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節
如果說之前的地表溫度能達到四十度,現在七十度是沒問題的,水汽更高。 在房子里的人屬于蒸桑那了,如果有一盆涼的井水,再給德哈勃西一條手巾,他拿手巾蘸完涼水捂嘴和鼻子呼吸,可以當蒸汽養生。 可惜他沒有涼水,他在承受著熱、潮、悶等多種桑那感受。 其他部落的人看向朱富貴的時候,神色復雜。 至少他們明白,這人壞呀!有仇當場就報,絕對不拖延。 朱富貴根本不去憐憫別人,他納悶:“圖亞頡頭領,那個房子單獨一間,是用來作甚的?” 他想不通那個位置放個房子干啥,說是放哨,不對,說倉庫更不對,房子小,一個單間當倉庫? 關鍵周圍全是平地,什么都不種,莫非真的是專門拿來關押人的? “朱將軍,那里之前有很多房子,雨水多,就沖下來了,把其他的房子沖壞。 不能住了,咱們又沒工夫拆了它,就一直放著,去年沖的。 今年看不出來了,不然有痕跡,誰敢在那再蓋房子?萬一又沖了呢!” 圖亞頡自然了解情況,他的地盤,房子先放著,什么時候倒塌了再說。 “看樣子得瞧瞧是否有泥石流,山體塌方等方面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的。 后面是山的話,在山上種……不,要開田,從而引流。 需要知道泥土的情況,呃……隊伍一來,我會先問問,處理好了,是塊不錯的地?!?/br> 朱富貴一瞬間想了很多情況,卻又不敢篤定,還是問問憨憨吧! 第1215章 奴隸交換嘗試說 朱富貴跟著圖亞頡在部落中轉悠,整個部落聯盟的正常人口在三千余,加上奴隸,總數超過七千。 并不是所有女真人都擁有奴隸,奴隸的待遇也各有不同。 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奴隸中沒有老人,對于奴隸社會的人來說,老了的奴隸干不動活兒,留著浪費糧食。 通常會把干活少的奴隸賣掉,或者趕出去,任其自生自滅。 朱富貴已經知道這樣的情況,卻依舊心中難過,他在村子里接受的教育就不同。 下丘村向來與人為善,包括和其他村子之間的關系,哪怕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也沒有說在禮節上出問題的時候。 更無須說對別人怎樣的惡毒,把別人當牲口那樣使喚。 “圖亞頡頭領,你們這種情況叫奴隸制,奴隸屬于你們的私有財產,想殺便殺。 不過大明不允許如此,到時候你們的奴隸需要跟大明換牲口。 往后你們種地和拉車,就用大牲口,奴隸交給大明朝廷?!?/br> 朱富貴知道大明的政策,憨憨要求的,凡是有奴隸的,奴隸給換成牲口。 那些奴隸…… “你們……咱們大明要奴隸作甚?” 圖亞頡的思維中根本沒有養奴隸有什么不對的想法,越強大的部落奴隸越多。 奴隸有的是戰利品,有的則是用東西交換來的。 奴隸干活,然后給奴隸吃最不好的飯,好的自己吃,一代代的人都是這般過來的。 “放了,當成普通的百姓來對待,除去奴籍。 不止你們的奴隸,包括以后大明的戶籍方面,工匠、士兵、青樓的女子和男子、疍民…… 所有的人不再固定原來要做的事情,而是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覺得哪個事情賺錢多,那么就放棄原來的活計改行,包括行商?!?/br> 朱富貴把已經開始嘗試的事情說給圖亞頡聽,在應天府、寧國府先悄悄試行,太平府未參與。 所謂的試行就是百姓做事情的時候沒有人審查了,百姓們最初的時候并不清楚。 其實百姓始終偷摸干戶籍之外的事情,包括開假的路引,大家都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衙門現在人手不足,官員們剛剛經歷了戰爭,有漏洞,衙役會從中撈取一點好處。 前些年的時候,百姓們挑著自己家地里出產的東西進縣城賣,是要收稅的。 后來有人和朱元璋提過,朱元璋一想起自己小時候家里也會弄到東西去賣,很不容易,再交個稅,日子怎么過呀!便給免了。 免了農戶的稅,有的小商人也裝扮成農戶的樣子,總不可能隨身攜帶戶籍,丟了怎么辦? 出遠門才有路引,守城門的官兵與市場管理的衙役全知道,商人會給他們一點好處,他們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匠戶同樣,他們是要交稅的,鐵匠、木匠、瓦匠等工種。 關鍵他們交的稅比種地的百姓多,百姓種地必須種麻和桑樹,種桑樹用來養蠶,不種的和不養的人,得交更多的布帛與生絲。 寧國府和應天府沒有表面上說取消什么,只是在實際cao作上改變了。 所有縣城的所在,少了守門的人,隨便進出,小商人也一樣。大的商人,就是貨物多的不行,除非他們愿意螞蟻搬家,一天運一點東西,要么很多人,每人一次攜帶一點。 然后去問開店的商人,問他們的貨從什么地方進的,他們必須在進貨的時候就留賬報備,說不出來就由他們承擔那個稅錢。 匠戶以前是按照人頭收稅,天知道他們一天干多少活兒,有的匠人手藝好,收費高,無法收集數據。 如今匠戶不收錢,沒人到他們家要,他們以前也不會主動去衙門交。 百姓種地呢!同樣不管他們種啥,一般村子的里長要負責。 包括下丘村的朱宜長,他倒不是強制村子的哪一戶必須如何,別人生病了,或者是遇到其他情況了,整個村子的人一起幫忙。 縣里的人每年會派人到村子看情況,種了多少東西。 現在兩個府的人不看,尤其是不愿意種桑樹的人,養蠶麻煩。 最大的麻煩不在于留著成熟的蠶弄蠶寶寶,而是等著蠶寶寶逐漸長大后,需要大量的地方來喂。 放在外面,有天敵,好在現在還沒有矮化的桑樹,否則更難弄了。 大家更愿意種棉花和苧麻,這兩樣全能做衣服,只有繡工手藝好的人才愿意養蠶,她們能夠賺更多的錢。 關鍵她們除了這個,干任何其他的工作都沒這個賺錢。 兩個府的百姓逐漸發現情況,怎么這么松了?沒人管? 不用別人提醒,他們自己就開始努力尋找其他賺錢的途徑。 種地的百姓也跑到了縣城等地方賣小吃,正常來說不允許的。 下丘村的小吃區,就有大量有地的人家,他們正常種地,自己家的田地少,一部分人就嘗試著賣點吃食。 另外的人則是跑去下丘村的廠子工作,這個屬于常年的在職職工了,已經不種地了。 雖說有時候工廠給假,讓他們能夠回家去種地和收割,但他們不愿意回去??! 回去了沒工錢,這是計件的,沒有什么保底工資和全勤,你愿意來就來,不愿意不強求。 工作的時候有工作服,加上其他的餐飲、洗澡等。 朱富貴把兩個府的事情說給圖亞頡聽,告訴他大明以后都要變成那兩個府的樣子。 圖亞頡聽傻了,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那樣做不是亂了嗎?你說陛下專門讓其他地方的人跑到應天府去干活,給他們蓋了房子,租金很少。 每年又派人給他們送回去,再接回來,他們算是農戶,還是匠戶? 大家都去做那個事情,誰來種地?缺了某樣東西,到時候可不行??!” 圖亞頡能夠想到這方面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 “用錢來調整,絲綢少了,就提高絲綢的價錢,會有人愿意養蠶。 糧食少了……這個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地的人,就會種,他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家吃的糧食。 一個是市場自由調整,一個是通過數據的收集,進行行政調整?!?/br> 朱富貴舉例子說,說完發現圖亞頡一臉茫然之色。 第1216章 千里傳音捕魚多 圖亞頡聽不懂名詞,什么市場,啥行政? “就是讓人自己隨便做,叫市場經濟,另一個行政干預和以前一樣,讓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不過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行政干預是通過各地的情況了解,再以補貼和額外正稅來改變的。 讓別人做什么事情,一般情況下不是叫別人必須做,比如……” 朱富貴進行下名詞解釋,繼續舉例子。 行政干預種地,只要種了某種作物,交上來這個作物后,其他的作物就免征田賦。 現在需要紫蘇,交上來一百斤干的紫蘇葉,免收二十畝地的田賦。 若是種紫蘇的人多了,就不給這個補貼了,同時增加紫蘇的稅,愿意賣就交稅,不愿意賣自己留著吧! 通過此類的行政調整,來敢于市場經濟行為,以達到平衡大明物產的目的。 包括冶煉方面的,還要煤礦的開采,煤礦并不是一定全由官府來管。 有的露天礦,下面沒有多少煤,大規模開采不劃算,百姓自己愿意采就采了,注意安全就行,不給提供炸藥。 當很多百姓去采煤,而單獨生產的時候,煤炭價格官方壓下來。 百姓一看不行,不賺錢不說,反而耽誤了其他的事情,賠,他們自然就不干了。 “??!??!哦!對!呃……” 圖亞頡聽著不停地點頭,覺得有道理,突然想到個情況:“咱們朝廷怎么知道什么東西多,還是少?” “你猜我知道不知道大部隊在什么地方?還有咱們前軍其他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