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節
“不管是一百萬貫還是二百萬貫,只要能讓北地百姓安居樂業,每家每戶都擁有自己的挽馬耕牛,那朝廷的付出就是值得的?!?/br> 朱高煦面對亦失哈的擔心,毫無負擔的開口,并且對鄭和交代道: “今日的話,你轉告戶部和吏部,并專設吉林、韓州、長春、肇州四處行太仆寺,專養牧群?!?/br> “奴婢領教!”鄭和應下,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這事情,你讓孫鋮去辦,另外讓他好好培養人,京城也同樣需要他,早日培養出干才,他才能早日回到京城來助我?!?/br> “奴婢領教?!币嗍Ч矐?,而后便見朱高煦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不多時,整個春和殿內只剩下的幾個服侍朱高煦的太監,朱高煦則是自己動手拉開了自己所繪的《天下坤輿圖》。 這幅圖,幾乎就是后世世界地圖的翻版,雖然有瑕疵,但比起朱棣的那幅抽象地圖好上太多了。 朱高煦的目光,從日本到朝鮮,再到渤海、漠東、漠北、西域…… 從東向西,從北向南,一直從南邊的南洋到非洲南部,最后回到最東邊的美洲大陸上。 這幅圖,全名又叫《天下四夷賓服總圖》…… 《明太宗實錄》:“七月癸卯:帝后領漢王、趙王至京師,上于乾清宮置家宴,然趙王言行輕佻,漢王性弱,上斥趙王,太子急慰,上聞曰‘安我家者,太子也’?!?/br> 第284章 諸事繁雜 “賀!”“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洪武三十三年七月十五,經過一個月的整治,廟堂之上風氣倒是好了不少。 只是官員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正六品的稅務司主事金察身上。 他們的目光透露著冰冷,自然也被奉天殿金臺的朱棣所見。 朱棣側目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朱高煦,那目光好像在說:“你這把火把他們燒的不輕?!?/br> 只是對于朱棣和群臣的目光,朱高煦卻懶得理會。 自朱棣登基以來,他倒是沒有反人類的像朱元璋一樣,一天要開三次朝,而是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將早朝時間改為辰時,一天一朝。 這樣的做法,并沒有人覺得不好,畢竟朱元璋時期的政策,實在有太多反人類的地方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朱元璋一樣,每天工作八個時辰以上,持續三百六十五天,并且還能一口氣活到七十一。 別說群臣,就連朱高煦都不覺得自己能保持老朱那樣的高強度工作,活到他那個年紀。 “今日朝議,乃是為了百官俸祿而談?!?/br> 朱棣坐在金臺,聲音發出后,群臣收回目光,紛紛認真聆聽圣音。 “前朝時,俸祿多有折鈔之舉,俺雖……” “咳咳!”聽到朱棣的話,朱高煦輕聲咳嗽以提醒他這是朝會。 “咳咳,朕雖宣布重歸洪武舊制,但這折鈔之舉還是作罷?!?/br> “陛下圣明??!”聽到工資能實打實發下來,群臣立馬就山呼萬歲了起來。 見狀,朱棣也繼續開口說道:“近日,貢生葉宗行上疏黃浦江泛濫,致使沿海水田屢遭江水侵犯?!?/br> “朕聽聞此事,心中難安,今遣派工部尚書黃福赴蘇松治水,所需錢糧,戶部一應供給?!?/br> “陛下圣明!”聽到朱棣要對黃浦江動手,江東六府的官員也紛紛作揖高唱圣明。 太湖下游古有三江排水入海,其中東江由于唐末修筑的捍海塘堰,致使許多出海水道被捺斷。 到了如今,蘇州、松江府一帶常因黃浦江、吳淞江水道壅塞而大水成災。 前幾日,一名叫做葉宗行的諸生上疏朝廷,建議在吳淞江上游開夏駕浦入劉家港以分水勢,放棄下游故道。 再開??h東北的范家浜,接通黃浦,匯并吳淞江.以增強水勢,沖瀉入海。 這個建議被朱棣采納,如今搬到了廟堂上來說,不僅可以緩和朱高煦和江東六府官員的關系,也能趁機宣揚一波他身為皇帝的功績,可謂一箭雙雕。 對于他的心思,在他將此話脫口而出后,群臣便都了解到了。 這段時間江東六府的文臣被東宮折磨不輕,正如朱高煦所說的一樣,他們之中沒幾個人是屁股干凈的。 在洪武年間時他們尚且不敢做的太過分,可建文年間他們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趁著朱棣給臺階,他們剛好接下,避免繼續鬧下去。 見狀,朱高煦也將目光投向了金察,一只手隱晦摸到了另一只手的手腕上。 “陛下,臣戶部稅務司主事金察,有事啟奏!” 金察每日上朝都在看著朱高煦的舉動,眼看朱高煦示意,他也持著笏板走出。 此舉讓群臣的心立馬吊了起來,朱棣見狀也頷首:“上前奏事!” 聞言,金察走上前來,同時作揖開口道: “稅務司查稅已有兩個半月,如今應天、揚州、鎮江、常州、蘇州、松江等六府田畝稅務已經清查完畢,其中涉事官員三百九十四人,里長糧長涉事一千四百二十七人,欺瞞朝廷,積欠賦稅之人四千六百二十七戶?!?/br> 朱高煦從沒準備一口氣把江東六府官員得罪到死,因此金察每日回到稅務司做的事情,就是清點每日稅務司查出之人數量。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等待朱高煦示意,準備隨時結束對江東六府的清查。 朱高煦之所以沒準備一口氣吃下江東六府,原因還是他手中的官員數量還不足。 如今他手中有七千六百余名基層官員,但都是他利用建文年間‘舉薦制’舉薦的,這群人的底蘊如果去參加科舉,根本考不過江南士子。 正因如此,這七千六百人都是從九品的官員,只能在山東、遼東和渤海、大寧等地和稅務司任職。 依靠稅務司三千官員,他已經對江東六府打擊了一次,但僅憑三千官員和三萬渤海兵馬,他卻根本丈量不完六府田畝,所以才會用“舉報”這種手段。 現在江東六府的人服軟,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耕地、罪犯和江東六府的官缺,這就足夠了。 “這群人積欠賦稅幾何?隱報田畝多少?” 朱棣看著金察開口,當即也問出自己的好奇。 對此,金察不假思索的回應道:“積欠賦稅七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七石三斗四斤,隱報田畝四十七萬一千九百七十九畝三分?!?/br> “此案涉事之人,合計六千六百四十八人,按照《大明律》,理應牽連父母妻子等本宗五萬三千六百二十七人,請陛下定奪……” 隱報田畝,濫用職權,這放在《大明律》里肯定要流放,這是毋庸置疑的。 面對這樣的懲罰,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太子,你以為如何?” 他這一句話,廟堂之上身份江東六府的官員便紛紛隱晦看向了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則是深吸一口氣道:“陛下,臣以為新朝剛剛成立,不應大動干戈?!?/br> “因此對于這五萬余人,可以將其遷徙往四川行都司,改建昌衛為四川建昌府,讓他們在當地教化下山的歸化啰啰與西番人?!?/br> 朱高煦倒是沒有再把這五萬人一股腦發配云南和廣西,但依舊發往了四川。 眼下的四川包括了后世的貴州、重慶,可人口卻只有一百五十萬人不到。 這次遷移五萬多人過去,對四川來說也是不小的助力了,更別說這五萬人遷徙的地方還是建昌這種地方。 得虧受到朱高煦的影響,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建昌動手了五六年,不然以這個地方曾經的風評,它或許還不如云南。 正因為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這里布局五六年,加上當地有金銀銅礦,并且還有瞿能坐鎮,因此它現在的治安還算不錯,江東六府的官員雖然臉色依舊鐵青,但心底卻松了一口氣。 他們最擔心東宮懷著想把這群人搞死的想法發配到邊塞,那樣這群人就真玩完了。 現在發配到建昌,大不了安家之后多支持一下,在當地興文教來科舉,一旦科舉成功,即可想辦法將親族脫罪。 他們的想法,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刑部,建文佞臣之親眷移民如何?” 朱棣想到了那三十多萬建文佞臣,不免開口詢問。 聞言,刑部尚書雒僉走出作揖:“回陛下,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及其親族,已經交押六軍都督府?!?/br> “回陛下!”作為前軍都督府都督、沈國公的王義聞言走出作揖。 “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已經由在京聽cao的渤海、北平等五千精騎和上直三萬官軍押往云南,眼下已經抵達江西南昌府境內?!?/br> 一個多月時間,走了六百多里路,這對于流配隊伍來說已經算是比較慢了,不過這也是朱高煦交代的。 對于這三十六萬七千余人,朱高煦可是寶貝的緊,恨不得將他們一個個的都安全送抵云南。 有了他們的加入,云南的漢化進度能一下子推進上百年。 “陛下,臣禮部尚書李至剛有事啟奏?!?/br> 剛剛討論完建文佞臣,禮部尚書李至剛便走出作揖,聲音在奉天殿高臺上回響。 金臺之上的朱棣見狀,當下頷首:“奏!” “今年年初,朝鮮王子內亂,權知國事李芳果事后上疏,請賜王位……” 李至剛說出了他走出的原因,無非就是東邊的朝鮮國內亂罷了。 對于朝鮮的王子內亂,朱高煦并不清楚詳情,不過他清楚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朝鮮并沒有國王。 由于朱元璋很不待見李成桂,所以他給李成桂的稱呼是“朝鮮權知國事”,而非‘朝鮮國王’。 原本的歷史上,應該是今年年末朱允炆為了尋求外交安定,所以正式給予了朝鮮“國王”的稱呼,等級是郡王,但可以僭越使用親王衣冠。 不過,由于朱允炆被自己逼得提早完蛋,所以現在的朝鮮還頂著‘權知國事’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稱號。 他們渴望大明承認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是朱允炆,現在說不定就承認了,但現在的人是朱棣和朱高煦。 “父親?!敝旄哽銈冗^身子,對金臺上的朱棣作揖: “臣以為,朝鮮無禮儀,又內亂不止,父子叔侄爭搶主位,亂了倫理綱常,不應冊封王位?!?/br> “……”聽著朱高煦的話,朱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譏諷自己。 好在朱棣也對朝鮮沒什么好臉色,因此在朱高煦表態后,朱棣也回絕道:“朝鮮無倫理綱常,如何敢于奢求王位,此事駁回,不用再議?!?/br> “臣領諭……”李至剛應下,臉色十分平淡,顯然對于朱棣和朱高煦的態度并不覺得奇怪。 眼下畢竟是明初,而非晚明,朝鮮與大明的關系還不是單純的父子關系,而是主人與狼的關系。 元代的鐵嶺至今還在朝鮮掌控之中,而對于這塊地方,大明一直宣稱是自己的領土。 老朱都沒放棄的東西,朱棣和朱高煦自然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