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迦葉?”老和尚看著年邁,卻身手矯健,他躍上屋頂,坐到徒弟身旁。 “師父,”迦葉撐著腦袋,“您說,山外是什么呀?!?/br> 老和尚一頓,他避世已久,這些年只顧教徒弟修行,倒是沒注意這小子生出了別的心思。 “是紅塵?!?/br> 老和尚抬手摸了摸徒弟頭頂,眼神變得悠遠起來。 “紅塵?”迦葉眨眨眼,這字眼他在書中見過,“比山里好玩嗎?” “自是比山中有趣多了,”老和尚捻著胡須,“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紅塵中眾生百態,喜怒哀樂,最是生動鮮活?!?/br> “昔日教你讀《九州》,你該知曉這天竺山是在九州西南,天竺山往北,有長留山,是道門所在,再往北是廣野,那里是凡人聚居之地,其中有數百城池……” 迦葉聽師父將九州格局、人間風物、奇聞軼事娓娓道來,不覺有些癡了,眼中現出向往的神色。 “師父,你知道這么多呀!這些地方你都去過嗎?” “當然去過?!?/br> “那為何不留在紅塵中呢?”迦葉不解,“我在山中這么些年,從未聽師父提起過山外的事?!?/br> “傻徒弟,”老和尚對上他一雙不染俗塵的眼,嘆道,“師父于紅塵中修行數百年,體味人事有盡,方修得‘因果’道。卻也由此明了,紅塵雖好,卻不是我的歸處。正因閱盡紅塵,才要脫離紅塵…” “…須知入塵容易出塵難啊?!?/br> 彼時迦葉還看不懂師父眼中的滄桑,他心中只是好奇。 對未知的紅塵,對山外的俗世,對自己的前路,他只有少年人最純然的好奇。 待到山中過了一十八載春秋,老和尚將徒弟喚至面前,要為他“授道”。 迦葉知曉這乃是佛門傳統,由師父觀察弟子心性之后為其指明一條道途。 雖說僅由師長一言便決定弟子此生道路難免有些獨斷之處,但總歸有前人指點好過沒有方向獨自摸索。 迦葉難得收斂了幾分玩性,一本正經地跪坐在師父面前,聽老和尚道:“你在山中長大,不染俗塵,天性不受拘束,是難得的璞玉。我便為你指一條‘自在’道,師父不求你證道成神,但愿你一生能可來去自如。天大地大,任爾遨游,莫偏執一方,以致心境狹隘,千萬謹記?!?/br> “是,謝師父教誨?!卞热~規規矩矩給師父磕了個頭,心中卻忍不住嫌棄師父真是多慮。 他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什么事一學就會,卻也不會太上心,不管做什么都只有三分熱情。 就像他喜愛山中萬物,但也沒有過于追求其中一者,這樣的他又怎么會偏執于某事某物呢? 老和尚卻仿佛聽到了他的心聲,微微嘆了口氣道:“迦葉,你尚且年少,涉世未深,未曾體味過紅塵,不知人活一生,‘自在’最是難求…這條道途,你須好好體會?!膘`魊尛説 迦葉卻未想過那么多,得了“授道”第二日,他便收拾行囊下了山。 待到老和尚尋到他屋里,便只看到書桌上留著的一封信: “師父,我去尋我的紅塵啦?!?/br> 迦葉別了師父,轉身撲進這滾滾紅塵中。 他此前一直在天竺山上生活,又兼年少無憂,難免顯出些天真懵懂,對人世的一切都十分感興趣。 今日于坊間茶樓聽些神怪志異、名人軼事,明朝在城鎮村莊里隨修者除惡驅邪,興致所至則到名山大川間縱情放歌。 倒確是循了師父所說“自在”之道,好個肆意快活的人間客。 此次便是迦葉在附近停留時,聽人談起了漁陽城海妖作亂之事,故而打算來湊個熱鬧。 卻說他先前亦有替人除魔的經歷,不過那些都是墮魔的修士,身上人性尚存一二,這墮魔的妖族他卻只在他人口中聽說過。 妖族生性好強,又具有超人的力量,迦葉于自己為數不多的經歷里認為他們都是些不好惹的角色。 是以聽聞所要面對的可能是妖魔之流時,他才要勸說同行修者找些支援來。 迦葉雖然只在九州行走了三個月,但他心思通透,交談間差不多能識清這些修者哪些是有真本事的,哪些又是故弄玄虛。 而這一行人看起來靠譜的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 可惜無人愿意聽他的勸告,于是心里沒底的迦葉與同樣沒底的一眾修者在一個時辰后登上了出海的船。 彼時暴雨已停,叢云流散,陽光于其中穿透而出,在天邊懸起一道彩虹。 漁船載著一行人向彩虹落處、海天相接之地駛去。 迦葉初時還心存擔憂,不過他到底是少年心性,轉眼便被海上瑰麗壯闊的景色吸引了目光,趴在船邊興致勃勃地看起風景來。 先前那位年長的呂道長見他這副模樣,難免生出些長輩對后輩的疼愛之情,問道:“迦葉小友是第一次出海?” “是啊,”迦葉眼中帶著興奮,“我第一次見到大海,比書中寫的好了千萬倍呢!” 錢來站在不遠處,看他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不屑地嗤笑一聲道:“哪里來的小妖修,還以為有多厲害,看他年歲,估計毛都沒長齊罷——竟然敢懷疑我的實力?!?/br> 周山站在他身旁,聞言忍不住反駁道:“可是師兄…我并未察覺他身上有妖氣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