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夢中金陵
第二十五章夢中金陵“日軍占領南京后,在南京城郊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在大屠殺中有二十萬以上至三十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br> 這是王棟前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只因為前段時間忙于應付局勢,努力站穩腳跟,可以說忙得一塌糊涂,直到今天報紙上傳來淞滬會戰的不利局勢,國民政府要棄城而西逃,王棟才馬上聯想到接下來這件令所有國人痛心,也讓世界憤慨的驚心事件。 扔下報紙,王棟首先找到師父,將自己近期要趕赴華東,伺機做點有益發展的事情,擴大影響等理由跟師父做了一番交流,得到首肯之后,馬上做了幾個重要安排:一是軍工生產方面。王棟根據自身技術,結合現在實際與加西亞、王定國、優也塔內進行協商,先從輕武器開始,在生產繳獲的三八步槍仿制品以及對應型號的子彈的同時,加緊仿制捷克zb-26機槍和彈藥;近期還同時研制一種王棟親自命名的自動步槍、可以更換槍管的通用機槍。在子彈要求上,要降低尺寸,并且做到自動步槍與機槍通用;仿制生產沖鋒槍,作為近衛軍以及近距離作戰使用。 加大手雷和手榴彈生產。 重武器方面,首先仿制九二式與六零迫擊炮,并提供充足的炮彈;同時生產王棟命名的火箭筒。其中火箭筒分作單兵式,近似于日軍的擲彈筒和重火力組合式兩種。遠期計劃,要生產高平兩用炮;高平兩用機槍;防御性榴彈炮等。 加大地雷生產力度,現在條件下既要加緊研制更加輕便,威力更大的金屬類地雷研發和生產,同時不間斷地擴大石雷生產力度。 經濟與財政方面。一是注意抓好地方經濟建設,保證根據地軍民基本生活所需;二是開展牧業、漁業的技術指導,在適宜地區,抓好多種形式的經濟活動,重視經濟作物建設。財政方面既要開源又要節流,就小方面而言,加大寶石鎮建設和產品深加工,并打開銷路。 軍隊建設方面。常規訓練要落實到位,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對部隊進行整編:將原來的主力部隊,整合為五到六個團級建制;加強地方武裝建設。除了原有武工隊建設外,廣泛建立地方民兵組織。 外交工作方面。有加西亞具體負責,努力加強國際聯絡,從人力、物力、國際地位等多方面入手爭取得到最大助力。 通訊信息建設,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法制建設,國內各勢力關系處理,策反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要求。 軍政主官會議之后,根據地馬上行動起來,認真落實總司令部署,王棟則開始了金陵之行的具體準備。沒想到優也塔內總工程師找來了,非要拉著他詳細解說一下王棟設計的幾種奇妙武器。 沒辦法,王棟只好答應下來,趕到地下兵工基地,與十幾名兵器專家,詳細研討了一番自動步槍、組合式火箭筒的構造原理等令這些技術迷很是看好的奇妙武器。 當天晚上,王棟正要出發,突然接到柳河鎮趕來的通訊員報告,說是鎮子上來了幾名自稱*代表的特派人員。他們非要見到總司令,傳達上頭的指示命令。王棟只好下山一趟。 面對幾個趾高氣揚的特派員,王棟心中有氣,但是面上還是很客氣的應付著。最后,對方傳達完命令,將政府任命狀遞到王棟手里,王棟突然有了一個主意:這下出師有名了。所以,態度上有所松動。安排了孫耀祖負責接待后,迅速返回老營,帶上擴編后的特戰大隊,警衛和偵察部隊共計六百余人,于午夜時分悄悄下山,消失于夜幕之中。 金陵,六朝古都,有虎踞龍蟠之美譽,自古以來才子佳人輩出,可謂名揚中外。 唐末詩人王貞白的佳作形象描繪出了此地的興衰起落:六代江山在,繁華古帝都。亂來城不守,戰后地多蕪。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 按照王棟印記,淞滬停戰大約在十一月份(實際時間為十一月十二日。從八月十三日,日軍進攻,淞滬抗戰爆發,到會戰結束,戰役經歷了三個月。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之一。就連當時國力遠高于中國的日本,也被迫進行了全國性動員,馬上發行公債,開展全民性“消費節約運動”等。 整場戰役,日軍投入了八個師團,兩個旅團共二十多萬人,宣布死傷四萬多人;中*隊則投入四十八個師,二十四個旅六十多萬人,自己統計死傷三十萬人。其中軍官就有一名軍長,四名正副師長,團長二十八人,營長四十四人先后陣亡。 整個會戰當中,中*人打出了軍威,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作為現代青年的王棟記憶尤為深刻的事件包括了“八百壯士”等當全軍撤退蘇州河南岸時,副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一個營四百余人,對外聲稱八百人,堅守閘北四行倉庫。經過四晝夜激戰,擊斃二百余名鬼子,抗擊了數千名日軍的圍攻,自身只損失三十余人,最后在各國租界請求下,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八百壯士的英勇頑強,轟動中外,聲名遠播。既震懾了日軍,又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抗敵信心。被國際輿論譽為抗日奇跡,產生了重大正面效應。 但是,壯士地可歌可泣行為,并沒有改變整個戰役局勢。因為指揮失當,加上日軍增兵包抄,最高指揮部的朝令夕改,直接影響了士氣。再加上撤退過程中的混亂,空中敵機掃射,地面日軍窮追不舍,使得*受到重大創傷。 更加可悲的是,國民政府花費巨資打造的“東方馬奇諾”防線,竟是豆腐渣工程:表面上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竟然被手掌碾碎。有的戰壕里有積水;有的找不到建設圖紙;有的機槍眼大如窗口;有的門戶緊閉,找不到鑰匙;有的坑道根本沒有連接通道。 這樣一來,原來計劃依托堅固工事抵抗敵軍的計劃落空,同時也使得國名政府統治中心南京門戶大開,為南京保衛戰埋下了隱患。 借助剛得到的,政府頒發的少將任命狀,王棟率領部隊,以南下參戰為理由,武力脅迫之下,強行征用了一列火車,沿著鐵路迅速南下。因為鐵路沿線的混亂,加上鐵路線路不夠暢通,到達江北之時,已經接近十月底。 面對紛雜的局勢,王棟指揮部隊,忙上展開了軍政工作。 軍事上,馬上部署大部隊短暫休整的同時,派出十幾支偵通小隊,以金陵江對面的兩部相連的丘陵山地為依托,四外活動,偵查敵情,探查地形民情。 政治上,派專人接觸當地愛國人士和武裝組織。 財政經濟方面,王棟親自出馬,前往寧滬兩大城市,推銷隨軍帶來的部分寶石,以及自己和久美子長期積存的陰暗所得。 所謂亂世金寶。別看金陵已經混亂不堪,但是達官貴人眾多,依舊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有錢人多啊,不管怎么說,這里可是都城。企業多,官員多,富商多。再加上外國駐當地機構也多,這些人加起來,市場自然就夠大的。 王棟僅僅在此地呆了兩天,就已經出手了將近一半的寶石和小部分珠寶首飾。盡管對于寶物有些不舍,但是時事所迫,王棟只好忍痛割愛。當然,作為兩世為人,骨子里堅貞的愛國青年,一些國寶類物品,王棟早已經封存起來,打定主意等將來戰爭結束的時候,拿出來,奉獻給國家,決不允許流失出去,給民族,給國家造成傷痛。 在金陵的兩天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王棟并非專注于銷售珠寶,換取軍用物資,還接觸了不少平民百姓,少量的富商大賈,個別的外國官商,可謂收獲豐厚,所得良多,不一累述。 第三天出于對淞滬戰事關心和對外聯系需要,王棟帶著影子久美子、特戰隊一個排,以及三十名精選的警衛和偵察部隊戰士,陸續趕赴淞滬地區。 王棟此行的目的,面上來說,是為了推銷商品,換取物資,但還有一個秘密行動就是聯絡國際人士,以獲取所需的重要物資,秘密資料。順便找機會為公共租界的壯士解圍。 一行六十多人,僅用了一晝夜時間,就到達了淞滬戰場外圍。 將大部人馬做好安排,分頭潛伏之后,趁著夜幕和混亂的局勢,王棟只帶一個班的精銳,潛入到了公共租界。 沒想到,一個意外行動,差點讓自己一行人搭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