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節
“好了,明日我率領兩千騎兵護送你們前往瓜沙二州,其它的就不用拘泥禮數了?!?/br> 瞧見哈密城內的情況,郭鏞只想早早離開這里,至于哈密城則是交給平安了。 “你們先退下吧!郭鏞擺擺手,隨后示意平安與他出城,將城防交給了三名千戶官接管?!?/br> 二人縱馬出城,所見到的基本就是稀薄的草地和遠處的戈壁。 郭鏞看著這地方,只覺得還不如瓜沙二州,同時也開口對平安道: “按照殿下教令,騎兵先給你留一千,二十門火炮也都留下,另外兩萬民夫之中的一千多囚犯和一千匹挽馬,七十噸水泥都留給你?!?/br> “至于糧食,我留三千石給你,剩下的等我返回瓜州,再組織兵馬給你送來?!?/br> 郭鏞急忙說完自己的安排,平安聞言便知道這家伙是嫌棄哈密,對他不免輕視幾分,同時頷首:“就這樣吧?!?/br> “行,那我現在就帶民夫去燒水補給了?!惫O抖動馬韁離開,平安則是看向了這簡陋的哈密城。 不多時,一名官員策馬而來,并在平安面前駐足。 “如何?”平安看著這個身穿正八品常服的文官詢問,文官倒也沒有文縐縐: “看了,四周沒有河流,只有從天山流下來的一些小溪?!?/br> “如果能將小溪聚攏到一起,修建水壩和坎兒井來避免蒸發,那應該能存下不少水來耕種土地?!?/br> “至于具體多少,就我剛才探查的來看,估計也就萬余畝水澆田罷了?!?/br> “當然,現在已經五月末,雪山的雪水都差不多沒有了,但即便翻個兩三倍,也頂多種植三四萬畝水澆田罷了,產量的話我詢問了當地的佃奴,基本只有七斗左右,起碼要五畝地才能養活一名兵卒?!?/br> 這文官說了許多事情,平安聽得頭疼,最后只問道:“你只需要告訴我,這地方能開墾多少畝耕地,養多少兵馬就足夠?!?/br> “目前估計是三萬畝,養人最多六千,軍餉需要額外從關內調派?!蔽墓俨患偎妓鞯幕卮?,平安聽后頷首: “這里的情況,你奏疏上奏殿下,我先去檢閱城防,看看那七十噸水泥能用到什么地方?!?/br> 抖動馬韁,平安漸漸消失在了文官視野中。 同時,文官也連夜寫下了哈密情況,在翌日清晨由急于返回關內的郭鏞帶回。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郭鏞才剛剛返回瓜州,朱棣便已經率領日漸變小的隊伍抵達了哈拉和林。 “這里就是哈拉和林嗎?” “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草原之上,當一座殘敗的城池出現在明軍面前,馬背上的朱棣看著這座曾經的世界中心之城,不免發出唏噓。 作為十三世紀中葉的世界中心,從多瑙河畔的維也納,到黃河邊的汴梁,從北方寒冷的俄羅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島沙漠,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權力和威勢之下。 羅馬教皇的傳教士、南宋朝廷的使節團、波斯商人的駝馬隊、高麗王國的進貢者……都在這里匯集。 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種宗教和文化都在這里融合。 大汗的詔令從這里發出,送達世界各地蒙古大軍。 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從中歐、東歐、西亞、中亞、東亞、南亞諸國搶掠來的奇珍異寶,金銀珠寶,數以萬計。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隨著蒙古內戰后遭到終結,蒙古內戰將一座世界中心城池摧毀,盡管事后有過修復,但隨著蒙古內亂和明軍北伐,這座曾經的世界中心城池,如今破敗的還不如大明腹地的一座鎮子。 “陛下,這地方太殘破了,我們就在外面扎營吧?” 徐增壽對朱棣開口,畢竟哈拉和林的情況確實很糟糕。 坍塌的城墻,被焚毀發黑的房屋,以及破敗垮塌的水渠都表示這里不適合扎營。 朱棣聞言也點了點頭,心里充滿了唏噓。 “陛下,塘騎已經派發出去,三萬騎兵很快就能搜尋到馬哈木他們的蹤跡!” 阿力臺與王義策馬而來,向朱棣匯報著情況。 “找到馬哈木后,第一時間告訴我,我要親手會會他?!?/br> 朱棣撫了撫自己的大胡子,看一眼四周情況后開始下令大軍扎營。 很快,十余萬人的隊伍開始了構建營盤,同時孟章也在朱棣大帳搭建完畢后為其帶路,同時在路上說道: “這一路上一直有馬步兵護送民夫和輔兵撤回海喇兒城,現在留下的民夫和輔兵的隊伍還有六萬人,馬步兵還有一萬五千多人?!?/br> “運抵的軍糧比預計要少,只有四萬三千余斗,馬料倒是和估計的差不多?!?/br> “另外,后方的馬料已經在送來的路上,一個月后便能被馬步兵護送抵達忽蘭忽失溫。 “算下來,大軍的糧草馬料能維持兩個月左右,算上撤退的時間,我們能在漠西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二十四天?!?/br> 孟章將大部分事情都交代了,朱棣聽得十分滿意,同時也走進了自己的大帳之中。 坐下后,他便對孟章下令道:“安排所有馬步兵和民夫、輔兵明日撤回海喇兒,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們?!?/br> “臣領敕令!”孟章毫不猶豫的作揖應下,轉身出帳將軍令傳達。 軍令傳達到阿力臺軍帳的時候,他不免對阿魯臺吐槽道:“我都感覺我是他的部下了?!?/br> “還有他封賞的事情,現在下面的人一個個的都十分激動,他們給的太多,我怕日后不好控制部落?!?/br> 阿力臺的話讓阿魯臺皺眉點頭:“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們現在沒有辦法?!?/br> “明軍的燧發槍厲害你也見到了,現在他們能在馬背上裝彈開槍,我們根本不是對手?!?/br> “以往仗著騎射,我們還能襲擾他們,現在卻連襲擾的一方都改換了陣腳,我們……” 阿魯臺也不知道該說什么,阿力臺更是沉默不語。 兩兄弟聊著聊著就聊不下去了,似乎他們也意識到了,自從明軍能從東北出兵后,東蒙古除非愿意西遷,要不然根本無法逃脫大明的控制。 “散了吧,我估計馬哈木他們要不了幾天就會原形畢露,到時候我們看情況選擇動手,你別折損太多人馬,現在可不好恢復?!?/br> 阿魯臺交代一聲,阿力臺聞言點頭,兩兄弟寒暄一陣后也各自散去。 翌日,伴隨著天色漸漸明朗,馬步兵開始護送六萬輔兵、民夫撤退海喇兒城。 與此同時,軍中的東蒙古騎兵和明軍騎兵也開始沿著杭愛山南北進行搜尋。 漸漸地,瓦剌的騎兵蹤跡開始在北方出現,而且規模并不小。 得知這一消息,朱棣當即點齊兵馬,收攏南部的塘騎,組成五萬漢蒙女真騎兵向北方撲去。 北上的道路中,北方派出的一萬哨騎也開始不斷返回大軍,并且給大軍帶來了好消息。 “瓦剌諸部正在向西北舉部遷徙,數量不下二十萬!” 草原上,塘騎千戶跪地作揖,向馬背上的朱棣稟告了這一情況。 阿魯臺一聽,當即對朱棣道:“陛下,他們應該想要遷徙去當年外剌部的駐牧地,那里有一些殘破的土城?!?/br> “如果陛下相信我,可以派我的弟弟阿力臺先一步突襲外剌部土城,截住他們的去路!” 阿魯臺知道朱棣不會放自己走,因此他建議讓自己的弟弟率兵出擊。 朱棣聽后,自然也知道阿魯臺是想要幫韃靼部撈好處,但他沒有說什么,反而頷首道: “常寧王你率本部騎兵前往外剌部截留馬哈木,我率大軍走大道追擊?!?/br> “是!”阿力臺聞言抱拳,并在片刻后召集中軍的一萬六千余騎兵走捷徑前往外剌部。 至于剩下那三千多還未回來的塘騎部眾,他則是準備暫時不管他們,反正朱棣也不會干出屠戮他們的事情。 “大軍進發,我要看看馬哈木玩的什么把戲?!?/br>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他不相信馬哈木只知道逃跑,如果他真的只知道逃跑,那他就不會混到如今的高度。 顯然,他有著自己的籌謀,并且很有可能準備埋伏自己。 不過不要緊,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用功。 剛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展示一下燧發槍的威力,檢驗一下燧發槍刺刀對騎兵的威懾。 想到這里,朱棣瞇了瞇眼睛,而四萬明軍騎兵也在他的率領下,向西北方向沿著馬哈木等人留下的馬糞、牛糞等痕跡追擊而去…… 第431章 硬頂上 “唏律律……” “吁!” 六月十二,隨著大批馬蹄聲出現在針葉林畔,馬背上的朱棣不由瞇了瞇眼睛。 四周的草原都有成片的針葉林,它們散落在這疆域并不算豐富的大地上,無法連成片,只能增添幾分風景。 “這里是哪里?” 朱棣側頭詢問,在他身后的阿魯臺策馬上前回答:“這里是外剌北部的木倫一帶,按照剛才馬哈木他們的蹤跡,他們應該沒有向北繼續走外剌城,而是折返向東前往色楞格河去了?!?/br> “木倫?”朱棣頷首,片刻后不由詢問道:“古往今來,有人打到這里過嗎?” “除了成吉思汗,沒有人打到過這里?!卑Ⅳ斉_畢恭畢敬的回答,朱棣聽后也不免驕傲道: “這么說,我是第一個打到這里的漢人皇帝?” “回陛下,正是!”阿魯臺已經在長期的相處中知道了朱棣的性格,只能隨著他拍起了馬屁。 他的話也讓朱棣十分受用,朱棣大手一揮:“來人,將這塊石頭刻碑!” “臣領命!”孟章、王義等人紛紛應下,隨后領軍中精通石匠手藝的兵卒帶上來,將一塊矗立在樹林外的一塊石頭上刻上一串文字。 【永樂十一年六月庚寅朔甲辰,大明永樂皇帝逐胡至此】 一行字刻完,朱棣也調轉馬韁向東邊繼續行軍。 此時他們已經進入了群山之中,但北國寬闊的山谷足以容納數萬大軍趕路。 朱棣派人告知阿力臺及時南下與大軍會師,自己則是繼續帶領四萬余騎兵追逐馬哈木而去。 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太陽西斜,時間也步入黃昏。 在大軍追擊路上,前方塘騎卻發現了不一樣的情報,并將情報帶回稟告。 “陛下,胡兵分兩路去,一路數量較少,向北奔走,一路較多,馬蹄、車輪凌亂,入前方山坳而去?!?/br> 塘騎千戶回稟朱棣前方探查消息,阿魯臺聞言也開口道: “向北的話就是逃往小海(貝加爾湖),向南方山坳的話,如果臣沒有記錯,里面是一個河谷平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