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節
在軍旗的引導下,代表這個世界最強武裝力量的方陣,自豪地走向了天子高臺。 “你們看他們!” “這動作怎么都一個樣?!” “這這這……” 首先受到震驚的是大明本國的百姓,他們看到了明晃晃的明軍隊伍,也看到了那反光的刺刀。 四萬人的四個長方陣整齊劃一,雖然是四萬人,但卻只有一道腳步聲。 士兵們以“端槍式”齊步走向前方,為隊伍左右閱兵臺上的百姓所觀察。 無數百姓情不自禁的站起身來,伸出頭想要多看一會,但情況卻不允許。 在他們之后,接踵而來的是輕型的野戰炮部隊,由多匹挽馬拉拽的野戰炮和四個炮兵方陣如前方部隊一般,整齊劃一的齊步走向前方。 他們身后的騎兵部隊雖然因為馬匹腳步不一而凌亂,但根本不會有人將注意力放在馬蹄是否整齊劃一上,他們所看到的,近六萬騎兵雄赳赳、氣昂昂的經過這一段閱兵長道。 當百姓們以為結束的時候,十艘蒸汽火車以極慢的速度拉拽著一車車士兵,一車車艦炮出現在了廣場的鐵軌上。 “嗚嗚——” 汽笛聲從閱兵廣場的東方傳到了位于正中間,面對大明門的天子臺。 諸國使臣紛紛有些坐不住,都想起身去看看東方遲遲還未出現的閱兵部隊,但擔心失禮的他們只能如坐針氈的坐在位置上,伸出脖子,對即將到來的閱兵隊伍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來了來了!” “吼吼吼——” 閱兵臺上的百姓們紛紛起身,以一種“人浪”的方式從位置上站起來,歡迎著面前的雄壯之師。 午時二刻五分,閱兵隊伍終于出現在了諸國使臣的面前。 他們邁著整齊而又剛健的步伐,數萬人仿佛變成一個人,正步走來。 橫著看他們是一條線,豎著看他們也是一條線,即便是斜著看,他們依舊還是一條線。 他們像一座座威嚴的大山,構建成大明朝的萬里鋼鐵長城。 那鏗鏘有力的足音,有大明洪武年間收復燕云十六州時數十萬雙草鞋的腳步聲。 那勇往直前的英姿,有捕魚兒海之戰,數萬鐵騎縱橫漠北的雄壯,也有漠北擊破韃靼、瓦剌,俘虜阿魯臺及元主本雅失里的威武。 “正步劈槍??!” “一!二??!” 在聽到端槍口令時,所有兵卒在保持正步前進,齊聲吶喊的同時,右手將手中裝好刺刀的火槍移至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木。在他們向前一步的同時,他們的右手移握槍頸,于左腳著地時,兩手將槍導向前,槍面向上,左手掌心轉向右,槍頸緊貼右胯,右臂與兩肩約在同一平面,刺刀尖約與下頜同高,并在右肩的正前方。 從提槍到端槍,數萬士兵在整個過程簡潔而有力,動作整齊劃一,威武雄壯。 面對眼前這龐大方隊中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完成“三步劈槍”,諸國使臣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哪怕是大明的百姓也不禁看得頭皮發麻。 就如隊列與正步那樣,“三段劈槍”在閱兵場上的壯美,完全展現了明軍在戰場上那一往無前的雄渾氣勢。 朱棣與朱高煦在三段劈槍前便已經起身走出了高臺,他們站到了高臺前,俯瞰著閱兵隊伍的雄姿,將三段劈槍盡收眼底。 他們以三步劈槍來到了天子臺前,陳昶所率的武官隊伍氣沉丹田,聲音鏗鏘有力: “向右…看??!” “一!二??!” “殺??!” 一聲喊殺,讓許許多多藩國使團汗流浹背,而閱兵臺上的前北元太師阿魯臺,大蒙古可汗本雅失里更是面色慘白。 明軍籌備北征的消息他們已經知道了,以當下這十萬人展示出來的面貌,即便他們沒有演習那些繁瑣的陣型與沖殺,但沒有人會懷疑這樣的軍隊是否有戰斗力。 別說直面明軍的他們,就連閱兵臺上的察合臺、月既別、帖木兒等汗國都感受到了冷汗滲透衣服的錯覺。 至于南洋、東洋、西洋的各國面對這樣的軍隊,更是憑空生出了一種絕望感。 壓在歐洲人頭頂的羅馬帝國已經消亡,而壓在東亞諸國頭頂的華夏卻一直在。 昆侖洲的資源,滋生了他們心中的野心,而今日的洪熙大閱兵,無疑粉碎了他們這才剛剛冒頭的野心。 足利義嗣、李裪、曇摩羅阇四世(暹羅)、索里約波(柬埔寨)、范陽邁(占城)等東洋、南洋國家的國王坐立難安。 對于洪熙皇帝為何舉辦這次大閱兵,他們比誰都清楚原因。 他們只是沒想到,洪熙年間的大明朝不僅保持了強盛的武力,甚至還遠遠超過了永樂朝。 如果不是典禮還沒有結束,他們興許已經開始去偈拜洪熙皇帝,以此來挽回本國在這位皇帝心中的形象了。 “向右…看!” “一!二??!” 炮兵方陣與騎兵方陣紛紛經過,面對數量龐大的火炮與騎兵,饒是月既別、察合臺、帖木兒這些以騎兵為自豪的汗國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兩千余門火炮,這是他們在座所有國家火炮加起來都達不到的數量。 明軍火炮的威力已經不用贅述,在座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因為鄭和所率艦隊而加入大明宗藩體系的。 旁人或許不了解,但他們可太了解大明火炮的威力了。 當然,相比較火炮,眼前那近六萬甲胄俱全的騎兵才是令他們顫栗的存在。 在不考慮后勤補給的情況下,這六萬騎兵完全可以把整個西域、河中、突厥斯坦等地打穿。 “興許,我們該慶幸……” “嗚嗚??!” 兀魯伯、也先不花等人還來不及慶幸大明朝無法將數萬騎兵投送到西北的時候,嗚嗚作響的蒸汽火車提醒了他們一件事…… 如今的大明,已經不再是那個受限于地理的大明。 亦或者說,他們正在解決那限制他們統治整塊大陸的地形。 “一!二??!” 火車上,敞篷的車廂上站立著握槍而立的明軍兵卒,他們的身后是一門門長丈許的艦炮。 火車拉拽著他們向西方移動,而他們則是對著高臺行著注目禮。 盡管他們看的是天子,而非諸國使臣,可諸國使臣心中依舊升起了一股寒意。 拉拽著他們前進的火車,仿佛將未來展示在了諸國使臣眼前。 只要他們與大明為敵,火車就會拉拽著明軍前往他們的國家,將阻礙兩國關系的一切都全部摧毀。 “老二這陣仗可太大了……” 坐在第六臺的親王位置上,朱高熾直擦冷汗,雖然心中驕傲,但也被閱兵部隊的三步劈槍震驚得冷汗直冒。 不止是他們,就連朱瞻壑、朱高燧、朱瞻基、朱祁鉞等人都是如此。 這一日的閱兵,遠比永樂大閱兵的聲勢更為浩大,更為精銳。 在眾人的注目下,最后的火車部隊消失在了閱兵廣場的盡頭……閱兵典禮中的閱兵式宣告結束。 “太強大了……” 足利義嗣滿臉汗水,不知道是因為北京的正午太熱,還是因為被剛才那閱兵儀式所震撼得冒出了冷汗。 他緊了緊自己的拳頭,又想到了國內的關西、關東等勢力,瞬間改變了思路。 “大明越強大,我的地位才會越穩固!” 足利義嗣眼神閃爍,不由得看向了高臺上的朱高煦、朱棣二人。 不止是他,幾乎是所有國家的國主、世子和使臣都起身面向高臺上的這對父子。 他們保持作揖的動作,仰望著那站在所有人頭頂的父子,百感交集。 “這次閱兵辦得好,看來接下來十幾年,這些家伙都能老實老實了?!?/br> 朱棣一手放在腰間的玉帶上,一手撫摸自己的大胡子,對此次閱兵十分滿意。 這次的三段劈槍,比永樂年間的三段劈槍更為精彩,帶給人的感覺也更加震撼。 哪怕是他這種南征北戰的人,也忍不住仔細回味起來。 “一場閱兵,能夠震懾一些宵小之徒,保障朝廷利益十幾年不受侵害,這也是值得的?!?/br> 站在一旁,向來不支持鋪張浪費搞工程的夏原吉也忍不住作揖贊同,其余郭資、黃福等人也紛紛點頭。 顯然,他們都從諸國使團的表情看到了此次閱兵的圓滿成功,尤其是當火車拉拽士兵與火炮出現的時候,幾乎所有使團都如坐針氈,仿佛那輛火車并非演習,而是真的要前往某處,搗滅他們之中其中一個國家。 “陛下,可以返回華蓋殿舉辦國宴了?!?/br> 禮部尚書宋禮站出來作揖稟告,朱高煦頷首,臉上流露幾分驕傲:“走吧!” 他開口后,朱棣也高興的撫須想著高臺下走去。 “跪!” 鴻臚寺卿唱禮,所有使臣連帶文武官員紛紛下跪。 在百姓們的注目下,朱棣與朱高煦下了高臺,并登上了那輛由大象拉拽的大輅。 在他們之后,太子朱瞻壑、太孫朱祁鉞、漢王朱高熾、趙王朱高燧等人紛紛走下高臺,地位分明。 隨著宗室盡數離去,各國使臣才走下高臺,登上了本國使團的馬車。 回到馬車后,這些使團也開始了內部的激烈討論。 其中,又以帖木兒汗國內部討論的較為激烈。 “我們必須要改換方向,不能繼續對察合臺作戰了?!?/br> 坐在馬車上,兀魯伯黑著臉說道:“我們和察合臺作戰,一旦戰事偏向我們,歪思那個家伙就會向大明求援,而我們的疆土有海洋也有陸地?!?/br> “一旦明軍向西北深入修建鐵路,那我們日后就得面對兩路夾擊?!?/br> 聽聞此話,作為沙哈魯次子的依不喇卻皺眉道:“我們不打,那就是留給大明打?!?/br> “大明得先對付漠北的衛拉特和察哈爾!”兀魯伯黑臉道: “況且,我不認為我們是大明的對手,我們必須學習大明的文化和知識?!?/br> “你如果這么做,那就是背叛了真主!”依不喇是一個狂熱的宗教繼承人,兀魯伯也是,但兀魯伯很清楚戰場上的事情不是靠喊兩句真主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