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看樣子,老朱也不想讓傅友德一家人死,不然不會支開朱允炆…… “今日的事情,你給朕爛到肚子里?!?/br> “嗯?” 朱元璋忽的以“朕”來自稱,把朱高煦弄得愣了片刻,隨后才不慌不忙作揖:“孫兒知道,爺爺請放心?!?/br> “嗯……”見朱高煦這模樣,朱元璋滿意的打量他一眼,最后給出評語: “你這廝,倒是與你爹一模一樣,面上謹慎沉穩,私底下卻膽大跳脫,難怪你爹喜歡你?!?/br> “小子比我爹那可差遠了?!敝旄哽阌行┲t虛的回禮,但朱元璋卻一巴掌打在他要作輯的手上: “別在我面前裝模作樣,除非你現在這副模樣也都是裝出來的?!?/br> “那可不是,小子是真心改頭換面了!”聽到朱元璋說自己偽裝,朱高煦一下子就急了,天知道他為了洗前身的那一身臟水,花費了多少力氣。 “改頭換面?!敝煸吧舷麓蛄苛怂麕籽?,點點頭:“倒是有幾分人樣,不似以前那么混賬了?!?/br> “那是……”朱高煦抬頭挺胸,朱元璋也笑著搖頭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瞧著朱元璋變得平易近人,朱高煦也湊上前去: “爺爺,這京城的水太渾了,您能不能放我回北平去?!?/br> 朱高煦笑呵呵的打著商量,但朱元璋卻能感受到他的誠懇。 “我聽說,你前些日子在街上遇到了高燧被一樵夫老漢沖撞,順帶主持了一下公道?!?/br> 朱元璋沒有回答朱高煦的問題,反而提出了新的話題。 在他們這類人的交談中,回避話題實際就是拒絕,聽得此話的朱高煦也心領神會,沒有繼續糾纏下去而是點頭:“是,小子……” 朱高煦將那日的事情娓娓道來,他本以為老朱會說自己沒有秉公執法,卻不想老朱卻皺眉斥問: “那小旗官,你便只杖了他十棍?” “是……”朱高煦點點頭,下一秒卻見朱元璋皺眉斥責:“那樣的人,便是杖一百也不為過,你還給他藥錢?迂腐!” “可是那樵夫老漢也犯了錯啊……”朱高煦尷尬回應。 “哼!”朱元璋冷哼:“一個鄉下樵夫剛進城里,哪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嘴上罵幾句,揮棒子嚇唬嚇唬他,他下次來便知道了,但濫用私刑呢?” “這廝今日敢毆打樵夫,明日是不是就敢對平頭百姓動刀了?” 說著,朱元璋覺得不解氣,對著殿門口:“將那小旗官抓起來,先打三十殺威棒再說!” 他這話落下,殿門口左側便走出李僉事的身影。 他朝殿內的朱元璋二人作揖,而后退下,顯然是依照朱元璋的話,找人去教訓那小旗官了。 瞧他背影,朱高煦也對朱元璋的做法汗顏道:“您說的,和您寫的,好像不太一樣啊……” “嗯?”朱元璋回過頭來看向朱高煦,朱高煦本以為要挨訓斥,卻不想朱元璋爽朗笑道:“自古能成事者,大多說一套做一套?!?/br> “那《大明律》上的東西,你認為能落到實處的有多少?” “額……”朱高煦語塞,思索過后看了眼朱元璋,這才回應:“孫兒以為,落入城中的能占五成用,鄉鎮三成,那偏遠村落則是不足一成?!?/br> “好!”聽朱高煦這么說,朱元璋高興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你這小子倒是敢對我說實話,比你那些個哥哥弟弟強多了?!?/br> “您問我,我自然要如實回答的?!敝旄哽泯b牙咧嘴,只因朱元璋那一巴掌的份量著實不輕。 這么看來,老朱家前幾代能出幾個驍勇善戰的親王、郡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基因從根上就沒差。 “哼!”聽得朱高煦那油嘴滑舌,朱元璋收回了手,卻又道: “你這漂亮話說的有幾分不錯,但做起來可不是這么一回事……” 說著說著,朱元璋略微皺眉,狐疑看著朱高煦,不由想到自己剛才所說的“說一套做一套”。 他已經反應過來了,朱高煦卻還沒反應過來,不斷扯瞎話:“哪敢,況且我就算想騙,也騙不過爺爺您這雙眼睛?!?/br> 朱高煦揉著肩膀,舔著笑臉回應,活脫脫像個討寵的小孩。 當然,以他的年紀,當著朱元璋面前做這些倒也不違和,反而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自從朱標薨逝后,他已經很少能看到身邊人能那么跳脫的和自己聊天了,即便是同樣性子跳脫的朱棣,在書信上也是盡量的保持著君臣的距離感。 至于朱允炆、朱允熥等朱標諸子,也無不是與自己保持君臣距離,像君臣更多過像爺孫。 “你倒是不錯”朱元璋忽的說了這么一句,緊接著便要走回自己的位置上。 朱高煦見狀跟了上去,但不等他湊近,入座的朱元璋便開口再次更換話題。 “穎國公府的事情,你就不用多管了,你只管學習便是?!?/br> “另外你再往春和宮跑一趟,告訴你大兄,明日起召秦、晉、燕三府嫡長入武英殿協同理政?!?/br> 他這話一經說出,朱高煦立馬就有些尷尬了,他抬手作揖:“爺爺,這事情我去不太好吧?!?/br> “早點去吧,忙完了你還能趁暮鼓聲前回家吃頓飯?!敝煸安唤o朱高煦討價還價的余地,而是催促起了他。 見狀,朱高煦也只能感嘆老朱反復無常,明明前一秒還和自己爺孫和睦,后一秒就開始給自己挖坑了。 讓自己通知朱允炆三府嫡長入武英殿理政,如果自己做不好,恐怕就要被朱允炆忌恨上了。 “孫兒告退……” 雖然知道前方是坑,但朱高煦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任務,并在朱元璋拿起奏疏處理后離開了武英殿。 聽著朱高煦的腳步聲漸遠,朱元璋抬頭看了一眼門口,目光復雜。 朱高煦本不用淌什么渾水,可他這幾個月的表現,注定了他要幫老朱淌很多趟渾水,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的身份夠特殊。 許多朱允炆,諸府嫡長不能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正如黃子澄對朱允炆所說的一樣,在時局不變的情況下,朱高煦這一輩子都和皇位無緣,這就是朱元璋會用他的原因,也是朱允炆雖然不喜歡朱高煦,卻沒有太過針對他的原因。 他的身份放在太平年間,已然是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存在。 第90章 燕府三寶 “伴君如伴虎,有權就是好,想讓誰背黑鍋,誰就得背,可憐我前世幫領導背黑鍋,這一世還得幫老朱背黑鍋?!薄跋螺呑?,爺當個王八算求了,一輩子背著個殼!” 右順門甬道內,朱高煦一邊在心底嘀嘀咕咕,一邊暗罵老朱和朱允炆。 他這才發現,自從入了武英殿以來,他不是在幫人背黑鍋的路上,就是在背黑鍋的時候。 這次明明是晉王搞的事情,但是從老朱的安排來看,老朱干脆瞞著朱允炆,試圖想把黑鍋往自己身上扣。 都不用走到東宮,朱高煦就能猜到等會朱允炆聽到自己傳話后的表情。 “你倒是想幫兒子背鍋,但你孫子不敢恨你,到頭來,別怪到我這傳話的人身上就行?!?/br> 朱高煦罵罵咧咧的穿過右順門甬道,出現在他眼前的則是奉天門廣場和豐天城門樓前的五龍橋。 這門除了重要節日和朝會時會打開外,其它大多時候都是關著的,不過朱高煦也懶得看著風景。 他穿過了奉天門廣場,走左順門來到了文華殿前廣場。 南京文華殿一開始是朱標讀書的地方,后來漸漸演變成了皇太子、皇太孫等儲君日常辦公的地方。 不過,朱高煦走出左順門的時候,文華殿門口卻門可羅雀,顯然此刻朱允炆并未在這里理政。 “還得費力氣再走二里路……” 瞧著無人的文華殿,朱高煦搖搖頭后,便朝著文華殿東邊的春和宮走去。 如此趕了一刻鐘的路程,他總算來到了春和宮的春和宮門前。 “殿下” 宮門前的兵卒都認識朱高煦,隔著老遠便作揖行禮。 “我奉令來傳圣諭,勞煩通傳一下?!?/br> 朱高煦隔著十余步便叫嚷了起來,門口的一名兵卒見狀也連忙小跑入宮。 “殿下請稍等?!?/br> 看護宮門的百戶官為朱高煦抬來了一個馬凳,朱高煦也不客氣,畢竟走了好幾里路,他也有些累了。 “好在這天不算熱?!?/br> 坐在馬凳上,朱高煦看了看湛藍的天空。 不得不說,對于朱高煦個人來說,明初的氣溫相較后世,簡直不要太舒服。 同樣的農歷七月中旬,按照前世來說,南京氣溫就算沒有三十度,恐怕也能有個二十七八。 不過以朱高煦個人估計來看,洪武年間的南京城氣溫恐怕也就二十四五度罷了。 朱高煦記得前世網上吹水的時候看過關于“五千年氣溫變化”的文章,宋代以前的氣溫普遍比后世高零點五到一點五度,而南宋以后的氣溫,普遍比后世低零點五到一點五度。 這其中,明初比后世低一度,明末低兩度。 雖然看似不高,但這平均一兩度的氣溫,朱高煦還是聽所里的人吹水時聊過。 平均氣溫低一度,降水線向東南移動數百公里,高一度則向西北方向移動數百公里。 除此之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降水會導致旱災,造成森林減少,植被破壞,一旦遇到降水增加就會是水災,對農業破壞很大,這也是十三到十九世紀,世界人相食記載比較多的原因。 當然,如果只是這種程度的吹水,那朱高煦并不會記得那么清楚。 他之所以記得那么清楚,是因為當時那位朋友說了有一年雪災的事情。 那一年正好趕上舉辦奧運,結果同年二十個省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一場大雪,導致接近兩億畝農業耕地減產,兩千多萬畝絕收,上億人受災。 結果如此嚴重的雪災,年均氣溫也就下降了不到0.2度。 朱高煦沒有去過明代的北方,但前身的記憶里有北方的景象。 在前身記憶里,只要跨過長江,一路往北都很難看到成片的森林,便是幾棵成材的樹木都十分罕見。 正因如此,許多地方衙門都會差發百姓在驛道兩側種樹,并且禁止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