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只有他當上皇帝,他才能實現自己想要的天下,讓天下施行自己想要的政策。 一味的同情百姓不是幫他們,千言萬語的同情,不如減輕他們的負擔來的更實際。 朱家的天下要剝削天下人,他朱高煦坐上皇位也不例外。 只是相較于老朱和朱允炆,他有自信在這件事上更寬容,使得百姓負擔更輕,而朝廷卻不受影響。 如此想著,朱高煦對于快些趕到吉林的心卻是更熱切了。 當夜,他們在朱橋馬驛站過了一夜,越往東走,能看到的鄉紳富戶越少,即便有一些,也只是占據幾百畝田地的小地主,與西邊動輒數十萬畝的孔家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歷經三日的趕路,他們總算在正月十七抵達了登州城。 望著修建不久的登州城墻,朱高煦轉身對亦失哈和林五六吩咐道: “亦失哈你去衙門找官船,林五六你帶兄弟們去驛站,看看傅讓他們到登州了沒有,如果沒到就讓他們在登州休息一個月再出發,這會的遼東還是太冷?!?/br> “是!”亦失哈與林五六雙雙應下,在留下四名護衛后,他們便帶著隊伍離去。 朱高煦與四名護衛沒有進入登州城,主要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 不過這不代表朱高煦無所事事,相反他帶著四名護衛沿著登州城的城墻繞了起來。 登州城雖然只是膠東半島東北部的一個小城,但由于是明初明軍討伐遼東元軍的基地,因此在城池修建上,朱元璋可謂下了血本。 登州城周長九里,墻高三丈五尺,厚二丈,皆磚石砌就。 其城有城門四座,城門上樓七座,還有鋪五十六個,每個鋪都能見到兩門以上的洪武鐵炮,火力可謂充足。 在城下,明軍為其挖掘的護城河寬兩丈,深一丈,設有水門三座,對應三條河流。 不得不說,從南直隸到山東,朱高煦并未感到人口上有什么區別,雖然比較后世是十足的地廣人稀,但比較這個時代的許多行省來說,山東的人口絕對是名列前茅。 如此一來,戶部奏報的山東有民五百余萬口的文冊也算記載屬實,而登州作為山東溝通遼東半島的府縣,其經濟也不比南直隸的淮安差。 瞧著登州四扇城門那旅客行商來往擁擠的模樣,山東倒也不愧是洪武年間北方第一人口大省,只是可惜…… 朱高煦想到了靖難之役中的山東,盡管史書沒有記載山東在靖難之役中死傷了多少民夫,但以靖難之役的烈度來看,山東死傷的百姓恐怕不少。 朱高煦一直認為自己來到大明,就是為了改寫一些不必要死傷的歷史。 北平他沒辦法改變,但山東他可以。 一旦靖難之役爆發,他必然要直面大寧或遼東兵馬。 朱高煦最希望的就是大寧與耿炳文對付自家老爹,而自己直面遼東。 只要自己能擊垮遼東,他就能渡海南下,從金州旅順港直接渡海抵達登州城,襲擊南軍后方。 這樣不僅能為自家老爹解圍,也能及時將主戰場從北平改換到其它地方。 以朱高煦一路走來的經歷來看,這一路上只有登州城和淮安這兩座重城修建了完備的防御工事。 拿下登州,他就能長驅直入,走陸路進攻淮安。 這樣的局勢下,只要自家老爹拖住耿炳文,自己就有把握直逼揚州,渡長江定鼎南京。 不過這一系列的前提是,他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水師,而這也是朱高煦為什么愿意去吉林的原因。 吉林船廠雖然不沿海,但它能給朱高煦提供三百戶熟練的船工。 只要有了他們,朱高煦就可以建造戰船,哪怕建造的戰船噸位不如龍江船廠,他也可以通過增加大威力火炮來奪取金州到登州的海路。 望著那屹立在濱海之側的登州城,朱高煦瞇了瞇眼睛,已然將幾年后的事情都想好了,接下來只需要做足準備就足夠…… 第126章 百里無鳴 “唏律律……”“哇…哇…哇……” 正午,當凌亂的馬蹄聲在道路上響起,與之一起響起的還有天空之上那“哇哇”亂叫的烏鴉們。 如今已是正月二十,在北歸的路途中,朱高煦乘船渡過了渤海海峽,并成功在金州中左所的渡口登陸。 由于還是早春,因此遼東近海大多都是冰層,自淺灘沒入海中十數步的厚厚冰層,是朱高煦在前世難以看到的場景。 當然,相比較中左所的慘況,這種自然場景根本無法吸引他的注意。 金州中左所,這是去年十月倭夷入寇的劫掠對象。 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但中左所外那成片的廢墟依舊引人注目。 中左所外茫茫一片的白雪地里,路過的朱高煦等人可以清楚的看到許多被焚燒焦黑的垮塌廢墟。 積雪中,中左所接任的軍戶們挖掘出了一條丈許道路。 積雪與泥土使得道路十分泥濘,前方的中左所石堡上還能看到許多刀劈斧鑿的痕跡。 在這里駐守的軍戶們穿上了過年時都督府發的新棉襖,但即便如此,他們臉上卻還是很少能看到笑容。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朱高煦他們來時的碼頭,警惕的模樣好似下一秒那里就會竄出數千倭寇一般。 望著四周的一切,便是鐵人也會忍不住沉默,朱高煦他們也不例外。 在朱高煦的帶路下,他們一行二百余人走到了中左所的城門口,在這里早就候著一名穿戴甲胄的千戶官了。 “金州衛中左所千戶官吳城,叩見渤海王!” 伴隨著千戶官開口唱禮,四周的數十名軍戶、百戶官紛紛準備下跪,但卻被朱高煦叫?。?/br> “不用跪了,我們補給些干糧就走?!闭f罷,朱高煦眼神示意亦失哈,亦失哈也當即策馬去到隊伍末梢,從隊伍后方叫來了三輛挽馬車。 他帶著挽馬車入了中左所,朱高煦也向吳城詢問道:“北邊道路的積雪化了沒?” “回殿下……”吳城躬身作揖:“從此地前往金州的官道積雪已經被清掃,但往北的官道還被積雪淤堵,恐怕得等到二月中下旬才能回暖融化?!?/br> “看樣子我們得在金州休息一個月了?!敝旄哽戕D頭看向林五六交代,林五六也不免搖頭: “好在殿下你提前通知讓傅指揮使他們在登州休息,不然過幾天恐怕我們都要在雪里扎營了?!?/br> 傅讓他們雖然出發早,但由于帶著糧食和許多物資,因此他們的速度并不快,直到前天朱高煦他們抵達登州時,傅讓他們也才堪堪到了即墨縣。 算起來,他們恐怕得到月末才能抵達登州,剛好趕在雪融前渡海抵達中左所。 “殿下,都準備好了?!?/br> 不多時,亦失哈帶著三車糧食從中左所內走出,林五六見狀也翻身下馬,從行囊里拿出五貫錢遞給了吳城。 “殿下,您這……” 吳城看著林五六手上的錢一臉詫異,朱高煦卻道:“朝廷驛道開銷甚大,若是人人如我這般運走十幾石糧食,中左所又能堅持多久?” “這錢你差人去南邊登州買十幾石米補全,亦或者發給所里的兄弟,就當是犒賞他們戍城備倭的獎賞?!?/br> 話音落下,朱高煦也帶著隊伍往來時的路繼續往回趕。 既然陸路積雪難以行走,那他們就只能乘船一路北上,去海州或者蓋州探路了。 如果海州和蓋州北上的官道也無法行走,那他們也只好在當地休整了。 在朱高煦的招呼中,吉林衛二百余兵卒調轉馬頭往碼頭趕去,而吳城則是看著他們背影搖了搖頭。 站在他一旁的一個百戶官也不免唏噓道:“陛下還真舍得,居然把這樣的賢王往吉林船廠塞?!?/br> “慎言”吳城看了一眼他,隨后將錢丟到他手上: “糧食就不用買了,你招呼兩個兄弟買幾只羊來犒勞犒勞大伙,剩余的再買糧食?!?/br> “是……”百戶官接過錢,隨后與吳城走回了中左所內。 只是一刻鐘,朱高煦他們再度回到了船上,隨后五艘官船駛出旅順灣,往西南面繞行后,才繼續往北邊的蓋州駛去。 站在甲板上,吹著刺骨的海風,朱高煦看了看十四世紀末的遼東近海,不得不說要比前世的遼寧近海干凈些,魚蝦也多些。 時不時的,朱高煦還能看到黑壓壓的魚群,可謂資源豐富。 林五六這群江南人見狀,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殿下,你說他們干嘛不捕魚啊,這一網下去,恐怕能有幾千斤魚吧?” 一名戌字百戶出來的兵卒詢問朱高煦,朱高煦聽后卻無奈道: “你們都在長江里捕魚,不知道這海里的兇險?!?/br> “先不說天有不測風云,海里尤甚,單那海船的價格就足以讓許多人打消念頭?!?/br> “海邊能捕魚的地方都有漁船,似這種地方已經算是比較深的地方了,沒有個百料漁船是沒人敢來這種地方捕魚的?!?/br> “我聽聞在那福建沿海就有許多百姓因為貧窮而駕駛河船出海捕魚,結果這一去便再也回不來了,沿海有不少寡婦村,道理就是如此?!?/br> “這么恐怖啊……”聽著朱高煦的話,眾人頓時吸了一口涼氣。 “你們不信就去船首看看?!敝旄哽阏泻羲麄兺^走去,當他們來到時,果然看到了一道道丈許高的海浪。 這樣的海浪,足以將五十料以下的船只掀翻,便是百料出海都不一定保險。 見這大海如此兇猛,饒是林五六這群在長江里從小游到大的江南小子都不由遠離了船頭。 因為甲板寒冷,很快他們就都一窩蜂跑回了船艙里,而朱高煦依舊在甲板上放風。 說是放風其實也不太對,因為他正遙望遼東半島,現在想著它的前世今生。 遼東這塊地區,自三國司馬懿屠戮漢人開始,這地方就遭遇了大量少數民族入侵居住。 即便后來唐高宗時期滅亡高句麗,闊別三百多年收復遼東,但由于當時的唐王朝處于四方開拓的時期,因此并沒有足夠的人口遷移來遼東,這也就導致了后來唐肅宗廢止安東都護府。 只是唐肅宗這一退,漢人便退了整整六百一十年,直到洪武四年,漢人才重新收復部分遼東,而后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才光復遼東全境。 因此實際說起來,大明真正全面統治遼東的時間,也不過八年罷了。 元末遼東地區持續十五年的社會動亂,大量蒙古人、色目人與高麗人、女真人對漢人地主進行絞殺,這對遼東社會經濟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最后的結果是遼東漢人銳減,至明軍收復遼東全境時,整個遼東僅有三十萬人,并且多以高麗、色目及蒙古、女真人為主。 為了防御殘元勢力南下,朱元璋也有意識地把北平、山東的人口遷移到遼東,而將遼東的少民遷移去北平、山東。 至如今的洪武二十八年正月,遼東有軍戶十四萬戶,人口四十余萬。 不過即便如此,每年卻還是有戍遼軍戶南逃,有的走海路,有的走陸路,不管如何,他們都想著逃離遼東。 這不僅是因為明初遼東氣候惡劣,更重要的是遼東處于一個被三面包夾的戰略緩沖地帶。 正因如此,軍戶們才不斷地逃亡,而軍戶逃亡帶來的就是遼東當地的建設持續跟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