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節
能不能發大水,要看降水量,基本上沒問題,除非是人為的,因為丘陵區儲水能力是最強的。 丘陵地形相對落差不大,植被多,土都是厚厚一層的,植物組成復雜,能夠把水留下。 剩下的水都是通過山澗的小溪、小河最終匯入渾河。 朱聞天的時候這里出過幾次事故,大水一沖,無數人失去生命,但是不允許提,信息封鎖,因為當時是上面的‘天’正好到這里,接著就…… 故此就不能說,否則豈不是說‘天’來了,帶來的是災害? 別看總是宣傳不要封建迷信,那是讓普通百姓別信,說叫別人不要信的人才最信。 其實那幾次真是人為的,為了經濟,賺錢,下大雨不放水,憋著,然后那些人根本不明白丘陵的儲水能力強,但超過臨界點后出水的能力也強。 眼下沒有水庫,更不存在什么漂流項目,這場大雨會洗滌掉許多東西,然后洗煤的地方黑水橫流。 只不過沒人在乎,有的官員不在乎是對其本身沒影響,比如蓋州縣的官員,自己跟過來學習而已。 朱聞天也無所謂,他的要求就是別死人,各個地方沖就沖了,煤炭本身其實不是污染物。 洗煤的地方,水一沖,煤泥全流出去了,流到河里、路邊、田間。 進去就進去吧!煤泥就是你種個種子下去,它能長起來,有的水洗煤的煤堆上,下過雨,都有小草出現。 一些土地里,需要用燒完煤的煤渣、煤灰來調整酸堿度,也就是肥田。 直接上一些煤,其實沒問題,別弄太多了,植物吸收起來慢,煤炭比煤渣難分解,但它會一點點分解,尤其是根莖植物,它們需要。 這些對很多人來說是知識,對朱聞天來講則是常識,下雨,下吧!史書上沒記載這邊現在有水災。 沒有記載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寫史書的人沒把災害寫進去,即當地的地理志,縣志什么無記載。 另一個則是死的人太少了,地方官員不重視,反正又不是大明人,死女真人看了后,行吧!別記了。 但大明不焚書坑儒,不是二世而亡的秦朝,對,只要焚書坑儒,必然二世而亡,這就是天命,不信看歷史! …… 下大雨,早上起來顯然不適合喝粥,豆漿也能喝,喝了也沒問題,大家體質好。 只是下丘村不會讓人單純地憑借體質來吃東西,那丟人了哦! 于是今天調整飲食,昨天晚上就感覺出來潮氣重,提前預備。 包子也不能吃,明明昨天晚上十九點的時候開始發面,半夜濕度計顯示濕度,包子不能包了。 發酵食品對胃影響特殊,有的時候能夠中和胃酸,有的時候又促進胃酸分泌。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下雨的時候氣壓低,空氣含氧量減少,但同時還能讓人加速呼吸,被動的,一加速呼吸,空氣濕度大,發現非常舒服,這就是陰天樂。 有人喜歡下雨天在外面溜達,感覺呼吸暢快,其實并不是,他只是呼吸頻率高了,然后濕氣大,那是一種亢奮狀態。最簡單的體驗方式是人隨意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連續深呼吸,最后迷糊了,在迷糊之前,身體會有輕微麻痹癥狀,醉氧了。 同一個麻痹癥狀可以同過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喊!使勁喊!不停地喊!然后迷糊了,缺氧了,喊的。 朱聞天對此非常了解,他不去賭別人的身體狀態,他給出穩定的餐飲安排。 所以要包包子的rou餡單獨給做成了餅,接著那個發了的面,去炸硬麻花,新和面烙死面的干面餅,夾烙好rou餡餅子吃。 有人認為自己不受氣候影響,那就有湯,rou餡汆的丸子湯。 “好吃,太好吃了,這丸子里咋有蘿卜絲?現在的季節有蘿卜嗎?!?/br> 老五朱橚越來越活潑,之前他的愁緒都在吳王的身份上,不要吳王。 一路走來,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解決了,他年歲小,不想女人,準確地說是不允許。 他生理上夠了,他府里的宮女自然是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但不行,下丘村告訴他不準,還給他專門用了藥,吃,大蜜丸的。 吃完藥,他就發現沒有感覺了。 既然在這方面沒有失去什么,就養精蓄銳,非?;钴S。 “大棚里的,你就在外面看,能看出什么?” 鈴兒又給這個弟弟盛碗丸子湯,朱橚愛吃。 “我沒進去,我嫌熱,你咋也不進去?抓一把香菜,蔥花也要?!?/br> 朱橚眼巴巴地看著鈴兒jiejie給弄東西,想起蔬菜大棚,那里面能悶死人。 “啥?”鈴兒扭頭看過來。 “香菜和蔥花都要?!敝鞓智那牡倪^又松開,顯得很緊張。 “之前呢?之前你說的?!扁弮河謫?。 朱橚深呼吸,左右看,有沒有人來救?憨憨哥呢?憨憨哥你看我一眼。 朱聞天:“……” 他覺得自己愧對朱元璋,好好的親王,就被鈴兒給欺負著,關鍵朱橚還很開心,就跟對親jiejie一樣,有委屈跟jiejie說,沒事兒的時候就讓jiejie收拾。 “天,下雨,壞了!嗯!嘿嘿嘿嘿……”朱聞天選擇幫一把。 “對對對,鈴兒姐,我想起來前面的話了,我說:哎呦我滴個天呀,終于下大雨嘍!這些日子可把咱給悶壞了。嘿嘿嘿嘿……” 朱橚一副解脫的樣子,笑著看憨憨哥,夠意思。 鈴兒抿嘴一笑:“好吧!你憨憨哥幫你,給你撈干的,一會兒下雨也悶熱的話,還要喝水,現在喝多了,肚子喝飽,口腔也覺得要喝水?!?/br> “里長,眼下是不是容易生???” 朱樉不在乎弟弟活躍的樣子,他自己本身就難受了,自己可是重點被照顧的,而且體質很好,為什么現在感覺必須使勁呼吸? 自己如此,其他人呢? 第1150章 燃燒充分箅子靈 大雨下著,空氣中的濕度增加,含氧量減少,所以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愿意推開窗戶,甚至打著傘到外面,用這種濕冷來刺激自己的呼吸。 大部分人并非有意識這樣做,只是覺得如此舒服,包括有人吹風扇的時候對著著風扇呼吸。 今天的大雨顯然讓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愈發少了,雨點砸到地上的時候形成一片的水霧。 “習慣就好,沒有氧氣的時候大家還是要生活的,西邊的高原,也能去打,當時唐朝用大量的當地人來攻打。在這邊……” 里長沒說人的問題,說起環境,東北的環境平時跟其他地方一樣,熱的話也能達到零上三十多度。 冷的時候零下三十多度,熱的時候好辦,冷的時候難熬,因為沒有暖氣。 火炕也不好弄,燒大土灶的火炕只能燒柴火,不能燒煤,灶是貼地的,燒煤的才能一直保持溫度。 一般情況下要看風,如果氣壓低,那么就不能壓爐子,壓爐子必須用煤泥打的煤坯來壓。 就是一大塊煤坯放到燃燒的煤炭上面,然后用爐渣把周圍的地方和上面蓋住,這樣煤坯就緩慢燃燒。 第二天早上的時候,那個煤坯有的還能透一透爐子后又燃燒起來,這是壓爐子壓得好的。 氣壓低的情況下,還如此壓煤坯,煤煙無法被煙囪給快速排出去,就在火炕上冒出來,那可是有一氧化碳的。 土灶不燒煤,因為沒有箅子,柴火直接往里湊,邊燒邊湊,需要一個工具,燒火棍。 燒火棍都是用很短時間的,拿它往里塞柴火,它本身就燃燒,一根燒火棍,基本上幾天就燒沒了。 這種土灶絕對不可以燒煤,煤炭的燃燒需要大量的空氣,不給架起來,那一氧化碳才多呢! 燒柴火不能壓灶,只能是晚上最后燒一次,然后火炕熱了,就停,誰都不敢讓柴火往來延伸著燒。 燒煤就需要一個鐵的箅子,煤炭在這個箅子上燃燒,下面通風,能夠盡量讓煤炭燃燒充分。 故此朱聞天的時候老北京就有一個職業,搖煤球,把廉價的煤泥加上水,在一個掛起來的簸箕里面搖,煤就給搖成一個個小球。 為什么要搖成球呢?正常打個煤坯不行嗎?打大塊的跟磚頭一樣的煤坯其實也行,但有個問題,燃燒不充分。 煤球互相之間挨著有空隙,這樣接觸空氣的面積增加,不容易讓人中炭毒,同時燃燒速度快,供熱也快。 當時的北京人口相對密集,而且都是身份高一點的人,他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中一氧化碳的概率小。 其實真正的好煤,不需要這個,露天礦出的煤塊,無須水洗,直接裝車拉到各家就行,煤就好到這種程度。 各自家里燒的時候,會看到哪個是矸子,挑出來扔一邊。 曾經有一段時間,這種撫順露天煤礦的煤,包括勝利礦、龍鳳礦、老虎臺礦等,專門供應政府部門和學校。 那時學校的老師都是用蠟紙來寫卷紙,然后印刷出來給學生考試,所以才有那首歌了: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 后來就沒人唱了,因為老師不允許唱,他們知道自己不陪這首歌。 眼下也沒人唱這個歌,大家吃完飯,就坐在那里等,等雨停了好出去。今天按照安排要到一些百姓家里看看對方的爐灶,不是爐灶修得好不好,連火炕的爐灶必須問一問,或者幫著通一下。 長時間燒柴火,柴火灰會掛在跟迷宮一樣的火炕下面的火道壁上,時間長了,掛得多了,就影響通風。 這個時候要用火力猛的燃燒物在土灶里燒,同時天氣得好,能夠快速吸煙。 一般用什么來當這個猛的燃燒物呢?就是油氈紙,這個好,一卷點燃,往灶里一塞,都能聽到呼呼的聲音,火沖,接著就聽到嘭的一聲。 聲音來自屋里,趕緊去看吧!火炕的炕磚被油氈紙的火力給頂起來,修吧!得修好幾天。 基本上就是炕頭,不是炕稍,炕稍絕對股不起來。 炕頭的火力達到什么程度呢?放一掛鞭在那里,噼里啪啦就響了。 這個是有人試過的,那個試的人就是……小時候想把鞭炮給熱一熱,結果…… …… “買箅子的多么?”朱樉沒看賬,他直接問,燒煤炭的箅子,只有百貨商店賣。 箅子有大中小型號的,有箅子就要有爐圈,一個個圈搭在一起,最后中間放一個圓的帶孔的鐵片。 如果掃一掃,再用水擦一擦,在上面能直接烙東西,不烙的話就把一壺水放在上面。 劉晟一聽,明白,回應:“咱這邊的百姓如今已經家家有箅子,都是專門砌的灶,這種灶還是……是下丘村出的吧?特別好用,尤其是連灶,中間都能阻隔?!?/br> 劉晟說著突然想起來下丘村的人在身邊,連灶就是下丘村給出的圖紙,一般是雙連,如果灶大一點呢就是三連。 不管一個灶連出多少,每一個連的都需要有個箅子,需要通風,灰也會吹過去。 箅子是金屬,以前這里元朝不允許有太多的金屬,不讓挖礦和冶煉,耕種也受限制。 如今這里的百姓家家有,證明可以更好地利用煤炭,夏天的時候,即如今,百姓不會跑屋子里面燒大灶,熱的。 所以在外面再弄一個土灶,燒柴火的,這樣倒不是為了節省煤,純粹是不好再繼續買箅子,挺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