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節
他沒忘了野生的口感和味道更好一些,一般人分不出來,除非總吃的才明白。 人工的以后規模大了,便宜,尋常人能夠吃得起。 他這一說,官員們繼續吃竹蓀釀,想分辨一下。 結果吃完,大家互相看看,感覺和曾經吃過的野生的一樣??! “是不是吃不出來?因為這些咱們帶的都是選好的,壁比較厚,吃著rourou的。 其實野生的少,即便一些東西含量高一點,種植的天天吃,必然比野生的強。 本王看咱這邊的窯洞就適合種,等把磚瓦房蓋好,拿窯洞換,在那里種植菌類?!?/br> 朱棡知道大家嘗了后的感覺,順便解決下將來廢窯洞的利用問題。 第934章 黃泥儲水無問題 朱棡在那說,官員們愣愣地聽著,他們的所學,一時跟不上節奏。 各種蘑菇和竹蓀、銀耳居然全能種,現在晉王殿下居然想著把百姓從窯洞里遷出來,利用那個窯洞來種。 需要燒多少磚瓦?看樣子之后需要大量的磚窯,好在本地的黏土多,燒瓷器需要釉,燒磚瓦不用。 里長點頭表示支持,就他出的主意,準確地說是憨憨正常cao作,窯洞利用起來,如此便不容易壞。 里長咽下嘴里的竹蓀釀:“磚瓦房可以盤炕,用磚頭,比窯洞里的土炕好多了,只要煙囪做好,便不容易中炭毒。 以前沒有個誰來管百姓具體如何生活,百姓只能找些個枯樹枝、干草來燒火。 眼下有了組織,咱本地啥都缺,就是不缺煤,守著那么多的煤,百姓還能挨凍,說明有人覺得錢更重要。 洗煤的煤泥,送給百姓,大家正好混合些黃泥就給做成蜂窩煤了,有了孔就好燒,比搖煤球強。 若是一個村子,專門留打更的人,他們還能順便幫著看看風。 晚上在爐子里壓煤坯,大塊的煤坯壓上去,周圍用爐灰封住,不讓透風,緩慢燃燒。 風向不好,氣壓變幻,慢慢倒煙,必然中炭毒,打更的人住的地方加個同樣的灶,一倒煙就把大家喊起來看看爐子?!?/br> 官員們紛紛點頭,覺得可以,中炭毒每年都要死人的,就沒人考慮專門派人來看守。 總覺得一個村子一年死上幾個人,運氣不好,運氣好的,十年八年也不見出事兒。 同時打更干什么?村子里不需要打更人,晚上睡覺,早上醒來,只有縣城才用人吆喝。 既然要從窯洞搬出來,住窯洞的許多人家是沒有地的,或者只有一小片地。 地不能離家太遠,離家近的話,看看窯洞是什么土就知道地里是什么土了,那黃土還能長莊稼? 如此把一片地方住窯洞的百姓跟另一片,或者再加幾片的百姓歸攏到一起,房子多了,需要打更的,也需要看煙的。 之后就讓這些百姓干活,燒磚瓦行、幫著種蘑菇也可以、或者挖煤洗煤,都不是問題。 “朱里長想得真周全,臣……本官……我有一事想問問,不知…… 朱里長你看啊,有的地方吧放羊,山羊朱里長你知道哈?它吃草刨根。 小樹遇到山羊,山羊會把下面的樹皮全啃掉,一般的樹就死了。 沒有山羊還不行,祖祖輩輩指望著山羊產奶喝奶賣錢,也不用種什么東西,天天放羊就可以了。 就怕遇到干旱的時候,里長你說干旱的日子,在黃土上面種啥合適?” 太原縣的知縣王仕童終于找到機會幫著百姓問,其實這個不是晉祠鎮的百姓要問,晉祠鎮都能種水稻,上哪找那許多的黃土? 是晉祠鎮有從更北面的窯洞嫁過來的人問,從那嫁到這邊,就算是女人享福了,挨男人打都不回去。 一般住窯洞的嫁過來,都是為了過好日子,再給家里弄點錢,尤其是有兄弟的,這樣兄弟就可以拿出一些彩禮了。 嫁過來的女人跟著一起干活,有時被男人打,就自己偷偷抹眼淚。好在晉祠鎮的文化傳承好,有各種寺廟觀,百姓也受熏陶,為難兒媳婦的公婆少,打媳婦兒男人也少。 于是女子跟著一起吃飯,聽里長說提要求,便幫家里提,萬一成了呢! 朱棡和里長一提窯洞,知縣王仕童想到了,趕緊問。 里長絲毫不認為有人為難他,他看著王知縣:“本地與和林那邊的草原聯動,需要有個牲畜中轉飼養場。 正常來說窯洞的周圍有槐樹、荊條、其他的草,并不是寸草不生,終歸有降雨的。 即便大漠所在,冬天也能見到雪,戈壁的位置生長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 像結縷草、高羊茅就沒問題,不過高羊茅生長得短,用來當草坪還行,不能當飼料。 結縷草是多年生的,像紫花地丁,不過那里不能種紫花地丁,氣候不好,不利于其生長。 最好養活的則是早熟禾,配合槐樹與荊條,再用草木灰混合些東西,弄幾塊地種大豆,慢慢就養出來一片好地。 夏天雨水落下,咱們收集起來,挖坑,旁邊弄小溝,雨水順著小溝進坑里,坑上面遮擋東西使起干得慢。 條件適合了,再養蜜蜂,受寫槐花蜜,做大蜜丸與水蜜丸,照著來吧!” 說完,里長繼續吃飯,習慣了,只要跟著親王們出來,保證就是一堆問題等著,否則人家為何叫自己隨同? 官員們聽著前面的,還非常認同,著里長說挖坑儲水,大家心中有了一絲動搖,這個下丘村真的那么厲害? “朱里長,其他的都不錯,該種便種,該養則養,就是挖坑把水保存。 可能南京那里沒有多少黃泥,其實黃泥的地,它會滲水,滲得比其他地慢而已。 與其挖坑,還不如繼續往深了挖,挖出井來,你說是不是?” 典史關晁盡量委婉地說出反對的話,挖坑留不住水。 這次不用里長開口,朱樉接過話:“挖完坑,往里鋪油氈紙,咱那邊要建石化工廠,到時候瀝青很多,做成油氈紙送過來。 油氈紙用來防水的,把坑里面鋪好油氈紙,一滴誰都別想滲出去。 等燒出來水泥,用水泥先抹一遍,再加上油氈紙,一個個大池子就有了。 井是要打的,看地下水層多深,超過兩丈半就應該采用轆轆,否則用壓力井,不能等到三丈,那樣壓力井壓著太費勁?!?/br> “二哥說得對,有油氈紙,我覺得咱們太原府也能從河那邊弄點石油過來蒸餾、提煉。 到時候咱就有好東西了,護守霜和蠟燭跟白給的一樣,還能點煤油燈。 先發個電報,叫南京那里送油氈紙過來,二哥的地方建廠子今年甭指望了?!?/br> 朱棡直接采取行動,現在就要找人挖坑,從南京的工業區把油氈紙輸送到此,等夏季下大雨,正好把水儲備上。 只要坑夠大,就不怕里面的水不能喂牲口與澆地,實在不行往里撒點石灰,生石灰比較方便,熟石灰也沒問題,反正里面不養東西。 第935章 防水神器情難舍 “油氈紙是什么?”好幾個官員加里長一同問,心有靈犀的那種。 “隊伍里有,去幾個人,取兩卷子過來?!?/br> 朱棣吩咐,出去的人自然是燕王府的護衛。 “先吃,吃完再看,不然這頓飯要吃到晌午?!?/br> 里長催促,一會兒還要去轉,別把時間耽誤在早飯上。 大家低頭往嘴里扒拉食物,朱聞天面前是一個大盆,他拿的筷子比別人長一截。 別人吃完,他也吃完,拍拍肚子,可以,七分飽,不能吃太多,中午還有一頓呢! “憨憨以前跟著咱們受了不少苦,每天都吃不飽?!崩镩L看著想起了曾經。 “吃,活,沒錯,嗯嗯!嘿嘿嘿嘿……”朱聞天笑著回應。 油氈紙之前送來,開始讓官員們看是如何防水,剪下來一塊,圍成個碗的樣子,用明火烤一烤,黏合住。 接著往碗里倒水,水就一直不滲。 再把其他的油氈紙挖個小坑鋪里,同樣明火加熱黏合,向坑里抽水,放那不管,午飯回來看。 “明火需要控制,今天用的是噴燈,汽油噴燈,汽油太多了,又不好當燈用,拿來燒最合適,火控制不好的話……” 朱棡手上托兩個大杏子,給官員們講油氈紙的問題。 旁邊有人配合著用噴燈把幾小片油氈紙給點燃,油氈紙一邊燃燒一邊往下滴黑色的東西,即瀝青。 里長等朱棡說完,補充:“這個油氈紙還能通火炕,盤的炕里面的灰多了,用油氈紙燒爐灶,火大,就把炕洞里的灰給吹出去。 記得不可以放太多,否則坑會被頂起來,某一個位置就鼓包了,尤其是炕頭。 蓋房子為了防水,上面是人字形,房梁的架子就那么打的。 有了油氈紙和水泥,再蓋房子,上面是平的,下丘村便如此,可以在上面晾曬東西,走路也行,各個房子有木板連接。 只是怕人不小心掉下去,村子里連接的地方兩邊有欄桿,總跑船的人不怕,走跳板走習慣了?!?/br> 另有人取來一條魚,草魚,放在地上,點燃的油氈紙往上滴瀝青,大家眼看著掉落的瀝青在魚身上燙出個坑,使勁抖落那魚身上的瀝青也下不去。 官員與里長們明白了,這東西比柴火和煤嚇人,碰到人身上就燒個大疤痕,關鍵還弄不下去。 “這不就是宋朝的猛火油嘛!守城時從上澆落,無人可擋?!?/br> 同知柴殊想起了史書上的記載,宋朝的時候用這東西守城才厲害呢! “沒用,打仗打得是人,人不行,武器再好也是廢的,敵人一沖鋒,自己就怕了,轉身便跑,那還打什么?” 朱棣不認為武器好就能打勝仗,大明確實是占了武器的便宜,但前提是將士們敢拼。 雙方同樣不怕死,才是體現武器優勢的時候。 現在大明軍隊依舊練軍陣、練弓箭、長矛、大刀、盾牌,加上正常的槍的射擊、拼刺刀。 保證在火器不能使用的情況下,軍隊還是可以正常戰斗,子彈打光了就不殺敵了? “燕王殿下說得是,咱大明能夠打敗北元,皆賴陛下用兵有方,將領指揮若定,軍士忘死拼殺?!?/br> 柴殊連忙附和,他覺得確實如此,不然自己一方怎么會死人?說明敵人還有機會殺傷自己的將士。 朱樉看向里長:“再加上后勤源源不斷,沒辦法,父皇賺到的錢多,前方將士吃罐頭、rou松、干制蔬菜。 并且有酒精、縫合針線、望遠鏡、放很多油的炒面、綁腿綁帶、脫脂藥棉、紗布。你們怕是不知道錢從何來?下丘村把自己賺錢的東西給了父皇,又讓父皇與夷人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