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節
說罷他看了看遠處的揚州,又看了看己方的兵馬,不由笑道:“這盛庸看來是真的無能與殿下交手了,不戰而勝,殿下這手玩得好?!?/br> “呵呵……”朱高煦也順著崔均的目光看去,只見揚州江淮兵團的營盤冷冷清清,連cao練都保持不了了。 這倒是很正常,一大堆武官的父母親人在京城,武官不愿意打,誰能逼著他們打? 倒是他們不敢打,朱高煦可要渡江而去了。 “神機營準備收拾,上船吧!” 朱高煦將那告示丟到了一旁的火盆中,抬頭便向渡口走去。 為了保障有足夠的人可以抵擋南軍突襲,所以朱高煦最后留下的是神機營,并且讓崔均先將馬運到了鎮江。 如此一來,船隊就可以運載更多的人。 即便沒了馬匹,但因為不需要折返,因此倒是可以直接乘船到鎮江,就是速度慢上兩個時辰。 只是對于朱高煦來說,兩個時辰完全不算什么,現在的他即便再怎么慢悠悠地前往京城,也不會出現任何援兵來救助朱允炆。 “彭??!” 幾乎在朱高煦率領神機營登船的同一時間,盛庸也得到了朱高煦在渡江的消息。 只是眼下的他除了砸一砸東西外,似乎也沒什么可能做的。 江淮這六萬余人過不了江,更攔不住朱高煦。 這兩日他們不是沒有組織進攻,但都被朱高煦以輜重車、火炮、火繩槍、長槍陣的方式擊退。 士氣低落的大軍已經無力發起沖擊,橫過來連成一片的輜重車更是阻礙了在京騎兵的沖鋒,致使他們所有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他們只能在這里眼巴巴的看著,目送他渡江而去。 “他這一去,京師危矣……” 盛庸除了痛苦感嘆,什么也做不了。 只是連這句話他也沒說對,因為朱高煦都還沒到江南,京城便已經徹底亂了起來。 “賊兵以渡江南甚重,外郭城外有兵馬不下三萬,請陛下撤回外郭城守軍,返回防守內城!” “臣等附議??!” 正午、武英殿里,在朱高煦還在忙碌著渡江時,群臣已經上演了利己的舞臺劇。 外郭城的二十余萬百姓毫無疑問成了被拋棄的對象,盡管他們說的很對,可朱允炆卻還是為自己的無能感到絕望。 “那可都是天子腳下之民啊……” 他近乎絕望的看著群臣,群臣也面面相覷,最后黃子澄站出道:“陛下,此事無可奈何,只有在擊退賊軍后蠲免百姓賦稅了?!?/br> “……”朱允炆緩緩閉上雙眼,無力伸出手擺了擺:“由黃先生草擬旨意吧……” “臣領命!”黃子澄作揖應下,隨后開始將駐守在外郭城的守軍按照精銳程度逐一撤回內城。 十萬壯丁和四萬兵馬司的衙役,以及不到萬人的上直精銳…… 這十五萬人馬看似很多,平分到外城卻只能做到每門七八千人。 因此當上直精銳和兵馬司的衙役開始陸續撤走,壯丁們立馬就意識到了不妙。 膽子大的開始直接逃跑,膽子小的則是在撤退路上逃跑。 總之,當京城暮鼓作響,十五萬兵馬只撤回了不到十萬人,半數以上壯丁逃跑,甚至包括了許多上直、兵馬司的兵卒也是如此。 負責京師城防的齊泰無可奈何,只能將這十萬人分別布置在內城的十三座城門處,并給十三座城門各自安排了守將。 徐增壽負責神策門、金川門、鐘阜門這三道北門,其余城門則是交給有經驗的武勛們各自駐守。 只是當他們趕到城門處時,看著那幾乎如同游勇散兵的兵卒,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守住京城。 “唏律律……” 十七日清晨,慢慢悠悠抵達鎮江并趕來的朱高煦終于抵達京城外的麒麟門。 不過此刻的麒麟門已經被孟章給接管,而朱高煦也看到了許多被關在城門內,眼巴巴看著自己的百姓。 “看來我這大兄是棄了百姓,保衛他的京城去了?!?/br> 朱高煦調侃著朱允炆,不過他并不覺得奇怪,畢竟朱允炆就是這樣的人。 要他為了十幾二十萬外城百姓而放棄最后的希望,這可真是太難為他了。 “殿下,這群百姓都是等著禁令解除,想著出城砍伐木柴做飯的?!?/br> 孟章在馬背上解釋了一句,朱高煦卻輕笑道:“出城不行,讓他們多等一日吧?!?/br> “是!”孟章也笑著點頭。 他們二人能笑得如此輕松,是他們知道眼下京城已經人心浮動,根本守不下來。 不提徐增壽,單單說其它城門,恐怕就沒少有小心思者。 “傳令三軍,進入京城后嚴守我軍‘三軍八紀’,若有犯者嚴加處理!” “末將領命!” 朱高煦開口,孟章應下。 隨后,他眺望那盤臥卻一眼看不到邊的京師外郭城,意氣風發的揮手下令:“進城!” 很快,數萬渤海軍在塘騎的消息傳遞下,開始走不同的城門進入京城。 他們騎著漠東的兀良哈馬,如潮水涌入京師外郭城。 按照常理來說,朱高煦應該走北邊的觀音門,直接抵達金川門是最快的,然而他依舊走了麒麟門,因為他得去紫金山祭拜老朱。 朱允炆舍棄了外郭城,其實就是舍棄了棲霞山和紫金山,也就是舍棄了皇陵。 朱高煦去紫金山祭拜,就是為了刺激刺激這個家伙。 他最好知道羞恥,自己找個辦法死了,免得讓自己染上擅殺皇帝的惡名。 “停!” 大軍進入京城十里,朱高煦便抵達了紫金山下,見到了神道。 他翻身下馬,僅僅帶著孟章、塔失等人便向著山上走去。 孝陵衛被朱允炆撤走了大半,最后的在京萬余精銳中,有半數就是他們,留下了的僅有不到千人。 眼見朱高煦來,他們干脆就投降了,因此朱高煦這一路暢通無阻,很快就走過了四方城、石像、翁仲、文武、金水等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并最終抵達孝陵明樓。 “你們在外候著吧?!?/br> 朱高煦轉頭吩咐了一句,最后跨入明樓之中,走在那金磚之上,看著那高高懸掛的朱元璋畫像,與后世那幅圓月臉的畫像相同。 “爺爺,乖孫來看您了?!?/br> 朱高煦話里透露著調侃,同時自顧自從一旁取出祭祀所用之香點燃,畢恭畢敬的五拜三叩,最后把三炷香插好。 “您看孫兒來得意氣風發吧?” 朱高煦的笑容都憋不住,恨不得拿起他心愛的琵琶就高歌一曲。 從洪武二十六年冬,等到了洪武三十三年夏,天知道他等了這一天多少年。 現在好了,終于得償所愿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心情就止不住的好,走在這明樓之中哼著小曲,四處走走看看,瞧瞧比當年老朱帶他來時多了些什么。 不過具體看了看,倒是也沒多什么,畢竟老朱的遺愿是簡葬,朱允炆在這點倒是選擇性聽話了,還真沒陪葬什么貴重東西,貴重東西都留給他自己敗了。 “爺爺,過幾日等我爹回來看您,孫兒走了?!?/br> 朱高煦搖頭晃腦的離開,這副模樣讓孟章等人大為新奇。 他們還從未見過自家殿下這般孟浪的樣子,想來是心底十分開心。 “孟章!” “末將在!” 下到四方城,朱高煦轉頭吩咐了孟章:“休息一夜,明日清晨等火炮抵達,準備接手城墻?!?/br> “末將領命!”孟章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在孝陵不遠處的一處鎮子找了間空曠的院子住下,同時寫了封信給京城內的朱允炆。信中意思簡單,朱高煦先是重提了一下老朱生前與朱允炆說的一些事情,又提了朱允炆是如何答應他的,可又是如何做的。 其次,朱高煦又提起了朱允炆擅自發放寶鈔,致使寶鈔再次崩壞,以及他逼死自家叔叔,廢了五個叔叔的事情。 當然,最后朱高煦還是給了朱允炆一點面子,幫他解釋說蠱惑他的人是齊泰、暴昭、黃子澄幾個人,如果愿意清除佞臣,下罪己詔,那還是一個‘明君’。 到時候只要等朱棣南下,他這個做兒子的也會選擇聽父親的話,該撤軍撤軍。 末了,朱高煦還補充了一句,說自己去了一趟紫金山。 其中太祖高皇帝的陵寢被打理的不錯,可興宗皇帝朱標的墓就不是很好了。 身為子侄,自己親手幫朱允炆拔了一些朱標陵墓四周的雜草,不至于變得荒蕪。 這封信,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真的,后面關于朱標的陵墓,則是朱高煦刻意調戲朱允炆,明眼人都能看出,朱允炆也不例外。 “豎子無禮??!” “嘭??!” 乾清宮內,穿著中衣的朱允炆宛若癲狂,在黑夜里將桌上臺燭打翻,火光點燃奏疏。 身旁的李權與宮女們連忙來滅火,馬皇后則是抱著被嚇得不輕的朱文奎,輕聲哄著他。 虛五歲的朱文奎還不知道自家正在遭遇什么禍難,只能躲在自己母親懷里一個勁的哭。 聽著耳邊的哭聲,朱允炆癱坐在地上,瞧著被焚毀的那些奏疏,心里無比絕望。 他坐擁數十萬大軍,卻不見一支前來勤王救駕。 那盛庸帶著六萬人,卻連阻攔朱高煦渡江都做不到,以至于讓朱高煦親自到城外羞辱自己。 整整一夜,朱允炆從被人從地上扶起,再到坐在榻上,他是如何度過的已經不知,甚至連馬皇后如何安撫他,他也未曾聽進去。 只是翌日,將他叫醒的不是京城的晨鐘暮鼓,而是兇猛沉重的炮聲。 “轟轟轟——” 炮聲如雷霆,自東西打來。 距離朝陽門距離不過里許的宮城能清楚聽到那密集的炮聲,那炮聲也催促著朱允炆更衣向著武英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