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節
“畝產一石嘛……”朱高煦臉上也露出了笑意,雖然他沒有培育出耐寒稻,但先育苗后插秧的辦法確實讓關外有了另一條可以提升糧產的道路。 面對亦失哈的話,朱高煦認真吩咐道:“如果真的能產出一石糧食,秋收結束后就停止開荒,從老地里面挑出一千畝地來修建育苗田?!?/br> “一千畝?”亦失哈面露難色:“殿下,這么多育苗田,所耗費的煤炭柴火恐怕不是少數?!?/br> “總比一直依靠朝廷要好?!敝旄哽愫螄L不知道育苗田的耗費高昂,可他沒得選擇。 “日后,新田第一年先種粟、麥,次年種植水稻?!?/br> 朱高煦深吸一口氣吩咐,同時也對亦失哈說道:“我那五叔那邊據說有不少熟知農學的先生,你看看我們是否也能找些這樣的先生來吉林城?” 他雖說是詢問,但語氣卻不容置疑,亦失哈也理解了他的想法,當即應下:“奴婢稍許就去與楊善人談及此事?!?/br> “嗯……”朱高煦頷首,亦失哈見狀也起身作揖告退了。 在他走后,朱高煦沒有離開,而是靜靜等待著。 過了一刻鐘,王府照壁才響起了密集的腳步聲。 傅讓、林粟、張純、王義四人先后從照壁后走出來,隔著老遠就見到了坐在承運殿內的朱高煦。 四人說說笑笑,待他們走進承運殿,便先后作揖:“殿下……” “先坐吧?!敝旄哽惴愿乐?,隨后四人按照官職坐在了兩邊 等他們坐下,傅讓率先開口道:“我才回去安東城不到一個月,便又被你召來?!?/br> “那邊事情多,你若是無事,那我就被你害慘了?!?/br> 傅讓在吉林城身份最為特殊,論輩份,他比朱高煦高一輩,論身份,卻也是穎國公傅友德之子。 盡管傅友德死后,老朱沒有讓任何一個人承襲他的爵位,但傅讓的身份依舊在這里放著。 對于他,朱高煦也盡量包容著,所以在他詢問后,朱高煦便回答道: “南邊發來了消息,朝廷從山東和南直隸調了兩千獨身的軍戶北上,我的意思是分一分這批兵馬?!?/br> 沒有客套,朱高煦說出了傳他們來的原因。 自沈陽左軍千戶一走,遭受損失的吉林城便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實力空虛的尷尬期。 戰前一千五百零七人的吉林衛,算上安東城和三場的百人,僅存一千一百三十一人。 因此在戰后,伴隨著遼東都司將去年老朱批準的剩余軍戶送抵吉林城后,朱高煦從他們之中和女真扈從之中選出不少合適的男丁參軍,湊足了三千人整。 之后,朱高煦將他們調往安東城,在安東城留駐一個千戶,雞西堡留駐一個千戶,三場各駐扎三個百戶。 如此一來,吉林城的兵馬只剩下了七百人。 這次老朱又撥了兩千人來吉林城,朱高煦需要與傅讓他們商量這兩千人的歸屬問題,以及他自己的想法。 當著傅讓他們的面,朱高煦這才說道:“肇州那邊必須筑城,不然日后兀良哈再次入寇,吉林城還得成為戰場?!?/br> “不過這次,我準備讓林粟去安東城督管,傅讓你親自帶這兩千人和雞西堡一千人去肇州筑城?!?/br> “此外,我還準備從加入吉林城的女真人中募一千兵卒,湊夠吉林衛的六個千戶所?!?/br> 朱高煦說完自己的安排,當即掃視了一眼四人,四人都無異議,唯有傅讓在頷首后反問道: “實額六千兵馬我倒是沒有意見,只是你準備怎么配置?” “另外,城中入了那么多人,你確定養得活這六千兵馬?” 傅讓沉穩的問出兩個眾人關心的問題,但對此朱高煦已經有了腹稿。 “吉林城的七百人為甲騎,另外再編一個千戶為馬軍,三場的三個百戶不動,剩下的四個千戶為長槍兵,日后馬匹多了,配給挽馬,充作馬步兵?!?/br> “至于養兵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萬事有我與亦失哈?!?/br>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想法,傅讓聽后卻不由咋舌:“你倒是舍得下本錢?!?/br> 七百甲騎和一千輕騎,加上四千馬步兵…… 朱高煦所說的這個配置若是能成,那估計會成為僅次于殿前河州衛和豹韜衛的精銳兵馬。 對于傅讓的贊嘆,朱高煦卻不曾謙虛,反而笑道: “我渤海軍,本該如此……” 《明太祖實錄》:五月辛酉,上聞燕王、渤海王破元將哈剌兀于吉林,甚喜,宴群臣于奉天門。 《奉天靖難錄》:五月辛酉,上聞燕王破元將哈剌兀,甚喜,召諸臣再議儲君。 上言皇太孫暗弱,燕王在國,撫眾安靜不擾,得軍民心、眾咸謂其有人君之度。 翰林學士劉三吾疏言“立燕王,置晉王于何地?且皇孫年長,可繼承矣?!?/br> 上聞之,意罷。 第169章 西虜猖獗 八月,秋高氣爽……按常理來說,這樣的日子,理應是值得高興的日子。 可是南京城奉天殿外,卻是一片寂靜。 奉天殿廣場上,數百名正五品以上官員眼觀鼻,鼻觀心。 奉天殿門口,正三品以上官員也是如此。 唯一沒有沉默的,是那名正在低頭上疏的正五品禮部官員。 “丁巳朔戊午,陜西行都司肅州衛上疏,國使傅安、郭驥,及率將士一千五百余人于今歲二月抵達帖木兒國都?!?/br> “然帖木兒傲慢,言“倨中國去我遠,天子何如我也”,遂扣國使?!?/br> “百戶官張樽率十數人及時逃離,于七月返回肅州衛,遂上疏言情,請朝廷派兵救援國使……” 禮部官員的話說完了,可奉天殿上下卻更為寂靜了。 朱元璋臉上無悲無喜,倒是那朱允炆眼神忽明忽暗。 “還真被他說對了……” 朱允炆臉色很不好看,腦中瞬間想到了那張消失好幾個月消息的面孔。 當初朱高煦在武英殿里的話還依稀在耳,如今不過才過去兩年不到,事情卻被他說中并發生。 那帖木兒,難道真的要出兵入侵我大明嗎…… 朱允炆將目光放到了自家皇爺爺身上,相比較他,朱元璋依舊穩坐釣魚臺。 “那張樽,如今到哪了?!?/br> 朱元璋緩緩開口,禮部尚書門克新上前一步,持著笏板作揖道: “那張樽,如今已經在奉天門外候著,等待陛下傳見?!?/br> “傳他上來?!敝煸安患偎妓鞯拈_口,門克新也作揖應下,隨后命人去傳張樽。 約兩字時,朱元璋便看到一名武官被人帶著穿過奉天廣場,往奉天殿上來。 不多時,那人便來到了奉天殿門前,并五拜三叩道:“百戶官張樽,參見陛下,陛下萬福安康……” “那帖木兒國,國力如何?” 朱元璋腦中還記得朱高煦說過,帖木兒有民兩千余萬,兵馬數十萬,因此他想知道是不是朱高煦那小子胡謅。 “臣與國使一路西行,越往西便越為繁華,那撒馬爾罕人口絲毫不亞于蘇松等府繁華?!?/br> “其麾下兵馬,雖說不如國朝明甲俱全,卻也能將鎖子、明甲裝備其軍,依臣這一路過去,所見兵馬便不下數萬?!?/br> “據其官員所說,其最精銳兵馬還在外征戰,控弦之士便不下三十萬?!?/br> “此次他們不僅扣押我朝國使,還將西邊的魯迷(奧斯曼)國國使一同扣押,以示其國強大?!?/br> 張樽訴說著自己這一路所看到的一切,而他口中講述的種種,也讓金臺前的六部尚書、五軍都督等文臣勛貴緊皺眉頭。 單一來說,帖木兒官員或許是在夸大自己的實力,但對于大明朝來說,剛剛將蒙古人趕回漠北的他們還未享受幾年太平,如今突然又冒出這樣一個強大的蒙古人國家,饒是他們足夠有自信,那防范之心卻不敢松懈。 更何況,當年渤??ね踔旄哽阍谖溆⒌顬楦涤训?、馮勝開罪的說辭,基本朝中正四品以上官員都有所耳聞。 現在扣押使臣這事情被朱高煦說中了,那帖木兒是否會真的借助別失八里國作為跳板,從西域入侵大明的河西走廊? “你們以為如何……” 朱元璋坐在黃帳之下,金臺之上,輕聲開口。 在其面前,眾人紛紛催動腦筋,沉吟了許久后才有一人上前。 “臣曹國公李景隆以為,帖木兒距國朝數千里之遙,即便有別失八里國相助,卻也不是那么容易侵犯我大明?!?/br> “當務之急,應當是派使臣前往別失八里國,打探其態度如何?!?/br> “若是真如當年渤??ね跛?,那理當防范?!?/br> “如何防范?”朱元璋心里有自己的主意,卻還是詢問李景隆。 對此,李景隆也沒有露怯,而是根據自己所知的河西情況分析道:“河西之地,如今常以陜西輸糧才得以維持,當地色目、胡韃、番人常有叛亂?!?/br> “臣以為,可增設衛所,增加屯兵,大開其屯田,以養軍用?!?/br> “若行此法,不出三載,河西諸衛皆可自給自足?!?/br> 李景隆畢竟經略過西北,還主持過松潘地區的茶馬貿易,對于隴山以西的地情地貌還是十分了解的。 在他看來,河西走廊雖然比起漢唐時貧苦惡劣了許多,但也不是不能屯田耕種,最少地圖上有衛所的地方,基本都緊鄰祁連山上流下的河流。 只要合理利用這些河流,依舊可以開墾田地,并且還是質量僅次于水田的水澆田。 不過想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開墾荒地為水澆田,那就需要足夠多的屯田兵。 在不影響戰兵數量的情況下,屯田兵只能通過移民的方式來增加。 李景隆對此心知肚明,而朱元璋也更為果決,他目光掃視左右,隨后開口道: “詔令四川承宣布政司,移成都府民戶五千前往陜西漢中,又移陜西漢中三千民戶編為軍戶前往陜西行都司?!?/br> “臣,領旨……”六部尚書紛紛作揖,朱元璋繼而再開口道: “禮部派人前往別失八里國,詢問其國主近況,若是別失八里有助帖木兒之心,速速回稟?!?/br> “臣領命……”禮部尚書門克新作揖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