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周日下午,于喬的初次月經有收尾的趨勢,陳奶奶再三確認,讓陳一天給于香打了一個電話。 母女分開的幾年里,陳家報喜不報憂,于香聽到的大多是好消息。 她又何嘗不知,陳家祖孫替她分擔了多少。 周一于喬照常上學,陳奶奶打車送她一切如常。 作者有話要說: 點個名,文下留評的你們,我都記住了。 芹菜 工藤新一 兮小 鬼鬼 清伊 26304020 代入美好 prprpr manman 安然 噓,快說快說 蓮葵 俏俏0420 我的太陽 上野樹里 yang eimerwinkel 糖水你就說甜不甜吧 xi 冰冰 睡滿八小時 五月s 白鹿青崖 lilililiiiii 想飛的田園貓 255614 123 安然 平易 zhao 清流 蒲葦韌如絲灬 方谷雨 ciel 睡不著覺瞎折騰 veralulu 第44章 搖搖擺擺搖向前-44 陳一天逃課去了海鷹機械。 海鷹機械成立幾年,在沈陽和周邊有了點名氣。汽車行業圈子就那么大, 外協廠能存活下來的, 必須兼具兩個特點:一個是人脈關系:李健林和一汽關系匪淺, 他和陳哲、和盧教授又是怎樣的機緣結識, 怎樣的合作模式,外人也猜不透, 反正李總這人, 行事不顯山不露山, 技術上的事,他也放任陳哲去折騰,但公司業務卻源源不斷。 另一個特點, 是技術過硬。能放出活來給外協廠的,大多數是國企,國企內部決策程序繁雜, 往往一個項目, 內部招標、各種利益博弈后,確定某一家供應商, 留給供應商的設計和制造時間就很短了。 很多設計工作是在簽訂合同之前完成的, 等合同敲了章, 設計也基本定了型, 接下來就是搶工期, 趕著制造。 海鷹機械的技術優勢很明顯,麻雀雖小,可設計制造一體化, 省去很多中間環節,設計——物料配備——制造——設計完善——調試,一套程序無縫銜接,一個項目,別的廠要三個月交活,海鷹機械能用一個半月搶出來,而且質量有保證,客戶后續使用時,遇到什么問題,海鷹機械還能及時給出解決方案。 某種意義上講,陳一天這份工作,先不說錢賺得多少,技術算是實打實地學到了。 海鷹機械里,正式員工的流動性也很大,在這干滿兩年的很少,因為收入不高,學到了技術就跳槽,通常收入會翻倍。 陳一天一個臨時工,本來就沒有保底工資,他拿的只是“計件”的錢。 小活幾百,大活幾千,也就這個水平。 這筆收入在職場不值一提,但相對沒有收入的大學同學,陳一天還是很滿意的。 陳一天生活越過越節儉,賺來的錢悉數存進卡里,以備不急之需。 上次給于喬買羽絨服的錢,不是海鷹機械的工資,而是“挑戰杯”的獎金。 在散漫的大學生活之外,陳一天找到了人生的興奮點,那就是賺錢。 于喬的病也是陳一天的心病,起初,他只想著怎么賺上一筆錢,給于喬做手術,摘除脾也好,換骨髓也好,反正他不能讓她流光了血,在他懷里涼下去。 現在,他不斷地存錢,不斷地賺錢,“給于喬治病”的目的倒弱化了,賺錢成了一種習慣,滲入他的生活里。 他喜歡用電腦作圖,喜歡精準地計算容差、力距,喜歡自己的設計圖紙變成實物。 ※※※※※※※ 今天陳哲也來了。 他在李健林辦公室談事,談了挺長時間,出來直接把陳一天叫到他面前。 他說又有一個新項目,這次不是汽車的活,某企業的無人機項目,屬于軍品,目前很多東西還都捂著,處于保密階段,但是要他們先出一個設計方案。 他隨手扯過一張紙,在紙上劃拉一個簡單的示意圖,問陳一天有沒有信心弄出來。 軍用也好,民用也好,地上跑的也好,天上飛的也罷,左不過同個原理。 陳一天一點就透,他把紙旋轉180度,琢磨了一會兒,說:“這不就是上次那個汽瓶保護罩的翻版嗎?!?/br> 他很篤定,陳哲露出贊賞的表情。 倆人天馬行空地侃了一通,讓外出吃飯的同事打包了午飯回來,頭頂頭地吃起來。 吃東西的時候,屋子里沒外人,師傅陳哲跟徒弟陳一天說了兩句體幾話。 陳哲轉述了李老板的話:前一個活雖然交付了,回款還沒拿到,工人工資、物料輔料的錢都墊進去了,暫時給不出設計費。 陳一天并不覺得意外。 陳一天跟陳哲干活,十個有八個是這樣的。 陳哲這個人,設計上膽大心細,生活上十分大條。在他眼里,先要有設計的活干,再是得到業界的認可,至于設計費,多就多拿,少就少拿,沒有就算了。 這種技術癡的行事作風,陳一天很了解,也沒覺得不妥。 兩個人這么合得來,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以往,設計定稿后,陳哲也拿不到錢,要等制造的實物交付客戶,客戶給海鷹機械付了錢,李健林想起來,才會給陳哲設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