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我這沒什么吃的,平時這兒不開火,都是我老伴在家里做?!?/br> 果然沒猜錯,這是王大夫鉆研業務的地方,并不是他吃飯睡覺的家。 “我拍兩根黃瓜,咱們湊合吃頓午飯?!?/br> 陳一天表示不餓,不用吃飯,他們拿了藥就走。 王老頭當他是客套,去廚房端出一個電飯鍋內膽,里面是燜好的半鍋米飯。 又指揮陳一天洗黃瓜,他切了點蔥末、蒜末,大菜刀一揮,把幾根黃瓜拍爛,再切成小塊,劃拉進不銹鋼盆里,放了醬油、鹽,顛顛拌拌,菜就做好了。 這天下午,陳一天、于喬和穿著拖鞋的王大夫同桌吃了一頓飯。 電飯鍋內膽就擱在餐桌上,三人每人盛了一碗米飯,圍著一盆拍黃瓜,吹著盛夏午后的穿堂熱風,吃的特別香。 于喬覺得,這是她吃過這么香的拌黃瓜,她暗暗想,回去要按照同樣的方法,給奶奶做一盤嘗嘗——做法太簡單,奶奶一定瞧不上,可味道真的很棒。 過了一會,送藥的來了。 提著藥進來的,就是藥房里的白凈女人。 她輕車熟路,開了門先拎進來一個小男孩,再自己擱下藥,換了鞋,走進來。 小男孩五六歲,跑過來抱住王大夫的腿,叫了聲:“姥爺?!?/br> 原來白凈女人是王大夫的女兒! 王大夫手臂繞過外孫的脖子,手兜著外孫的巴,介紹說:“這個你叫jiejie,這個你叫哥哥?!?/br> 小男孩不走心地叫了。 王大夫接著說:“jiejie和你得了一樣的病,也在吃爺爺的苦藥?!?/br> 小孩子沖于喬做了個鬼臉,閃身跑進小臥室玩去了。 陳一天和于喬都很驚訝,看向王大夫。 原來,王大夫是中醫世家,他祖父在解放前就是北鎮有名的赤腳醫生,后來祖父年邁,不能上門行醫,就讓王大夫的父親代勞,后來,父親又把家學傳給王大夫。 后來,王大夫考了醫專,進了北鎮中醫院,在中醫院里也是門庭若市的知名專家,不僅能開中藥處方,還能給人開刀做手術,可謂“學貫中西”。 小外孫出生沒多久,就查出患病,開始也是正規醫院求醫,沒有治愈。 王大夫悉心為孩子調藥治病,中藥喝了好幾年,最近一年多不再連續喝藥了,隔段時間檢查一下,稍有不好,就喝一副藥調理調理。 孩子看上去很健康。 王大夫坦然地對陳一天說:“你帶著孩子來找我,我心里想:你算是找對人了!但是于喬病得不輕,沈陽的醫院也治不好,我也不能把話說太滿?!?/br> 陳一天震驚不?。赫^福禍相依,于喬這條小命,被命運引領著,無前人引路,無后人跟隨,總算找到一塊落腳的地方,得以喘息。 第36章 搖搖擺擺搖向前-36 1999年秋天,陳一天上大二, 于喬升入小學六年級, 六年二班, 班主任依舊是薛老師。 暑假里, 陳一天也沒閑著。 他除了帶于喬定期把脈、開藥,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學校。 經研究生學長引薦, 林小詩和陳一天都進入那個課題組, 積極籌備秋季的“挑戰杯”比賽。 項目負責人是機械工程學院的教授, 神龍見首不見尾,布置完工作就走,主要負責外聯。 那個號稱與一汽大眾有業務往來的就是他。 這人五十多歲, 肚腩微凸,但是喜歡穿防風衣和戶外鞋,面對男生不茍言笑, 面對女生偶爾會逗趣, 有點冷幽默。 林小詩進組就受到熱捧。一來是學長介紹的,學長在組里負責工作任務的上傳下達, 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二來, 骨感的身板兒, 配上及腰的長發, 額頭光潔, 眉眼清秀,被人一逗,大眼睛一眨, 活活扇得你小心臟少跳兩下。 所以,有林小詩在的場合,羅教授也會不自覺地抖幾個段子。 陳一天沒那個天資。他的專利被納入報告,他的人被當成墊被的。 暑假里,原來做基礎數據的本科生不在,陳一天無怨無悔地頂了上來。 他什么活都干:打字、復印、做ppt……外協做實驗,有個殷鋼材質的防撞試驗件,他獨自把東西搬上小面包車,到機加廠鉆孔,再坐著小面包跟著件一起回來。 雖然項目啟動了一段時間,可是比賽時間越是臨近,工作量越是翻倍,而且一個比一個緊急。 這個暑假,因為這個項目,他比上學還忙,有幾次,等數據等到午夜,他干脆在行軍床上窩一宿。 第二天醒來,冷水洗把臉,繼續干。 羅教授會給每個人發一點津貼,不知道是學校的統一安排還是學校給了項目負責人授權,暑假里,陳一天多拿了600塊。 在上大學之前,陳一天從沒為錢發愁過,但是現在,600塊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他的獎學金全用來給于喬買藥了,陳奶奶沒有收入,雖說子女條件好,都會補貼一些,日常吃喝綽綽有余,可于喬住院也花去不少。 王大夫那邊,因為和于喬的“醫患關系”超級匹配,他早就不指著賺于喬和陳一天的錢,早先一副藥300元,一個月要1200元。 現在只收200元,只是個藥品成本和加工費,極大地縮減了陳一天的支出。 和之前遇到的大夫一樣,王大夫也流露了同樣的擔憂:女孩子要來月經,成年之后病情朝哪個方向發展,誰也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