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 福運郡主、【強制np】人生存盤失效后、詞不達意(骨科,姐弟)、騙局(勾引,出軌)、兄弟倆太愛我怎么辦(強取豪奪、1v2)、壞毒(真偽骨科)、裙擺風(同居1v1)、至若春和景明(gl)、惡毒大小姐今天也在爭取完美結局(NP)(西幻)、天臺(一個月后,我們一起死去 1V1)
再者,趙國這次入秦的六萬大軍,趙成侯也沒法不管。他要是不管,這六萬人可就徹底歸秦國所有了。 趙成侯在宮殿中來回走了幾圈,最終決定將前些年和魏國一起侵占的幾座秦國城池,歸還給秦國。以此來作為換回趙國主將和趙國軍隊的代價。如果秦國方面覺得不夠,他還可以搭上幾座趙國的城池。 打仗嘛,就是這樣。打得贏就能侵占別人的土地,打不贏就割地求和。對此,趙成侯早有心理準備。 只是,被迫向人低頭,且還是向遠不如趙國的鄰居低頭,還是讓趙成侯心情有些不爽。 這時候,他難免對韓昭侯生出了些怨懟之心來,因為兩國合力攻打秦國的提議,就是韓昭侯提出來的。 在做戰略規劃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商量好打贏秦國之后,要怎么瓜分得來的秦國土地了…… 身處邯鄲城中的韓昭侯也十分郁悶,這些天,趙成侯對他的態度rou眼可見的冷淡了下來。 他又不是瞎子,怎么會看不出來? 本以為,韓國在如今的幾個大國之中雖然不算是最強的,好歹還有秦國可以欺負欺負,誰能料到,現在他們連秦國都打不動了。 而且經過這一遭,趙國方面也明顯對韓國有了意見。 韓國如何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撫平秦國的怒火,日后,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秦國悄悄藏了一支勁旅,這支勁旅打敗了韓趙聯軍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齊國。 齊威王從這則消息中,嗅出了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他將這則消息遞給孫臏,待孫臏看過之后,他開口問道:“幾年前,秦國還是三晉之地的手下敗將。不久前,秦軍卻大破韓趙聯軍。依先生之見,這可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 軍隊的強盛通常伴隨著國力的發展,若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糧草從何而來,如何為將士們打造厚實的甲胄和鋒銳的武器? 很大程度上,打仗打的是錢,拼的是后勤。 而在齊威王看來,秦國這些年的國力是沒怎么發展的,他也沒聽說秦國挖到了什么名將。 既如此,秦國有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秦軍的實力提升至此嗎? 孫臏道:“若有吳子那樣的將帥帶兵,未嘗不可?!?/br> 齊威王嗤笑道:“吳子那樣的大才又怎么會去秦國?” “王上切莫輕忽秦國?!睂O臏認真地道:“想要擊敗十萬韓趙聯軍不是一件難事,可要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結束戰斗,還將韓趙聯軍盡數俘虜,難度就增加了數倍?!?/br> “即使對臣來說,這也不是一件能夠輕易做到的事。王上最好派人去調查一番,看看此次擊退韓趙聯軍的秦國將領究竟是誰。日后,此人定會名揚天下!” 齊威王向來倚重孫臏,他聽孫臏這么說,便道:“如此看來,寡人當真該派人好生調查一下那名秦國將領了?!?/br> 如果那名秦國將領當真是有才之人,就試著將他挖來齊國吧,齊威王想。 此時,魏國大梁城中,上將軍龐涓也來向魏惠王稟明韓趙聯軍敗給秦軍的事。 龐涓的確嫉妒賢能,但這不代表他沒有軍事素養。他隱隱察覺到了來自秦軍,來自白起的威脅。 可當魏惠王聽到韓趙聯軍敗在秦軍手中時,第一反應是趙成侯和韓昭侯怎么越來越廢了,連區區秦國都打不贏了。 “就為了這么點小事,你就來打擾寡人觀看歌舞?”魏惠王看向龐涓的目光中帶了一絲不滿。 龐涓于是又向魏惠王提起了秦軍的不同尋常之處。 魏惠王打了個呵欠,懶洋洋地道:“那么,這支秦軍的主將是誰呢?” “是一名叫做白起的將領?!?/br> “白起?寡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蔽夯萃跹壑虚W過一絲輕蔑之色:“由無名之將帶出來的軍隊,想必也是一支無名之師。韓軍和趙軍居然敗給這樣一支無名之師,可見他們是當真不行了……” 他開始認真地思考,要不要趁著韓國和趙國兵敗,攻打這兩國。 雖說之前三晉名義上同氣連枝,共同進退,可事實上,韓趙魏各有各的利益,又怎么可能真正親如一家,永遠站在同一戰線呢? 要是能夠趁此機會攻滅韓國和趙國,昔日晉國的領土,可就盡數歸魏國所有了。這對于魏惠王而言,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比起偏僻的秦國,韓國和趙國的土地,其實對魏惠王來說更有吸引力…… 正當魏惠王想入非非之際,龐涓不得不開口打亂了他的浮想聯翩:“王上,秦國深恨我魏國,再加上一旁還有齊國對我魏國虎視眈眈。如果我們要趁機攻打甚至吞并韓國和趙國,其余幾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我魏國可就要腹背受敵了?!?/br> 魏惠王聽了這話,這才作罷,不過—— “滅國戰是不行,本王若是趁此機會向韓國和趙國討要些許城池,不過分吧?” 這不就是趁火打劫嗎? 趙成侯和韓昭侯礙于形勢,或許會同意,但同意過后,三晉之地的關系只怕要降到冰點了。 從國家的角度來考慮,魏國想要持續稱霸,這樣四處樹敵不是一個好選擇。 不過,龐涓沒有對此發表什么看法——今天他的一些言論已經惹得魏惠王不快了。魏惠王可不是個善于納諫的好君主,他要是再對魏惠王“忠言逆耳”,恐怕他這上將軍的職位就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