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賭贏了……” 長舒一口氣,此刻朱高煦覺得自己有種刀尖上跳舞的感覺,雖然回想起來有幾分后怕,但更多的是激動。 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過山車一樣,十分刺激。 現在不管老朱會不會派人去九華山找礦,總之自己是蒙混過去了,就是不知道老朱找傅忠準備聊些什么。 想到這里,朱高煦目光看向了武英殿內。 在他的注視下,傅忠也與班值太監走進了武英殿側殿內…… 第60章 岳婿矛盾 “臣,參見陛下、太孫……”武英殿內,在朱高煦忐忑不安的時候,傅忠卻沉穩走進殿內,對殿內的朱允炆及朱元璋作揖。 位置上的朱元璋看著傅忠,表情復雜之余,也不免抬手示意殿內太監為其賜座。 僅這一個舉動便可看出,朱元璋對傅忠還是很有感情的。 “壽春雖然走了,但你還是我的女婿,你還是我那兩個外孫的爹?!?/br> 朱元璋再度肯定了傅忠的身份,這一切都因為他在十六個公主中最為鐘愛壽春公主, 其鐘愛程度,讓朱元璋為她破了自己立下的規矩,破格賞賜了她吳江縣的肥田一百二十余頃,由此壽春公主的收入遠遠高于其他公主數倍。 盡管壽春公主在誕下兩個孩子后便薨逝,但朱元璋看在兩個外孫的面子上,一直都還是把傅忠當做自家人。 只是面對他的示好,傅忠卻只是拱手作揖,沒有回答什么。 他為什么這么做,朱元璋比誰都明白。 自從晉王朱棡私下寫信給傅友德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兩個外孫調到了吳江縣,為的就是不讓兩個外孫看到自己處理穎國公府。 兩個兒子被帶走,對于一個人父來說,傅忠能給朱元璋好臉色看才奇怪。 面對自家人,朱元璋的性格總是沒有面對外臣時那么強硬,因此他并未呵斥傅忠,而是在他坐下后才改了口風: “高煦那小子在你們家也呆了一段時間了,你和你父親覺得他如何?” “……”聽到朱元璋的問題,饒是朱允炆早有了準備,卻還是忍不住的失落,心中更是多少有些嫉妒起了朱高煦。 只是這種心態剛剛升起,就被他的自信心給按了下去。 對于他來說,日后的他是皇帝,而朱高煦,只能是一個郡王。 身為未來的皇帝,他何須與一個郡王置氣。 想到此處,朱允炆這才將注意力放到了傅忠身上。 在他的目光中,傅忠只是略微沉思,便抬手作揖回答: “在臣看來,殿下才思靈敏,待人過分親善,對于大明及海外各國的山川地理十分了解,甚至能在辯論中勝過臣父?!?/br> “便是臣父都說,如果不是殿下對當地的人文風俗不甚了解,他都覺得殿下曾經親自去過這些地方?!?/br> “臣以為,若是殿下日后就藩,其治下百姓定然富足?!?/br> “至于臣父,他則是以為,殿下雖然還未領兵上過戰場,但只要經歷過幾次,殿下所鎮守之地,必然固若金湯,使北虜南下而不得,只得轉進其它邊鎮?!?/br> “若是殿下鎮守一方,則一方安,因此臣父早就交代了臣,若是日后陛下問起,最好將殿下用在頻頻叛亂的地方?!?/br> “相信只要殿下出鎮幾年,當地必然長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br> 在傅忠口中,始終對朱元璋爺孫灌輸著一個理念,那就是朱高煦這個人能文能武。 這樣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他還是不相信自己那個頑劣的孫子會突然變成傅忠口中的賢才。 不僅僅他,便是朱允炆都不相信。 他本想出言質疑,但一想到剛才朱元璋的舉動,他立馬改變口風笑道: “人言浪子回頭金不換,高煦不過十五,去軍營錘煉一番,變化大了些也能理解?!闭f到此處,朱允炆看向朱元璋,抬手作揖道:“皇爺爺,自北邊的兀良哈(朵顏三衛)叛變,國朝在北邊就少了一個屏藩,僅十七叔一人,確實有些獨木難支?!?/br> “依照穎國公和姑父的話,不妨像當年皇爺爺冊封四叔一般,提前將高煦冊封為郡王,讓他前往大寧北邊為國朝戍邊如何?” 朱允炆借著傅忠的話,便要把朱高煦封到幾千里外,這樣的舉動讓傅忠忍不住抬頭看向了他。 倒是朱元璋十分平靜,他清楚朱允炆想要把朱高煦趕出南京的想法,但他卻撫須道: “大寧是你十七叔的地方,把高煦封到那里,那日后你十七叔的子嗣怎么辦?” “況且他年紀尚小,大寧北部苦寒,太早過去免不得回落下什么毛病?!?/br> “暫且留著他在南京繼續讀書,過兩年北邊有了適合的地方再把他封過去?!?/br> 朱元璋說罷,隨即又對司禮監的太監吩咐: “他既然讀的不錯,就不要讓他在羽林左衛任職了,卸了百戶的行頭,安生讀書吧?!?/br> “另外他身邊的那個試百戶做的還行,就讓他升任百戶好了?!?/br>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隨后派人前去五軍都督府安排。 瞧著司禮監太監做完這一切,朱元璋這才對傅忠聊起了正事。 “你父親已經老了,我不愿意為難他,讓他老實待著就行,至于榮小子和瀞小子……”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隨后擺擺手:“改日我讓人把他們倆給你送回去,傅讓那邊也會解禁的?!?/br> “謝陛下!”聽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回來,自己的弟弟也解除了圈禁,傅忠臉上總算有了幾分動容,他起身跪下,對朱元璋行了五拜三叩之禮。 朱元璋見狀也只是吩咐他:“回去吧,你再出去晚些,怕是那小子要風寒了?!?/br> 朱元璋看了一眼武英殿門口,即便看不到,他也能知道朱高煦在門口等著傅忠。 “臣告退……”傅忠起身回禮,緩緩退出了殿內。 只是幾個呼吸,門口的朱高煦就看到了他如沐春風的走出了武英殿,起身同時不由好奇詢問: “姑父,爺爺和你聊了什么?怎么您這么高興?” “好事!”傅忠平日里十分儒雅,但此刻卻十分豪邁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恰好此時雨開始慢慢變下,而天空之上的濃厚烏云也漸漸散開,透出一抹陽光照在南京城內。 此等風景令人心情愉悅,不僅僅是傅忠,便是連朱高煦都被感染了起來。 二人笑談著準備回家,而朱元璋則是在他們走出殿門范圍后,通過窗戶看到了他們談笑風生的模樣,臉上也露出了幾分不滿,顯然他還是對朱高煦在云南礦圖上“說謊”感到不滿。 望著朱元璋的舉動,坐在一旁的朱允炆也安下心來,心中舒坦的同時也執筆準備繼續處理國政。 至于朱高煦口中的九華山礦,他卻是半點不信…… 第61章 校臺比試 “大哥!”“五弟!” 午后申時(15點),當傅忠的聲音與另一道聲音先后響起,二人在雨后的巷內激動相擁。 數步外,瞧著這畫面,朱高煦表情開朗,打心底為傅家兄弟的團聚而高興。 “這么久沒出來走動,快憋死我了!” 擁抱過后,看模樣二十五六的青年與傅忠放手,講述著自己這段時間的不容易。 與其相對的傅忠則是止不住的笑,什么都沒說,只是認真傾聽。 過了片刻,傅忠才打斷了對方,抬手示意朱高煦的同時,也對青年介紹道: “五弟,這是燕嫡次子煦,如今在府內與父親學習兵法?!?/br> 傅忠介紹的時候,青年也抬手對朱高煦作揖:“金吾后衛所鎮撫傅讓,參見殿下?!?/br> 傅讓對著朱高煦行禮作揖,朱高煦也抬手回禮。 見到二人相處不錯,傅忠也笑道:“我這弟弟之前隨我父親去北方時曾見過燕王殿下,也算相熟?!?/br> 傅忠的話算是為朱高煦解了惑,他還在想為什么傅讓被圈禁那么久,還會對姓朱的自己有好臉色,合著是自己老爹不知不覺打下的關系。 “走吧,先回府見爹?!?/br> “好!”傅忠轉身拍了拍傅讓,二人與朱高煦一起上了馬車,只是一刻鐘后便出現在了穎國公府的門口。 只不過不等三人進去,負責班值的羽林左衛庚字百戶官便走上前來作揖,不敢抬頭的對朱高煦解釋: “殿下,剛才都督府傳來軍令,讓您明日交回戌字百戶官的軍牌及甲胄,戌字百戶官由試百戶王儉擔任?!?/br> “……”朱高煦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說得愣了一下,旁邊的傅忠也反應過來,連忙解釋道: “剛才太高興忘記與你說,陛下讓你日后專心學習便可,班值的事情你就不用參與了?!?/br> 傅忠明面這么說,但實際上卻抓得朱高煦的手腕,十分用力。 顯然,有些東西不能當著面說出來,朱高煦也后知后覺的對百戶官回禮:“我知曉了,明日我會將軍籍牌及甲胄交回羽林左衛的,多謝提醒?!?/br> 話音落下,百戶官退后,朱高煦三人也走進了穎國公府內。 進了府內,傅忠還是沒有說什么,而是帶著傅讓和朱高煦去到了側院的演武場。 和往常一樣,頭發花白的傅友德依舊在這里揮舞兵器,鍛煉身體。 哪怕他看到傅讓出現,他也不為所動,而朱高煦三人則是站在一邊等候他。 大約過了一字的時間,傅友德才氣喘吁吁的停下了手中鐵槍,擦汗的同時也對傅讓和朱高煦交代道: “你們倆小子上臺來練練,讓我看看武藝落下沒?!?/br> “是……”朱高煦與傅讓先后作揖,隨后走上演武場。 由于是切磋,二人各自選了兩根丈二長棍,不過卻很快被傅友德叫停:“都給我拿出真本事來!” “額……”聽到這話,朱高煦和傅讓四目相對,面露幾分尷尬。 朱高煦知道自己的力氣,擔心傷到傅讓,因此選了一根重量很輕的木棍,傅讓則是看朱高煦太小,也選了不趁手的長棍。 在傅友德的這一嗓子下,二人紛紛換了木棍,選擇了旁邊的鐵棍。 不同的是,傅讓選了一根五斤重的短鐵棍,而朱高煦選了十二斤重的長鐵棍。僅重量,二人就相差一倍之多,這也讓傅讓明白了自家父親的話是為了保自己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