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節
向下是河北,旁邊也是河北與天津,包括東邊的唐山。 北平有小平原,有密云水庫,好地方,兵家必爭。 朱棡不曉得這種事情,他就想快點走,因為他是吳王,從這里上岸,按照之前太子朱標的路線,就是他父皇的老家,那個誰…… 哦!李善長還在這呢! 朱棡就不想要這個地方,什么破封地,一群父皇的老臣家鄉,自己過來當孫子? “殿下莫急,先吃飯,殿下的護衛炒大鍋飯很厲害呢!” 里長知道這個孩子的情況,憨憨說可以換一個地方當封地,因為凡是帝王出生地的所在,其實最后都不怎么好,尤其是自己打天下的那種地方。 許多人曾經對生活過的地方的人與物有心理陰影,被欺負等,所以不會讓那邊的人好過。 朱元璋要建中都鳳陽,其實說白了就是對自己家鄉的人一種老子回來了的意思,當初你們…… 第878章 加急行軍精料養 包括太子府在內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五個府護衛都屬于全能型護衛,他們都會炒大鍋飯,也能顛大勺。 里長說的,學會炒菜,將來哪怕不當護衛了,年歲大離開,也能開個館子什么的過著好日子。 何況這技術不保密,傳給兒女,兒女又多一技之長。 不信去看看在朝天宮街道擺攤的攤子,哪個賺得少?一天下來,手藝好的能賺二百文。 干力氣活兒的,那種不需要太多技巧的,一天累死累活的才賺三十文,還是在南京,換到更偏遠的地方,一天十文都是好的。 護衛們覺得有道理,包括宮女和太監也認為應該學,就怕別人都會,自己不會,然后被淘汰。 很快隊伍的人把飯菜做出來,一部分先吃,其他的繼續整理東西,再輪換。 今天就住在長江的北岸,有人提前往前走,拿著寶鈔去購買路上需要的食物和草料。 “這個方法好,一萬五千人只是趕路,用不著太多的糧食,就地在縣城購買即可?!?/br> 老二朱樉吃完飯在坐在那里吃水果,再有幾天就立夏,水果不會缺。 他在說著此次隊伍采取的策略,邊走邊買,不額外從應天府調動輜重。 不過大家身上隨時攜帶著能吃上半個月的食物,避免出現意外。 老三朱棡跟著說:“主要是上回長兄和二哥跟著下丘村的隊伍過來,一路幫著百姓把地里的產量增加,百姓有多余的糧食。 糧食有,就有給馬騾吃的草料,它們很愛吃麩子,麩子是好東西,能塞枕頭,也能……吃! 聽說有的地方百姓就吃麩子,不好吃,割嗓子,跟別的面混合也不行,真不容易?!?/br> 他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在打仗,小,不可能給他吃糠咽菜。 等他年歲大一點的時候,朱元璋地盤大,還能苦了他?故此他一直生活得不錯。 大明建國的時候他才十歲,現在十六歲,要不是下丘村專門給他做東西吃,他都不知道麩子是什么口感。 即便現在許多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過了,依舊還有更多的地方百姓需要吃一些麩子。 現在百姓吃麥麩可不是朱聞天時候那種什么吃粗糧好的時候,人家吃麥麩,搭配一堆東西,牛奶了、雞蛋了、糖、蜂蜜…… 大明百姓若是有這些東西,為啥還要吃麩子?拿去換成白面不香嗎? “三弟放心,咱到了太原府就好了?!?/br> 朱樉擔心這個弟弟著急,趕緊保證。 關鍵弟弟說的沒錯,從現在開始,一路上的百姓能夠提供后勤,別說一萬五千人的隊伍,即便三萬也輕松。 這兩年多,之前的百姓家中有不少余糧,不挨餓了,尤其是養的家禽和豬數量增加。 肚子里有油水,對糧食的吸收率就高,沒有油水,很多吃下去的東西只吸收一小部分就出去了。 吃rou確實省糧,吃植物油多也省,就這么個原理。 朱橚這個最小的老五根本不關心路上的補給,他就不想在鳳陽多呆,反感。 “通過鳳陽要走幾天?”朱橚看向里長。 “陛下,一天就走出你的封地,封地范圍不算太大,直線行走,中途不休息,大牲口賣力,就過去了?!崩镩L沒有辦法,他還未幫著說,難以跟朱元璋開口。 按照憨憨說的,從太子到朱橚,五個人都是陛下與馬皇后所生。 太子坐鎮京都,努力培養,老二老三老四頂在北元那邊的一線,老五要留在身邊,萬一所有的人都完了,老五算是個最后的交代。 當然,最開始封王的時候,考慮到太子沒有兒子的問題,太子有了兒子,老五就不用承擔太多的責任。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朱橚確實不應該繼續當吳王,要換個地方,比如杭州府?或者給弄到東北去? 朱橚卻搖搖頭:“還是不要那么趕,會累到牲口,人也受不了,走個三天的就成?!?/br> “依殿下所言,咱們盡量加快?!崩镩L附和。 當天晚上,眾人在營地睡了個不怎么安穩的覺,早上起來隨便吃點東西就繼續趕路。 剛剛出來,大家的體力好,于是像急行軍一樣,噌噌噌,在立夏這天穿過了鳳陽。 一共四百多里,中間還路過了滁州,走五天,一天八十里,有大牲口在的情況下,確實有一點累。 隊伍中的人需要用腳來走,輪換著騎大牲口,否則一天一個馬拉松,不行。 當然,按照平時的營養供給,以及訓練的強度,四個府的護衛可以強行軍走出來這個路,甚至更快,打綁腿拼了。 工匠們也沒問題,宮女和太監就難承受了,他們需要乘車、騎馬。 隊伍在過了鳳陽一點位置的懷遠休息,朱橚一臉笑容,親自給三個哥哥切水果。 “趕路快,但看到的情況確實好,他們養魚、養鴨子,剛網上來的梅鲌魚鮮?!?/br> 朱橚沒在鳳陽呆多長時間,高興,這時才提起之前耗費朱標不少時間幫著當地百姓做的事情的成果。 百姓們沿途送東西,提前知道的,不會停留多長時間,百姓就帶著吃食等在路邊。 看見隊伍跪在那里拜見,地方官員都沒機會多說幾句話。 東西全收了,同時也回禮,就是寶鈔,但不是直接送,送的話百姓不要,以訂購東西的名義給百姓。 比如說需要多少雞,讓百姓幫著養,到時候有人過來收,這錢先支付。 百姓一看是正常的買賣,便高興起來,收下寶鈔,他們愿意要寶鈔,寶鈔拿出來的數量還是不夠多,許多人手上沒有多少。 “可沒少花錢?!崩先鞐炍⑽u頭,他其實想仔細感受下當地的發展,結果為了弟弟,不得不走馬觀花。 牲口想要如此趕路,必須喂好的,包括炒好的黃豆碾成粉,給生雞蛋吃,還有膨化糧。 好在現在草長得茂盛,加上草和麥麩,牲口們體力充沛,就這樣沖過來了。 東西好,全是錢買的。 “如此也不錯,節省時間,到時候就有更多的工夫在太原府看情況?!?/br> 老二朱樉見三弟遺憾,提起叫對方開心的事情,咱們早點去,你的封地才好安排。 第879章 資金傾斜地方建 實際上隊伍還是在鳳陽,不過不是狹義上的鳳陽縣,也就是朱元璋的那個地方。 廣義上的鳳陽府很大,只是到現在也沒怎么修,停在那里了。 大部分的力量先修南京的皇城,多余的力量那不是在工業區嘛! 朱元璋如今對鳳陽已經沒有什么心思了,等著其他的地方安排妥當,有了閑錢,再回頭把鳳陽好好修修。 那時修完的,必然比歷史的還要好,用途自然是幫著當地發展。 這是朱聞天跟里長說的,要發展,那里的懷遠旁邊的蚌埠,有一段時間特別落后,村子里買個東西,快遞都不給送,需要自己乘公交車去縣城。 山多,路不好走,說白了就是曾經的官員沒能力,遇到一個好的地方官員,那么發展速度就快。 朱聞天不覺得哪里難,朝廷重視,資源傾斜,正好是淮河的區域,守著如此一條河,經濟上不去,那官…… 直到后來,官換了一批又一批,才開始慢慢變好。 整個鳳陽府的資源豐富,尤其是藥材,加上水利便利,蒸汽機小船往來不受限制,正好能夠為大明提供更多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官員們聽話,不然真殺呀! 殺得多了,官不夠用了,戴枷辦公,這樣有個好處,干好了,等著接替的官員來了,就不殺頭,而改成流放。 不殺絕對不行,一看撈很多錢,才判幾年,而且大家都撈,被逮到是運氣不好,站錯隊了,不是真因為腐敗。 那就完了,地方上不給錢就發展不了,給錢就貪,甚至是不給錢的情況下,出賣后來的財政收入借錢也要貪。 “咱們下一步去哪?”朱橚年歲還是小,反正他開心了,開始考慮行進的路線問題。 “殿下,走蒙城,然后到亳州,再到商丘,接著是開封,洛陽。 這回咱們不去寶豐縣,那里產煤的,汝州就是有汝瓷的,殿下的府中有許多。 殿下喜歡看藍天的顏色,專門燒了送去的,殿下不要往外賣,影響市場就行?!?/br> 里長介紹一下路線,跟上回不同,上次必須得去看產七水硫酸鎂的地方。 那是平頂山,有大煤礦的,順便就把汝瓷又燒出來了,目前賣得很好,控制產量,大明內部也賣,更出口。 東西值錢與否在于珍惜程度,加上宣傳,說這個汝瓷的雨過天青云破處的美怎樣怎樣,別人就接受了。 “沒賣,咱又不缺錢,咱也有合伙的買賣呢!以前覺得賺錢難,指望父皇給錢養府里的人。 母后也會補貼一些,主要是沒錢,大家都沒錢,給也不給了太多,咱賞賜給別人的也就少了。 自從村子過來,咱不愁錢的事情,洛陽那里的洛水,聽大家說,跟商人合作紡織,能看到吧?” 朱橚說起錢的時候很隨意,有錢,下丘村給他一成的利,那一成就夠了,下丘村自己同樣是一成,八成在朱元璋手里。 他年歲小,就喜歡晴朗的天氣,望天,天藍藍的,燒秸稈殺蟲子病菌,順便變成肥料,并未污染空氣。 就跟早上起來的南京城炊煙裊裊一樣,當太陽升起,百姓吃完飯,依舊碧空如洗,做飯的煙像消失了一般。 正如眼下的淮河邊,水是清澈的,倒映著天上的流云,坐在那里看,可以發呆好長時間,心放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