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節
他年紀三十左右,見到朱高煦與朱棣便作揖行禮: “臣哈密府同知于謙,直諫陛下收斂好戰之心,勿要以身犯險,致大明朝與危難之中!” 第565章 “收斂好戰之心?” 行宮內,朱高煦輕笑一聲,心想這廝的臺詞倒是還挺熟悉。 “朕怎么打仗,恐怕還用不到你來教?!?/br> 朱高煦鮮少用朕作為自稱,于謙作為臣子,尤其是進入過都察院的臣子,他自然也知道皇帝有些不快。 只是面對皇帝的不快,他卻依舊作揖道:“陛下用兵,臣并不懷疑,但臣擔心陛下安危,此乃臣之本分?!?/br> 于謙畢恭畢敬的解釋,朱高煦聽后倒是沒有打壓他,而是好好審視了他一番。 對于于謙,朱高煦并不認為是純粹的忠臣與直臣,至于軍事能力也不覺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倘若是直臣,就不會直接憑借風言風語而準備將毛忠一家處死,也不會因為專權而被彈劾長達數年。 軍事若是出彩,就不會在北京保衛戰的時候催促石亨追擊蒙古。 其功勞,主要還是在北京保衛戰中協同武將,為軍隊做好后勤。 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自然無法根據歷史上的形象去判定他是忠是jian。 就好像毛忠被論罪流放的時候,整個朝廷都認為他就是勾結蒙古人的jian臣。 結果朱祁鎮復辟后,毛忠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為國征戰,馬革裹尸來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如果沒有朱祁鈺的勸阻,毛忠估計就被于謙判決處死了。 從內閣奏疏都要經過于謙閱覽,以尚書身份影響內閣來看,專權倒也屬實,整個大明朝還沒有幾個以尚書身份去影響壓制內閣的人。 這樣的權力,也難怪朱祁鈺會下意識問是否是于謙造反了。 在他看來,那個時候有實力造反的似乎也只有于謙了。 不過朱祁鈺估計也想不到,朱祁鎮都被關在南宮了,結果還能團結王驥、石亨、孫繼宗、張軏等一堆人造反。 單論做皇帝的手段而言,朱祁鈺比朱祁鎮差太多,心性甚遠…… “回你的府衙辦事去吧,朕自有定奪?!?/br> 朱高煦示意于謙退下,于謙卻依舊作揖道:“臣懇請陛下勿要以身犯險?!?/br> “出去吧?!敝旄哽阍俅魏韧怂?,這次于謙沒有執拗待著,而是作揖回禮退了下去。 換做他以前的性格,可能會諫言到皇帝接受為止。 但如今的他在見識過皇帝治理天下的手段后,確實會覺得自己只是一隅之見,不如皇帝視察全面。 自己盡了臣職,皇帝若是還繼續如此,那只能說自己看的不如皇帝看得深遠罷了。 “倒是去了幾分迂腐……” 朱高煦收斂心神,不再關注他。 他將目光放到了夏原吉身上,嘆氣一口道:“此間事,我自有把握,況且太上皇自有心思,我亦無法掌握,便全了太上皇心思吧?!?/br> “太上皇……”夏原吉又對朱棣悲戚起來,朱棣著實無奈: “俺寧愿死在馬背上,也不愿意死在病榻上,你好好在哈密待著便是?!?/br> “退下吧……” 朱棣都這么說了,夏原吉也只能無奈起身:“陛下若是要去戰場,臣便也跟著去便是?!?/br> “荒唐!”朱棣斥責道:“你這身子哪能騎馬?” “陛下七十有四,而臣不過六十有七,何嘗不能……” 夏原吉小聲回應,把朱棣氣得不輕,直接吩咐左右:“把他押下去,尋個屋子將他關起來!” “是!” 燕山衛面對皇帝唯唯諾諾,但面對夏原吉就沒那么多顧慮了,直接上前一句得罪了,便將夏原吉往外架走。 “陛下!太上皇!陛下……” 只是幾個呼吸,夏原吉的聲音便已經漸漸變小而消失。 “呼……” 終于聽不到勸阻聲,這讓朱棣喜上眉梢,直接看向朱高煦道: “老二,俺們父子時隔三十多年一起打仗,這得好好書寫書寫?!?/br> 朱棣難得說了句俺,自他當上皇帝以來,疑或者說是徐皇后崩世之后,他便鮮少說這個自稱了。 難得聽到,朱高煦也能感受到他的高興,但朱高煦還是開口道: “陣前是萬萬不可去的,但緊隨大軍前往吐魯番卻可以?!?/br> “好好好,俺知道了……” 朱棣哼著曲子,背負雙手在沙盤前來回走動,而朱高煦這一看,時間便悄然而逝。 “唳——” 四月初八,距離東察合臺汗國與明軍正式交火已經過去半個多月,距離明軍動身突襲莫賀城峽口也已經過去七天。 自上次東察合臺汗國派三千騎兵試探未成后,他們便好像失去了動靜,反倒是明軍這邊在正面戰場穩扎穩打,鐵路建設不斷推進。 只是半個月時間,明軍的鐵路便向前推進了十五里,幾乎每日一里。 身處哈密的十余萬民夫在朱高煦抵達哈密后,基本都被調到了前線,鐵路建設更是達到了每日二里的建設速度。 這樣的速度讓身處吐魯番城的也先不花和羽奴思心驚,但他們并不知道皇帝已經來到了哈密。 他們還在制定游擊明軍的手段,同時將大批牧民調往了婁曾母。 也先不花也在做準備,讓喀什、于闐等地的牧民前往阿速,以便隨時撤往北中亞。 也就在這樣緊鑼密鼓的準備中,天空中的蒼鷹掠過云層,銳利的目光掃視天山山脈,最后落在了一條黑紅色的長龍上。 它降低高度,只見滾滾塵煙之中除了上萬匹各類馬匹,還有騎在馬背上的數千銳卒。 它拔高了高度,翱翔之后便往草原搜尋獵物而去。 與此同時,在它身下的馬群與銳卒也正在以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前進。 如朱高煦預料的一般,哈密與吐魯番之間的一段東天山確實有著可以翻越的道路,而他們也不負眾望的越過了東天山,來到了天山以北的北疆。 此刻的他們,已經越過了唐代的蒲類縣,那里除了一些土丘,便不剩下任何可以尋覓唐代的蹤跡。 光憑土丘,也很難判斷那是不是曾經唐代的蒲類縣。 現在的他們,即將前往如今的婁曾母,昔日唐代北庭都護府治所庭州下轄的輪臺縣。 “地圖!” 隊伍之中,陳懋帶領灰頭土臉的吉林衛勒馬不前,抬手索要地圖。 朱祁鉞策馬上前,身穿鴛鴦戰襖的他將地圖遞了上去。 陳懋將地圖展開,隨后用手丈量一番后便開口道:“距離婁曾母不過一百五十里了,全軍下馬休息兩個時辰,黃昏之后繼續趕路,距離婁曾母五十里的時候穿戴甲胄,繞過婁曾母,南下莫賀城峽口!” “是!”朱祁鉞作揖應下,諸軍千戶也紛紛應下。 所有人翻身下馬,為自己的軍馬、挽馬和乘馬喂食豆料和淡水。 由于當下是四月初,故此天山上的雪水融化速度并不快,但起碼有水可以使用。 這次奔襲,大軍每人攜帶軍糧一斗,碎菜干半斤,鹽醋醬合計一斤,煤炭十斤。 這其中,攜帶煤炭就是為了燒水,避免在野外喝生水。 十斤煤炭,足夠燒開上百斤的生水,足夠一個小旗飲用三日時間。 他們行軍七日,如今全軍攜帶煤炭已經消耗近三成。 朱祁鉞算了算,他們所攜帶的煤炭足夠消耗二十天,而大軍只需要十五日就能全殲西虜軍隊。 想到這里,他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如何,這幾日屁股可還受得???” 陳懋策馬而來詢問坐在地上的朱祁鉞,朱祁鉞咧嘴笑道:“還好,俺這些年沒少跟太爺爺游獵,有的時候騎兩三天都是常態?!?/br> “這次行軍雖然時間長,但俺還能受得住?!?/br> 朱祁鉞雖然這般回復,但他的屁股確實磨得不輕。 陳懋見他這么說,便望著四周瞧了瞧。 盡管只有十四歲,但朱祁鉞將自己手下一千騎兵管理的井井有條。 僅是這番本事,他便強過了他爹這個年紀的時候。 當然,陳懋可不敢直接說出來,但他看朱祁鉞的目光不免多了幾分敬重。 若是給朱祁鉞足夠時間,假以時日,朱祁鉞恐怕能將兵萬人。 至于將兵數萬乃至十萬,陳懋沒有仔細去想,因為如今的大明沒有需要出動十萬大軍的敵人。 現在的明軍,幾千人就可以橫行中南半島和草原,上萬人就能追著一方勢力打。 哪怕如今滅國亦力把里,所出動的正兵也不過才三萬罷了,可見一斑。 如果大明出動幾十萬大軍,那恐怕連帖木兒的沙哈魯都得派人來問問,看看大明朝是不是準備效仿當年蒙古帝國西征了。 陳懋喝了一口水,隨后調轉馬頭返回自己本陣休息去了。 吉林衛的兵卒都認識朱祁鉞,所以沒有必要瞞他的身份。 休息一刻鐘,陳懋便繼續下令大軍開拔。 或許是因為羽奴思和也先不花做好了逃跑的準備,故此從翻越東天山到如今,數百里的路程他們居然沒有碰到一戶牧民。 不過隨著他們漸漸靠近婁曾母,前方的便也出現了發現牧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