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想到這里,朱高煦冷靜的端茶抿了一口: “就算守不住南洋,那在日本腰部懸把刀也是不錯的……” 第78章 何安瑤苗 “七月庚子日,楚王楨、湘王柏領湖廣都司及王府護衛兵馬擒殺一千四百余人,諸猺遂奔竄,向西南遁去……”清晨,當武英殿內朱允炆的聲音傳出,殿內的朱元璋也高興的撫了撫須。 一旁,沉穩許多的朱高煦只是安靜傾聽,結束后低頭繼續處理奏疏。 如今已是七月十四,距離朱高煦上次和朱元璋爭辯倭患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朱高煦上午在武英殿陪同理政,下午則是前往穎國公、宋國公府學習,時不時與楊展、王瑄二人見面。 似乎是因為上次爭辯失敗的緣故,朱高煦在那次后便很少會和朱元璋爭辯,只會在他提問題的時候回答。 這樣的改變對于朱高煦本人來說無疑是不錯的,但朱元璋卻不喜歡。 如眼下,見朱高煦沒有什么意見提出,朱元璋便轉頭看向他: “你兩位叔叔平了這瑤亂,但不久之后還會有瑤人再亂,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 朱高煦低著頭,并不知道朱元璋是在詢問自己,倒是朱允炆見狀笑著搶答道: “瑤人叛亂,無非是因為人性貪婪,覬覦漢人錢財罷了?!?/br> “以孫兒看來,只需要出兵平叛,即可一勞永逸?!?/br> “……”朱允炆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而朱高煦聽后雖然覺得不對,但也沒有反駁朱允炆的看法。 他牢記著馮勝的提醒,在理政的時候大多不得罪朱允炆,甚至還有意討好。 盡管這樣的做法讓他自己都感覺到惡心,但是為了讓朱元璋高興,避免朱元璋認為燕府跋扈,他只能這么做。 “高煦……” 朱元璋沒有回應朱允炆,而是執拗的念著朱高煦的名字,想要讓他回答。 對此,朱高煦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抬手作揖道: “太孫說的不錯,但一些旁枝末節還沒有補全?!?/br> 盡管認為朱允炆說的不對,但朱高煦還是只能先認同附和,隨后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瑤人之中,確實有貪婪之人,但也有良善之輩?!?/br> “孫兒以為,良善之輩并不想劫掠漢民,說到底無非是活不下去罷了?!?/br> “但凡給他們幾口吃的,他們也不會下山造反?!?/br> “高煦……”朱允炆皺眉提醒,似乎認為他說的話有些大不敬。 “說的很好,倒是沒有和下面那群人一樣,閉著眼睛說瞎話?!?/br> 朱元璋頷首贊同,他并不認為自己所治理的天下已經能做到人人吃飽飯。 作為一個起義出身的人,朱元璋比誰都清楚,但凡有一口飯吃,他也不會揭竿而起。 他如此,瑤人也是如此。 “孫兒以為,對于居于山中的瑤民,可以將他們招撫,安排去一些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生活,并發給他們耕具,免除三年賦稅,發放口糧?!?/br> 朱高煦說著他對瑤民的政策:“除此之外,還需派出能工巧匠,幫助他們修建水利,加蓋房屋?!?/br> “呵呵……”聽到朱高煦的話,朱允炆打斷了他: “高煦,你說的很好,但如果這些瑤民真的那么老實就好辦了?!?/br> “以往朝廷不是沒有派出官員去管理他們,招撫他們下山耕種,但他們大多都是在下山幾年后再度反叛,繼續上山為寇?!?/br> 說到這里,朱允炆轉身對朱元璋作揖: “爺爺,孫兒以為,對于這些作亂的瑤民,當用重典!” 他這話說出的時候,身上凜然正氣,好似這些瑤民的錯都是他們自身的問題,官府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樣的姿態,朱高煦很不喜歡,但他卻不能出口反駁。 倒是朱元璋平淡聽著朱允炆的話,表情沒有變化,不顯山不露水。 他平靜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后才對朱允炆教導道: “你說高煦說錯了,說那些官員都好好招撫他們了,可是這一切你都派人去看過了嗎?還是只看了官員們的奏疏?” 朱元璋的一席話讓朱允炆有些語塞,但他思緒很快,馬上就作揖回答:“孫兒常年在皇城之內,自然沒有機會出去觀看,但想來官員們的說法是不會有問題的?!?/br> “沒問題……”朱元璋平淡的說出這三個字,讓朱允炆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因此將目光投向了朱高煦,顯然想讓朱高煦將話題岔開。 面對朱允炆的目光,朱高煦也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隨后起身打斷朱元璋的發作,作揖道: “爺爺,孫兒以為,官員自然不是全然都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有‘官逼民反’這一詞?!?/br> “有道是官字兩張口,一張對上,一張對下?!?/br> “用的好的,那叫上承天道,下馭民心?!?/br> “用得不好的,那叫欺上瞞下?!?/br> “即便是爺爺,恐怕也不敢保證派出去的官員中,每個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br> “既然沒辦法保證,那只有加強對百官的監察?!?/br> “至于瑤民一事,孫兒以為可以任命他們之中的頭領為土官,但不得擁有兵馬?!?/br> “將瑤民收編安置在一地的同時設縣,并另在當地起一衛所,建設軍營?!?/br> “如此,瑤民管瑤民,那自然便不會有漢瑤矛盾,衛所兵馬只需要日常巡查當地,警惕當地蓄意謀反便可?!?/br> “只要兵馬在朝廷手中,瑤民就是想要叛亂,被滅也不過是朝夕之間?!?/br> 朱高煦這一番話說的十分大膽,其中讓朱允炆最難以接受的還是瑤民管瑤民,而且還要設縣。 “這不行?!敝煸蕿煞瘩g道: “國朝雖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這些瑤民不過是松散的賊寇罷了,如何當得起土官這一職?!?/br> 朱允炆一開口反駁,朱高煦便懶得繼續說下去,默默閉上了嘴。 這樣的舉動讓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面上他卻還是云淡風輕: “先試試也無妨,倘若無用再說?!?/br> 說罷,朱元璋轉頭對身邊侍奉的司禮監太監道: “詔令湖廣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們說降瑤民,授瑤民的頭領為官,并分發河谷平地給瑤民,調一千戶兵馬駐守當地?!?/br> “另外昭告瑤民頭領和湖廣布政使司,免其賦稅三年,分發耕具?!?/br>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緊接著轉身去起草詔書。 看著太監離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滿,卻不敢說些什么,只能低頭坐下。 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他望著雙雙低下頭的兩個孫子,心里思緒活躍,片刻后才開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br> “允炆你監國半日,午后再去紫金山?!?/br> 朱元璋語出驚人,二子紛紛抬頭,錯愕片刻后便雙雙作揖:“孫兒領命?!?/br> “行了,繼續處理奏疏吧?!?/br> 見二人應下,朱元璋低頭處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隨他一同低頭。 倒是朱允炆看著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 他雖然高興自己可以監國半日,但卻又有些不舍得離開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只是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縱使是他這個太孫,卻也無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緊手中朱筆,片刻后才平復心情,低頭認真批閱奏疏。 第79章 中元祭日 “鐺…鐺…鐺……”次日,當晨鐘開始作響,整個南京城的百姓也紛紛從睡夢中蘇醒,迎接自己忙碌的一天。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紫禁城東華門口的兩千御前豹韜衛精騎。 在這支精騎隊伍的前面,矗立著一老一少兩位身騎河曲大馬的著甲武官。 “駕……” 霧色蒙蒙中,一抹棗紅色從東皇城根南街走來,馬蹄聲清脆。 待它走近,但見身著一身黑色圓領袍的朱高煦騎馬而來。 在諸軍看到朱高煦的同時,朱高煦也看到了那一老一少兩位武官。 年輕的那武官朱高煦可不要太熟悉,因為其身份便是御前勛衛的徐增壽,至于另一位穿著罩袍的老武官他則是不太熟悉。 帶著疑惑,他騎馬越過街道兩側的御前豹韜衛精騎,來到了這兩位武官身前作揖。 “舅舅,老將軍……” 朱高煦在馬背作揖,這倒沒有讓人覺得不舒服,畢竟他的身份在這里擺著,再怎么胡鬧,日后也大小是一個郡王。 “殿下”徐增壽與老將先后作揖唱禮。 或許是看出了朱高煦不認識老將,徐增壽也笑著伸出手介紹道: “殿下,這是武定侯郭將軍,你應該認識?!?/br> “武定侯?”聽到徐增壽的介紹,朱高煦詫異看向那長相威嚴的罩袍老將,對方也抬手作揖表示回禮。 郭英,如果不是熟悉明初歷史的人,或許對他不是特別了解,不過對于在傅友德、馮勝手下學習兵法的朱高煦來說,郭英事跡他簡直不要太了解。 在學習兵法之前,他一直以為眼下的老將排名是傅友德、馮勝、耿炳文、宋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