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節
當然,其中也不乏吹噓自己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的捕魚兒海一帶,致使他們不敢南下牧馬。 對于這些事跡,王義都曾經聽過,但眼下有了燕王本人講解,其中過程也變得清晰起來。 這其中,朱棣所展現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蒙古高原進行山地、丘陵還是平原作戰,任何打法他都信手拈來,這是王義十分佩服的地方。 “你看,王義啊,你這個年紀正好是不上不下的年紀,要是和俺多學學,肯定比在渤海能學的更多?!?/br> 朱棣還在為王義被自己迷暈頭腦而沾沾自喜,卻不想前一秒還十分敬佩朱棣的王義立馬就端正了臉。 “殿下您這么說,末將就不服了?!?/br> “怎么不服?說來聽聽……” 朱棣也愣了一下,自他迫降乃兒不花以來,還沒有幾個人不服他的,這王義心氣這么高? “渤海雖然沒有殿下這么全面的人,但在渤海那邊也講解過如何在殿下您所說的這些地方作戰,只是方法不一樣?!?/br> “不一樣,哪里不一樣?”朱棣好奇詢問,王義也將朱高煦教導的那些作戰方法交代出來。 “殿下說過,平原打蒙古人最是容易,只要在敵軍擺開陣勢時火炮炮擊敵陣,騎兵與馬步兵呈山林圍獵左右夾擊,使得敵軍不得出,又派火槍兵與長槍兵結陣緊逼,只需要一輪排槍就能將敵軍打崩?!?/br> “還有……” 王義闡述著渤海的作戰觀念,整體可以說圍繞著火炮與火槍進行,當然最主要的還有步兵和騎兵的機動性。 正面決戰要能取勝,但不能僅停留在正面決戰,而是要利用我軍機動性強于敵軍的優點來不斷調動敵軍。 即便我軍機動性不如敵軍,也要創造機會,抓住情報,給予敵軍一種不如我的錯覺。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戰,那更是可以以一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決將敵軍拖垮。 王義不斷說著渤海的軍事理念,其中“機動性”等新詞匯都讓朱棣感到新奇,而對于自家老二能說出十六字訣那種游擊戰術,他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那糧草輜重怎么解決?”朱棣詢問到了關鍵,可王義卻笑道: “殿下說了,胡人能跑,可他們的牧群和糧車卻跑不快?!?/br> “我軍不需要比胡人的騎兵快,只需要比胡人的牧群快就足夠……” “當然,要做到這種打法,將領得對草原地形足夠了解,出塞兵馬也要以騎兵或馬步兵為主?!?/br> “如此,只需要帶上二斗軍糧和二斗豆料,就足夠維持一名騎兵或馬步兵一個月的補給,能保持半徑一千二百里的作戰范圍?!?/br> “只要能搶到一批牧群,就足夠我軍再戰……” “半徑……”朱棣聞言喃喃自語。 這一路上,他已經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渤海軍的無煙灶,還有他們的望遠鏡,以及他們動不動就讓人聽不懂的軍事用詞…… 這些東西,朱棣都聽上去和天書一樣,但經過王義的解釋,朱棣現在算是明白了。 這不就是現在自己在用的戰術嘛,用騎兵對蒙古人打游擊,以戰養戰,只不過自己總結的沒有老二那么直白罷了。 “嗯,老二果然隨俺!” 朱棣驕傲的給出一句評價,蓋過了王義說了一刻鐘的渤海軍事理念。 不過評價過后,他又開口道:“老二說用火炮炮擊胡兵,可胡兵來去如風,火炮走的那么慢,等我們列陣,他們早就跑了?!?/br> “他們還能跑的比火炮遠?”王義哭笑不得:“渤海的火炮,哪怕是野戰炮,也能打出二里的距離?!?/br> “等胡兵能看清我們帶著火炮前來時,他們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br> “二里?!”朱棣吃驚,他還沒想過渤海軍居然能帶著能打出二里的火炮在草原上追趕騎兵。 “那火炮多重?”他詢問王義,王義也將渤海的野戰炮數據告訴了朱棣。 來北平前,朱高煦就告訴過他,盡可能將渤海的軍事理念告訴朱棣。 盡管王義覺得這么做有些暴露底牌,但還是在朱棣提問的時候給出了回答。 只是他的回答,讓朱棣漸漸沉默了起來。 連炮帶車,重量不超過千斤卻能打出二里遠的野戰炮。 兩個士兵就能cao作,重量不過十來斤卻能打穿八十步外扎甲的大號火繩槍,還有五十步就能打穿扎甲的普通火繩槍。 除了這些,還有開花彈這種收割騎兵的利器。 朱棣聽著聽著,便覺得不對味了。 老二藏著那么多底牌,怪不得敢在兀良哈禿城的時候就拉著他造反。 如果他當時點頭,說不定現在都打進京城了…… 一時間,朱棣心里苦,同時心里也升起了對渤?;鹌鞯目释?。 “俺總有一天要把這些好東西都弄來?!?/br> 朱棣暗下決心,可不等他繼續與王義交談,北邊突然傳來了馬蹄聲。 外圍的哨騎吹響木哨趕來,六萬大軍開始呈段狀停下,部分士兵已經在同袍的幫助下開始穿甲。 “漠南還有胡人?” 王義詫異一聲,弄得朱棣老臉通紅,連忙對朱能等人詢問:“去問問是個什么情況,漠南什么時候有胡人了?!?/br> “是!”朱能他們也一直在朱棣左右,聽著他與王義的相互吹噓,因此眼下也跟著臉紅起來。 要知道一刻鐘前,自家殿下才說過燕府騎兵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結果這才一刻鐘,那所謂只存在于漠北的蒙古人就出現在了兩千里以南的此地。 “給俺穿甲?!?/br> 朱棣用穿甲來掩飾尷尬,王義也不揭穿,而是下馬也穿起了甲胄。 不多時,前去探查消息的朱能返回,他臉上笑意濃重,來到陣前便翻身下馬,對朱棣隔著老遠作揖: “殿下,是北邊有幾千胡兵聽聞你要清君側,便自帶甲胄,遷移部眾南下來投奔您了!” “???”朱棣愣了下,但很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副沉穩模樣: “也不奇怪,俺在草原素有威名,想投奔俺的人數不勝數……”他說這話時,時不時還看向了王義,可王義硬是不接話茬,最后還是丘福開口道:“殿下不如去見見他們,反正眼下我軍正缺騎兵?!?/br> “也好,也好……”朱棣借著臺階翻身上馬,帶著王義等人去接見了在北邊等候的蒙古人。 他們距離燕軍主力只有不到十里,加上朱能讓人放他們進來,因此朱棣他們只前進了不到三里便見到了漫天煙塵南下,煙塵之中是上萬拖家帶口的蒙古人。 “還真被殿下料中了!” 看著這群拖家帶口的蒙古人,王義心里一緊,不由得想起了當初他南下北平時,自家殿下給自己寫的信。 信中內容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如果有蒙古人要南下投奔靖難大軍,那便建議朱棣收下。 來北平大半年,王義雖然見到了不少來投奔燕軍的人,但規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卻突然來了上萬人。 “你們的頭人是誰???” 朱棣帶著三千騎兵上前詢問這上萬蒙古人,隊伍之中精通蒙古語的將領也開始傳信。 前排的蒙古人聞言,當即開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時一名穿著蒙古萬戶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現在眾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韃靼部的一個小貴族,聽說燕王您要和南邊的朝廷交戰,我特地帶著家人和四千男丁來投奔您?!?/br> 不同于哈剌兀先搶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韃靼部蒙古人就顯得文明多了,來投奔就投奔,不會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朱棣聽出猛穆特的誠意,當即說道:“這樣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寧與開平中間的草場放牧,我從你們中選三千人來充作一營怎么樣?” 朱棣雖然聽出了誠意,但還是要走了猛穆特四分之三的男丁來確認他是否真心投靠。 只是讓他沒想到,猛穆特聞言反而開口道:“我們都想來加入您的隊伍,您如果不要,那剩下的男丁就只有和家人一起餓死了?!?/br> 猛穆特的話讓朱棣看向了這群人,這才發現他們攜帶的牧群少的可憐,顯然是在北邊遭了災,然后才選擇南下投靠自己的。 這么一來,他們投靠的可信度就大多了。 “這樣吧,你們三千人跟著俺南下,剩下的一千多人俺給你們設個衛所,給你們發份俸祿怎么樣?” “謝殿下隆恩!” “好好好……”用幾萬石糧食收買四千多帶甲的蒙古騎兵,朱棣還是挺高興的。 他笑的憨厚,對身邊的丘福開口道:“朱能,日后你來帶他們,給他們編個營,就叫……三千小達子營?!?/br> 朱棣取名像罵人,不過在翻譯的口中,這三千小達子營被翻譯成了三千蒙古營,簡稱三千營。 “殿下,我們還有一個消息要給您?!?/br> 猛穆特開口道:“現在北邊亂的厲害,我們的國公趙脫列干、司徒趙灰鄰帖木兒、司徒劉哈剌帖木兒他們帶了三萬人要南下投奔您?!?/br> “好??!都來都來?!甭牭巾^靼部一口氣要來一個國公兩個司徒,朱棣心里更高興了。 別說他,就是此前波瀾不驚的王義都驚訝了起來。 雖說當下北元還能拉出十萬大軍,但其部眾數量即便算上瓦剌和兀良哈,也不過五六十萬罷了。 趙脫列干一下子就拉出三萬人南下,算上猛穆特的這一萬人,幾乎接近一成的蒙古人南下。 這樣的蒙古人大舉南下舉動,可見現在的漠北瓦剌貴族與韃靼貴族爭斗到了何種地步。 “好啊,趙脫列干俺記得他,他帶兵不行,可人品不錯?!?/br> “他這次南下了,俺也給他個都督同知的官當當,給他們榮華富貴?!?/br> 面對猛穆特的話,朱棣給出了自己的承諾,都督同知的官職已經是從一品官職,算是當下朱棣能給出最高的官職了。 對于他的慷慨,猛穆特也抱胸行禮,而朱棣見狀也開口道: “你選三千人給俺,剩下的你帶著,俺讓人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駐牧筑城,設個千戶所你們,你就暫時擔任軍中的衛指揮僉事吧?!?/br> “謝殿下……” 朱棣簡單安排了前來投靠的這群蒙古人后,便讓人傳信給北邊的趙脫列干,讓他帶人暫時在開平一帶駐牧,不過兵馬都集結起來,分出六千騎兵南下幫自己打仗。 做完這一切的安排過后,朱棣開始繼續帶兵東進。 只是在他意外獲得三千小達子營的時候,朱高煦卻已經帶領騎兵從登州出發,一路向青州疾馳而去。 “駕!駕!” 三千騎兵四千余匹軍馬的陣容在山東已經多年未曾出現,上一次還是元軍圍剿紅巾軍的毛貴。 從登州前往青州,一路上需要經過黃縣、萊州、昌邑、濰縣、昌樂等州縣,路程五百里。 面對渤海的三千騎兵,僅有幾百鄉勇的黃縣直接開城投降,朱高煦沒有停留,因為孟章已經在率領馬步兵趕來黃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