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節
“是!”福岡經義點頭,并跟隨這名家臣前往了北山殿的金閣。 金閣依靠著一個池子,有三層高,第一層被稱為“法水院”,東西面各自裝了板門,北面的五根依托土壁。 二層被稱為潮音洞,第三層則是被稱為究竟頂。 隔著老遠,福岡經義就看到了貼滿金箔的究竟頂,心里不免生出一絲貪婪。 只是在他被帶著走進金閣后,他立馬就鎮定下來,在武士的帶路下走上了第三層的究竟頂,并見到了坐在陽臺,年紀在四旬出頭的足利義滿。 他一副和尚打扮,可穿著卻十分華貴,所坐的榻榻米是只有天皇和上皇才能使用的繧繝綠圖案,足可見他的野心。 “少貳氏家臣,筑前的博多武士福岡經義,參見太政!” 福岡經義跪坐叩首,相貌普通的足利義滿聽后,卻假裝注意力全在金閣外的池子上,過了片刻才開口道: “我聽說大明的官船在筑前的博多???,你還帶來了他們的國書?” “嗨!”福岡經義將懷中的貿易文冊與大明國書取出,并在武士接走的同時開口道: “這次的大明官船并非普通的使船,他們的官船有一百多艘,每一艘都能乘坐上千人,這次他們前來是為了開設市舶,以及對當初懷良謀害大明使臣一事而來?!?/br> “因此,這次的官船隨行兵馬,足有兩萬人!” “……”當聽到大明居然帶來了兩萬兵馬,不管是接國書的武士,還是原本心不在焉的足利義滿都驚訝看向了福岡經義。 足利義滿轉身坐正,從武士手中接過了貿易文冊和國書。 他一目十行看完所有,緊皺著眉頭的同時,也對那名還在震驚中的武士開口下令:“召集義持、管領和侍所、問注所,政所的所有人前來金閣議事?!?/br> “嗨!”回過神來的武士連忙應下,著急跑出了金閣。 很快,大明國書與官船艦隊到來的消息開始在京都傳播…… 《明太宗實錄》:“五月丁亥,鄭和派國書抵日國都,國王源道義聞天朝國書至,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br> 第293章 對日市舶 “我并不覺得大明只是為了市舶而來,我們應該召集各國守護的兵馬,等待備戰!”“沒錯!市舶根本不需要兩萬人,大明一定是舉全國之力而來,目的和當年的元寇一樣!” “必須要做足準備,萬一他們若狹灣登陸,那京都能調動的兵馬,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br> “不可能,大明沒有必要入侵,而且他們與我們隔著朝鮮,出兵的代價太大?!?/br> “如果大明真的只是想來開設長期市舶,那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二十個勘合資格能讓我們進一步掌控更多藩主?!?/br> “你們攝津(大阪)是做生意做得腦子都是銅錢嗎?現在是國家危難的時刻!” “是你們杞人憂天了,如果市舶成功,全國都會受益!” 金閣究竟頂內,當吵鬧聲在貼滿金箔的殿內響起,足利義滿坐在繧繝綠圖案的榻榻米上,饒有興致的看著眾人吵鬧,根本沒有打斷他們的想法。 吵鬧聲持續了半個時辰才漸漸停下,足利義滿見狀也在他們徹底安靜后開口:“都說完了嗎?” 見眾人不開口,足利義滿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此刻擔任將軍職位的足利義持身上。 足利義持是足利義滿的長子,由于足利義滿的正室和繼室都沒有生下兒子,因此他將足利義持立為嗣子,并讓繼室收他為養子。 七年前,足利義滿將將軍之位讓給了只有九歲的他,而足利義滿卻轉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幕府實權,足利義持沒有參與政務的權力。 事實證明,在權力面前哪怕是父子也會鬧出矛盾,足利義滿與足利義持也一樣。 伴隨著足利義持不斷成長,如今十六歲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也從自家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威脅。 相較于自己,自家父親更寵愛自己的弟弟義嗣,因此兩兄弟的關系并不好。 在長期的兄弟關系中,足利義滿的偏愛使得足利義持對自家父親也漸漸不滿,對于自家父親的政見,足利義持也常常持反對態度。 正如當下,他清楚知道自家父親是渴望獲得大明支持和認可的,可他并不認為與明朝貿易能讓幕府直接獲得太多利益。 “義持,你覺得我們應該接受大明的市舶請求嗎?” 足利義滿看著這個漸漸長大,卻始終與自己合不來的孩子,詢問起了他的意見。 “回太政……”十六歲的足利義持畢恭畢敬行禮,隨后開口道: “與大明的貿易確實可以為我們增加數量可觀的財政收入,但眼下我們的收入來源于三大稅種?!?/br> “況且我們在地方受制于守護大名,所以大明在隱歧和佐渡建立市舶司后,我們除了能收取那數額無法確定的租金外,無法直接插手“市舶勘合貿易”并直接獲利,只能將“勘合”發給靠近大明和朝鮮的關西守護大名?!?/br> “如此一來,關西守護大名們只要有了勘合符,便能自己進行勘合貿易賺錢,而我們只能再從關西守護大名的貿易利潤中提成?!?/br> “這樣一來,勘合貿易中的利潤就會被關西的強力守護大名們壟斷,我們的收益反而非常有限?!?/br> “這樣的勘合貿易不僅會削弱我們的實力,我們還要為此背“二臣賊子”的罵名?!?/br> “因此在下以為,這樣的貿易對我們害大于利!” 足利義持雖然只有十六歲,但他的分析卻并不差,他能看清勘合貿易的利害,因此贏得了大量反對大明介入日本的貴族認可。 只是他的觀念對于足利義滿來說卻并不正確,因為在足利義滿看來,如果幕府無法從隱歧和佐渡島獲得來自大明的利益,那完全可以讓大明在幕府控制下的部分地區開設市舶司,而不是拒絕大明市舶進入日本。 “我們可以開放伊豆七島之中的其中一個給大明,這樣關東地區就能獲利了?!?/br> “不行,伊豆七島的硫磺產出并不低,這是我們為數不多能從大明手中賺錢的貨品,不能讓他們掌握這個地方?!?/br> “沒錯,硫磺必須握在手里!” 當一名貴族開口想要在伊豆七島設置一個地方給大明開辦市舶司時,立馬就遭到了眾人的反對。 硫磺是日本對明貿易中為數不多能產生貿易順差的商品,由于日本是個島國,且火山繁多,因此國內硫磺價格每斤在六文左右。 這樣廉價的硫磺如果出售到大明的江南地區,則是能以數百文的價格售出,哪怕大明已經準備在日本開設市舶司,但對日硫磺的收購價格依舊達到了七十文。 這種情況下,在伊豆七島之中挑選一個給明朝設置市舶司,絕對是一個愚蠢的想法,萬一明朝日后進一步控制伊豆七島,那硫磺價格肯定要下降。 “這樣如何……”足利義滿眼看群臣吵了半天也吵不出結果,加上關東地區確實與日本的硫磺商品息息相關,無法讓出島嶼給大明開設市舶司,因此他準備換個思路。 “關東地區沒有合適的島嶼,那就按照大明的想法,讓出隱歧和佐渡,大明也可以在島上收稅,不過稅收的一半需要交給我們與京極氏分配,另外必須限制他們駐扎的兵馬?!?/br> 足利義滿的想法很簡單,反正隱歧是京極氏的地方,盡管他們從來沒有管過那里,但給他們一點好處也無妨。 至于海貿,這本來就是被關西和九州商人壟斷的貿易,現在大明來到隱歧和佐渡,那幕府也可以組織官營貿易去與他們貿易獲利。 此外,大明也承諾會教給他們一種讓銀礦和銅礦產量更好的冶煉技術,這絕對是惠利幕府和大部分國中有礦山守護的條件。 佐渡島和隱歧島沒什么價值,如果能讓出它們來使得幕府獲利,那絕對是利大于弊的選項。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明軍駐扎的數量。 在國書中,大明希望在隱歧駐扎三千人,在佐渡駐扎兩千人。 這么算起來就是五千人,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為了京都的安全,必須酌情削減,最好控制在三千人以內。 “這個……” 面對足利義滿提出的想法,其實貴族們并不同意,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讓大明在隱歧和佐渡站穩腳跟,那日本就始終多出一分威脅,盡管隱歧和佐渡的土地貧瘠,無法養活駐軍,但他們依舊警惕。 不過他們也很清楚,足利義滿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條件,是因為他太渴望從大明獲取認同感。 只要加入了大明的朝貢貿易,那足利幕府也就獲得了被諸國承認的地位,更別提大明國書之中將他稱為日本國王了。 有了大明和朝貢諸國的支持,他興許能將自己的計劃更進一步,將足利氏扶持為新的天皇一脈。 他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畢竟早在七年前,他就讓已經預定出家兒子足利義嗣還俗,并策劃“童殿上”。 所謂的“童殿上”,便是讓未成年的公卿子弟上朝侍奉天皇,而這次的主角便是足利義嗣。 在足利義滿的cao作下,足利義嗣不斷上位,最終以親王之禮在宮中舉行了成人儀式,隨后加封為從三位參議。 在短短的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里,足利義嗣成功躋身公家頂尖行列。 眼下已經過去七年時間,但據說足利義滿打算讓足利義嗣成為貞成親王的養子。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成功,那他完全可以再逼迫后小松天皇讓位,以此讓足利義嗣成為未來的天皇。 他的野心,許多人都已經猜到,因此許多守護與貴族并不希望他得逞。 只是現在足利義滿似乎想要利用大明的認可,以及大明市舶貿易對關西、九州等地守護的利益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在天皇和自家利益面前,關西等地守護會如何選擇,這讓許多人忐忑了起來。 “國書我已經寫好了,現在可以送回筑前了,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從京極家手中拿回隱歧諸島,看看京極家族是否愿意?!?/br> 足利義滿其實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詢問貴族與家臣,無非就是試探他們的心思到底是偏向天皇還是偏向自己。 現在他已經試探出來了,日后再動手慢慢清理就可以。 眼下他要做的事情,是促成大明對日市舶貿易,同時獲取大明認可。 畢竟大明對幕府投入越大,就越不希望天皇派上位,這很符合足利義滿的想法。 “是!” 眼見自己中了圈套,貴族們都顯得有些焦急,他們可以篤定,關西的守護們不會拒絕這份從天而降的大禮。 當然,他們接受的前提是他們必須獲得勘合符,能夠參與到勘合貿易中。 很快,等待許久的福岡經義就拿到了足利義滿所寫的國書,并且足利義滿還派出了二百名騎兵跟隨他南下,準備一路向南去通知關西諸地守護,并讓京極氏調走隱歧諸島上生活的隱歧家。 生活在隱歧諸島的隱歧家只有兩三千人口,滿負荷動員四百人都成問題。 只要給予他們一些小利,想讓他們遷徙并不困難。 在足利義滿的授意下,很快福岡經義開始與足利家的武士南下,并沿途告知了大明將在隱歧和佐渡開設市舶貿易的消息。 對于大明在隱歧和佐渡開設市舶貿易,即便是大體支持的關西守護們,實際上也各持己見。 畢竟這兩處貿易的市舶司能惠利的家族并不多,而勘合符又只有二十枚。 如果想要獲得勘合符,那肯定就得與足利幕府拉攏關系,這是他們之中許多人不愿意的。 相較于他們,京極家主的京極高光反倒是迅速接受了幕府的條件。 隱歧諸島雖然是火山群島,但并不盛產硫磺,加上當地土地不太適合耕作,孤懸本州島外,發展比較遲緩,自古以來便是罪人的流放之地,因此不大可能對本州大局有何影響,而出云的局勢卻對此地有著很大影響。 一旦大明在隱歧諸島設置市舶司,那大明駐軍所需的糧食、水和蔬菜都必然得從距離最近的出云國獲取,而京極家族正是出云國守護。 僅此一筆,京極家就能獲利不少,更別說足利義滿也承諾會發放給他們勘合符,并且島上稅收將會有兩成交給京極家。對于治下只有不到二十萬人口,稅收不到十三萬石的京極家族來說,只要大明的市舶司成功落地隱歧,那京極家族的稅收起碼能翻一倍,他們不可能拒絕。 眼看京極家族同意,并開始著手遷徙隱歧諸島上的三千多人口,關西等地守護們也只能硬著頭皮承認了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