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好,我曉得了?!毙燧x祖點點頭,而后看著朱高煦欲言又止。 朱高煦明白,他是擔心自己與傅友德、馮勝的事情,但對此朱高煦也清楚,自家舅舅在這件事情上確實幫不上自己的忙,反而會把他自己給卷進來。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抬手作揖:“舅舅慢走?!?/br> “好……”徐輝祖表情復雜,只是應了一聲,便轉身向船廠深處走去。 不過他往前走了幾步,卻還是沒忍住,他停住腳步后回頭看了一眼朱高煦,欲言又止的沉吟許久,最后只能吐露一句: “那楊俅是個不錯的人,日前帶著船隊剿滅了一個島上的百來名倭寇,眼下已經被都督正式實授崇明所千戶了?!?/br> 楊展的父親去了‘代千戶’的代字,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好消息。 朱高煦對徐輝祖作揖回了一禮,起身后便轉身離開了龍江船廠。 他來龍江船廠,主要也就是看看自家舅舅有沒有按照自己說的做,另外再看看大明的造船工藝達到了什么程度。 眼下這兩個目標都達到了,他自然沒有必要久留。 當著徐輝祖的面,朱高煦身影漸行漸遠,最后走出了龍江船廠。 “唉……”長嘆一口氣,徐輝祖也艱難轉身,自顧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至于朱高煦,他在走出龍江船廠后便見到了脫下頭盔和甲胄,坐在遠處涼亭里休息的張廣、李忠二人。 這二人穿著甲胄走了四里地,實在累得不輕,眼下已經躺在亭子里睡著了。 在他們旁邊,赤驩站在草地上啃食野草。 待朱高煦走近,赤驩打了幾個響鼻,李忠二人也被驚的突然坐了起來。 “殿下!”二人緊緊抱著自己的甲胄和兵器,起身后便見到了站在涼亭門口的朱高煦,連忙手忙腳亂的作揖行禮。 “呵呵……”朱高煦笑了幾聲:“把甲胄負在赤驩身上,等近了江東門再穿上吧,別耽誤我回京的時間?!?/br> 他話是這么說的,但李忠和張廣都能聽出,他是擔心累到二人才故意這么說的。 二人有些臉紅,似乎覺得自己剛才睡著的行為有些愧對朱高煦將如此好馬給自己二人照顧。 “走吧?!?/br> 見二人這模樣,朱高煦也搖搖頭向來時的道路走去。 李忠和范廣二人見狀,也小心將甲胄掛在了赤驩身上,為赤驩解開韁繩,牽著他往江東門走去。 城外的他們踏上了返程,而城內的武英殿里,早朝結束的朱元璋也回到了這里。 “皇爺爺萬福安康……” 見朱元璋走進殿內,朱允炆帶著朱高熾三人起身作揖行禮,朱元璋則是平淡的點了點頭,隨后坐下。 “爺爺,這里有魏國公的奏疏,是關于平倭事宜的?!?/br> 朱允炆見朱元璋坐下,也從奏疏之中拿出他前番處理的徐輝祖奏疏遞上,并進一步說道: “這事宜之中有捷報,但也有關于倭患情況的,孫兒覺得茲事體大,需要爺爺親自過目處理后才能放心?!?/br> “嗯……”朱元璋見朱允炆如此認真,也順手接過了奏疏,打開一目十行的閱覽了一番。 不得不說,徐輝祖的平倭成績還是不錯的,過去一個多月里,徐輝祖斬首倭寇六百余級,這還是利用以前老式戰船和崇明所那幾百兵卒的情況下。 如果等龍江等處船廠的大船下水,崇明島五千水兵都能投入戰斗,那近海倭寇被平定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看到這里,朱元璋心中有些高興,但之后徐輝祖所寫的倭寇數量便讓他按下了這份高興。 雖然已經從朱高煦那里得知了如今海上倭寇由于日本南北朝戰爭被平定而增多,但他還是沒想到倭寇數量會增加到這種程度。 “必須得早早解決才行,不能繼續拖下去……” 朱元璋腦中才出想法,便抬頭對朱允炆吩咐道: “詔令戶部再撥四十萬貫錢、大福船六十艘交予魏國公,著魏國公從蘇松常三府及浙江都司再選水兵一萬五千,總編水兵兩萬人,設為平倭水師,魏國公為平倭都督?!?/br> “三年內,朕要見到沿海倭患一空!” 朱元璋這話說的很是提氣,朱允炆也似乎早已猜到,不緊不慢的作揖應下。 在殿內的朱高熾三人聽著這話,心里卻十分清楚,僅憑兩萬水師想要蕩平沿海倭寇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除非后續增加兵力,不然很難見到成效。 三人的表情被朱元璋收入眼中,但此刻他想的不是他們在想什么,而是在想若是朱高煦在此,又會發表何等見解。 雖然不想承認,但朱高煦對于海外各國的見解十分豐富,便是朱元璋自己也有些倚重他。 他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反而覺得這是上天垂簾他老朱家,給了他家一個出色的三代子弟。 只是可惜,這個三代子弟的性子終究還是太仁善性弱了。 大明朝不需要那么多仁善性弱的子弟,何況三代子弟中仁善且性子薄弱的太多了,他想要的還是像老四那樣的人。 “唉……”朱元璋掃了一眼殿內的四個孫兒,卻是覺得曾經十分順眼的四個孫子怎么都不符合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 想來想去,還是只有高煦那個混小子稍微符合些。 “你小子若是性格再回到幾分從前便好了……”朱元璋長嘆一口氣,此刻倒是想起那個狠腹狡詐的朱高煦了。 他低頭看向手中,雖然身體和大腦還在處理奏疏,但他腦中都是昨日朱高煦頂撞自己的畫面。 不由的,朱高煦當時的模樣漸漸出現在了奏疏上,那眉宇間的堅毅,讓朱元璋忍不住欣賞,可惜…… 朱元璋合上了奏疏,目光偏離龍案,看向了窗外那陽光明媚的天色,不由微微瞇了瞇眼睛。 “可惜,義氣英雄往往死于jian詐小人之手……” 第99章 閉門思過 “殿下!”江東門口,當百戶官見到穿著甲胄的李忠、張廣護送朱高煦返回城門,他連忙上前作揖迎接。 朱高煦見狀頷首,而后從懷里拿出一小吊錢,指尖揣摩,目測大約數十枚。 “辛苦你們跑一趟了,請所里的兄弟喝口酒吧?!?/br> 他將這一小吊錢丟給了李忠,李忠似乎沒有想到,手忙腳亂的接錢,最后還是不小心把錢弄掉在了地上。 他彎腰下去撿,再抬頭時,只聽到了自家百戶官的恭送聲和馬蹄漸遠聲。 等他徹底回過神來時,朱高煦已經騎著赤驩入了江東門的甬道,身影漸漸消失不見。 “好??!我就說這差事肯定有油水,今年散班過后你們倆打十斤黃酒請兄弟們喝?!?/br> 百戶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忠的肩膀,旁邊的張廣也笑著作揖,只有李忠還愣在原地,看著朱高煦消失不見的方向久久不肯回神。 “看什么???” 百戶官用力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回頭看了一眼后撇嘴道:“別看了,那樣的人物,咱們這種人一輩子也見不著幾次?!?/br> 說罷,他示意李忠二人跟上。 跟上后,張廣忍不住說道:“像二殿下這種人,你說他們每天都在干什么?” “還能干什么,當然是學習兵法韜略了?!卑賾艄傩χ_口,卻不知他所說的二殿下此刻卻在一條道路上一路快走。 踢踏的馬蹄聲在街道上十分顯眼,道路來往的百姓都在眺望朱高煦與赤驩。 等他們好不容易出了江東門內的集鎮,朱高煦便一抖馬韁,與赤驩往清涼門一路狂飆。 由于日上三竿,外城道路兩側田野已經有了不少務農的百姓。 他們羨慕的看著那鮮衣怒馬的朱高煦,等他走遠,卻只能低下頭看著雙腳插在淤泥里的自己。 只是兩刻鐘,朱高煦便來到了清涼門,并在簡單出示令牌后騎馬進入了內城。 與內城城東和城南不同,城西的清涼門一進城內便能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清涼山。 山道上來往百姓甚多,有上山的香客,還有在山門石道兩側挑著擔子叫賣的小商販。 朱高煦來到石道門口翻身下馬,牽著赤驩在石道兩側來回閑逛,買了一些諸如茶湯、火包、糍粑、奶皮等明初常見的江南小吃。 說起來,明初的江南小吃與后世的江南小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過這區別再怎么變,喜好甜口和魚生依舊是江南不變的風氣。 明初的甜口小吃大多都是從民間崛起后走入宮廷,其中用牛奶和蔗糖灌入酥皮當中,形狀非常像鮑魚,因此得名“帶骨鮑螺”更是名揚江南的甜口小吃。 它吃起來并不膩口,反而有種淡淡的奶甜,與甜筒酸奶差不多。 若是吃多了口渴,還有推著木車販賣飲料的商販會特意推薦。 如眼下的朱高煦便被一商販叫住,并打開了木車上的蓋板。 “足下要不要喝點東西?我這里有渴水、酥山、五色飲……” 商販一邊介紹,一邊打開木板,露出里面的二十幾個小竹筒和旁邊的一木桶冰塊及一桶水果。 見到冰塊的時候,朱高煦倒并不感到奇怪,畢竟冰窖這種東西從唐宋開始就走入民間了。 在南京城里,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百姓會花大價錢在家里地下建造一個冰室,然后在冬天的秦淮河邊取水濾清,放入制冰的器具中,等待一夜后就能得到幾百斤冰塊。 他們將冰塊放入冰室,等到來年夏天再高價販賣。 “都有什么?”朱高煦看著那二十幾個竹筒詢問,那青年商販也笑著一一介紹。 “渴水”即為飲料名稱,在渴水加上水果名字便是飲料,等同于后世的橙汁、檸檬汁、蘋果汁等果蔬類飲料。 至于“酥山”則是冰沙,和渴水一樣加上水果名字后由商販取果rou,混雜牛奶、蜂蜜弄成的水果冰沙。 五色飲則是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為配料的花果茶,總之種類繁多,讓朱高煦這個后世人都看的眼花繚亂。 僅這一個飲料小商販,便告訴了朱高煦,漢人的飲料歷史到底有多么久遠,多少種類。 “來個‘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吧?!?/br> 朱高煦挑了一個名字最長的,那商販一聽也笑道:“這渴水還夠做最后一份,足下挑的還真對?!?/br> 他一邊說,手上動作一邊熟練運作,很快便將一個用竹筒裝著的飲料遞給了朱高煦,并遞給了朱高煦一根筷子粗細的竹枝吸管。 朱高煦新奇的喝了一口,味道感覺和綠豆湯差不多,多了一些草藥味,但是卻并不難喝,反而很爽口。 “幾文錢?” 朱高煦品嘗一口,滿意的同時準備掏錢,那商販見狀也笑著作揖:“承您照顧生意,收三文錢,若是有寶鈔,便只要九文寶鈔?!?/br> “寶鈔?”朱高煦掏錢的動作頓了頓,他沒想到這商販居然主動索要寶鈔,而且只要九文寶鈔。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他幾一月前換銅錢的時候,一貫寶鈔還只能換三百文,也就是十比三,而如今九文寶鈔居然能頂三文錢了,差不多快接近十比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