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142節
滿都海繼承滿都魯大汗直屬部眾一萬戶及原副汗巴彥蒙克的一部分,而今又有了維護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統一蒙古的大旗,毅然成為草原數一數二的大勢力。 按說,達延汗年幼,滿都魯應該休養生息,但讓年僅四歲的達延汗成為繼承人僅僅是她野心的第一步。 滿都海在執權后,卻是沒有停止統一蒙古的步伐。 她最先目標是征服蒙古本部的夙敵衛拉特諸部,由于達延汗年紀幼小,滿都海將他裝在一個箭囊里挎在身上保護。 滿都海親自統領騎兵出征,使克會克騰部開道,到特思布爾都之地與衛拉特部開戰,大勝后,收服四萬衛拉特部眾。 成化十九年,實力最強勢的亦思馬因太師被滿都海和兀良哈三衛的聯軍重創,亦思馬因太師僥幸逃到哈密北部的老巢才算撿回一條老命。 成化二十二年,窮途末路的亦思馬因太師并沒能逃過他們的清剿,滿都海麾下大將脫火赤少師將其射殺。 至此,在殺害亦思因太師后,蒙古左翼大大小小的領主已經臣服滿都海,現在最大的對手則是瓦剌和乜克力部。 雖然一直滿都海打著達延汗的名義進行一統蒙古,但這么多年一直都是滿都海掌事,而今亦是由她真正掌權。 “大汗,乜克力部的實力不容小窺!即便咱們要對其征討,而今咱們的補給已經跟不上,不宜即刻向乜克力部出兵!”滿都海是真正當家人,當即便說明現在部落的困境道。 雖然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可以憑仗強大的狩獵能力自行補給,但這種方式從來都不可能百分百奏效,而他們其實一直還會攜帶干糧。 何況,他們蒙古內部征戰多年,致使弓箭和馬匹都已經銳減,故而現在他們征討乜克力部是有心而無力。 達延汗的性格中帶著魯莽,雖然對滿都海保持著敬意,但還是蹙起眉頭道:“他們乜克力部如今頻頻sao擾我們,我們難道坐視不管嗎?” “大汗,咱們自然不可坐視不管!”滿都海想要一統蒙古的決心比誰都要強烈,便認真地望向達延汗說出計策道:“咱們大元當務之急是跟大明通貢互市,從大明那邊換到物資,到時咱們便可以對乜克力部長期作戰,必定能夠徹底消滅乜克力部!” 現在他們將蒙古左翼大大小小的領主收擾后,實力自然已經在乜克力部之上,但在草原想要圍剿乜克力部并不是易事。 像大明的軍力明明遠勝于他們,但他們根本不害怕明軍。即便明廷派大軍進犯,他們可以向北境撤離,壓根不跟明軍正面交鋒。 同樣地,乜克力部原本實力強勁,而今他們大元想要擊潰乜克力部,亦需要通過長期圍剿才有機會徹底擊潰。 喀爾喀部等部落首領不由得輕輕地點了點頭,由滿都海主事令他們十分的安心。 “那就讓乜克力部再囂張一些時日!”達延汗并不敢忤逆滿都海的決定,當即便是同意道。 脫火赤少師是滿都海的心腹大將,當即扭頭望向達延汗道:“大汗,不知明廷那邊什么情況了,他們是否已經同意通貢互市?” 達延汗終究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對這種外交的事情卻是依仗自己的心腹知院桶哈,便扭頭望向了桶哈。 “大同巡撫左鈺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此前上奏故意夸大了我們壓境的兵力,必定會加劇明廷的恐慌!據大同內應來報,明廷一直都沒有對大同增兵,甚至連官員都沒有換。以我對大明皇帝的了解,他們斷然沒有理由拒絕我們大元朝貢!”知院桶哈一直關注大同的情況,顯得十分樂觀地保證道。 “咱們已經向他們朝貢,明廷自是求之不得了!” “明廷是希望我們朝貢,但我們此次可是以大元皇帝自稱!” “我們可汗本就是大元大可汗,他明廷如何能不認?” “若不是他們的城墻夠堅定,咱們大元早將他們通通滅了!” “現在咱們大元向他們朝貢,明廷的求和派怕是燒高香了!” “何止是求和派,我看大明皇帝得知此事定然是要設宴相賀!” …… 針對明廷的反應,蒙古貞部火篩等部落首領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雖然有人心存擔憂,但出于對大明朝廷的了解,致使認為明廷妥協的聲音成為絕對的主流。 原本還有幾個部落首領擔心大明皇帝不同意的,但看到大家是如此強烈認為明廷妥協,于是紛紛否定了自己早前的判斷。 今日眾部落首領前來這里,除了商議乜克力部的問題外,其實更重要還是商討接下來前往大明朝貢的事宜。 滿都海有意栽培自己所挑選的小相公,便望向達延汗認真地叮囑道:“大汗,此次跟大明通貢互市由您全權cao辦!現在咱們當務之急是一統蒙古諸部,只有大明互市才能補充到足夠的物資,所以此次務必重視起來!” 經過這么多年的征戰,別說其他部落,哪怕他們本部的物資都已經嚴重匱乏。不說箭矢的數量都已經有所不足,連一口做飯的鍋都難找。 現在夏天的日子還好一些,若冬天到來的時候,部落沒有鍋做飯實在是太難了。 即便他們再如何排擠明廷,但以蒙古現在的形勢來看,他們大元確實需要這一個物資充足的同盟國。 “哈屯,請您放心,本汗會將這個事情處理妥當!”達延汗雖然心里不喜向明廷通貢,但為了大局亦是認真表態道。 滿都海輕輕地點了點頭,卻是知道達延汗同意的事情便不會食言。 她的心里其實有隱憂,原本他們大元稍微放低一點姿態,大明便沒道理會拒絕他們大元通貢互市的請求,但達延汗竟然聽從知院桶哈的建議用大元大可汗自居。 不過她亦是覺得自己多慮了,畢竟大明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明廷的重臣都是貪圖亨樂之人,確實沒有道理拒絕他們大元賞給他們大明的休戰書。 試想一下,也先都要俘虜大明皇帝,而今他們的大元定然是弱不了多少。 由于他們已經敲定要出使大明,又有了知院桶哈的保證,大家在敲定此次各部落出使的人數后,便開始報備前往大同互市的馬騾數量。 “我們喀爾喀部出1000匹!” “我們蒙古貞部出1000匹!” “我們鄂爾多斯部出2000匹!” …… 各個部落的首領宛如打了雞血般,卻是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到大同換取更多的物資,故而紛紛進行報備地道。 知院桶哈通過統計,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總數竟然已經到達10000匹馬騾,其中馬匹的數量超過九成。 按著大明銀兩的折算,若是一匹馬按十兩計算,那么他們各個部落此次想要到大同換得到的物資竟然高達十萬兩。 十萬兩的物資,這無疑能夠大大化解他們的困境,而此次前去定是滿載而歸了。 阿啾! 滿都海在會議結束的時候,突然鼻子一癢便打了一個響亮的噴嚏,心里卻是隱隱生起了一種不安。 一個蒙古少女宛如彩蝶般出現,卻是纏著剛想要離開的滿都海道:“額吉,女兒想要跟著一起出使大明!” 滿都海面對著少女的要求,頓時臉上不悅地道:“伊克錫,你都快要嫁人了,怎么還想著到處跑?” 伊克錫是滿都海和滿都魯的女兒,由于長得清純可愛,性格又十分的活潑,被譽為草原的第一明珠,受到諸多部落首領的追求。 “額吉,你就依了女兒這一回,女兒想要到大明都城漲漲見識嘛!”伊克錫搖晃著滿都海的手臂,顯得可憐兮兮地哀求道。 達延汗發現那雙原本楚楚動人的眼睛突然朝自己狠瞪一眼,便是打一個激靈地道:“哈屯,要不讓伊克錫公主前去吧!” 滿都海原本是不希望女兒涉險,但看到女兒苦苦哀求,而達延汗又站出來求情,顯得勉為其難地同意了。 馬騾的好處在于行動快捷,各個部落的馬騾在土默川聚攏后,這上萬匹馬騾當即便跟隨使團浩浩蕩蕩朝著大同而去。 知院桶哈一直cao辦跟大明通貢互市的事情,且跟大明方面的關系最為緊密,故而此次是由他以大元使臣的身份出使大明。 至于身份尊貴的伊克錫公主,卻是喬裝著普通使團成員一同前往。 僅是兩日,大同邊墻遙遙在望。 嗚嗚…… 一個長笛響起,無數大同的將士涌向鎮邊關隘,顯得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大同副總兵陳堅發現這幫韃子竟然是趕著大批馬騾而來,便透著幾分不解地質問道:“你們意欲何為?” “我乃大元使臣知院桶哈,你們速速通稟巡撫,讓巡撫安排我們使團前去京城朝貢!”知院桶哈并不把邊將放在眼里,當即便倨傲地表明來意地道。 站在關隘上的將士面面相覷,卻是不明白對方唱的是哪一出,亦或者故意裝傻充愣不成? 大同副總兵陳堅伸手指向懸掛在城頭上的黃錦檄文,卻是沉著聲音道:“你們前兩天不是派人過來看過這張檄文了嗎?” ??? 負責前來探哨的小首領頓時傻眼了,頓時顯得害怕地扭頭望向知院桶哈。 知院桶哈意識到不對勁,當即便詢問道:“你們這是何意?難道你們大明皇帝不同意咱們大元通貢不成?” “呵呵……這份檄文是你們自己仔細看,還是本將軍替你們念呢?”陳堅的嘴角微微上揚,顯得揚眉吐氣般地詢問道。 “怎么回事?” “知院大人,我不識字,我……我前兩日過來還以為是歡迎我們過來的旗幟,誰……誰知道是檄文!” “上面終究寫著什么?”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今小王子欲稱帝自立,罔不臣服,非我強明所能容也!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 …… 達延汗及那幫自以為是的蒙古部落首領在這里,恐怕已經是無地自容,他們口口聲聲必定會屈服于他們的大明皇帝,結果大明皇帝來行動狠扇他們的耳光。 通貢互市并不存在,有的將是水火不容的一戰。 第一百八十五章 暴風雨中的賣國賊 由于蒙古方面的狂妄自大,竟然鬧出了一個天大的烏龍。 十萬匹馬騾從北到南,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此次為了能夠按時來到大同,喂的全都是精糧,但誰知竟然遭到了拒貢。 知院桶哈為了此次出使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顯得心有不甘地威脅道:“你們大明如此拒貢,難道是想要跟我們大元開戰嗎?” “大元?我大明可從來沒有承認你們偽元,更不可能允許你們偽元朝貢!若你們覺得受了委屈,現在想要跟我們大明開戰的話,我大同將士奉陪到底!”大同副總兵陳堅冷哼一聲,顯得十分不屑地表態道。 “知院大人,萬萬不可!”一個部落小頭領生怕知院桶哈會沖動行事,當即急忙站出來勸阻地道。 不說他們此次根本沒有戰前準備,而今他們僅僅一千五百多人正攜帶上萬匹的馬騾,現在主動挑釁大明簡直是想將這上萬匹馬騾拱手送給大明。 知院桶哈知道現在的情況不宜跟大明產生正面沖突,亦是暗暗地咽下了一口惡氣,而后退到十里外安營扎寨。 面對出乎他們意料的明廷拒貢,前來的幾個小部落頭領顯得茫然地詢問道:“知院大人,現在咱們該怎么辦?真的還原路返回嗎?” “咱們既然千里昭昭而來,豈可空手而歸!”桶哈遙望長城的方向,眼睛0閃過一抹堅毅之色地道。 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扼晉、冀、蒙之咽喉。 西界黃河,北控大漠,東連倒馬、紫荊、居庸三關,南據雁門、寧武之險。長城界其北,雁門塞峙其南,西望朔漠,東瞻白登。 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在軍事上進有依托,守有退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號稱北方鎖匙。 洪武五年,徐達依舊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圍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包磚,設四門,均有甕城、吊橋、城壕。 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泰,西曰:清遠,北曰:武定。四門均建城樓,四角有角樓,城正中有牌樓。 大同府轄渾源、應、朔、蔚四州及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隸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設在大同,所轄大同前、后衛,大同左衛、云川衛,大同右衛、玉林衛,陽和衛、高山衛,天成衛、鎮虜衛,平虜衛,威遠衛,井坪千戶所等13衛所,管轄邊墻長達323公里,城堡58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