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節
“這廝又來了?!?/br> 朱高煦略微頭疼,郭琰見狀也俏皮的看著他笑了笑:“殿下自己應付吧,臣妾先去安排瞻壑的事情了?!?/br> 話音落下,她便抱著朱瞻壑離開了春和殿,出殿門時也遇到了前來找朱高煦的朱高燧。 “二嫂?!?/br> “你二哥在里面呢,去尋他吧?!?/br> “誒!” 叔嫂二人在殿門的聲音被朱高煦聽得一清二楚,他無奈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然后就看到了吊兒郎當走進來的朱高燧。 “你來干嘛?”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朱高燧則是毫無禮儀的直接坐在椅子上,靠著椅子道:“我就要就藩了,想來找您討點好的?!?/br> “王府的俸祿那么多,爹也沒少給你金豆子,你來找我干嘛?”朱高煦放下茶杯,還給朱高燧打了預防針: “我告訴你,這內外廷就屬我這東宮最窮,你想好了再說?!?/br> “二哥你就別糊弄我了?!敝旄哽菟V鵁o賴:“這京城誰不知道,東宮節儉得很,錢都花不出去?!?/br> “反正你和二嫂也不怎么花錢,還不如給我拿去長沙花?!?/br> 自從進了大教場又走出后,朱高燧算是明白了一件事。 只要自己不犯法,不想著威脅自家二哥位置,那自己的生活還是很滋潤的,想要什么他們也都舍得給。 “打住?!敝旄哽懵牭妙^疼,他節儉是因為吃慣了山珍海味,想吃點簡單的,但這不代表他真的不花錢。 先不提西廠,單說女真八衛、渤海漢兵那些個將領軍官娶妻生子、購置宅院,這些日子朱高煦可都得讓人去給份禮單,以此照顧老兄弟。 東宮的錢雖然多,但架不住渤海老兄弟更多,東宮光送禮單,一年就得送出幾百份。 “給你撥兩千貫的禮單,算是慶祝你就藩喬遷,不能再多了?!?/br> 畢竟是兄弟,朱高煦也不好表現太寒酸。 “謝二哥,謝太子,我先給二哥你磕一個!” 朱高燧從大教場出來后倒是沒臉沒皮了,居然當眾就給朱高煦磕了個頭,給朱高煦都看愣了。 好在他反應的很快,當即擺了擺手:“沒事情就回去陪弟妹去,我要處理奏疏了?!?/br> “臣弟告退!”朱高燧拿了好處也不逗留,喜滋滋的就走出了春和殿。 他這一走,朱高煦總算松了一口氣,好不容易拿起奏疏處理了幾份,卻又聽見外面唱禮:“漢王殿下求見……” “宣!”朱高煦真是服了,這哥倆要么不來,一來就前后腳跟著來,打秋風也不是這么打的吧。 他想法還沒落下,便看到殿門伸出個腦袋,左看右看,好似做賊。 “大哥,你這是干嘛?” 朱高煦疑惑看著朱高熾,朱高熾見里面沒了旁人,也就袖子一撣,走到了春和殿的偏殿里朝朱高煦作了揖:“老二,老三沒來你這里吧?” “剛走?!敝旄哽銦o奈靠在椅子上,朱高熾一聽便急了,連忙問道:“我聽說他在京城挨個和親戚撒潑要錢,沒要到你這里吧?” “剛給了禮單?!敝旄哽銦o奈用手蓋住額頭,沒想到朱高燧沒臉沒皮到了這種地步。 “給了多少?!”朱高熾好像被踩了尾巴的貓。 “兩千貫?!敝旄哽阍尞惪聪蛑旄邿?,不知道他干嘛問這個問題。 “兩千貫?!”朱高熾失聲喊了出來,隨后帶著哭腔道: “老二啊老二,你給這么多,那我當老大得給他多少?” “你多給二百貫不就成了?”朱高煦看著朱高熾,不明白他在耍什么把戲。 “二千二百貫?” 朱高熾說出數額,隨后雙手一攤:“你就是把我剁成rou,當熊掌賣,也賣不出這個價錢?!?/br> “府里的錢財都被你嫂子管著,我是半點碰不到……”他邊說邊坐到椅子上,隨后似乎想到了什么: “要不這樣吧,你借我這筆錢,等我就藩以后再還你?!?/br> “嗯?”朱高煦聽明白了,合著都是來找他要錢的。 “爹那里私房錢多,你去找他要?!?/br> “爹哪能和你比???”朱高熾聞言拔高聲音,隨即又小聲說道:“我聽說戶部那邊新開了幾個鑄錢爐,每出一爐都給你這里送一箱,你……” “你聽誰說的?”朱高煦站了起來,朱高熾卻雙手一攤:“京城里面都這么傳?!?/br> “放他娘的屁!” 朱高煦罵了一聲,隨后對身旁的太監開口道:“讓亦失哈去找人問清楚,看是誰污蔑我?!?/br> “奴婢領命……”太監作揖應下,退出殿內傳話去了。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這才說道:“東宮是沒多少錢了,這二千二百貫,我給你出一千五?!?/br> “好好好好……”朱高熾頻頻點頭:“還得是你啊,患難見真情?!?/br> “既然事情說好了,那我就先回去午睡去了,你先處理奏疏?!?/br> 朱高熾說著,看了眼那堆積如山的奏疏,嘖嘖幾聲,讓朱高煦很是破防。 瞧著他走出春和殿的輕快模樣,朱高煦看了一眼那堆奏疏,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 “憑什么老子這么累?” 《明太宗實錄》:“冬月末,元澄焚宣光、京北二城而遁,二城百姓死者十之八九?!?/br> 《南征記》:“月末,賊將胡元澄焚毀宣光,宣光為之一空。又聞京北賊兵驅百姓守城,強攻三日,城遂破,官兵遣兵編戶,京北百姓十不存一?!?/br> 第324章 桑稼疾苦 “是歲天下有口六千七百二十七萬五千二百口,田畝四百七十一萬九千七百二十五頃余十三畝二分?!薄笆菤q天下賦稅糧三千五百萬石,布帛六萬七千二百匹,絲綿三十二萬五千余斤,綿花絨四萬余七百二十斤?!?/br> “金一萬二千四百兩整,銀九十八萬五千二百三十兩,銅一百七十五萬七千四百二十五貫?!?/br> “雜項、商稅、礦課、鹽引、茶引折色二百三十七萬三千余貫,還有鐵、鉛、絲、絹、綢、緞、布、棉等各項折色一百余六萬五千余貫?!?/br> “是歲入糧三千五百萬石,其它各類折色歲入六百二十五萬六千余貫?!?/br> 臘月初五,武英殿內。 當戶部尚書郁新匯報了過去一年的夏秋兩季稅收情況,朱棣也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目光看向一旁的朱高煦。 去年的情況他已經忘了大半,不過他記得去年歲入三千二百萬石,七百七十余萬貫。 這一年過去,雖說稅糧增多了,但銀錢雜項卻減少了近一百五十萬貫。 折算來看,過去一年的賦稅起碼少了幾十萬貫。 “老二,這賬上怎么少了一百五十萬貫?” 朱棣開口詢問,朱高煦也早有預料的回答:“去歲下東洋,所帶回的銀錢較多,故而創下新高?!?/br> “今歲對日市舶歲入一百七十余萬貫,又轉交六萬八千貫給日本國主,一來一去就少賺了近一百二十萬貫?!?/br> “不過這是正?,F象,畢竟去歲能創下如此高的市舶貿易量,主要是因為朝廷與日本斷交太多年,日本國內積攢銀錢過多所致?!?/br> “如今的雖說只有一百七十萬貫卻也不用失望,駐日西廠百戶所傳來消息,日本各類礦山已經開始采用‘灰吹法’,想來再過幾年,便能穩定與朝廷的二百萬貫貿易量?!?/br> “此外,下西洋艦隊的商品還在欽州屯放,待安南戰事告歇,憑借那一批商品還能賺取不少利潤回來?!?/br> 對日貿易量下降這件事,朱高煦心里早就有了準備,他要的是長期貿易,故此不用在意一時的多寡。 等日本全國開始大規模使用灰吹法采礦,屆時才是明日貿易不斷走向新高的時期。 就日本國內的銀、銅礦儲備來說,足夠大明吃它四百年,不過前提條件是日本不能統一。 一旦日本出現統一,那肯定會出現類似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 日本的閉關鎖國,雖說是為了防止各國對其滲透,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限制國內白銀流出。 從足利幕府到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的二百余年間,日本無疑是對明貿易最大白銀流出國。 只要大明維持足利幕府的統治,并且給予其一定的利益,那足利幕府沒有必要和大明對著干。 當然,大明也不可能幫助足利幕府廢除天皇制,而是讓足利幕府自己逐步廢除天皇。 現在的足利幕府正是強盛時期,但所能掌控的日本土地也不過京畿加部分關東關西地區罷了,地方上的守護們依舊強大。 不過也正是這種局面,才能讓明日貿易長久的維持下去,一旦足利幕府過于強大,那這個貿易都會面臨瓦解或貿易量縮減的困局。 一個松散且長期內部保持和平的日本,才是一個好的日本。 朝鮮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導致武力逐漸變弱,而日本最好也是如此。 朱高煦思緒間,朱棣也大致弄懂了今歲歲入不如去年的原因,故此頷首。 “眼下是臘月了,安南的軍情送抵,安南大部分地方都已經被朝廷拿下,并且不少陳氏宗室都已經消亡?!?/br> “那胡季犛父子三人逃至興化山區之中,雖有兵四萬,卻只有民二十余萬,根本無法養活那么多兵馬?!?/br> “東邊簡定等人扶持的陳季擴,俺也從錦衣衛那邊得了消息,不過是一個冒充的宗室罷了?!?/br> “俺聽聞,他們還準備向朝廷請封,不過安南這地方俺卻不準備交給他們?!?/br> 朱棣說著自己的想法,對于他來說,不管是胡季犛還是陳季擴,都只是土雞瓦犬罷了。 如果不是自家老二說過安南的叛亂問題,那自己興許已經設立三司來管理當地了。 “老二,你說說你的想法,你比俺清楚南邊的事情?!?/br> 他將目光投向朱高煦,朱高煦聞言也不假思索的開口道:“首先要先穩住陳季擴這群安南豪強,故此暫時不要剿滅胡季犛父子?!?/br> “趁著局勢僵持,剛好可以遷徙百姓進入安南北邊,讓北邊的諒山、海陽、太原、宣光等地恢復生產?!?/br> “兒臣看過這幾個地方的情況,而且也已經派出欽州的胥吏前往當地?!?/br> “紅河以北基本都在朝廷手中,這些地方耕地足有三百萬畝,只要花費半年時間齊民編戶,丈量土地,隨后移民實邊進入當地恢復生產,那朝廷就有了在安南站穩腳跟的底氣?!?/br> 朱高煦提到了齊民編戶,這是因為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現在的紅河以北還有多少人口。 按照陳朝的官方文冊來看,紅河以北有八十余萬人口,但而今實際有多少卻無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