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虧成娛樂圈巨頭了 第170節
書迷正在閱讀:異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綁定了系統、從抽卡開始的異世界旅館、和頂流組cp后我被迫爆紅、穿成炮灰你說我是邪神、饑荒年間我家古井通現代、我在修仙界搞內卷、善女穿越,我嫁了個古代夫君、重生:回到1988做首富、就離譜,我在竹馬面前掉了粉籍
如果說巋光集團手握流量巨大的平臺,那搞個唱片公司也沒啥關系,畢竟可以自己給自己引流,還省了一波中間商差價。 可問題是,現在楊總壓根就沒有一個靠譜的平臺方合作。 哪怕是老牌合作伙伴成宇也沒有直接經營相關業務的。 現在搞唱片公司,99%都會虧本??! 剩下那1%…… 只是沉寂了片刻,林曹突然鼓起掌來:“楊總這個建議不錯!非常有眼光!” 就連月府這種公司搞唱片公司都能維持賬面上的不盈不虧,比月府那幫廢柴高了兩個段位的楊總,豈不是能隨隨便便賺錢? 剩下的那1%,就是楊總這種人無疑了。 林曹一套邏輯下來,很快把自己說服,并且堅定不移的相信公司的唱片業務會成為未來的頂梁柱。 原本想聽一下員工們爭先恐后的反駁聲,卻等來了林曹夸贊的楊總愣了愣。 嗯?什么情況? 自己拿出一個這么離譜的計劃,居然能被人贊同?而且看起來林曹還不是那種恭維的夸贊,而是發自內心的夸贊? 其實臺下員工們并不是沒有不想反駁的,但此時他們縱然有一肚子疑惑,卻都強行忍住沒有說出來。 高薪跳槽過來的宋丹蕾更是如此。 在上次自己的建議被反向采納,并且公司憑借著“一計害三賢”徹底出名之后,她就隱約意識到了,巋光集團和其他娛樂公司的內在邏輯不同。 就像下象棋一樣,自己受限于眼界和能力,只能給老板建議如何吃掉對方的某個棋子,但是老板考慮的是整個局勢,哪怕丟掉某個棋子也沒關系。 “明星”廚師于洪便是這個道理——他徹底為公司旗下的餐飲業務打出了名聲,讓無數人都知道了那什么餐廳。 更恐怖的是,明明大家看到于洪在綜藝上做出了堪稱劇毒的九轉大腸,可就是有人慕名前去于洪所在的餐廳,甚至還要點名讓他做菜。 讓在傳統思維中的宋丹蕾好好開了一把眼。 所以現在,宋丹蕾在提出自己建議的時候,都會十分謹慎,盡可能把自己擺在老板的位置上。 唱片公司,會不會也是類似的情況? 或許……楊總有自己的考慮? 看看其他老員工,一個個一言不發,還有那個叫林曹的,想也沒想就贊同…… 工作那么久,宋丹蕾清楚地明白這些高管絕非溜須拍馬之輩,而是真的有一身本事,每次都能拿出亮眼業績的人才! 他們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一定是理解了楊總的用意…… 自己沒能理解,是自己的思路相對于這些老員工還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沒關系,宋丹蕾至少能意識到,在開唱片公司這件事上,楊總一定是對的。 滿座人才無一人反對,總不可能眾人皆醉我獨醒吧? 自己沒辦法理清“楊總是對的”這個結論的邏輯,但天才的事情,自己理解不了也很正常。 反正只需要知道楊總是對的就行了。 在這個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經驗給楊總提意見,一定不會犯錯。 想到這,宋丹蕾舉起手,輕輕咳了兩下:“楊總,我這邊有些建議?!?/br> 第197章 有冤大頭要接盤? 作為傳統保守的守舊派,宋丹蕾徐徐說出了自己的建議:“我認為唱片公司可以開,但是我們要盡可能的避免和其他公司走同一條賽道,避免進入白刃戰模式?!?/br> 雖說宋丹蕾說的比較籠統,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還是聽明白了的。 巋光集團自己也有歌手,也有音樂制作方面的需求,這里面的市場固然不大,但撐起一個人數不多的,工作室性質的小公司還是勉強可以的。 更何況以后巋光集團肯定還會招更多的歌手。 搞一家只專注于解決集團內部事務的分公司,隨緣接一接外面的生意,成本低,風險小,而且還可以降低集團制曲的成本,看起來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楊總一邊聽著一邊連連點頭,在電腦上寫起了自己的備注。 “唱片公司可以開,但是要盡可能的和其他公司走同一條賽帶,一頭陷入殘酷的白刃戰模式?!?/br> 寫完之后,楊若謙又問:“具體一點呢?你認為應該怎么做?” 他能猜到宋丹蕾的想法,但是總是稀里糊涂成功的各種經歷,怎么樣都可以磨礪出一個人的謹慎性格。 問話,就必須問的巨細無遺! 現在的楊總已非昨天的楊總,他現在行事做事就兩個字,謹慎。 宋丹蕾不疑有他,繼續說道:“公司新注冊一個,找些有點實力的編詞人——現在和以前不同,編詞這塊的成本都不會很大?!?/br> “編曲這塊,我們找些小眾的,有市場有受眾,但是風格非當下流行的人,盡可能降低成本,并且做出我們自己的獨特曲風?!?/br> “團隊盡可能小而精,由公司直接領導,扁平化管理,以最高的性價比讓它成為出產精品的作坊?!?/br> “……” 嗯…… 宋丹蕾有理有據的闡述,最終肯定了楊若謙最初的那個決定——直接收購一家即將破產倒閉的唱片公司。 楊若謙心中大定,于是搖頭開始胡扯:“從風險角度和收益角度來看,你說的這些都沒有問題,但你忽略了我最開始的話?!?/br> “一家唱片公司,是我們集團接下來發展的重點,要把它放在戰略的位置上?!?/br> “如果按照你的計劃做,這家唱片公司固然很難虧損,甚至能有效降低公司的成本,但是和我之前制定下的戰略目標就大相徑庭了?!?/br> 不符合戰略目標的定位…… 宋丹蕾一下哽住了。 這么一想,好像也是啊。 楊總應該是想把唱片公司發展成為集團旗下的核心業務之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降低成本的工具。 “那,您認為?”宋丹蕾有些遲疑的問道。 原本經驗豐富,想找家公司養老的她,到了巋光集團以為自己會是以一個教導者,顧問的身份來工作。 可是來到巋光集團后,她才發現自己的很多經驗都不適用了,甚至巋光集團的很多成功之舉都讓她看不懂。 無論是從動機還是邏輯上分析,都完全令人摸不著頭腦的那種看不懂。 可問題是,這些項目就是成功了。 面對這樣一支魔鬼般的團隊,她不得不虛心請教。 “有的唱片公司做不下去,真是完全因為能力問題嗎?”楊若謙笑道,“未必吧?” “我的大致規劃是這樣的?!?/br> “你們安排手下的人,暫緩手上的老項目,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喜好,考察幾家唱片公司?!?/br> “篩選出那些有實力,但是因為其他場外因素而無法經營下去的公司,列出一份名單?!?/br> “我們就在這份名單里面選出一家最適合集團的唱片公司,直接收購全部股份?!?/br> “相信在我們的領導下,這家唱片公司一定會煥發出它原本應有的光芒的?!?/br> 才怪…… 我根本不會領導他們……讓這群撲街自己慢慢折騰,慢慢虧錢去吧! 眾人聽得滿腦子冒問號。 沒聽錯吧,直接并購公司?! 這成本得多大啊。 不說別的,想要絕對控制一家公司,只需要占股66.7%以上就可以了,根本就沒必要收購全部股份啊。 占股51%只是相對控制,在做某些重大決策時,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權重反對,那就可以直接否決該決策。 所以要絕對控制一家公司,需要掌控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份。 而且巋光集團有一個非常成熟的領導班子,干嘛還要全盤繼承一條破船上的全部成員? 最好的辦法不是把那些臃腫冗雜的管理層全部裁掉,把真正干實事的人重新組成團隊,接受公司的直接領導嗎? 難不成楊總有絕對的自信,僅憑間接管理和大方向的制定,就讓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起死回生? 一定是這樣了…… 楊總,真有魄力。 眾人臉上的表情接連變換,從最初的不解,變成了驚嘆。 被手底下的人用這種目光注視著,楊若謙心如止水,顯得泰然自若。 沒辦法……找些撲街已經是維持系統積極運營判定的最低標準,如果強行招募外行人,立刻就會被視做違規。 只能退而求其次,招不到外行人,就招一個破產的團隊吧。 …… 十幾分鐘之后,新項目新計劃的各項工作都大致安排完成,余下的具體cao作,則交給各個高管去cao辦。 有時候,自己管的太細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好。 當然,邵一奇這個絕度變量被楊若謙排除在外,直接讓他不用插手管理唱片公司的任何項目,去管理一下袁得真那個新團隊的工作就行了。 交給袁得真團隊cao辦的那堆業務已經十分成熟,再怎么搞,應該也搞不出什么意外。 反正在同一個地方,楊總是不可能跌倒兩次的。 那堆破項目能夠給公司賺錢已經是板上釘釘,無法更改的事實,楊總心態已經很穩。 要是少賺一點,就是意外之喜。 要是不小心虧了,就是普天同慶。 相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態去看待,就是不同的情緒。 為了不年紀輕輕就得心臟病,混到一個和前世一樣的下場,楊若謙此時對公司各種業務的要求已經一降再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