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節
“東北雖然富裕了,但許多地方還很貧窮?!?/br> “遼東鐵路現在已經竣工,我還準備修建一條從松原前往肇州,抵達安東的鐵路?!?/br> “這條鐵路后,東北基本上就不缺鐵路了,所以日后的鐵路資源,得向著南邊靠攏了?!?/br> “只有鐵路修建好,這天下的物資才能流通起來,百姓的日子才能越來越好?!?/br> 朱高煦在與他們商量,或者說是通知。 對此眾人面面相覷,并不舍得就此停下鐵路工程。 不過就在此時此刻,朱高煦看向了王回:“王回,你覺得朕說的如何?” 眾人看向王回,王回不緊不慢作揖道:“草民已經是平頭百姓,按理來說本不應該私下議論國事,但陛下詢問,草民便只能回答?!?/br> “草民想詢問陛下,朝廷準備對哪里修建鐵路?” 王回問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朱高煦則是抿了一口茶道: “西南鐵路雖然不能修建,但零零散散的一些短程鐵路還是可以修建的?!?/br> “等日后朝廷有了技術,就可以把這些鐵路串聯起來,也省了時間與力氣?!?/br> “除此之外,朝廷已經在緬甸和八百大甸改土歸流,想必你們也都知道?!?/br> “當地的鐵路,還有兩廣的鐵路都得修建,琉球府也得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br> “除此之外,還有呂宋、舊港也是一樣?!?/br> 朱高煦說出了自己的計劃,但這個計劃只是交通部分,他最大的計劃是降低硫酸制磷肥成本。 一旦這個計劃成功,那大明朝的現有糧食產量能在原基礎上增長最少兩成。 以大明當下的基礎,增長兩成農業產量,可以說是憑空多出一億多畝耕地產出,能養活三千多萬人。 大明現在南北平均畝產是一百八十六斤,如果磷肥能夠普及,畝產將會達到二百二十三斤。 在副食品增加的情況下,大明朝的七億畝耕地能養活最少三億人,這是朱高煦為大明朝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日后海外若是開辟耕地,那即便二百年后的小冰期到來,大明朝也能平安渡過。 哪怕渡過不了,百姓也不會因為饑餓而死傷太多。 相比較之下,歐洲和中亞、西亞那些地方就不好受了。 對于大明朝來說,這是一次讓漢人成為世界主體民族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那草民為西南百姓感激陛下,相信東北百姓也會理解?!?/br> 王回作揖行禮,而朱高煦卻擺手道:“理解歸理解,但現在的鐵路工程牽扯著東北十幾萬百姓的生計?!?/br> “這十幾萬百姓背后是十幾萬家庭,上百萬人口?!?/br> “我雖然還沒有去大寧,但我知道大明有足夠多潛力的耕地,此外的安東城東部地區,出了三峽口的地方也有廣袤的沼澤?!?/br> “如果我們能好好帶領這百萬百姓開發這些地方,那即便失去了鐵路工程,東北百姓的生計也能得到保障?!?/br> “對此,我準備在返回北京后就下令從即日起,渤海、大寧、遼東糧食全數用來支持百姓開荒?!?/br> “我知道你們在東北有大量的耕地,這些耕地我希望你們能販賣給官府,讓官府均分給下面的百姓,而你們要起好帶頭作用,派遣子弟前往這些地方開荒?!?/br> 朱高煦將他的目標給說了出來,那就是讓擁有足夠多佃戶、家丁的渤海權貴們派人去這些地方開荒。 相比較發動已經安穩的百姓,發動他們不僅能給一些百姓機會,也能加快開墾事業。 他們找官府要開荒糧,也比百姓找官府要開荒糧要容易許多。 盡管這樣做會形成許多大農場主,但這正是朱高煦樂于看見的場景。 對此,李失等人面面相覷,最后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我們的富貴是陛下賜予的,陛下既然還需要我們,那我們也就繼續埋頭干事了?!?/br> “好!”朱高煦滿意點頭:“朝廷不會讓你們吃虧,每畝田作價八貫由朝廷買回?!?/br> “此外,開荒糧則是每人每年五石,你們可以拿著錢雇傭人手去開荒,糧食不用擔心?!?/br> “朕承諾你們,這些田地開荒出來后,三年不收田賦,只要你們不欺壓麾下佃戶,而是按照朝廷所規矩的六四租佃,那誰也動不了你們?!?/br> 朱高煦做出承諾,李失等人只能點頭應下。 “當浮一大白!” 見事情辦妥,朱高煦舉杯與眾人一飲而盡,整場行宴也開始漸漸散去。 行宴散去后,朱高煦留下了王回,而王回也知道皇帝會留下他。 承運殿內,王回孤零零的站在殿上,朱高煦則是坐在主位俯視他。 “四年時間,浮華可曾洗去了?” 朱高煦詢問王回,王回卻木訥著臉作揖道:“草民從未有過浮華焦躁,草民只是為了百姓和陛下做事罷了?!?/br> “以博直名?”朱高煦反問王回,王回卻搖頭道:“草民為名,卻并非為博直名?!?/br> “直名需要君父受蠱惑而臣子直諫才可獲得,而陛下英武,乃千萬古未有之君王,何須直諫?” 王回這般說,朱高煦卻還是不肯與他交心信任,他皺眉道:“何以博名?” “以惠利百姓而博名?!蓖趸仉p手對外作揖,同時繼續道: “百姓雖愚鈍,易蠱惑,易煽動,然百姓也最直接?!?/br> “草民惠利百姓,百姓即便不記草民的好,也當對草民敬仰三分?!?/br> “此,便是草民所博之名,也為歷代清廉賢臣所博之名……” “清廉賢臣不會承認自己博名!”朱高煦打斷他,王回卻沉默不語。 “無話可說?”朱高煦詢問,王回卻搖頭: “君父不曾信任草民,草民便是百般解釋,在君父看來亦是狡辯?!?/br> “既然如此,何須解釋……” 王回看出了皇帝為什么不信任他,朱高煦也并沒有露出被揭穿后的窘迫,而是靠在椅子上坦然道: “朕要為天下負責,爾若是將朕所欺瞞,往后百姓日子恐不如今……” “若是如此,君父可立即將草民處置!” 王回斬釘截鐵,朱高煦被他說的沉默,最終還是選擇信任一次他。 他起身向后殿走去,燭火隨風忽明忽暗。 在他身影沒入黑暗中時,他的聲音也從那一方傳來。 “初十朕出發漠北,你南下回京待職吧……” 第543章 堯趨舜步 “事情已經結束,我也該去漠北看看了……”五月初十,待朱高煦將王回的事情處理好后,他又安心在吉林待了半個月,走訪了曾經自己去到過的一些地方。 他去看了礦工們工作的環境,解決了他們口中兩班倒的問題,隨后又解決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民生問題,并將問題了解。 期間,朱高煦不是在與李失等人討論北邊的開荒問題,就是在幫他們解決去北邊開荒的顧慮。 當時間來到這一日的時候,朱高煦也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他站在自己的馬車前,向后看著那可能不會再回來的渤??ね醺?,感慨萬千。 “走吧……” 朱高煦走上了馬車,隊伍也開始向城外開拔。 隊伍還沒走多遠,許許多多一直關注這邊的百姓便自發趕來,在街道兩側眼巴巴望著離去的馬車。 “陛下!您還會再回來嗎?” 道路兩側隊伍中,漸漸響起了這樣的聲音,朱高煦聞言只是隔著玻璃笑著點頭,并未回答。 “陛下笑了,一定會回來的!” “會回來就行……” 百姓們臉上露出笑臉,一步步的跟著隊伍向城外走去。 隨著隊伍被人發現,隊伍身后的百姓數量也越來越多,漸漸發展的城內一空,盡皆擁簇車隊往城外而去。 從渤??ね醺匠情T口,從城門口到雞西關…… 二十余里路這般被他們跟上,期間朱高煦好幾次回過頭來想多看一眼吉林城的百姓們,卻又擔心這一看自己就不想走了。 最終在車隊抵達雞西關的時候,朱高煦讓亦失哈命令隊伍加快了腳步,這才將百姓們甩遠?!?/br> 他們向雞西關北邊的吉林站趕去,不多時便換乘了火車,向著北邊的漠北趕去。 這一時間,朱棣與朱祁鉞卻早已抵達漠北整整半個月了。 此刻的倆爺孫遠遠走過了他們承諾朱高煦的燕然城,而是來到了漠西一帶。 大明在漠西設立西然府,治所在西然城,大約在后世的科布多城附近。 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有一千八百余里,故此朝廷在前往西然城沿途合適地區修建了一個個小城。 如安北城、渾河城便是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路上的一個個小城。 當下鐵路已經修抵安北城,即后世巴彥洪戈爾一帶,距離西然城還有一千二百余里的距離。 按照當下速度,最少還需要四年才能修抵西然城。 除此之外,工部的人也正在研究從安北城前往哈密天山北部地區,以及繞開天山前往哈密的路線。 如果這一路線勘察無問題,那北方的漠北鐵路將連接西北鐵路。 日后從西域調兵前往漠北,從漠北調兵前往西域就會十分簡單。 “嘭??!” 爆破聲在遼闊草原上傳出,騎馬站在一座矮丘上的朱棣與朱祁鉞看著那升起的塵埃,臉上寫滿了興致。 “陛下,那是在開采碎石鋪設鐵路路基,朝廷日后恐怕會從安北城開始一南一北修建兩條鐵路,所以要多多儲備碎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