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節
“拉攏百姓是很容易的,我們讓他們幫忙干活,給錢給糧給分地,把他們的利益和我們綁在一起,他們自然就不會去通風報信?!?/br> “像那孔秀才的田地,他們起碼每家每戶都分了一畝地,若是跑去日照縣告狀,到時候田地被衙門收走,他們哭都來不及?!?/br> “百姓并不愚笨,相反,他們比我們很多人都會權衡利弊,因為他們想活下去就必須得精打細算?!?/br> 朱高煦說著自己的看法,同時詢問孟章:“軍糧制作的如何了?” “米倉和孔秀才家中的三千石糧食都搬出來了,應該今天就能得到六千斗軍糧?!?/br> 孟章交代著,朱高煦也頷首:“六千斗軍糧足夠全軍吃兩天,算上我們之前在北邊補給的糧食,應該足夠我們晝夜兼程趕到云梯關?!?/br> “屆時,你說李景隆得知我們繞過日照、贛榆和海州直抵云梯關,他會是什么想法?” “大抵會覺得我們瘋了吧?!泵险驴嘈?,而這也是他們一開始聽到這個計劃時驚訝所在。 拋棄民夫輜重,孤軍南下一千五百里,這種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但一般都是發生在流寇身上,從沒有出現在正規的軍隊身上,因為正規軍隊所需糧食的缺口很大,單純靠搶太不穩定了,很容易發生斷糧。 然而,朱高煦已經在沿途做好準備,不至于讓渤海軍斷糧,但糧食也得緊巴巴的吃食。 如今,他們已經拋棄民夫輜重,南下三百里。 接下來,他們還需要繼續南下三百里,前后合計就是六百里。 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失誤,他們就是深入敵境六百里。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盛庸的六萬兵馬在沐陽,而他們要打的云梯關在沐陽東南邊。 一旦他們強攻云梯關不下,那盛庸便能率領大軍前往贛榆、海州,截斷他們的退路,令各城堅壁清野。 如此cao作后,僅憑地方鄉鎮的糧食,根本難以供給渤海軍這四萬兩千馬步騎兵,他們最后的下場就是斷糧。 因此,朱高煦才帶著他們晝伏夜出,想要突然出現在云梯關,奪下云梯關后一路直奔通州。 現在他們還在青州府境內,旁人朱高煦不清楚,但如果李景隆知道他出現在日照,那肯定會調盛庸回防淮河。 至于李景隆,按照速度來算,他差不多應該抵達德州了。 德州距離長江北岸沿著運河走,一共有一千二百里,以步卒日行八十里的速度來看,李景隆需要最少十五天才能抵達江北。 自己必須要足夠快,才能趕在盛庸返回淮河防線前先一步抵達云梯關,自己還要更快,才能趕在十五天內渡過長江,拿下京城。 “時不我待……” 朱高煦看向了空中,而與此同時朱高煦所部消失在諸城的消息也通過加急送往了北邊。 距離德州還有四十里的地方,李景隆在行軍路上得到了這一消息。 “在諸城消失?” 李景隆緊皺眉頭,隨后詢問:“沂水、臨朐沒有發現賊軍蹤跡嗎?” “未曾發現!”前來傳信的千戶官作揖,這讓李景隆有種不好的預感。 “派人去莒州和日照詢問,看看賊軍是不是走南邊去了?!?/br> 李景隆沒想過朱高煦會拋下輜重深入淮安,畢竟那樣的做法在這個時代來看不太現實。 如果朱高煦沒有繼續對青州府西南下手,那肯定是往正南的莒州和日照動手去了。 一旦拿下日照,他的意圖就很明顯了,那就是南下淮安。 不過對此李景隆并不擔心,如果要步步為營的拿下淮安,那就必須先打下徐州,掌握運河后用運河船只運送糧食,一座座城池打下去。 這樣所耗費的時間,足夠他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 不過,朱高煦如果真的要南下,自己雖說有把握阻止他,可廟堂之上的群臣…… “讓人在德州備足船只,另外讓吳高、吳杰、徐凱三人繼續堅守,別讓燕庶人有可乘之機?!?/br> “末將領命!” 李景隆開口下令,同時準備在德州好好等待朱高煦的消息。 他十萬大軍依托運河,如果真要南下,只需要十二日就能抵達淮安,不比朱高煦慢多少。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明明他有運河相助,心里卻還是忐忑…… 第262章 京師震動 “鐺…鐺……”深夜,當銅鑼聲不斷作響,一座距海不遠,南靠大河的關隘出現在了平原之上。 海風與江風呼嘯碰撞,致使深夜的此地十分寒冷。 饒是如此,班值的兵卒卻絲毫不敢怠慢,只因此地位置十分重要。 云梯關,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海關,自唐代到明初,此地一直是歷朝歷代最為倚重的海防重鎮,素有東南沿海第一關、江淮平原第一關之美譽。 作為淮河的入???,它是新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它的幸運在于,從唐代開始它就一直被人所重視,它的不幸則是要從二百多年前的黃河奪淮入海開始。 自黃河奪淮入海,淮河每年會幫助黃河沖刷大量泥沙前往下游,致使海岸線不斷向東推移。 如今的云梯關,是洪武六年重建的關隘,可即便才過去二十二年,曾經依托入??诘乃?,現在卻距離入??谒睦镏b。 二十二年時間,黃淮沖出了數十萬畝的涂灘。 云梯關不得已,只能每隔十年修建一座土城,為日后的云梯關搬遷做準備。 至今,此處已經筑起兩座土城,而云梯關本身則是夯土包磚的結構。 夯土包磚的方式雖然不如京師內城的青石壘砌堅固,但也足夠防御兩千斤的洪武鐵炮,因此云梯關向來不是倭寇霍亂首選之地。 加上黃河奪淮入海,導致江淮一帶成為黃泛區,不再有漢唐的富裕景象,因此倭寇更不會對此感興趣。 “倭寇都被楊文都督掃除了,也不知道我們在這里防備誰?!?/br> 云梯關上,看著灰蒙蒙的天色,得知很快天明的兩名兵卒也閑聊了起來。 他們并不認為有誰會來進攻云梯關,畢竟這里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 雖說北邊的燕逆與渤海叛賊鬧得很兇,但也不過局限于北平和山東罷了,距離云梯關的守軍來說還十分遙遠。 因此不止是二人,就連其它守軍都十分懈怠,盡管新到的盛僉事給云梯關加派了兩千兵力,讓云梯關擁有三千守軍,但他們還是不認為會有人能越過北邊的贛榆、海州、新壩、惠澤等地來進攻云梯關。 他們的松懈,給了朱高煦機會。 趁著天色灰蒙,海面上開始出現一艘艘船只。 這樣的景象,并未被云梯關守軍所注意,直到那一艘艘船只距離都快進入黃淮河口,才有人發現并敲響了警鐘。 “鐺…鐺…鐺……” “河口有來敵??!” “嗶嗶——” 警鐘與提醒聲,哨聲不斷作響,將許多起床后還賴在床上的兵卒從床上叫起。 他們穿戴好甲胄,持著兵器開始登上關城,箭樓之上的火炮開始調整方向,將原本對向北邊的炮口,紛紛對向了黃淮河口。 一處箭樓上,一名旗兵試圖打旗語,卻發現對方根本不回應自己。 一艘艘大船駛入黃淮河口,然后…… “轟轟轟——” “敵襲??!” “砰!砰!砰!” 作響的炮聲與呼嘯而來的炮彈給予了云梯關最好的回應。 呼嘯而來的鐵炮彈砸在了夯土包磚的城墻上,頓時便出現密密麻麻的裂縫。 那一艘艘船不斷逼近,最后再距離云梯關二里的地方拋錨停船。 二里寬的黃河河口成為了它們的陣地,依次開炮的戰船將炮彈傾瀉在云梯關城頭。 “去!快去傳信,就說有上百艘倭寇戰船圍攻云梯關,請盛僉事速速派兵馳援!” “放信鴿還是派塘騎?” “都做!都派!快??!” 云梯關被打懵了,從洪武七年以來,這里就沒有遭遇過什么戰事,許多兵卒甚至在一個半月前還是每個月只訓練兩次的屯兵。 如果不是盛庸抵達淮河防線,加急整訓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眼下的他們恐怕都已經驚慌失措,不知道干什么了。 “開炮還擊!” 云梯關指揮使開口下令,不多時云梯關各處箭樓也亮起火光,一門門沉重的洪武鐵炮開始還擊,可卻沒有效果。 天色還未全亮,他們看不到石彈到底是擊中了敵船,還是沒有擊中。 他們能做的,就是不斷還擊,借此…… “砰砰砰——” 忽的,呼嘯而來的炮彈朝著暴露位置的洪武鐵炮炮臺發動集中還擊,盡管準頭不大,但由于密集,還是有三五枚鐵炮彈落入了箭樓之中,化身跳彈,不斷收割箭樓上的炮手性命。 黃海水道上的十余艘戰船全力全力轟擊云梯關的箭樓與墻垛,不斷有墻垛垮塌,將士兵暴露在毫無遮擋物的馬道上。 面對這猛烈炮擊,云梯關所擁有的三千守軍根本做不到反擊。 他們的每一次炮擊,都是在暴露己方火炮的位置,然后遭到密集打擊。 ‘倭寇’的戰船只需要一刻鐘,就能對一處箭樓傾瀉數百枚炮彈,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命中,也能將箭樓的墻垛摧毀,讓炮手不敢上箭樓cao作火炮還擊。 時間在流逝,云梯關守軍始終無法對黃淮水道上的‘倭寇造成傷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色從灰蒙蒙變得明亮,看著己方城墻的墻垛被不斷摧毀。 辰時,‘倭寇’的戰船終于停止了炮擊,可云梯關的東面與北面墻垛卻十不存一。 這個時候,終于有兵卒探出了腦袋,而他只看了一眼便瞪大了眼睛。 “不是倭寇,是我們的人!” “我們的人怎么會打我們的關?!” 云梯關守將伸出手打在那兵卒的笠形盔上,然后壯著膽子看了一眼。 只是一眼他便惶恐了起來:“不是我們的人,是……是渤海軍,渤海軍打到云梯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