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節
這兩兄弟就在隴川旁邊,王瑄這些年的軍功全靠圍剿當地的土司而獲得。 當然,由于王瑄手中兵力不多,因此當地還有數量繁多的土司,只是相比較其他宣撫司和宣慰司來說,這里的土司數量相較比較少。 盡管當地地形復雜,但當地也有金銀礦和玉石礦,而且隴川鐵路年末即將通車,這些種種條件不得不讓大明將目光投向此地。 “陛下,臣等建議先對麓川和孟養著手改土歸流,臣以為……” 沐春、王瑄二人作揖,王瑄則是重點解釋了為什么選擇這兩個地方的原因。 對此,朱高煦掃視了一眼眾人,詢問道:“你們有什么別的意見嗎?” “陛下,臣有意見!” 傅讓走出來作揖,并指著地圖上云南西部的橫斷山脈道: “自大理向西而去,山脈難以逾越,且云南地形復雜,修建鐵路困難,若是走海路也需要繞行滿剌加前往大古剌才行?!?/br> “如此一來,日后想要管理孟養和麓川并不容易,臣以為不如拿下老撾?!?/br> “老撾盛產金礦、香料、名貴木材,并且從交趾、呂宋、舊港都可以派遣兵馬走瀾滄江(湄公河)進入老撾,運送物資也可以走海路,比從四川運送物資前往云南再進入老撾要方便許多?!?/br> 傅讓的話音才落下,楊展便上前作揖道: “陛下,臣也以為不如先拿下老撾,畢竟老撾此前有犯邊作為前科,若是對孟養用兵,老撾的刀線歹一旦叛亂,地方兵力空虛,很容易得逞?!?/br> 傅讓與楊展并非不支持拿下孟養,而是覺得不能給皇帝一種云南、交趾與海軍關系緊密的感覺。 他們為了避嫌才提出這樣的建議,而朱高煦也心知肚明。 掃視眾人,朱高煦只覺得這群親近的人也開始越來越懼怕自己,不斷遠離自己。 一時間,他心情有些難受,但又很快被他調整好。 “你們的建議有道理,但隴川鐵路開修,加上孟養南部有大量平原可養軍,日后海軍一旦對大古剌宣慰司改土歸流,朝廷便可以利用大古剌和孟養對中間的緬甸宣撫司南北夾擊?!?/br> “至于鐵路一事,朝廷的技術日新月異,盡管當下還沒有辦法能解決橫斷山脈的問題,但日后始終會有的?!?/br> “以朝廷對海洋的控制力,從海洋來控制此地未嘗不可?!?/br> 朱高煦表明態度,傅讓和楊展也連忙退回位置上。 和他想的一樣,兩人的建議不過是為了避嫌。 “我現在也讓你們感受到需要避嫌的程度了嗎……” 瞧著二人的模樣,朱高煦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只覺得有些累了,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休息。 強裝平靜,朱高煦對沐春和王瑄開口道:“你們以為……需要多少兵馬能對孟養和麓川改土歸流?” “需三萬兵馬,方能改土歸流!”沐春雖然六十有三,但依舊中氣十足。 “此外,改土歸流后,當地需要駐扎起碼四衛兩萬余兵馬才能應付當地的復雜地形?!?/br> 沐春將自己與王瑄討論出的結果進行匯報,朱高煦聞言頷首:“所需錢糧、民夫幾何?” 面對朱高煦的詢問,沐春也將自己計算的情況匯報出來: “約五十萬石糧,二萬石豆與七百噸定裝火藥及配套彈藥?!?/br> “除此之外,還有醋布等東西,全部合計下來,大約會耗費六十萬貫,而且這是運抵的數量,若是算上路上的損耗,起碼要耗費百萬貫?!?/br> 西南戰事耗費錢糧,這點朱高煦是知道的。 由于沒有設置合理的管理三宣六慰機構,這導致了歷史上的朱祁鎮在征討麓川期間在三宣六慰只有兵威而無治理,所以當地才先后叛亂三次,明軍也不斷對其征討,空耗了許多錢糧。 盡管朱瞻基沒有為朱祁鎮留下什么充盈的國庫,但在張太后和三楊的幫忙下,正統年間的國庫也倒不至于積欠,偶爾還能積存。 加上朱棣讓鄭和帶回并存入內帑的金銀財寶,朱祁鎮手中實際擁有的財富并不少,不過三征麓川結束后,他的國庫不可避免的空虛起來。 正因如此,過往面對瓦剌使團遠超規制五十人時,禮部尚能應付,但隨著財政枯竭,而也先不斷帶人來大明胡吃海塞的行為就有些礙眼了。 作為三次北征蒙古、三次南平麓川的君王,朱祁鎮自然咽不下這口氣,這才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 可以說,一場不合理的戰爭,足以拖垮一個龐大的帝國。 雖說麓川已經在自己爺孫三代人的努力下傾覆,但對西南的作戰還是不能馬虎。、 “傳旨,設云南行都司,任命王瑄為云南行都司都指揮使,沐晟為都指揮同知,節制三宣十慰?!?/br> “此外,自四川、貴州、交趾各調兵一萬,云南調兵兩萬,集結五萬兵馬,戶部調二百萬貫,一年后我要看到孟養府和麓川府這兩個府出現在戶部的文冊上!” 朱高煦一口氣調動了五萬軍隊和二百萬貫的錢糧,為的就是迅速解決麓川和孟養的問題。 只有兵貴神速地滅亡它們,才能對中南半島的各國產生震懾。 萬一打得磨蹭,那就不是震懾各國,而是讓他們原本被大閱兵壓下去的野心繼續活躍了。 “臣領旨謝恩!” 沐春及王瑄跪下作揖,朱高煦頷首道:“具體的細節你們自己討論,我就不干涉了?!?/br> 看著漸漸老去的眾人,朱高煦唏噓道:“你們都老了,我也不年輕了?!?/br> “趁著我們這群老人還在,把該打的仗打完,給兒孫留下個太平盛世?!?/br> 估計只有和他們這幾個人,朱高煦才能說說心里話。 只可惜他終究成了孤家寡人,面對他的這番話,除了能得到一句“臣領命”外,他也很難得到什么情感上的回應了。 “臣等告退……” 看著朱高煦不開口,沐春等人紛紛作揖行禮,隨后緩緩退出了武英殿。 期間,朱高煦沒有做出任何阻攔的舉動,但值得他慶幸的是,王瑄與楊展、傅讓終究留了下來。 “走,偏殿里坐著談!” 朱高煦臉上浮現一抹笑容,示意他們三人跟上。 三人見狀也小心翼翼的跟上,并在入殿后得到了賜座。 “你們還能留下,這倒是讓我感到欣慰,都還沒吃吧……” 朱高煦坐在位置上,自言自語的說著,不等王瑄他們給出回應,當即便對亦失哈吩咐道:“亦失哈,準備午膳!” “奴婢領命”亦失哈也笑著應下,命人安排去了。 收回目光,朱高煦繼續看向了楊展、王瑄、傅讓三人,瞧著他們滄桑的模樣,不免說道:“手中政務雖然繁忙,卻還是得記得好好休息?!?/br> “陛下也是同樣……”傅讓百感交集的作揖回應。 朱高煦感嘆他們滄桑,他們又何嘗不是。 曾經英姿勃發的渤海王,如今已經四十有六,再過幾年便要邁入知天命的年紀了。 也不知道自己這幾人,還能陪伴他多久…… 想到這里,傅讓想起了渤海李察等人貪腐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傅讓、王瑄、楊展三人并不干凈,但他們的錢主要還是從海外和戰爭中掠奪所得,畢竟他們的轄區常常爆發戰事,有著太多機會。 或許正是因為北方太過太平,所以李察他們才只能收受賄賂和貪腐工程吧。 只可惜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傅讓也不敢去詢問朱高煦感受如何。 只是透過朱高煦的那雙眼睛,他依舊能看到曾經的熱情,這就足夠了…… 第506章 父強子壯 “唏律律……”六月末梢,漠北的積雪早已融化為河流,沿著河道滋潤著遼闊的草原。 雖說這個時代氣候寒冷,降雨量也遠不如后世,但由于蒙古高原人口數量并不算多,所以即便蒙古人濫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漠北草原造成什么大面積的破壞。 沿著河流與草原奔走,數百騎兵越過丘陵與平原,來到了距離和林上千里外的一處谷地。 登上丘陵,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上萬頂帳篷,以及穿梭其中的人口。 “駕!” 抖動馬韁,數百騎兵進入了谷地,并在不多時被此地騎兵檢查,隨后在他們的監督中前往了修建起來的簡陋石屋前。 “明軍已經如我們預料一樣開始北征,不過他們集結的速度很快,而且哈剌溫山西側有大批戰馬北上,足夠供幾萬騎兵驅使?!?/br> “太師估計這次明軍北征的數量不會低于五萬騎兵,并且明軍很有可能已經知道我們的事情了?!?/br> “所以,太師邀請您前往忽蘭忽失溫集結,共擊明軍……” 石屋內,馬哈木與脫歡坐在旁邊,而他們身旁還坐著一個十六七八的青年。 這三人坐在篝火前,享受著火焰帶來的溫暖。 面對這個千戶帶來的話,老邁的馬哈木轉動了一下渾濁的眼球,目光平靜的看著他,同時詢問道:“朱棣還活著嗎?” “還活著,而且這次領兵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他?!鼻衾蠈嵒卮?,馬哈木聞言卻大笑道:“瘋子……真是個瘋子!” 朱棣的年紀比馬哈木還要大十幾歲,所以在他看來,拖著這么老邁的身體來到漠北這種苦寒之地,無疑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好,既然他們敢來,那這次我們就拖住他們,幾次無功而返,我不相信南蠻子還會不斷對漠北用兵!” 馬哈木站了起來,訴說著自己的想法。 游而不擊,襲其糧道就是馬哈木準備對朱棣做的事情。 只要北征沒有戰果,那明軍遲早會被自己一行人拖得疲憊撤軍。 想到這里,馬哈木開口道:“太平和把禿孛羅派遣軍隊去忽蘭忽失溫了嗎?” “已經派人傳消息了,相信兩位也會很快抵達忽蘭忽失溫,另外我們已經開始西撤忽蘭忽失溫?!?/br> 千戶回答著馬哈木提出的所有問題,馬哈木聞言頷首,低頭對自己左右吩咐道: “脫歡、也先,準備調兵……” “是!”聞言,三十幾歲的脫歡與他的兒子也先起身抱胸行禮,很快綽羅斯部就開始了兵馬調集。 不止是他們,就連太平、把禿孛羅都開始調派兵馬。 時隔三十年,瓦剌與韃靼終于再度聯手。 雖然時間跨度很長,但他們這次與上次聯手一樣,都是為了抵御明軍對漠北的入侵。 只可惜在他們之中搖擺不定的人太多,瓦剌與韃靼調兵的行動才開展不久,甘肅、陜西、海喇兒等地就分別收到了他們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