般涉及外交的事情,通常都是交由禮部是最合適,而禮部侍郎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健和丘濬不知道是害怕危險,還是單純不想要為朝廷效力,正坐在那里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 吏部尚書李裕、刑部尚書杜銘和工部尚書賈俊都有意前往,但知道現在自己管轄的衙門事務繁多,卻是不允許他們離開這么長的時間。 一秒、兩秒、三秒……時間一點一滴地消逝,氣氛變得有些尷尬。 一直站在旁邊的劉瑾見狀,不由得微微地蹙起了眉頭,發現這些文臣說話的時候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輪到做事都仿佛換了個人般。 “陛下,還是交由臣前往吧?禮部衙門的事務不多,而衙門中有禮部左侍郎劉健和禮部右侍郎丘濬在,想必是能夠處理妥當,所以臣前往理由無礙禮部的工作,懇求陛下恩準!”禮部尚書徐瓊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選擇站出來請求道。 朱祐樘發現詞臣中還有幾個可堪大用之人,便是認真地望向徐瓊道:“徐卿,你當真是想要前往?” “陛下對臣隆恩浩蕩,臣無時無刻不想著報答君恩。此次是前往商議陛下納伊克錫公主為妃一事,本就應該由禮部負責,臣愿意前往!”徐瓊雖然有所擔憂,但還是認真地表態道。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相處,他知道眼前是一位有抱負的帝王,且比先帝還要公平賢明。 若是自己只落得一個聽話的印象,不僅很難得到真正的重用,而且現在的位置恐怕都不能維持太長時間。 雖然出使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這無疑是證明自己的一次絕佳機會,亦是自己常伴皇帝身旁的契機。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原本還不恥于這個馬屁精,但看到對方在關鍵之時能夠站出來,不由得重新審視起徐瓊。 朱祐樘看到徐瓊確實已經有了覺悟,便輕輕地點頭道:“禮部尚書徐瓊勤勉盡忠,有報國之志,今授太子太保銜,賜飛魚服,速速前往大同跟滿都海商議迎親一事!” “臣遵旨,臣謝陛下隆恩!”禮部尚書徐瓊沒有想到得到了太子太保銜,當即便是感激地表態道。 簡直沒天理! 禮部右侍郎丘濬的眉頭微蹙,心里當即生起不滿地暗道。 他是景泰五年的進士,在德行方面可以說是數一數二,但而今才混到禮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反觀這個馬屁精竟然已經得到太子太師銜,離入閣無疑更進一步,頓時感到陛下的一種不公。 小人得到重用,君子卻不得志,這個弘治朝遲早得完蛋。 養心殿顯得很敞亮,弘治帝和重臣在這里繼續議事。 雖然有關蒙古的議題已經結束,但還是繼續商議著其他的重要事項。 湖廣方面的清丈田畝從安陸州開始,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地方官紳隱匿田畝的事情算是被捅了出來。 廣東方面的珠池采用潛水鐘的收獲喜人,由于能夠采到更深海域的合浦珠,采獲的大珠是越來越多。 遼東方面傳來消息,神盾營此次出塞作戰是大獲全勝,對屢次侵擾大明的建州女真達成軍事打擊的既定目標。 現在的大明王朝可謂是欣欣向榮,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 朱祐樘最關心其實還是參濟島,這是大明跟朝鮮貿易的窗口,亦是大明進犯日本的跳板,故而亦是關心進度。 “陛下,現在新城進展順利,必定能夠趕在兩國開市前完工!”工部尚書賈俊負責建筑工作,當即便保證地道。 由于何琮已經前往山東出任總督,而今新軍的組建工作改由新任兵部左侍郎呂雯負責,當即便是匯報道:“陛下,新軍已經在天津那邊cao練,隨時可以入駐參治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