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節
大明的水果不貴,不需要番茄,做出的罐頭和炒蛋比番茄的好吃。 軍用罐頭里的魚rou選最好的段,魚刺不要去掉,去了魚刺的罐頭是沒有靈魂的,針對鲅魚、沙丁魚。 不過大明這邊以鲅魚為主,鈴兒說的定遼都衛制作魚罐頭,那自然是營口鲅魚圈了,顧名思義! 賣商品的魚罐頭盡量多放番茄汁,然后說固體含量多少,如百分之五十五。 大明軍工魚罐頭,果泥僅僅只借個味兒,罐頭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得是魚rou。 軍工罐頭不在乎成本,固體物少了,將士們打仗的時候難道喝罐頭汁?他不頂餓呀! “好吃,這罐頭好!獼猴桃味兒的,魚rou塞很滿,絲毫不腥,這是最好的魚罐頭了吧?果然軍工品質?!?/br> 徐達臉上帶一絲歉意,之前他說話的時候耍心思了,結果鈴兒回應得非常直接。 打仗的時候講究兵不厭詐,平時接觸,看鈴兒這種樸實的丫頭,還算計,哎呀!怎么說呢!與欺負憨憨一樣,跟憨憨玩手段,還是人嗎? 徐達如是想著,很自然地看向憨憨,憨憨烤rou呢!烤野雞。 野雞是被修碼頭的聲音給吸引后跑來看熱鬧的,結果…… 野雞被穿成各種串兒,多留點rou的雞架也拿來烤。 這屬于生烤,必須多噴醋,否則非常腥,尤其是雞頭。 朱聞天慢悠悠烤著,今天要喝到很晚,他也不急,一邊烤一邊吃喝。 “這罐頭……多少錢一個?盒子拿啥做的?” 既然把罐頭拿出來,其他人也分一分,一個罐頭分給五個人。房大川嘗一口,好吃,魚rou怎么那么面?拿舌頭就能給弄碎了,魚刺也是酥的,貴不?不貴買幾個拿回村子給人看看。 “不賣,鍍錫鋼板不好做,想吃一樣口感和味道的魚容易,明天晌午用桃子給你做,先做桃子醬,其實有其他的果醬?!?/br> 鈴兒拒絕,這東西現在以軍隊為主。 正常軍隊帶東西,什么便宜選什么,炒面就是全麥面粉不放油在鍋里給炒熟了帶上,里面加點鹽,餓了抓一把吃。 有的帶著糧食走,還得現給米脫殼,再放水煮,煮好了把咸菜干拿出來嚼。 朱聞天覺得大明有錢了,將士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必須吃好的,營養均衡,不缺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等儲備完軍隊需要的,再用鍍錫鋼板裝東西放在百貨商店里賣。 海軍尤甚,茫茫大海上,儲備越足士氣越高。 房大川哦了一聲,打量旁邊桌子上放的空罐頭盒:“這玩意兒就是打開不容易,得用刀使勁切?!?/br> “沒辦法,村子不具備易拉罐的技術,即便能造,用在軍用罐頭上也不合適,不抗壓,變形就容易漏。用刀一點點扎吧!” 鈴兒表示無法改變,又想一想憨憨哥給出的設計:“咱們大明的軍士多帶一把多功能戰術軍刀就行。 以后做午餐rou罐頭,比吃其他的罐頭方便,里面不僅僅放淀粉和調味料,還有其他的好東西。 那個上面可以加個鑰匙,做的時候留出來一個位置卷鑰匙?!?/br> “好,好??!都好!”房大川不知道怎么接話,夸就對了。 其他人也不了解大明現在的罐頭制作技術,反正曉得了將士們以后會有更好的東西,之前打北元,可沒少花錢。 當時的罐頭用竹筒裝,里面粘一層油紙,還有rou松、果干果脯、蔥香菜胡蘿卜干。 打那一次仗花的錢,夠以前打五六次了,好在打贏了,而且大明戰死的人非常少。 鈴兒也不愿意多說跟尋常人無關的事情,她看向那邊吃餡餅的人:“往后大良村與巨良村的葫蘆種植要規?;?、技術化,改變各家利用閑置的土地種葫蘆的方式?!?/br> 為了讓鈴兒多與徐儀華和謝巧兒聊天,里長接過話:“兩村種葫蘆,以吃為主,以用為輔。 葫蘆適應性強,什么土地都能種。但想要高產,自然是肥沃的土地。 像家里園子的菜地,種葫蘆是最好的,只是大家舍不得種,多種點豇豆豈不是更好? 那么選擇平整的地,用水泥造柱子當架子,不需要鋼筋,竹筋即可。 下面的地里種點韭菜還湊合,陽光照不到的時候韭菜能長,不那么綠而已?!?/br> 里長說起葫蘆產業化的問題,既然要做,必須有投入,隊伍可以幫著把水泥柱子做出來。 百姓就不用自己找木頭搭架子,木頭用來搭橫的架子。 不想浪費地面的空間,不種韭菜,種點小蔥也沒問題,反正得上肥,否則誰都長不好。 第1111章 相冊震撼聊風月 聽到里長要大規模種植葫蘆,占用好的土地,涿州的同知關崇眉頭蹙一下。 “朱里長,實不相瞞,我有妾室,家本地的,就是巨良村,葫蘆想長好,可是很吃肥的,種完了葫蘆,以后再種別的可不好長?!?/br> 關崇一臉擔憂的神色,怕里長瞎指揮,萬一不行,誰還能找殿下的麻煩? 關乎許多百姓生計的問題,你扔一句話跑了,百姓餓死還不得自己這個同知承擔責任?哦!還有其他同僚。 “去取照片?!扁弮罕緛硇÷暩鷥蓚€好朋友聊天呢!見不上證明不行,吩咐人去拿東西。 不長時間,許多照片拿過來,一尺見方的,有相冊。送到官員們的面前,大家一人一冊看著。 有葫蘆的先給涿州的官員們,里面是下丘村種葫蘆的場面。 下丘村有育種基地,各種東西全種,環境不適合的單獨創造環境。 包括雪蓮都在低海拔試種,樹木類的種不了,得在云南、臺灣部分地區、瓊州、廣州才行。 那個需要以后安排人手,跑瓊州進行種植,規劃出一片地,那里山太多了,必須平山出地。 照片的事情官員們知道,過來的軍士有身份證明,直接上照片和鋼印的,想造假都造不了,沒那技術。 “哎呦咱滴個娘呀!你們村子種的東西怎么都長那么大?成片的黃瓜,又直又大,瞧著真喜人?!?/br> 下山村的房里長也拿到一冊,他看到了黃瓜種植基地,有人站在旁邊拿東西進行比較,非常直觀。 種植的黃瓜按照科學化管理,哪個地方差一點,該追肥就追肥,該打生物農藥就打生物農藥,化學農藥有,不用,量很少,要用也是給特殊的作物。 有人專門每天來回看、照料,這可不是為了吃,僅僅吃一部分,大部分要留種。 有的黃瓜成熟的時間就早一點,單獨標記,留下種子再種,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早熟品種。 早熟的未必最好,晚熟的也要,需求不同,早熟的黃瓜還沒等到時候就罷園了,晚熟的結的黃瓜多,罷園晚,正好再種其他的。 涿州的官員看到了一族葫蘆的照片,分大小。 大葫蘆放在地上,到人的腰位置,旁邊立個尺子,讓人知道多高。 這等規整的大葫蘆最適合背著外出,煮一下,把衣服和要用的東西裝進去,遇到河流的時候,把身上穿的衣服、鞋子也裝進去,抱著游過河,再穿上。 小葫蘆長得精致,一個個瞧差不多的樣子,文人墨客有的喜歡這樣的,在上面寫字、雕刻、繪畫。 要么就當成視頻,掛門上,給孩子戴上。 “憨憨哥,幫我熱一下雞頭,多噴醋?!?/br> 朱棣一個生烤雞頭吃半個,本來就是切開的穿一串兒,涼了,叫宮女給憨憨送去。 轉過頭他對官員們說:“知道何為規?;税??父皇給了下丘村幾十萬畝的地。 黃池河那里一部分,石臼湖那里一部分,應天府兩部分。 下丘村從地上沒賺錢,一直屬于維持收支平衡,大量的種子提供給朝廷,又分發各地。 下丘村讓你種什么你便種什么,種錯了,下丘村給兜底兒。并非賣不出去的兜底,乃試過了土壤沒問題,氣候也不應該有問題,偏偏產量低,下丘村補上少的錢。 再派人來專門研究為什么產量低,如何調整,要不換其他的作物種?!?/br> 朱棣針對同知關崇說的,你懷疑個甚???看到沒?下丘村種的葫蘆好!在這里種差了賠給百姓錢。 “殿下之言,令臣茅塞頓開。葫蘆種得真好!比臣妾室家種得好!” 關同知明白,放下心,下丘村怎么種的那么大的葫蘆?長得還規整,一個個的像模子里刻出來的一般。 胡里長用手在照片上面虛摸著,連塑料都不敢碰:“這葫蘆旋葫蘆條可惜嘍!” “就旋一部分吃,不吃怎么知道好不好?其他的等成熟了取種子。 既然咱們兩個村子種葫蘆,等留種子的出種子,送到南京一些,再從那邊拿下丘村的種子,換著種一部分,收集數據。 往后漸漸分出來不同地區的適應的作物,百姓只管種,調配歸下丘村?!?/br> 朱樉接過話,實際上他一直幫著調度,他最早接觸的下丘村,跟著干活,學了不少本事。 西安府戴枷的官員已經得到了懲罰,去了枷,繼續辦公,再不敢耍小心思了。 就藩的藩王或親王,其實不懂治理地方的,全指望其他人。 換成朱樉,他覺得自己就藩的時候要很累,官員的能力不足,要幫他們,每天抽出時間來批一下題本什么的。 遇到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的,發電報給下丘村問問。 “讓你們注意留不同的種子,哪怕產量低的種子也留,標記好! 到時候送到南京,再給下丘村種,在此產量低,說不定換個地方產量就高了呢! 喝酒喝酒,今天高興,不談公事,喝完了酒最后吃餡餅,給咱們準備的還未烙?!?/br> 晉王朱棡跟著說,北平府的官員怎么可以閑著?總不動會生銹的。 知府等人:“……” 來任務了,必須要記好了,不能弄假的數據,一個個要簽字落印的,從下到上,最后送過去。 出了問題一追責任便是一條線,民生之事造假,殺頭屬于輕的。 歌舞起,今天晚上的飯就聊這些閑話,該說風月了,比如節氣,現在剛入伏。 然后二伏的時候,正巧趕上節氣的大暑,現在還旱著呢! 立秋之前差六天是三伏,還是旱,或許到那時可能下雨,這么熱的天,百姓的防暑、作物的澆灌…… 故此,一直到吃上餡餅,官員們才從風月的話題中掙扎著活下來,餡餅真香! “餡餅真香!雖說與餃子是一個餡的,吃到嘴里的味道卻不同?!?/br> 房大川里長倒沒學,他聽著就迷糊,好在他之前被轉著拋上拋下去的吐過了,肚子里比較空,沒再吐。 老五朱橚好心解釋:“餃子是煮的,現在的餡餅用很多油來烙,油多當然香了,尤其是這種青菜餡的,換成牛rou大蔥餡,再多油烙,估計你……吃得更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