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節
在前往春和殿的路上,亦失哈也與朱高煦說起了所謂的動靜。 “郁尚書來了,近日不少官員去尋郁尚書,詢問官營西洋貿易區的事情,郁尚書心里沒有底氣,因此來了春和殿求見殿下?!?/br> “這消息應該還沒徹底傳開,不過能有這樣的動靜,說明他們已經按耐不住了?!?/br> 亦失哈說著,朱高煦也頷首認可,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快走進入了春和殿,也見到了坐著等候的郁新。 “殿下千歲……” 郁新還準備五拜三叩,朱高煦卻扶住他:“郁尚書,我與你說了許多遍了,你來我這里盡管坐著休息,任何繁文縟節都不用在意?!?/br> 朱高煦對郁新、黃福、夏原吉幾人可寶貝的緊,有他們三個人撐著場面,戶部和吏部、工部就不會有大問題,一些小問題他們也能幫自己解決。 鄭和下東洋的事情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少不了他們三人在下面打點。 “臣惶恐……” 郁新臉上露出笑容,可還是堅持作揖。 好在他作揖結束后便直起了身子,朱高煦見狀也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示意郁新與自己并排坐下早些說事。 但即便如此,郁新還是保持站立,與朱高煦說起了下面的事情。 “這兩日江東、浙江等地官員先后書信與我,在京的不少戶部官員也來試探口風,看樣子殿下所做的民營西洋貿易區確實給沿海的商幫看到了一絲希望,不然他們不會這么著急行動?!?/br> “確實?!敝旄哽泐h首,他算了算時間,從胡綸派人散播消息到現在也不過五十天,但消息卻已經傳遍了江東、浙江等地,并且這些地方的商幫與官員也迅速做出了反應。 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能如此迅速做出反應,這證明沿海的部分商幫還是不愿意和朝廷鬧得不可開交的。 既然有人有意和朝廷合作,那朱高煦分化沿海商幫和廟堂官員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殿下,臣翻閱了古籍,其中天竺與南洋所產出的商品都以香料為主,若是朝廷經營南洋,海商經營小西洋,那在保障官營貿易的時候,民營的香料貿易就很難得到保障?!?/br> 郁新的一席話道出了大明為什么在鄭和下西洋后沒有繼續探索海洋的動力。 歐洲人之所以有動力對海洋進行探索,為的就是黃金白銀,以及大明的商品,還有東方的香料。 為此,他們陰差陽錯找到了美洲,又在找到美洲的同時發現了黃金白銀,并探索出了前往印度的航道。 可問題在于,他們想要的這些東西,大明在本國周邊都能找到。 別說官營貿易,就連走私商人都能獲得這些東西。 對于走私商人來說,想要金銀可以去日本,想要香料可以去南洋。 在家門口駕著漁船都能把生意做了,誰還往遠處跑。 鄭和下西洋已經把該發現的都發現了,之所以沒有前往歐洲完全是因為沒有動力,畢竟歐洲與大明的貿易完全可以通過奧斯曼進行,而且歐洲沒有大明需要的必需品商品,自然缺乏動力。 正如眼下的朱高煦,他壓根沒想過對印度、中亞、歐洲的國家動手,因為他眼前的南洋和日本,以及陸地上的麓川、安南、漠東就足夠他忙活了。 同樣,因為小西洋貿易區有許多商品和南洋沖突,因此官營和民營也會成為香料市場的競爭對手,民間沿海商幫擔心的就是這點,所以他們才會去詢問郁新,郁新才會去翻閱古籍,對朱高煦說出這個問題。 只是這個問題對于朱高煦來說不是問題,因為他想要沿海商幫前往小西洋做生意,并不是為了單純的做生意。 他想把小西洋沿海地區,打造成為一個大號的晚明版南洋。 “若是小西洋的一些地方發現了礦山,朝廷又出售這些圖紙給他們,代價是收取五稅一的礦稅,你以為如何?” 朱高煦緩緩開口,這讓郁新那擔憂的心變得更為焦急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說,小西洋有金銀銅礦,且數量不少?” 郁新開口詢問,朱高煦也頷首道: “銀礦不好找,但金礦確實很好找,而且當地人力充沛?!?/br> 朱高煦沒有明說昆侖洲,因為他只要敢說出昆侖洲,那見過武英殿和春和殿這兩幅《天下四夷賓服總圖》的許多官員就會把消息告知沿海商幫。 盡管朱高煦不認為他們可以憑借大致方向找到金礦,但防備些總歸是好的。 同樣,擁有豐富金礦、銅礦的南洲(澳洲)他也沒有點出來,畢竟相比遙遠的昆侖洲,南洲更容易被大明日后的大明占據。 “如果是這樣,那加上香料市場的部分讓利,興許他們會支持朝廷,但怎么讓他們相信這件事?” 郁新開口提出疑問,朱高煦聽后卻并不擔心:“金礦的事情,等日后鄭和下西洋會慢慢公布?!?/br> “眼下朝廷要做的,是草擬一份《小西洋貿易文冊》,將各類商品給出價格,讓一些沒有去過小西洋的海商們知道,他們如果加入朝廷經營的民營貿易,能從小西洋貿易中賺取多少利潤?!?/br> “這件事情便交給郁尚書了,必須保證他們有賺頭,并且朝廷也不會虧本?!?/br> 朱高煦直視郁新,郁新也明白了朱高煦的想法,說白了就是利用這份《小西洋貿易文冊》來拉攏那些從未在小西洋貿易而搖擺的人。 說到底,現在朝廷就是在爭取原本龐大的沿海走私商幫,吸引他們從走私變為合法合規的民營商幫。 只要將沿海商幫分化的足夠徹底,到時候就可以拉攏大規模的民營商幫去打擊走私商幫。 官營壟斷想要打贏走私是很困難的,但如果拉上大量民營商幫去打擊走私,那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只是具體怎么拉攏才能夠讓他們日后不與走私商幫狼狽為jian,這是郁新目前還沒想通的地方。 不過他相信既然自家殿下敢開口,那一定是有了充足的準備。 “臣領教令……” 郁新作揖回禮,隨后緩緩退出了武英殿。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也收回了目光,將目光投向了亦失哈。 “明日老三應該會來春和殿,他若不來你就帶人去請他來?!?/br> 朱高煦說著說著,目光中透露出幾分嘲弄:“近來他讓人不太省心,我這個當哥哥的得好好教教他才行……” “是”見朱高煦那么說,亦失哈心里不免為明日的朱高燧哀悼起來。 第303章 替父教子 “咕咕…咕咕…”夜色下,在不知名鳥類的呱呱聲中,繁華南京內城之中的一處宅院里也正在為剛剛得到的消息而高興。 “看樣子東宮也并非無所不能?!?/br> “畢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個人,不過這小西洋的貿易與南洋貿易沖突,他又該如何平衡這一點?” “樹敵太多,適當讓利也不出奇?!?/br> “話雖如此,卻感覺不是他的性格……” 水榭內,換上道袍的幾名官員正在把酒言歡,討論著剛剛從戶部得到的消息。 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間及當下永樂年間的禮部尚書李至剛。 他一身道袍,頭戴網巾與四方平定巾,身上穿著綢緞所制作的青色道袍。 此刻他一手握著酒杯,一手撫須,臉上笑容難掩,看樣子這個從戶部獲得的消息讓他高興非常。 近些日子來,他承受著過往向他“獻金”鄉紳富戶的追問,所問之事無非就是朝廷對南洋的態度。 這種追問在朝廷宣布鄭和將在明年下西洋后達到巔峰,而自己與被追問的大部分官員只能被迫抱團,向戶部的郁新與其它官員打探消息。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的設立就是在他們聽到民間傳聞后立馬在宮內打探到的消息,雖然還不確定情況如何,但李至剛還是發動了不少官員去詢問戶部的官員們。 今日郁新出發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關注,在郁新返回后不久,他就從戶部部分官員口中得知了郁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貿易文冊》的事情。 《貿易文冊》這四個字放在兩年前他們還不明所以,可當下經過鄭和下東洋的事件過后,他們已經明白所謂的《貿易文冊》就是朝廷對某一地區的商品定價表。 朝廷開始對基本確定為民營貿易區的小西洋制定《貿易文冊》,這也代表他們一直被追問的事情終于有了結果。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一旦設立,那許多走私商幫就可以洗白成為沿海商幫。 這種洗白對于李至剛等接受了政治獻金的官員來說并不困難,他們唯一確定的就是這個小西洋貿易區,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貿易文冊》內利潤是否能讓沿海的鄉紳富戶滿意。 “戶部那邊的消息還得繼續打探,此事過后,還是得把重心放到科舉一事上才行?!?/br> “去年我江東子弟不少受到牽連,其中干才繁多?!?/br> “借著科舉,剛好可以讓其子弟中舉來將他們從云南軍戶的身份解救出來,并且還能占據不少官位?!?/br> 相比較解縉的自視甚高,身為禮部尚書的李至剛反倒十分圓滑,對內處處不得罪,語氣也是商量著來。 他這樣的語氣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但他禮部尚書的官職卻讓人不敢輕視。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br> 盡管吏部才是實權最重的衙門,但在明初的禮部也并不落后,畢竟自胡惟庸案發后,兵部直屬于皇帝,僅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于皇帝之手。 地方都司衛所雖說聽命于兵部,卻隸屬于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 如此一來,六部之中的禮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李至剛能坐穩這個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眾的。 站在他個人角度,下西洋這件事是擴大禮部影響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幫卻一直不支持,這讓他左右為難。 現在朝廷讓了一步,給了沿海商幫洗白的機會,這倒是讓他舒坦了不少。 正因如此,他才有時間將精力放在了科舉上。 “江西與浙江不出意外還是科舉學子最多者,我江東六府雖然富裕非凡,可論起學子數量卻是不如他們?!?/br> “正因如此,我等必須好好關注才行?!?/br> 李至剛說罷舉杯:“勞煩各位了……” “尚書言重了?!北娙思娂娕e杯回應,口中謙虛。 他們所討論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達官顯貴討論的問題。 自宋以來,不管是后續的元,還是如今的大明都嚴苛海禁,為的就是阻止民間走私貿易,試圖官營壟斷。 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時間,可隨著吏治腐敗而逐漸下滑,元代更是因為約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頻繁,不僅大量手工技術流出,許多銅錢也隨著貿易流出。 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時候才發現,此時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廢待興。 銅錢外流的情況因為走私商人而屢禁不止,鄭和下東洋能帶回那么多銅錢就能說明原因。 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銅錢外流代表什么,或者說即便他們明白也會本著“我不買賣,別人也會買賣”的想法繼續下去。 為了阻止銅錢外流,防備沿海倭寇,朱元璋才決定禁海,畢竟是禁商船而不禁漁船。 不過這就給了地方鉆空子的機會,各種數百料的漁船層出不窮的出現,直到朱元璋壽命走到盡頭也沒徹底解決。 只是這個問題現在被解決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朝廷是在拉攏想要洗白的走私海商,同時打擊拒絕配合的走私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