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 福運郡主、【強制np】人生存盤失效后、詞不達意(骨科,姐弟)、騙局(勾引,出軌)、兄弟倆太愛我怎么辦(強取豪奪、1v2)、壞毒(真偽骨科)、裙擺風(同居1v1)、至若春和景明(gl)、惡毒大小姐今天也在爭取完美結局(NP)(西幻)、天臺(一個月后,我們一起死去 1V1)
周赧王原本與六國國君約定,在伊闕匯合,各國一起發兵攻秦。然而,到了約定的時間,只有燕國和楚國派了些人手過來,其他國家紛紛失約了。西周公以為是他們路途中遇到了什么事,耽誤了行程,便又等了三四個月,可其余各國的軍隊還是不見人影。 至此,西周公終于不得不承認,他們被其余幾國的國君放了鴿子。 就這么點人手,夠做什么呢?要是跟秦軍開戰,他們怕是連給秦軍塞牙縫都不夠!最終,西周公只好帶著自己手底下那點人灰溜溜地回來了。周赧王也因為無力償還債務,過上了“債臺高筑”的日子。 “曾大父原本并不想理會那周赧王,可周赧王偏要帶頭組織各國抗擊我秦國,曾大父自然容不得他?!?/br> 況且,秦軍出征一趟,也不能無功而返。于是,周赧王的轄地,就成了秦軍們的戰利品。 嬴稷聽得此言,并沒有太深的感觸。膽敢與他秦國作對者,就該有被狠狠剮下一層rou來的覺悟!若是沒rou可剮,那就把自己囫圇個兒地獻上吧。 不過,周赧王的不安分,還是出乎了嬴稷的意料。 “姬延么?等寡人回去之后,看寡人怎么收拾他!” 嬴渠梁則感慨道:“周室當初號令天下,何等威風,誰知一朝敗落,竟淪落至此。我等當以此為戒,讓子孫后代莫要重蹈周室的覆轍?!?/br> 嬴政道:“周室亡于分封,亡于后世子孫不思進取。只要我嬴秦子孫銳意進取,定不會步周室的后塵!” 這日,嬴渠梁、嬴駟、嬴稷和嬴政在咸陽城停留了很久。 直到暮色降臨,嬴稷看著匯聚到咸陽附近的大軍,對著嬴渠梁等人道:“大父,阿父,政兒,我去了!” 該說的話早已說完,此時,嬴渠梁只簡簡單單說了句“保重”。 他心知,嬴稷這一走,興許就是永別了。 只是,嬴稷的到來,對于嬴渠梁和他的秦國而言,本就已經是一個奇跡,他如何能夠奢求更多? 嬴稷最后看了嬴渠梁等人一眼,轉身走進了白起所率領的那支隊伍之中,撕碎了手中的《求賢令》。 暮色漸濃,嬴稷和他身后的大軍,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范圍中。 小嬴駟看著這一幕,眼眶有些酸澀,他努力地抬起小臉,才讓自己眼中的淚珠沒有滾落下來。 第48章 一陣熟悉的天旋地轉過后,嬴稷和白起發現,他們再一次出現在了他們離開的曠野。 就是在此地,嬴稷拿出了穿越時空而來的《求賢令》,帶著自己麾下的大將和大軍去襄助嬴渠梁。 當他們再一次回到這里時,仿佛什么都沒有改變。他們離開時吹過的那陣風,依舊拂得身邊的草木搖曳晃動。 嬴稷站在原地調整了一下狀態,他身邊的白起則對著身邊的斥候吩咐道:“去,打探打探周圍的狀況以及各國的動向,看看現在距離我們發兵之時過去了多久?!?/br> 斥候們領命而去,半日后,他們帶回了打探到的消息——此時距離他們出發前往長平僅僅過去了數日,趙王(和諧)丹依舊在往長平增兵。 面對即將到來的秦軍,趙國上下皆是嚴陣以待。 白起聞言,心中一喜:“想不到,我們在孝公處停留了三年,我們所在的世界卻僅僅過去三天,果真是秦國先君保佑!” 他們這次去秦國,可不僅僅是給秦孝公送溫暖去了,他們自己也從秦王政處得到了重要的信息。對于長平的布防以及趙國國內的局勢,他們了如指掌。 在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情報后,白起有把握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贏得此戰的勝利! 白起向嬴稷獻策道:“趙王年輕冒進、急于求成,老將廉頗卻穩扎穩打,他們的脾性并不是那么相投。如今,我軍提前得知了長平城內的布防情況。我們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加大廉頗和趙王之間的裂痕,逼得趙王提前換將?!?/br> 防守反擊型的廉頗對于白起來說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對手。 白起有把握在正面對決中戰勝廉頗軍,但廉頗若是固守城門避而不出,白起一時之間也拿對方無可奈何,雙方只能僵持下去。 到了最后,這場對決勢必會演變成國力的對決——秦軍畢竟遠道而來,在糧草運輸方面的損耗會比趙軍大上不少。 根據秦王政提供的信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進行到最后,無論對于秦國來說還是對于趙國來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所付出的,都遠遠超過了上黨郡本身的價值。 數十萬大軍杵在前線,耽誤了春耕秋收不說,大軍本身還要消耗海量的糧食。這對于秦國和趙國的國力是一種極大的消耗。 咸陽城距離長平約五百公里1,秦國想要保證遠征軍的糧食供給,是一件頗為困難之事。運送糧草的官員在路途中本身就要消耗不少糧食。這一場仗打下來,直接就把秦國的國庫給打空了。 而對于趙國來說,也同樣如此。上黨郡看似距離趙國很近,從趙國運送糧草到上黨郡的難度理應低于秦國,可趙國的農耕水準遠不如秦國2。 秦國有商鞅制定的法律在,有農爵制和軍功爵制,國人重視農耕與征戰。趙國從事其他行業之人甚多,平日里,這些行業使得趙國的經濟蓬勃發展,可到了與人硬碰硬的時候,錢可不能當飯吃。 如果趙國想要拿著錢去別的國家購買糧食,他們也將面臨和秦國同樣的問題——遙遠的運輸路途中,這些糧食要損耗大半。況且,這一來一去,也要花費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