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節
只有有了足夠的基層官員,他才能保持一套長期看來廉潔有效的稅收體制。 單說朱元璋規定的這套體制,本質上沒有什么太大問題,除了攤派有些小問題外,最大的問題還是鄉紳胥吏插手太多,致使人越多的地方,稅收越難收取,越容易拖欠。 朱高煦不可能推翻自己的統治,但開啟民智不等于要推翻自己的統治。 他要把封建腐敗的鄉紳胥吏掃除,更換上屬于朝廷的官員。 用槍桿子加筆桿子,他就不信自己弄不過這群鄉紳胥吏。 想到這里,朱高煦打開一本空白的文冊,開始對如何將渤海教育體系范圍擴大做出詳細安排。 只要有了足夠多的人,他就可以不斷給官場輸送新鮮血液,到時候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識字懂算術的人遍地都是,他還怕官員抱團? 想到這里,朱高煦便開始奮筆疾書。 也在他奮筆疾書的時候,北邊的朱棣歷經十余日的奔波,總算趕在五月前抵達了京城…… 第277章 王上加白 “京城,俺回來了!”五月初一,江東門外。 當朱棣心中吶喊時,江東門外左右站滿了官員,足有兩三千人之多。 他們都是奉命前來迎接朱棣的,不過他們也樂于迎接朱棣。 就這大半個月的情況看來,朱高煦是肯定不會繼承皇位了,那朱棣當皇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趁著這個機會,他們得好好表現才行。 想到這里,群臣跪地,五拜三叩:“新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們這是干什么?”朱棣很享受,可臉上還是裝作無辜。 “俺起兵靖難,是不得已以兵救禍,誓除jian以安宗社,為周公之勛?!?/br> “誰曾想俺那侄兒為jian臣所蔽,居然不明白俺的心意,反而自絕于天?!?/br> “今天下沒了皇帝,理當選擇有才德的人來做新君,俺只知道帶兵打仗,哪有這份福德呢?” “此事作罷,切勿再提了?!?/br> 說罷,朱棣抖動馬韁,帶著丘福、房寬、王義、張輔等人穿戴甲胄進入了江東門。 群臣聞言,心里都知道朱棣要玩三辭三讓那一手,因此紛紛起身。 他們乘騎騾子、驢、駑馬等牲畜跟隨朱棣繞了內城一圈,從西邊的江東門繞行到了東邊的紫金山。 在山下,數千渤海軍已經接管此地,朱高煦則是換上了一身素色圓領袍坐在黃帳之下。 待他瞧見朱棣到來,便起身上去作揖相迎:“小子見過父親……” “老二??!” 看著朱高煦走出黃帳,朱棣那忐忑的心終于放下,連忙翻身下馬,雙手扶住了朱高煦的雙臂。 感受朱高煦那壯實的手臂,朱棣咽了咽口水,他還真不知道朱高煦如果不給自己讓位,自己應該怎么做才能打贏他。 “走,先去給你爺爺上香?!?/br> 朱棣示意諸將不要跟上,隨后便穿戴甲胄與朱高煦乘坐步輿上了紫金山。 父子二人一路無言,直到登上明樓,二人才下了步輿,然后一前一后走進了明樓之中。 瞧著那高懸的畫像,朱棣咽了咽口水。 “爹,俺來看您了……” 此刻的朱棣,舉止間有些小心翼翼,仿佛朱元璋會從畫上蹦出來一樣。 倒是朱高煦根本不擔心這些,大步上前點了六根香,遞給了朱棣三根后,示意他帶頭磕頭。 瞧著朱高煦的目光,朱棣握著香,雙手合十作揖,隨后才道: “爹,允炆……” “爺爺,大兄不是我爹逼死的,是他自己想不開下去陪您的?!?/br> 朱棣話還沒說完,朱高煦就率先打斷了他,說出了自己的話。 朱棣一聽感覺不是很對勁,自己京城都還沒到,朱允炆人就死了,怎么看都和自己沒關系,那干嘛要和自己扯上關系? “老二,俺當時可還沒來呢?”朱棣小心翼翼開口。 “在我心里,您早來了?!敝旄哽愣酥?,讓朱棣心中無語。 只是一想到朱高煦那結實的腱子rou,加上這明樓沒有旁人,朱棣還是吃下了這個虧。 他回頭看向了朱元璋的畫像,長舒一口氣:“呼……” “想當初俺怕你爺爺怕的要死,現在看到他畫像,雖說知道他走了,但心里還是怕?!?/br> “你幫爹拿下了京城,爹沒白疼你?!?/br> “嗯?!敝旄哽銘艘宦?,卻又道:“大兄走之前還念叨您呢?!?/br> “嗯?”聽到朱高煦說朱允炆死之前念叨自己,朱棣疑惑回頭。 逼死朱允炆的不是老二嗎?怎么怪到俺頭上了? 朱棣算是理清了,合著朱高煦就是不想背鍋,拉著自己南下背鍋來著。 “老二,你有點不尊重俺了?!?/br> 他想要擺出父親的架子,可朱高煦不吃這一套:“那小子這就向天下人說明,然后登基即位?!?/br> “……”朱棣沒話說了,即位和背鍋肯定綁在一起的,如果朱棣即位,那天下百姓也會覺得是他指示朱高煦進攻京城,逼死了朱允炆,朱高煦是執行者,自己才是發號施令的。 “你還年輕,俺當幾年再給你做?!敝扉σ蝗缂韧漠嬶?,可朱高煦卻直言不諱:“那是幾年?” “額……”朱棣被朱高煦擠兌的話都說不出,只能回避這個問題,咳嗽道:“俺知道你有話想對俺說,俺也有話想對你說,所以俺們父子就在這里把話聊開了,反正沒外人?!?/br> “好?!敝旄哽愕故菦]再擠兌朱棣了,而是直接從懷里拿出一本文冊。 “這是我草擬的功臣名冊,您過目看看吧?!?/br> “功臣名冊?”朱棣搶過翻閱起來。 在這名冊中,記載了七個國公、二十個侯爵、三十個伯爵。 其中公爵分別寫著張玉、楊展、孟章、王義、朱能、陳亨、丘福七個人名,至于侯爵與伯爵則是燕府與渤海各執一半。 瞧著這份名冊,朱棣詫異看向朱高煦,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還愿意給出一半的名額。 “你想要什么?” 他放下名冊詢問朱高煦,朱高煦只是看著他:“我要太子位,兵權和戶部、吏部、工部?!?/br> “你都要走了?那俺呢?”朱棣瞪大眼睛,可朱高煦卻道:“您是皇帝,我的不就是您的?” “……”朱棣沉默了,他可以交出兵權給朱高煦,但他得確定一件事。 “太子位可以給你,可你大哥怎么辦?” “爺爺給他冊封的是燕世子,自然讓他做燕王,皇帝位與他何干?”朱高煦端著臉開口,似乎再說這不是他這么想的,而是老朱這么想的。 “他做燕王……”朱棣深吸一口氣,倒是沒想到朱高煦還會這么詭辯。 不過朱高煦也倒是沒有說錯,做燕王總比做李建成要好。 “你大哥那邊,我得寫信問問他?!敝扉Σ桓易屩旄邿肽舷?,朱高煦看穿了卻沒有揭穿,只是繼續說道: “稍許,群臣應該還會再請您做皇帝,您要是再想推辭也行,不過別推辭太多次就行?!?/br> “天下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需要盡快解決?!?/br> “您早點登基,這天下的大統也才能早點安定?!?/br> “登基……”聽到這個詞,朱棣就止不住的高興,不過他還是有些忐忑。 他一屁股坐在蒲團上,雙腿盤著,佝僂著背看向朱高煦:“這治理天下,俺雖然也幫大兄治理過一段時間,可終究有些淺薄?!?/br> “你最討你爺爺歡心,你說這天下得如何治理?” 背靠朱元璋的畫像,朱棣感覺自己說話都多了幾分底氣。 “能如何治理?對內輕薄徭役,重新攤派各省賦稅,同時開發遼東、渤海為日后征討漠東,進而威懾漠北做準備?!?/br> 朱高煦簡單概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朱棣聽后不斷頷首,他也覺得這么做很好,不過他還是開口道: “俺南下時聽說你給天下陣亡的將士發了高出八成的撫恤,并且定為常制?” “是小子做的,小子覺得將士保家衛國,若是撫恤都摳摳搜搜,那如何提高兵卒待遇?”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他并不擔心武人亂國,因為他只提升基層兵卒的待遇,可不準備提升武官待遇。 “這些都做的不錯?!敝扉隙怂淖龇?,同時又道: “這京城終歸是江南,離北邊太遠?!?/br> “當年你爺爺就想要遷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這才耽擱下來?!?/br> “如今問題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覺得遷都何處比較好?” “自然是北平,理當改北平為順天,改北平三司為北直隸?!?/br> “至于應天也該保留,不過應天作為南京,只能控制應天府,而原本的直隸更名為南直隸,南直隸所有州府都不歸屬南京管轄,而是歸北平管轄?!?/br>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這是朱高煦一開始就認為的事實。 中國自古軍事壓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歷朝歷代都會將大量資源投入北方邊境的軍事斗爭,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時期,憑借個人的威望權勢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將駐戍北方邊境,并分封諸子守邊節制各地軍事力量。 但是北方邊境距離南京太遠,天高皇帝遠,邊臣邊將很容易獨立控制莫大的軍事資源,形成尾大不掉的軍事集團,國都的帝王也容易對手握重兵的邊將形成猜忌。 相對與北方邊境的軍隊,國都南京的軍隊長期享受在和平的環境,隨著國初的一代將領和老兵謝幕,新一代未經歷真正戰陣的士兵和將領必然會變得軟弱不堪。 相比較,北方邊境軍隊為了求生存,長期面對游牧的軍事壓力,軍隊的作戰能力并不會衰減,將領們有充分的機會在實戰中鍛煉。 因此,立國時間越長,邊境的軍隊戰斗力會越來越強于國都,定都南京時間越長,國家就會越不安定,北方邊鎮的功臣宿將就越容易脫離中央控制成為獨立王國一,最終兵亂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并且還能聯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運河完全可以聯通渤海,不管是走海運運送物資給北平,還是走內陸運河,可以說都十分方便,唯一的問題就是定都北平過后,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會擠占北方軍事體系的漕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