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節
關隘內,近萬兵馬駐守城內,連行商都不曾瞧見,只有來往的兵卒。 將領熟悉地形,連忙帶人沖到了關隘千戶所衙門處。 他火急火燎的出示了腰牌,闖入了衙門之中。 面對他的突然到訪,并且還如此狼狽的模樣,正在中堂商議如何守備燕山防線的卜萬皺了皺眉頭。 “李遠,你不在會州城呆著,來松亭關干嘛?” 卜萬質問狼狽的李遠,李遠聞言卻突然走著走著跪下,帶著哭腔開口道:“將軍,大寧失守,陳都指揮同知被俘,大寧二十二衛已經盡數被渤海庶人所破!” 當李遠說完,中堂內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滯了,雖然明知軍情不可能有假,但此刻他們多么希望李遠在與他們開玩笑。 “將軍!千真萬確,如今渤海庶人已經帶著大軍南下,距離此地不過三十里了!” 李遠將頭重重磕下,那沉悶聲代表了他沒有說謊,可越是如此,眾人便越是心慌。 松亭關有一萬守軍,其余關隘各有一千,雖然數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家人都在大寧二十二衛的各處城池中。 卜萬帶他們出來防備燕軍,結果回過頭來家沒了。 這消息若是傳出去,燕山這一萬四千余人恐怕要全體嘩變。 “你是怎么出來的?” 卜萬扶起李遠,李遠哭著道:“我在會州城駐守,清早便聽到了喊殺聲,那渤海庶人帶兵突襲城下,并將張明、李杭等千戶官的家人從大寧帶到了會州城下?!薄澳菑埫鞯热艘姞?,干脆開了城門,以至于末將還未上城墻便連忙騎馬從南門出逃?!?/br> “渤海庶人!”卜萬與諸將聞言紛紛咬牙切齒。 他們的家人,可都還在大寧二十二衛城池之中。 朱高煦用這種辦法對付會州,會不會用這種辦法對付所有關隘? 一時間,眾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卜萬。 他們雖然氣憤,可誰都不想見到自己家人的尸體。 況且,燕山防線本就北有胡兵,南有燕軍,東面還有渤海軍。 眼下南北被燕軍與渤海軍拿下,他們徹底成了孤軍。 松亭關內盡管還有足夠三個月吃的糧草,可這又能堅持多久? 投降的想法在眾人腦中出現,甚至不止是他們,就連卜萬都動搖了起來。 卜萬與吳高不同,他并非出身淮西,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因此與他沾親帶故的只有大寧城中的十幾口人。 現在大寧被拿下,他若是還繼續抵抗,天知道朱高煦會怎么對付他。 況且,卜萬并不認為自己能憑手中萬余人擊敗朱高煦。 “全軍出北關,再給渤??ね跛腿ハⅰ?/br> 許久之后,卜萬閉上了眼睛,艱難開口。 “是?!钡玫搅瞬啡f的回答,眾人反倒松了一口氣。 卜萬最終還是投降了,如此一來他們的家人也就可以保全了。 只是就這樣被人擊敗,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 “嗚嗚嗚……” 不多時,伴隨號角聲響起,松亭關內明軍盡數出城,先前逃回的李遠也一臉忐忑的受命前往北邊,將松亭關愿意投降的消息給帶朱高煦。 北上一個時辰后,他終于看到了那遮天蔽日的紅底黑邊朱雀旗,更看到了在大軍之中被裹挾,乘坐板車前來的許多婦人、少年與孩童。 見狀李遠連忙下馬,解下了自己的佩刀后,摘下頭盔抱著走到己方陣前,以表示自己無意為敵。 只是一字時,百余名騎兵便從那隊伍之中沖出,包圍了李遠等人。 “我奉卜都指揮使之命,前來投降,請渤??ね跷鹨獮殡y我們的家人?!?/br> 李遠硬著頭皮開口,包圍他們的渤海精騎聞言,很快便將消息帶往了后方。 很快,乘騎黃驃馬的朱高煦便帶著人出現在了李遠面前。 李遠上次北巡時見過朱高煦,至今印象深刻,畢竟像他當時抱摔野馬的場景太令人震撼。 “會州衛指揮使李遠,參見殿下……” 李遠低下頭半跪作揖,卻見朱高煦下馬扶起他:“先前你走了,我還以為你是瞧不上我,眼下看來,你是來勸卜萬他們了?!?/br> 朱高煦自己開口為李遠解圍,這讓李遠面紅耳赤,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瞧他這模樣,朱高煦也笑道:“你的家人我也帶來了,去與他們團聚吧?!?/br> 拍拍李遠后背,朱高煦讓人讓開一條道,示意李遠自便。 李遠見狀也羞愧開口道:“卜都指揮使已經帶全軍出城,等待殿下受降?!?/br> “好,我知道了,此事當記你一功?!敝旄哽阍倥牧伺睦钸h,李遠見狀也羞愧轉身上馬。 他沒有去看自己的家人,而是往南邊去匯報消息去了。 瞧見這情況,朱高煦也對旁邊的千戶官開口道:“你帶著一千弟兄南下,與他一起去接手大軍?!?/br> “是!”千戶官應下,不假思索的就帶人跟上了李遠,并且派人向后方隊伍繼續招人。 待他們走后,朱高煦也翻身上馬,帶著隊伍不緊不慢的往南邊去。 他并不擔心卜萬會伏擊自己,畢竟李遠已經看到了自己攜帶了諸將家人,除非卜萬敢帶兵把自己部下的親人都殺死,不然就沒有膽子進攻自己。 放下心來,朱高煦開始帶著隊伍繼續往南進軍。 自坑殺了哈剌兀那上千人,斬獲胡兵首級三千余級后,他沒有貿然再繼續北上追擊兀良哈諸部殘兵,而是南下返回大寧,同時分兵三千給了朱權、趙牧、陳亨三人。 四部兵馬攜帶守將家眷,只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招降了大寧二十二衛,如今只要再拿下卜萬這手頭上的一萬四千人,那大寧便只剩下了還不知道消息的陳嵩所部。 只要拿下他,那遼西的南兵便會驟減至一萬二千人。 屆時吳昇與吳壽安要么投降,要么乘小船出逃,不管怎么做,他們都難以守住遼西。 橫在燕軍與渤海之間的最大阻礙很快就會消失,屆時自己就可以安心籌備戰船了。 他敢于設想渡海進攻登萊,自然是有絕對把握的。 首先遼東與渤海的漢兵多是江淮、山東一帶調到關外的沿海子弟,他們熟悉大海與江河,只要戰船足夠穩定,火炮足夠強大,南軍的水師根本無法對付他們。 至于渡海南下的路線,這點老朱早就為朱高煦制定好了。 洪武四年,老朱就派人親自規劃了從山東登州渡海登陸金州的路線,并任命馬云、葉旺為指揮使,率一萬明軍從山東登、萊兩地渡海在遼南金州登陸。 既然他們可以,沒道理自己不行。 如今自己只要按照原本的航道走,并在期間拿下金州與登州之間的皇城諸島便可。 不過一百五十里的距離,期間還有皇城諸島可以依靠,建設炮臺,朱高煦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只是他能想到從金州渡海,并且知道路線,這就代表南軍更清楚、更了解。 所以他必須加快打造戰船,趁南軍把南邊圍剿倭寇的水師調往北方前,提前拿下皇城諸島,建設炮臺。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漸漸看到了在山川河谷之中等待受降的卜萬大軍。 上萬人幾乎站滿了不足一里寬的河谷,而卜萬等人也脫下了甲胄,在陣前等待受降。 朱高煦策馬上前,在與卜萬四目相對時笑道:“卜都指揮使,別來無恙?!?/br> 面對朱高煦的問好,卜萬低下了頭,他根本不知道與朱高煦說什么,難不成厚著臉皮說二人當年北巡的事情? “爾等家人皆在陣后,所有大軍即可開拔向北,入大寧后便能知道我渤海對大寧政策?!?/br> 朱高煦沒有過多去說自己的政策,一來眼下大軍剛剛投降,若是有人慫恿,那一萬大軍很有可能會嘩變。 倒不如安排他們北上,等他們回到大寧各衛州所后,自然會知道渤海的政策是什么。 聞言,卜萬等人帶著大軍在兩千渤海精騎的看管下開始北上,朱高煦也帶著自己的一千人進入了完好無損的松亭關內。 在那千戶所的中堂里還擺放著燕山防線的沙盤,以及《糧冊》、《魚鱗圖冊》、《軍籍冊》等文冊。 朱高煦坐下慢慢翻看,并派人向南邊去通知了防備松亭關的燕軍遵化守將。 這些文冊在他手中只是大致一看,他便在腦中構建出了如何規劃大寧自給自足的計劃。 首先肯定是要按照原先所規定的一萬五千軍戶及其家人駐守大寧,這算下來,口數差不多是一萬五千人到七萬人左右。 這七萬人需要分布在大寧二十二衛三所八關,并將當地的二十一萬余畝耕地均分來自給自足。 算下來,差不多就是每人最少三畝耕地,產出的話大寧比遼東略高,能有每畝七斗實糧,也就是三畝合計產出實糧二石一斗。 這點糧食,頂多也就能維持當地的人不會被餓死,因此自己必須得要鼓勵他們開荒。 大寧的牲畜情況朱高煦也看過了,有四千余頭耕牛,六千余匹挽馬、騾子。 那六千余匹挽馬和騾子,眼下都被劉嵩帶往了廣寧的義州,屆時拿下劉嵩,可以將這近萬畜力按照戶口分給大寧百姓。 一頭耕牛一家人,只要不收取賦稅,并且還補貼些糧食,那都不用鼓勵,他們自己就會自發開荒。 “一萬五千兵馬……”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盤算著,隨后坐直開始研墨書寫。 算下來,大寧的軍餉是三十萬石軍糧,十二萬貫軍餉,以及棉花、布匹、鹽等東西。 至于大寧百姓的開口,按照每人每日二斤來算,每年是三十四萬石。 二者合計,便是七十四萬石,算上大寧的產出,自己只需要補貼六十萬石就足夠,比起洪武年間二百四十萬石,負擔減輕了太多太多。 不過大寧這邊壓力是減輕了,可遼東那邊壓力就增加了。 從大寧出發前,朱高煦就與趙牧他們大致盤算過,吉林城能自給自足不假,可大寧人口遷移去遼東后,遼東就有人口六十八萬人。 這六十八萬人還只是大部分,遼西那邊還有不少于十二萬人,加起來也就是整個遼東人口八十萬。 這八十萬人每年需要消耗三百五十萬石,而當地只能解決七十萬石,自己還得給遼東找補二百八十萬石。 如果加上裁減后的大寧、遼東戰兵與渤海軍的軍糧與軍餉,除大寧一萬五千守軍外,朱高煦還得再維持七萬五千人的規模,額外的軍糧、軍餉便是一百五十萬石,與六十萬貫。 全部加在一起,渤海的支出就是九萬軍隊,軍糧一百八十萬石,軍餉七十二萬貫。 再加上差不多一百萬百姓那四百八十萬石口糧,合計就是六百六十萬石,軍餉七十二萬貫。 這數額,差不多相當于洪武三十年大明軍屯、戶部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這盤子越大,我反倒越貧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