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節
鈴兒耳朵尖,扭頭:“麥麩做成膨化顆粒喂牲畜,面粉增濕后,混合高粱米做爆米花棒,給孩子們吃。 正常那些面粉不好吃,怎么做都不好吃,哪怕是發酵后烤面包。 唯獨膨化成爆米花棒,這個吃著甜,還不浪費,大人孩子全能吃?!?/br> “咱知道啦!你們那個弄棒子的東西能給咱村一個不?咱村以后做出來去賣?!?/br> 房大川順竿往上爬,要東西,不丟人,給就賺了,不給又沒啥生命危險。 “給你村兩臺,一臺壞了,拿到北平府的燕王府,那邊會有人想辦法換或修。 但你們賣這個需要交稅,十稅一,而且價格不準太高,把利潤控制在百分之三十。 依靠這套機器發家致富,會讓你們覺得太容易了,其實百分之三十已經能發家了?!?/br> 鈴兒答應了,她想看看一臺設備能夠給一個村子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包括人性方面的,不是所有的人突然間富裕了都能守住這份財,有人或許會迷失自我。 第1099章 嫁女后路旱亦歡 “再有不到一個月就立秋了?!蓖砩洗蠹页砸拔兜臅r候朱棣突然說了一句。 老五朱橚抬頭看天:“沒有月亮,立秋保證也沒有月亮?!?/br> “堅持堅持,前兩天下了一場小雨,立秋前應該會有大雨?!?/br> 里長不看天,三天后是臘月二十九,此刻上哪找月亮? 立秋農歷在六月二十二,說好的北平夏旱,進秋天夏季過去,再不下雨,種冬儲菜跟著缺水。 種冬小麥的地方需要提前翻耕,干旱的話耕不動,即便套牲口,牲口也發脾氣,累!不干了。 朱樉夾起片鹿rou:“野獸跟著缺水,多虧咱們幫著清理了一番,可惜這頭鹿了?!?/br> 官員們分到了部分鹿rou,知道這頭的鹿的來歷,被狼圍攻,護衛過去的時候已經救不活了,給它一個痛快。 缺水的情況下,食草動物的活動范圍增加,不然沒有青草吃,同時又要去尋找水源,食rou動物發現水源便守著,等其他動物過來的時候去狩獵。 如果水源地多,食草的東西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相對安全。 故此護衛們尋找水源地,在那里打食rou動物,食物動物少一點無關緊要,食草的多了,幾年的時間,食rou的東西數量也會上升。 打獵的獵戶借此機會獲得大量的資源,賺錢養家。 姜伍就帶著三個能走的孩子參與,喝奶的那個實在太小了,總不能抱著去。 姜伍家中的女兒跟父親學習狩獵技術,包括挖陷阱、下套子、射箭、分解獵物。 如果路途遠,那么打到獵物后就把骨頭和內臟、腦袋、蹄子拋棄,只選擇好的rou帶走。 按照姜伍的意思,將來女兒嫁了人,距離山不遠的話,或者山上的野豬會下來禍害莊稼,女兒能夠為家里獲得資源,并且保護莊稼。 誰能獲得更多的東西,誰在家里的地位就高,至少婆家不敢欺負。 太原的冬天冷,會下雪,山上有野雞、狍子,女兒去下個套子,第二天上山拎回家,就有rou吃了。 平時在家中與其他女人一樣,該干什么干什么,什么都不做,會挨打的。 在跟下丘村聊天的時候,姜伍說過,閨女嫁出去,盡量近一點,這樣他就去附近的山上把獵人小屋給收拾好,真需要女兒出手的那一天,至少安全。 里長答應姜伍,會送姜伍家幾套好工具,包括用石油做出來的繩子,若姜伍愿意幫衙門做事,即發現大蟲后組織圍捕,那么可以給他孩子一人一支燧發轉輪槍。 故此姜伍一參與狩獵便非常賣力氣,那槍他見到了,能夠連續攻擊,關鍵不費力氣。 弓箭用起來絕對比不上轉輪槍,除非能夠射出來連珠箭,他自己都不行。 “再有幾天,小鷹該出來了,姜大叔拿一只好好養,其實咱們要去的定遼都衛,那里有更好的鷹,或者說是隼,叫海冬青。 到時候看看有沒有機會弄幾只,海冬青屬于候鳥,與大雁一樣,深秋時向南遷徙。 既然能夠遷徙,說明小的已經羽翼豐滿,不好養,試著來吧!” 鈴兒看到姜伍家的閨女在那里拿著沒有子彈的轉輪槍不舍得放手,想到了鷹的事情。 殺了人家一只二飛,得給人家,女兒還未到出嫁的年歲,跟著學學。 真有機會弄到海冬青,送對方一直,熟悉熟悉,冬天的時候關起來,養兔子活竹鼠來喂,其他的季節養熟的海冬青自己能夠去捕獵。 鄰居養雞什么的……呃……“聽他們往來的人說過,那鷹很兇,其實想養只雕,又大又厲害!把槍放下,今天不是讓你開兩槍了么!你又沒打到東西?!?/br> 姜伍在不遠處把女兒手里的槍搶下來,不準玩兒了,說雕的事情。 他家人近水樓臺,有武器給練習,今天頭一次帶槍出去,女兒用的水連珠,開兩槍,都沒打到。 倒不是給她槍收走,是她就有兩次開槍的機會,護衛不可能等著她,她又沒有什么特殊的天賦,護衛的槍法是用子彈喂出來的。 “下次就行?!苯榈呐畠哼∪^揮舞一下,絲毫不氣餒。 “保證沒問題,那邊的野獸更多。吃菜,今天泡的時間短,用了不少調料也壓不住腥臊的味道?!?/br> 鈴兒支持,說起野味的處理,時間有限,打回來沒那么多工夫泡冷水,只好放大量的調料,并且安慰自己,野味就是這樣的。 蘸料都變了,改成韭菜花,這個取腥臊味兒最好,膻味也能去,反正朱聞天時候草原上的人愛吃。 官員們屬于無可無不可的那種,反正又不是他們做,下丘村做的菜從來都好吃。 若在這吃覺得不好,到別處更不用說。 …… 沒有月亮的夜晚,歌舞照常。 親王們不跟官員說話,與里長、徐達、趙耀閑聊。 官員們自己交頭接耳,說行政方面的事情,眾人知道機會難得,趁著隊伍在,互相間先商量商量,看有哪些難解決的問題。 這一趟跟著走,大家收獲不小,親眼看著地方經濟是如何cao作的。 而官員廉政的問題,沒人提,屬于正常范圍,誰不干凈,直接收拾。 護衛和工匠不喝酒,煮好的rou撈出來,上手撕,再蘸韭菜花吃。 真正的韭菜花,用韭菜開的花粉碎后和鹽制作的醬,并非拿韭菜剁成泥糊弄。 最好吃的是野生韭菜,草原上的多,隊伍里沒那個條件,有種的韭菜就行。 再過些時日,北平府的韭菜開花,就可以摘了做醬了,留種子的不碰。 想加快發酵速度,把野梨蛋子去了皮絞成泥,混合進去一點,不能放多了,又不是做腌制的辣白菜。 朱棣吃口烤野豬里脊的串兒:“估計百姓都在盼著立秋,好在提前準備,缺水的日子真難熬??!” “殿下,其實幫著摘紫蘇葉的百姓閑聊時說了,他們不在乎干旱,他們還很高興呢!” 過來給送烤豆干的宮女聽到朱棣的話,順便說一下。 她長得漂亮,服飾也好看,又學得對人親和,干活的時候與百姓一聊天,大小伙子瞬間承受不住,恨不能把自己家里的情況全說出來。 “為何?”朱棣已經猜到了答案,但還是問。 “因為朝廷報的事情準??!百姓還擔心不旱呢!旱了全放心了?!睂m女笑著回。 第1100章 打探消息產業連 百姓正如宮女所言那般,開心,不僅僅因為干旱,干旱只是確定了朝廷厲害,跟著陛下混錯不了。 北平府的百姓遠的地方也已經傳過去消息了,燕王跟著兄弟們到來,專門給北平府想辦法,正在四處溜達看情況。 軍士們使勁宣傳,甚至把下丘村都給捧上天了,在那山的那邊,江的那邊有一個下丘村…… 好再沒說什么畝產十萬斤,在麥田的麥子穗上打滾,一個大蘿卜二百來斤…… 房山縣縣城邊緣的位置,十二戶人家湊在一起吃飯,大家各自提供點菜,酒水由主家提供。 今天刻意選了好點的白酒,不是往水里兌了賣的那種,三十來度,算不錯了,大麥酒。 正常來說,大麥酒的度數低,大米酒度數高,酒頭能達到八十度,跟酒精似的。 勻一下后,大米酒的酒頭能有七十度,一般勾兌出來五十多度。 而大麥酒的酒頭才五十度,再勾兌下,三十度不錯了。 沒有玉米,否則玉米酒也能輕松上到六十多度,口感跟其他酒的口感還不一樣,喝一口感覺嗓子眼堵了塊棉花。 燈籠與火把都點著,最顯眼的位置放了一輛車把上系紅綢子的獨輪車。 “瞧瞧這做工,比老六刨的好多了,這圈是鋼的???呦呦呦!劉三哥,可舍不得推到路差的地方?!?/br> 有人看著車,小心地用手摸車圈,滿眼羨慕。 車推回來的時候用木頭轱轆,到家后換上鋼圈的,讓鄰居們觀賞,這轱轆估計不會推著用,要留著,留生銹…… 此人口中的劉三哥就是種紫蘇的大叔,姓劉,在附近同姓中排行老三,也不是很準,有人可能覺得自己是劉三。 車推回來,屬于家中的大件,守不住秘密,干脆扯四尺紅綢子,二尺一條,系在車把上。 風大的時候,家中女子當紗巾用,要么再于上面刺繡,弄兩個漂亮的手帕。 至于為何不用更適合刺繡的白綢子……那個代表不了喜慶,誰會扯兩條孝帶掛車上! 就像買手帕一樣,之前是沒有賣黑手帕的,后來才有,黑手帕那一塊,正好適合縫在胳膊袖子上,如果是為隔代長輩戴的,加一個紅色的小塊。 此刻十二戶人家是關系最好的,包括能借獨輪車的那家,這家人有一絲高興,又有一點失落。 終于不用再為借不借車為難了,畢竟用的時候都是大家忙的時候,平時無所謂,隨便推。 劉家多了輛獨輪車,便少借一家,自己家輕松。 同時又因為別人有了車,不管自己家借了,自己家對別人的用處似乎變小了。 “劉三叔,咱家用車的時候,能借嗎?” 旁邊有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眼就喜歡上這輛獨輪車了,推出去給別人瞧見,可是很威風的。 “瞎說話,這車怎能借?燕王殿下賜給劉三哥的,旁人推了要抓起來殺頭的?!?/br> 孩子的母親拍兒子一下,什么你都想借,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