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節
興許是看到了他臉上的老實,原本還在叫罵的頭領們紛紛閉上了嘴,就連先前輕蔑的陳祖義也收斂了笑容,略皺眉頭。 這掌事的性格他清楚,因此對于明軍艦隊的規模,他現在也有些吃不準了。 “王邱,你是不是夸大了!” 有些頭領并不相信,可王邱聞言卻著急的快哭了出來:“是真的,如果你們不信可以找弟兄們問問,他們隔著二三里就用火炮打我們,一眨眼的功夫我們的船就被打得散架了,當場被打死了一半以上的人!” 他的話說的真實切急切,那份急切都被眾人看在了眼里,讓眾人心里止不住的犯嘀咕。 “發消息,召集所有船?!?/br> 忽的,收斂笑容的陳祖義主動開口,這讓眾多頭領都察覺到了這一事情的嚴重性。 很快,整座城池就忙碌了起來,許多信鴿被放飛,還有的則是駕駛船只出海,準備去通知海上的弟兄。 他們興許覺得自己是最忙碌的,可此時此刻,整個南洋最為忙碌的不是他們,而是距離他們二百余里以外的巨港城。 同為南洋海商,作為守護巨港的“新三佛齊國王”,梁道明早早就得知了朝廷的艦隊正在南下的消息。 就在同一天的正午,高懸大明旌旗的一艘寶船、兩艘馬船南下,并抵達了巨港港口近海。 盡管只有三艘船只停泊近海,但那龐大的船體還是引起了整個巨港港口的恐慌。 “鐺鐺”作響的鐘聲讓整個巨港變得慌亂,海岸上的數十座投石機準備就緒,同時上千名身披鐵甲的男丁與數千名手持兵器的男丁也緊張的躲在街巷中準備備敵。 在他們的注視下,三艘船只上放下了三艘小沙船,并向著巨港的港口泛舟而來。 在他們緊張的注視中,一名身穿中式扎甲,身材并不算高的闊面獅鼻男子率領數百名身穿扎甲的軍隊趕來。 “國主!” 見到這個男人出現,所有人似乎像是有了主心骨一樣,而這個身材不高的闊臉獅鼻男便是新三佛齊王國的國王梁道明。 “這是朝廷的船,所有人都不要輕舉妄動,等他們的沙船靠岸,問清楚他們什么來意再說?!?/br> 梁道明安撫著自己麾下的漢人、馬來人軍隊,與軍隊們靜靜等待著那三艘沙船的靠近。 巨港作為馬六甲通往爪哇航道的幾座主要城池,來往經過這里的各國商人很多,因此港口修建的也足夠大。 如果朝廷的戰船愿意,那完全可以進入港內停泊,現在派出三艘沙船,顯然是有別的意圖。 很快,三艘沙船抵??吭诹藫頂D的港內,船上走下一名穿著文官常服的文臣和五六十名披甲執銳的明軍將士。 那文官手里拿著一份東宮的教令,帶著五六十名兵卒就向著巨港城區走來。 當他們與巨港守軍距離不足五十步的時候,文官才抬手作揖:“在下大明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譚勝受,廣東南??h人,今日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前來招撫巨港華僑梁道明,同時赦免出廣東渡海百姓,準許其日后可往來海上,回家探親?!?/br> 譚勝受的話一經開口,巨港城區內的漢人兵卒面面相覷,激動之余又帶著些狐疑。 他們之所以對朝廷船隊的到來如此警惕,主要原因在于自從海軍都督府設立,大明海軍為了杜絕倭寇,幾乎將大明近海攔截,這樣的做法使得巨港內漢人的許多親人無法南下,他們也不敢北歸。 正因如此,他們十分擔心自己偷下南洋的事情會被論處。 “國主,讓我去交涉吧?!?/br> 此時此刻,梁道明身旁的左右兩名武將紛紛開口,梁道明卻搖搖頭:“我覺得朝廷不會對我怎么樣,北邊的事情你們又不是沒有聽說?!?/br> “這……”兩名臣子聞言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么來勸阻。 下西洋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就被傳的熱火朝天,尤其是在大明平滅安南胡氏父子后,南洋諸國更是在本國商賈的消息流通中得知了下西洋艦隊的規模。 原本梁道明等人也覺得是夸大,可隨著鄭和他們逐漸南下,接觸的國家越來越多,接觸的外國商人也越來越多,漸漸地他們覺得下西洋艦隊即便沒有那群商賈吹噓的數萬,也不會少于萬余兵馬。 如果朝廷真的要抓他梁道明,那大可以直接派兵鎮壓,畢竟他們偷渡南洋是重罪。 “我帶一百兄弟去,你們兩個留下?!?/br> 梁道明說完就行動,起身示意身邊的兵卒跟著自己走出城區,出現在了譚勝受等人的視野中。 譚勝受見狀也沒有趾高氣揚的站在原地等待,而是笑著走上前去,用家鄉話與梁道明交流道:“你我皆出身南??h,也算是同鄉,正因如此我才主動請纓來見你?!?/br> “譚大人言重了?!绷旱烂饕矝]想到,他曾經一個南??h的小商販能做到今天這種程度,更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和朝廷的官員平起平坐的交談。 “坐下談?!?/br> 兩個明軍兵卒端來了凳子放好,譚勝受便主動開口道請梁道明入座,同時說道: “朝廷這次下西洋,想來你已經聽說了?!?/br> “草民聽說了?!彪m然已經是國王,但梁道明心里還是對朝廷心懷敬畏。 “這樣就好?!弊T勝受松了一口氣,同時雙手將那份東宮的教令遞了出去。 “這是東宮太子監國殿下的教令,殿下已經赦免了所有南下南洋的百姓,準許他們回鄉,同時也準許他們帶家人來南洋居住?!?/br> “不過日后要下南洋,只能乘坐朝廷的官船,另外殿下的意思是準備招撫你,將巨港設為朝廷的舊港宣慰司,日后朝廷南洋海軍的駐地?!?/br> 譚勝受倒是沒有遮掩,只是笑著說出這讓所有人緊張的一切,因為他知道自己背后是什么。 不過即便他一直笑臉相迎,那話里的意思還是讓跟隨梁道明而來的兵卒們面露怒色。 “招撫我?”梁道明感受到了氣氛的不對,努力緩和這氣氛,同時打開了那份東宮的教令。 教令上內容很多,主要是講述了現在南洋的情況,以及未來南洋的情況,還有新三佛齊國的困境,以及朝廷對滿者伯夷國的態度。 最后,朱高煦說出了招撫梁道明等人的條件,其中包括了譚勝受所說的赦免,并提及了梁道明等人接受招撫后的待遇。 梁道明將會被授予南洋衛指揮使的實權官職,以及正三品上輕車都尉的散階。 憑借這一個散階,他的后人起碼十代都有保障。 除此之外,梁道明手中還會有六個千戶、五十六個百戶、一百一十二個總旗的官職建議權。 雖然說是建議,但只要上面不出現危害過朝廷的人名,那都可以被錄用,或者梁道明可以用這些名額來換取一些觸犯過其它律法罪犯的赦免。 至于朝廷接收巨港后,巨港上百姓生活的變化,朱高煦也細致的寫了出來。 按照山東等地的新政一樣,只有商稅和田稅,并執行十稅一的稅制。 所有商船不得走私,只能經營對西洋的貿易。 朝廷會在巨港設置官學,具體設置多少,根據巨港有多少人口,多少孩童為主。 此外,兩廣閩浙等地百姓也可以將自己親人接到南洋,或者自己選擇返鄉。 對于他們在巨港的財產,可以處理的就處理,處理不了的就由朝廷接手,等價兌錢。 除了這些,朱高煦還對日后巨港的建設和開荒工作進行詳細規劃,以書面形式呈現給梁道明。 對于梁道明來說,通過這份教令,他可以感受到那位監國太子殿下對巨港的重視,同時對于這些內容的規劃十分佩服。起碼就他在位時期,他從來沒有精力去改變這些,光是維持當地的軍隊,抵抗滿者伯夷和海盜的入侵就讓他心力交瘁了。 他的手下里,只有鄭伯和施進卿兩個人可堪大用,也正是先前試圖阻攔他的那兩人。 鄭伯他清楚,心里實際上是想衣錦還鄉的,至于施進卿則是希望待在巨港,并讓巨港發展壯大,野心不淺。 “此事,我需要與城中百姓商量?!?/br> 梁道明沒有貿然做主,譚勝受聞言也表示理解,但還是提醒道: “朝廷的艦隊明日會抵達巨港,不過我們不會入港,會在海上停泊四天,等待兄臺你的好消息?!?/br> 譚勝受的話無形中給了梁道明一絲壓力,也讓他想到了怎么做施進卿的思想工作。 “我已經為大人安排好住所……” 梁道明說著不存在的安排,譚勝受也知道對方是在客套,因此抬手打斷,笑道:“不必了,我先返回船上,待明日艦隊抵達后會再上岸詢問兄臺的?!?/br> 譚勝受作揖行禮,而后轉身帶著數十名兵卒返回沙船,劃船返回海上戰船。 瞧著他們離開,梁道明也返回了城區,并在命令全軍戒嚴的同時,帶著巨港能說的上話的漢人、馬來人等官員前往曾經的三佛齊王宮。 他們在城內穿梭,巨港的道路并不算好,基本都是土路,哪里坑坑洼洼就用海上的沙子填充一下,十分簡陋。 相較于道路,街道左右兩側的房屋則是文化繁雜,各有不同。 清真、馬來、南洋、中式等各種建筑應有盡有,雖然修建面積不同,但這種多種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城鎮很有特色,放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可以說絕無僅有。 正因如此,三佛齊內部的矛盾也和文化一樣豐富。 梁道明與大明官員交談結束后一言不發的就帶著眾人往王宮趕回,這讓眾人心情忐忑。 很快,他們來到了一處石砌的褐色古樸宮城前,他們穿過了那具有馬來和部分清真風格的城墻,來到了鮮有中式風格的宮殿之中。 說是宮殿,但面積也不過二三分地,僅夠容納百人站立,如果都要坐下,那甚至只能有五六十人在內。 梁道明坐上了自己的椅子,隨后才將手中的大明東宮教令遞給了身邊的男人。 那男人年紀五十上下,整個人就好像一個地里刨食半輩子,休息不過三五年,身上還有濃厚農民氣息的老農民。 他看了看教令,臉上表情有些愕然,隨后將教令傳給其他人。 眾人一個接一個的查看教令內容,直到他們所有人都看完,已經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了,效率緩慢。 “國主,您怎么看?” 人群中,先前勸導梁道明的另一個人開口詢問,眾人紛紛看向他,這讓他感受到了他肩頭的壓力。 “明天朝廷的艦隊主力會抵達巨港,不過他們承諾會在海上停泊三日,等待我們的消息?!?/br> “我的意思是,先看看明日的朝廷艦隊規模到底如何,然后再判斷是要接受招撫還是對抗?!?/br> “想來你們也都看到了,太子殿下對巨港的治理確實很有見解,如果巨港在朝廷手中,肯定會比在我們手中要好,而且滿者伯夷也會因為懼怕朝廷而停下對我們的進攻?!?/br> “也就是說,只要朝廷來了,并且能執行教令上的各種條件,那巨港和就近的百姓都能享受太平了?!?/br> “到時候,我們可以前往朝廷任職,余蔭后代?!?/br> 梁道明話里的意思還是很明顯的,盡管他說要等明天看到艦隊才做打算,可眾人都知道他是偏向于接受招撫的。 這也并不奇怪,能以衛指揮使的身份返回家鄉,這對于追求舒坦的人來說,可比在海外當所謂的國主要舒坦多了。 “我贊成!” “我也是!” 一時間,附和梁道明的人眾多,畢竟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元末明初戰亂才南下,亦或者因為家境貧苦才南下。 如今可以帶著富貴光明正大回鄉做官,還能繼續在家鄉享受富貴,免去自己的罪刑,這樣的選擇誰都知道怎么選。 漢人想要衣錦還鄉,馬來人則是想要和平。 他們已經和滿者伯夷斗了整整八年,誰都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現在大明的出現,確實是他們所能觸及的曙光,而且就大明開出的條件來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馬來百姓也難以拒絕。 施進卿看著這一幕,雖然有意反抗,但卻不得不點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