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節
交代了一切,朱高煦揉了揉眉頭:“鄭和到哪了?” 一個月前,鄭和橫穿小西洋,抵達了滿剌加海關千戶所,如今一個月過去,鄭和也差不多抵達兩廣了,所以朱高煦特意詢問。 “鄭和如今在交趾???,并準備將帶回的金雞納樹皮交給傅讓,方便傅讓深入長山圍剿蠻寇?!?/br> 亦失哈解釋著,朱高煦也抬頭看了看亦失哈。 亦失哈比朱高煦大十一歲,如今朱高煦已經三十四,而亦失哈也四十有五了。 四周的人都從年輕走向了老邁,自己雖然正值壯年,可也能感覺到時間在自己身上的流逝。 “浙江新政快些,然后對湖廣、廣東、福建三地進行新政?!?/br> “等浙江和這三地新政結束,朝廷的情況也就一目了然了?!?/br> 朱高煦所說情況,便是此時大明朝新政制度下的財政情況。 “殿下……” 忽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班值太監走入殿內作揖:“工部尚書黃福求見殿下……” “讓他進來?!敝旄哽泓c頭,班值太監也很快將黃福召入殿內。 黃福穿著常服走入殿內,朝著朱高煦作揖道: “鐵路勘察已經結束,不過在勘察至北京時,陛下降下旨意,令官員勘察從北京到大寧—白城—鶴城—鎮虜的鐵路?!?/br> “殿下,您看……” 雖然朱棣是天子,黃福也應該聽朱棣的,但朱棣畢竟不懂鐵路,所以黃福想先來詢問一下朱高煦。 朱高煦聽后露出笑容道:“老頭子這是想著修鐵路打漠北啊……” “你不用管這件事,稍許我寫信給老頭子就行,鐵路得修建,但這條鐵路的價值太低,現在修建的話,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回本?!?/br> “等兩京鐵路開始修建后,我自然會派人勘察出一條新的鐵路?!?/br> 朱高煦交代過后,黃福這才作揖道:“臣讓人試修了一里鐵路,造價比原本預計的六百三十萬貫還要高,恐怕會在八百萬貫左右?!?/br> 黃福說出造價,而這個造價看上去不如清末五百萬英鎊的造價高,但考慮到物價,實際這條鐵路造價并不低。 “不管耗費多少也要修建?!敝旄哽阏Z氣不容置疑,黃福也作揖道: “材料應該足夠,經過去年的提升,每年囤三萬噸鐵料來修建鐵路不成問題,現在只要投入足夠的人力,大概五年余三個月就能竣工?!?/br> “不過為了防止偷盜鐵軌的現象,臣建議在路線沿邊修建倉庫,先把材料運抵,隨后一口氣動員數十萬百姓,多點修建,并不會拖延工期?!?/br> 兩京鐵路從北京東向南滄州、德州、東昌、兗州、徐州、宿州、鳳陽、定遠、滁州至江浦。 全程兩次跨越運河,一次跨越黃河,這其中運河的橋梁還能修建解決,但黃河就不行了。 大明并沒有在黃河修建大橋的能力,雖說馮勝在蘭州修建了黃河大橋,但那只是浮橋,根本無法通過火車,因此最終還是要以中轉坐船的方式前往南岸,從南岸乘坐火車從鳳陽直抵江浦。 “八百萬貫,五年完工,每年要支持一百六十萬貫……” 黃福自然知道朝廷在解縉案中查抄甚多,但八百萬貫不是小數目,所以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高煦。 不過現在的朱高煦財大氣粗,解縉案的查抄足夠大明修建四條這樣的鐵路,所以他大手一揮便決定了修建這條鐵路。 與此同時,他也與黃福說道: “除了這條鐵路,你作為工部尚書,你覺得大明朝現在還需要修建哪幾條鐵路?” “臣以為……”黃福似乎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因此他不假思索的說道: “東北為我朝北方糧倉,又產鐵與黃金,自然要修建,不過剛才殿下您已經有了準備,那臣就不班門弄斧了?!?/br> “若是蒸汽機船也是日后能出現的,那臣以為,長江以南只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就足夠?!?/br> “即交趾通往昆明,再通往蠻莫的鐵路?!?/br> “除此之外,北方除了東北方向的鐵路,還需要修建一條從京城經過山西、直通西安,再前往蘭州的鐵路?!?/br> 黃福的想法偏保守,畢竟鐵路造價不菲,當下大明沒有能在黃河修橋的能力,更別提長江了。 在日后可能出現蒸汽機船的情況下,黃福認為四川、湖廣、江西等長江兩岸完全可以走蒸汽機船,沿海省份亦是如此。 唯有不通河運的西南,西北需要兩條鐵路來應對地方局勢。 盡管只有兩條鐵路,可這造價也并不便宜,畢竟沿途多山川,造價恐怕是兩京鐵路的數倍。 這兩條鐵路,足夠讓大明朝的工部忙碌十幾年了。 “你的想法不錯,但還是太保守,西北的鐵路不應該局限在蘭州,而是要想向更西方的哈密修建?!?/br> 朱高煦對西南的鐵路十分滿意,交趾通往滇西的鐵路修通,那交趾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往滇西,而東北和江南的軍工則是可以走海上運往交趾,走陸路運往滇西,幫助大明朝控制三宣十慰。 不過對于西北,他就覺得黃福太過保守了。 從北京修建一條通往大同、太原、西安、蘭州、肅州、哈密的鐵路,是朱高煦未來二十年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只有哈密修通鐵路,朱高煦才能在日后東察合臺汗國內亂時收復西域,這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事情,自然不會放過。 況且,他只能改變大明朝,卻無法改變地球,因此二百年后的小冰河期依舊會到來,而屆時西北依舊會爆發十數年的旱情。 一旦西北鐵路修通,那南方的糧食可以走海運和兩京鐵路運往北方和西北,只要不出現萬歷那種連大臣都不任命,導致基層官員不足的皇帝,這些鐵路足夠解決北方的糧食問題。 “殿下想要收復西域?” 黃福猜到了朱高煦的心思,朱高煦也不掩飾: “當下亦力把里還算忠心,我自然不會對他們出手,但現在忠心不代表以后也忠心?!?/br> “對亦力把里,我們還需要好好防備,日后若是遭遇入侵,也要有反擊并收復失地的能力?!?/br> “西域確實大片黃沙,但卻也不是毫無綠洲?!?/br> “以朝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亦力把里的國都開發數百萬畝耕地來耕種,憑借鐵路來養活數萬大軍?!?/br> “鐵路出現后,許多地方都會變廢為寶,例如那漠北雖然耕種困難,可卻有不少露天的礦產?!?/br> “以前我們不去挖掘,是因為成本太高,可如今有了鐵路,我們再不挖掘,那不是便宜了瓦剌和韃靼嗎?” “除了漠北,南洋也是一樣,不過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你不過五十二,你我君臣還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放心看著便是……” 朱高煦記得黃福似乎活到了正統年間,比歷史上的自己可活的長多了。 如果不是朱高煦時常讓醫生為自己檢查,確定自己沒有什么隱疾在身上,他還真不一定能自信對黃福說這話。 畢竟自己死的骨頭都沒了,黃福都沒死呢。 “臣倍感榮幸……臣告退” 黃福畢恭畢敬作揖,見朱高煦沒什么要說的,他這才退出了春和殿。 在他離開后,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隨后低頭處理起了奏疏。 也在他處理奏疏的時候,數千里海疆外的一支船隊從東南方向緩緩靠近了一處港口。 隔著老遠,他們便看到了前方港口懸掛的牌匾,呂宋港三個大字讓人看得熱淚盈眶。 站在甲板上,這群身穿鴛鴦戰襖的將士熱淚盈眶,而站在他們面前的洪保則是緩了一口氣: “走了一圈,終于回來了……” 第451章 繁花似錦 “放!”“轟轟轟——” 江東門碼頭上,隨著禮炮作響,數十艘馬船與寶船緩緩駛入港口之中。 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卻已經來到了永樂十四年的臘月。 趕在新春前,鄭和他們回來了,并且帶來了對天下來說,足夠份量的禮物。 “臣下西洋正使鄭和,率海軍凱旋而歸,請殿下檢閱兵馬,閱覽文冊!” 鄭和不卑不亢的聲音在碼頭上響起,在他身后則是一箱箱被搬運的貨物。 這其中,有一些裝在人頭大小箱子里的東西,看上去十分沉重,居然需要兩個人才能搬運。 這樣份量的東西,不用多說也能知道是什么。 站在華蓋傘下,朱高煦接過禮單,迫不及待的將其打開。 每每鄭和返航,最激動人心的往往都是這個時刻。 當禮單打開,其中內容立馬讓朱高煦倒吸了一口涼氣。 【金七十六萬四千五百二十七兩四分,銀一千二百七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七兩,銅錠六萬斤,金銀器件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二件,金雞納樹皮二百七……】 價值遠超兩千萬貫的金銀銅錠讓朱高煦攥緊了文冊,目光忍不住看向了鄭和的身后。 不同于南洋的香料,這些東西可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你這些金銀器件,與南國有什么關系?” 朱高煦壓下激動詢問鄭和,鄭和聞言不假思索道:“原本是要貿易交換,可南國國主襲擊我師,奴婢無奈,只能反擊自衛,這些金銀大多都是繳獲,價值應該在三千萬貫以上?!?/br> 群臣看不到文冊內容,因此只是清楚鄭和帶回金銀,卻從沒想到鄭和居然一口氣帶回價值三千萬貫的金銀。 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明境內大部分金銀礦場已經被朝廷收回國營,但即便如此,每年產出黃金也不過十幾萬兩,白銀最多不過二百萬兩,折色起來最多三百余萬貫。 鄭和這一次性帶回的金銀,便是大明全國十年的金銀開采量,同時也是南國積攢二百多年的所有金銀。 知道了這批金銀的來源,朱高煦反而鎮定了許多,甚至在他看來,印加帝國的人完全浪費了當地的礦產資源。 上千萬人的印加帝國,兩百多年的積攢居然只有三千萬貫。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開采金銀礦后的一百年里,幾乎每年運回歐洲的金銀礦價值都能折色為八百萬貫永樂通寶。 在三百年時間里,歐洲各國前后從美洲掠奪三十五億兩白銀,六千多萬兩黃金,這還沒算上走私的數據。 可以說,印加帝國積攢了二百年的財富,不如十六世紀初期歐洲殖民者三年的開采量。 如果是大明前往美洲開采金銀礦,朱高煦都不敢想象大明每年可以從美洲得到多少金銀礦。 “走,金輅上說!” 想到美洲的礦山,朱高煦抓住鄭和手腕,眼神示意他和楊展跟上,十分著急。 鄭和與楊展見狀連忙跟上他的腳步,好在北京遷都,留在南京的官員已經不足三年前的一半,因此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幾人便走到了金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