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節
此外,若是李樾按照他的計劃,順利拿下南洋和南洲地區,人口約為一億四千余萬,財政約三千六百萬,約占戰前財政的9.3%左右。 北洲、東洲、昆侖洲等獨立地區加在一起,人口約在一億二千萬左右。 不過這些地區在戰前的財政占比也就20%左右,達不到29%的程度。 這消失的9%財政收入,如果按照收稅反推,那大概就是大明這動亂十五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而人口損失則暫時無法統計。 經過整理,北京朝廷的軍費支出達到了財政收入的68%比例,軍隊數量也高達二百二十萬。 這樣的軍費支出,占比無疑過高了,倘若朝廷想要增強海軍力量,那北京朝廷治理下的天下,將不會存在所謂民生經濟。 四月初二,經過李楙的建議,北京朝廷決定精簡軍隊為一百五十萬。 這一政策實行后,軍費比例降低到了46%,而海軍也得到了一筆建造軍艦的經費。 不過此時的大明朝廷,還因為李政父子的揮霍無度而先后挪用了百姓在銀行儲蓄的約二十七億兩儲蓄金和十六億的國債,以及印鈔十五億。 這些錢大多數并沒有用到實處,而是都被他們身后的權貴資本以各種手段貪腐。 現在這群人跟隨李樾前往海外,哪怕回來也得論罪,所以李楙果斷將這群人的家產充公。 根據調查,包括李樾、鄭令堯、蔣裘等人為主的十二大家族在整個戰爭期間,攫取了超過三十億的財富。 僅僅從銀行抄取的財富,以及他們留在中洲,未能及時帶走的財富就已經超越了三十六億大明通寶。 除此之外,在過去五十年的時間里,十二大家族壟斷了國內經濟,大發國難財,前前后后攫取的財富約八十二億大明通寶,相當于大明朝不吃不喝二十一年才能積蓄的財富。 這八十二億財富,僅有不到20%用于國家和后來的戰事,其余都流進了他們的口袋。 正是因為太多錢流入了他們的口袋,這才導致國庫空虛,李政不得不大量印鈔,發行各類債券來應對軍費支出。 只可惜這查抄的三十六億財富,大部分都是工廠、商鋪和土地,只有少量現金。 這些工廠和商鋪大部分被變賣,土地則是按照舊制,均分給了受災的百姓。 工廠與商鋪經過大半年的變賣,最后得到了約十二億兩的財富。 這些財富,大部分被用于兌回國債上。 與此同時,李樾之子的李陵率軍平定南洋叛亂,血腥鎮壓大大小小七百二十四支民族獨立軍。 九月十五,李樾在十二支艦隊的護航下,帶著朱仲檢前往南洋爪洼城。 十月初七,在抵達南海永樂群島的時候,朱仲檢因病駕崩,享年二十七歲。 由于朱伯潛只有朱仲檢一個兒子,而朱仲檢在被軟禁期間沒有生育兒女,所以當朱仲檢駕崩后,朱伯潛這一脈便絕嗣了。 此外,明光宗朱怡鎮的其余幾個兒子,也基本在這動蕩的十余年時間里相繼起兵勤王而被平定,死的死,亡的亡。 除了三個公主,朱怡鎮這一脈的男丁基本都絕嗣了。 按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規則,帝位立馬從神宗嫡長朱怡鎮這一脈,轉移到了嫡次子信王朱怡鏦這一脈。 也就是說,北京的監國,信王朱伯沐成為了規則之下應該即位的皇帝。 十月初八,李楙通電世界各國,譴責李樾謀害永歷皇帝朱仲檢。 辰時四刻,朱伯沐也通電世界,表達了對永歷皇帝的哀悼,同時追其廟號為思宗,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由于南洋和南洲的藩王基本都在過去被鎮壓,李樾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藩王擁立,而瀛洲的又是朱標一脈,擁立和叛臣無二異。 思想前后,李樾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十月三十日,朱伯沐在李楙等人勸進下即位稱帝,同時通電世界各國,對過往帝制的弊端做了檢討。 帝制管理粗糙,不適應日益復雜而蓬勃的經濟發展。 帝制不是要被消滅,只是不被選擇。 隨后,朱伯沐開始承諾,自他以后開啟虛君制,改明年為“大明三百九十六年”,以此而后,不設年號。 虛君制下,皇帝擁有提議權和建議權,但沒有決議權。 “政由殿閣,祭則寡人”便是虛君制的主題。 這個主題,基本將皇帝摘除出“專制”的頭銜,百姓日后即便反專制,也反不到朱伯沐頭上了。 殿閣主事者稱首輔,其次為次輔,再往下為七位閣臣。 至于曾經的六部,也將專精職責,進而改為十二部,以此適應更復雜的局勢。 朝廷除了每年撥款二百萬兩大明通寶給天家,天家其余的事情都不需要由朝廷出資。 此外,曾經屬于天家的許多產業,則是以股份制來交給朝廷管理,天家只領分紅而不參與管理。 在虛君制下,大明皇帝徹底成為了一個吉祥物,這令許許多多的?;逝筛械娇只?,也加劇了東西矛盾。 不過在東西矛盾爆發前,為了擁有正統的口號,李樾于永歷十五年冬月二十四日于爪洼城稱帝,國號“大燕”。 同日,李樾下令鄭令堯修撰《明史》、《明代通史》等將大明朝蓋棺論定的官方史書,并追謚自己的父親李政為“燕太祖高皇帝”。 其實按照始受封的說法,李樾應該追封李成梁為燕太祖。 但李樾自己也知道自家干的事情不光彩,所以選擇李政來做始受封和始受命之人。 李樾的做法,無疑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大明三百九十七年二月初七,首輔李楙通電世界……南下平叛! 第601章 后記共和大明 “砰!”大明三百九十七二月,隨著李樾稱帝,大明大軍南下的消息傳出,。 權貴們并不想要戰爭,支持并跟隨李樾南下也不是為了他一家一戶的稱帝想法,而是為了割據海外土地后,用海外的土地來與李楙和談,以求得現有的地位不被動搖。 現在李樾犯蠢自己建國,還要搞什么《明史》和《明代通史》。 如果再不舉旗,那他們就真得和李樾陪葬了。 二月初九,小西洋、西海、南大西洋、北大西洋、紅海、阿拉伯海、南海、南洋等十八支艦隊通電反正。 十一日,瀛洲廣澤郡王朱師燼通電世界,向南洲發起進攻,響應勤王。 所謂“大燕”,在李樾連南洋叛亂都還未徹底平定的情況下,便再度陷入了南北包夾的處境。 三月,明軍主力沿著中南半島南下滿剌加半島。 隨著丟失海軍力量,李樾手中只剩下了兩千多李氏子弟兵督軍的七萬多銳士軍。 四月,《明史》與《明代通史》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草草完工。 由于時間太短,大量野史被摘入其中。 五月初十,胡粟率軍二十萬抵達滿剌加半島,于五月十五日在北方海軍的幫助下開始渡海作戰。 十七日,巨港府等七府先后通電投降,蘇門答臘島被收復。 余下時間里,由權貴們所掌握的部分南洋軍隊先后投降,李樾僅有爪洼群島可駐守。 六月初一,胡粟還未發起攻勢,李樾部將吳復率領手下千余銳士軍揭竿而起,李樾在曾經的爪洼國王城內于亂軍被殺,其子李陵失蹤。 六月初二,吳復通電投降,鄭令堯及李樾其余諸子,以及大量權貴們被作為政治獻金交給胡粟,胡粟下令凌遲鄭令堯等人。 至此,為禍大明朝五十多年的李鄭之亂被平息。 雖然被稱為“李鄭之亂”,實際上是由李、鄭等十二個勛貴大家族,五十四個勛貴小家族形成的一場利益爭奪。 七月十六日,隨著南洲被光復,神宗年間的版圖,約有六成被收復。 八月初一,胡粟北上與李楙見面。 “他們倒下了,不過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反而變得更糟糕了……” 大明宮內,此時的這里已經人去樓空,除了日常維護的工作人員,整個宮殿群只有一些前來散步的權貴。 這其中,便包括了與胡粟交談的李楙。 二人都已經四十多歲,但遠沒到可以享受的時候。 剛從南邊返回的胡粟聽著李楙口中的話,眉頭緊鎖。 “倘若宗室們一開始就聯手發力,饒是李政執政,這場動亂也不會持續那么多年?!?/br> “說到底,他們都在觀望,都想趁機擴充自己的勢力?!?/br> “戰前百姓們的思想浪潮還很大,經過這十幾年的戰事蹂躪,卻都在期盼起了穩定?!?/br> “百姓一旦貪圖穩定,那改變就越發不可能了?!?/br> “倘若不是我們起兵及時,涼王恐怕已經攻入北京稱帝了?!?/br> “現在談和,他們的要求是涼王入閣為首輔或次輔,并讓雍王掌管西軍,涼王世子掌管東軍?!?/br> 李楙侃侃而談,但斗志并沒有丟失。 胡粟看著他,沉吟片刻后才道:“西邊涼王他們的要求不能答應,一旦答應,就是把軍隊交出去了?!?/br> “江南的權貴還掌握著海軍,聽從我們命令的只有半個西軍和一個東軍?!?/br> “就局勢而言,對我們很不利?!?/br> “一旦涼王入主內閣成功,軍隊基本由勛貴和宗室把控,僅憑一個半的都督府軍隊,我們恐怕……” 胡粟沒說完,而是搖了搖頭。 李鄭之亂能亂十五年,就在于人人都在想自己。 類似涼王這些藩王如果一開始就舉大旗,那李鄭之亂早就被平定了。 “百姓安穩不了太久的,新的思想浪潮已經出現了,不想繼續出現李鄭之亂這種事情,就得徹底改變才行?!?/br> “現在天家已經從政治中盡量剝離出去了,再進行改變,就不用擔心天家的事情了……” 胡粟看向李楙,李楙則是看向遠處漸漸升起的太陽。 “要想擺脫這種權貴們為了利益而內斗的事情,唯有變法……” 大明三百九十七年八月,在大明朝內部的東西談判中,李楙與胡粟被排擠出內閣。 次年春,李楙先后發表許多關于社會問題的文章。 十五年的李鄭之亂,不僅沒有消除社會問題,反而因為地方勛貴和宗室擁兵自重而愈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