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 福運郡主、【強制np】人生存盤失效后、詞不達意(骨科,姐弟)、騙局(勾引,出軌)、兄弟倆太愛我怎么辦(強取豪奪、1v2)、壞毒(真偽骨科)、裙擺風(同居1v1)、至若春和景明(gl)、惡毒大小姐今天也在爭取完美結局(NP)(西幻)、天臺(一個月后,我們一起死去 1V1)
“商君雖是第一次領兵趕赴前線作戰,表現倒也不俗?!?/br> “能有幸得見蒙驁將軍與王翦將軍年輕時的風采,是寡人之幸!” “王賁與蒙恬能順利完成寡人交代的任務,將齊國軍師‘請’回我大秦,也算是沒有墮了他們先祖的威名!” 嬴政在查閱了這封奏報后,毫不吝惜自己對前線武將們的贊美,末了,他又道:“能與孫臏相見并談論兵法,寡人雖死無憾!” 嬴渠梁:“……” 他家曾曾曾孫看著這般正經的一個人,沒想到還怪會說話的。連著夸了這么多人,都不帶重樣的。尤其是最后那句話,讓嬴渠梁都覺得rou麻無比。 不過,這句話似乎有些耳熟,他是不是在哪里聽過? 嬴渠梁仔細回想了一下,方才想起,上一個讓嬴政說出這番話來的人,是后世那位法家集大成者,韓公子非。為了得到韓非,嬴政兵臨城下,最終,韓公子非被迫入秦。 可惜,這樣一個大才,因為一心惦記韓國,最終沒有落得什么好下場。這次,同樣的開端,讓嬴渠梁嗅到了相似的味道。 但愿,孫臏不要像韓非那么固執。 現在,秦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嬴渠梁什么都缺。他缺人才,缺勞動力,缺地。 他手底下可沒有自家大孫子和曾曾曾孫那么厚的人才庫,他自然希望每一個搜落到的人才都能為他所用。 嬴政一番話說完,不止嬴渠梁覺得牙酸,嬴稷也同樣覺得牙酸。 嬴稷道:“不過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戰役罷了,你何至于吹成這樣?” 嬴政立馬反駁道:“這怎么會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戰役?這可是天祖父的軍隊面對六國聯軍,第一次取得的大勝,足以振奮民心!此番大戰之后,必有一批人會依照秦律獲得爵位,日后,我秦國將士必將聞戰則喜,愈戰愈勇!” “況且,這是咱們祖孫三代第一次聯手取得的勝利,曾大父不覺得,這場勝利意義非凡么?” 嬴稷想了想,開口道:“你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br> 對于他而言,手底下的將領打了勝仗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兒,但與大父和曾孫一起聯手制敵共同進退,的確有幾分紀念意義。 嬴渠梁對嬴稷道:“你看看你,從你嘴里,幾乎聽不到什么好話,政兒說起好話卻是張口就來。長此以往,誰還有動力為你賣命?國人在爭相慶祝的時候,你卻只會潑人冷水。幸虧你這話只有寡人與政兒聽見了,否則,真夠打擊人的?!?/br> 嬴稷聽了嬴渠梁的話,撇了撇嘴。他又沒那么傻,他不也是看著周圍只有祖孫三人,才將真實想法宣之于口的嗎? 外人面前,他還是懂得做做表面功夫的。 嗯……雖然這表面功夫究竟會做到什么程度,得看他的心情。 嬴稷忍了又忍,終是忍不住道:“大父,自從政兒來了,您是越來越嫌棄我了?!?/br> 他慣來是強勢的,鮮少會說出這樣近乎于撒嬌的話語。 嬴渠梁仔細盯著嬴稷瞅了一會兒:“怎么,這就委屈上了?寡人倒是想夸你,可你已經這么飄了,寡人覺得,你需要的不是夸獎,而是適當的打擊?!?/br> 嬴稷:“……” 嬴稷:“大父,您偏心?!?/br> 嬴渠梁想了想,政兒固然是他們嬴家最出息的子孫,可稷兒也是個有能耐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直厚此薄彼的確不好。 “這樣吧?!辟簩⒌溃骸斑@次白起、蒙驁和王翦他們回來,你好生夸夸他們。不要求你夸人達到政兒這樣的水準,但你至少要讓你手底下的將領們心里頭覺得他們此番出征沒有白忙活。他們的付出和努力,你這個做君主的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你夸完他們,寡人就拉著駟兒和政兒一起夸你?!?/br> 至于嬴渠梁和嬴政手底下的將領,自有他們親自慰問,不勞嬴稷cao心。 嬴稷道:“他們立了戰功,回來之后,寡人自會對他們論功行賞,何必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論功行賞是論功行賞,來自主君的慰問是來自主君的慰問。還是說,你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這才與寡人討價還價?” 嬴稷:“……知道了?!?/br> 他家大父的激將法簡單粗暴,但奏效。 當著自家大父和曾孫的面,嬴稷自然是不會承認自己不行的。 大軍回程,要設宴款待凱旋的大軍,要派人去向戰敗國國君討要好處,要向黔首們宣揚上戰場立戰功的好處。嬴渠梁將這些事情籌劃到一半,突然倒在了桌案上。 嬴稷和嬴政唬了一跳,趕忙上前查看嬴渠梁的情況。 當他們發現,嬴渠梁只是因為過度疲憊而睡過去時,才終于放下心來。 “這些日子,因著前線的戰事,老祖宗沒睡過一天踏實覺?!辟溃骸叭缃?,他驟然放松下來,自然就撐不住了?!?/br> “終究還是秦國如今國力太過弱小,否則,何至于此?!辟u了搖頭。 他們這些后世的秦國國君跟六國打生打死,合縱連橫對于他們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除非是遇到關乎國家命運的大戰,否則,嬴稷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心態好得很,哪里會像嬴渠梁這般緊張? 嬴政解下外袍,披在嬴渠梁身上。 他看了嬴稷一眼,道:“這樣的陣勢,對我們這些后世之人而言,自然是司空見慣,可對于老祖宗來說,恐怕還是第一次見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