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節
大明不行,大明的一文不是一銀元,一銀元相當于三分之二兩銀子,二十六點多克,明朝的一兩銀子三十七點多克。 現在明朝一兩銀子等于一千文,早就細分了,不過用的是銅錢,根本不等值,銅也少。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尤其是糧食價格的定位,必須有更小的面值貨幣。 一文錢哪怕買半斤大米,它蒸出來的可不是半斤,看新米還是陳米,然后一碗米飯一文錢?百姓不愿意接受。 一份盒飯才三文錢,有菜有湯有咸菜,窮??!不同意讓你賣飯的有那么高的利潤。 那么三角錢一碗秈米,五角錢一碗粳米就好多了。 還有自己家沒有地種菜,南京城里想做個黃瓜片雞蛋湯,一根黃瓜夠用,多少錢?一文錢?唾你一臉。 貨幣就是如此,等以后…… 朱聞天認為大明以后也要有角錢,甚至是可以出現分錢,因為技術繼續提升,生產力更高,畝產都增加了,對外貿易中始終貿易順差,那么大明百姓的生活物資就便宜。 像他那個時候發達國家一樣,發展中國家一雙皮鞋賣其貨幣的三百元,到發達國家其貨幣的十元。發達國家的一元是發展中國家的七元。 即,發達國家用發展中國家的七十元就買到發展中國家的三百元的皮鞋。 同時發展中國家的人一個月平均賺三千元,發達國家一個月也賺三千元,卻是各自的貨幣。 那么發達國家一個月賺的錢折合成發展中國家是兩萬一千元,七十元的鞋便宜不? 發展中國家的人一個月的收入買十雙皮鞋,發達國家的買三百雙,三十倍的差價。 大明以后也是如此,所以那時需要分的單位寶鈔,一分、二分、五分。 因為外面的與大明的技術差距可比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差距大多了,幾年后,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距離。 技術最好的地方連火繩槍還未出現,拿什么跟用迫擊炮的大明來爭? 朱元璋不知道旁邊一臉憨笑的憨憨滿肚子特殊思想,他只覺得安心,有高人在太好啦! “宜長,咱村子還得擴大地方不?東邊有山,爬山玩兒?” 朱元璋想繼續給劃地盤,給別人那給了就是給了,沒什么收獲,最多是穩定別人的心,忠誠都不敢保證。 給下丘村不一樣,下丘村不提忠誠,只要有地方就會想辦法利用起來。 給他們一塊地,他們立即拿來當種子基地和種畜農場,為大明提供植物種子和動物種子。 給他們一個池塘,那么會養各種東西,包括之后隨便吃不會被毒死的鲀。 給出去的東西,人家立即反饋回來,更多的好處變成了宮中和大明的,村子不需要太多的現金。 就比如…… “玲兒,你頭上戴的什么?”朱元璋要給山,不等里長回應,發現小丫頭玲兒的腦袋上晃過來一片光。 “玻璃的發卡陛下?!毙⊙绢^掏兜,拿出來兩個鐵發夾,把發卡的地方給替換下來,發夾細,就是黑的,發卡有裝飾品,寬。 朱元璋接到手上,抬起來仔細瞅,換著角度:“這是玻璃?咋這么漂亮?” 他覺得太神奇了,隨著角度與光線改變,顏色也開始變幻。 “切面多,然后光的折射與衍射也多,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不過比不上金剛石做的,這個便宜,成本一文錢吧?估計一文也沒有?!?/br> 小丫頭絲毫不急,不怕陛下把東西搶走,這個是自己在實驗室跟憨憨哥學著做的,大家都能做,好簡單。 “不能賣,這技術不能拿出來賣,先給咱宮里的人做,然后咱去與夷人換,老天爺呀!咋弄的?” 朱元璋被發卡上的一排玻璃給迷住了,他都不知道玻璃的遠遠比不上鉆石的。 他又看了看,遞回去:“好看,幫咱宮里做,鑲嵌上的哈?多做些這樣的能鑲嵌的玻璃?!?/br> “好噠!”小丫頭接回來,又重新別上,把兩個小的抽出,放進兜里。 “那兩個是什么?”朱元璋很自然地問。 “今年準備放到百貨商店賣的一字小發卡,鐵的,黑色的漆,便宜,一文錢十個,可以用很長時間?!?/br> 小搖頭又掏出來幾個,放到朱元璋手里。 第822章 傳承為重千古恨 小丫頭拿出來的就是朱聞天時候的老式一字發卡,卡在紙殼上賣的黑色小發卡,一板一板賣。 現在女子盤頭用技巧,然后拿簪子就能別住,一根不夠就兩根,要么三根,看什么發型。 沒有步搖就用平簪,沒有金銀和銅就用木簪。 步搖就是帶穗的釵,一走起來那穗就晃來晃去,看著像女子也跟著輕輕扭動一樣,美! 正如裹小腳一樣,走路美,不適合干活,現在不允許裹小腳,但允許戴步搖。 百姓人家的女子沒有錢買,又耽誤干活怎么辦?下丘村有辦法,給你們小發卡,一文錢十個,換成寶鈔買,多給兩個。 這可不是鐵片子,這是鋼,冶煉行業技術爆發就是如此牛逼,曾經一根針都小心著用,如今成套賣,好便宜的。 那么與夷人交易,夷人沒有這個技術,就用劣質的鐵來換,一斤鐵換一個細的發卡。 那一斤鐵他們用木炭來煉,要費很長時間和很多木炭,結果只能換一根一文錢能買十個的發卡。 這斤劣質鐵到大明,送去平爐煉鋼,生產出來一大堆的發卡。 至于用處理鉆石方法處理玻璃的那種多切面飾品,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換,一文錢成本不到的東西,你用十貫錢買你還覺得賺到了。 所以技術要封鎖,不然怎么欺負人? 朱聞天懂,對外面夷人不要講仁義,否則自己吃虧,那些玩意兒適用于叢林法則。 它們那個不叫文明,只是文字記載和歷史延續,別褻瀆‘文明’二字。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華夏與敵人發動戰爭,勝利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保留對方的典籍,然后把對方的學者保護起來。 而夷人則是想盡辦法毀掉原來地方的文字和語言,給徹底滅絕。 比如唐朝滅了隋朝,然后有隋書,唐朝沒了有唐書,沒寫好,舊唐書之后就有新唐書。 接著是十國紀年,記載五代十國的歷史,隨后宋史、元史、明史…… 大家都是傳承著,包括縣志,打仗歸打仗,別毀了這個,誰焚書坑儒,誰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誰就是炎黃子孫的敗類!千古罵名有其一號! 中華不是,不管哪個地區、哪個民族,征服了,立即整理當地的情況,編纂,甚至找當地人詢問,給錢。 像南宋的人寫北宋的事情,就有東京夢華錄。 包括現在大明,寫元史的時候,大家都去找那時的宮女太監,這樣再對比留下的資料進行編纂。 危素是這個,曾魯也是這個,故此那些前朝的官員,其實他們不是北元同一個民族的,他們此刻非常茫然,一部分被招收了,還有一部分吏員回家了。 他們沒有錯,他們就是個小人物,為了自己活著,哪知道朱元璋那么厲害能打過來? 打就打了唄!跟我有啥關系?我一個吏員就是干活,百姓種地難道不是干活?工匠做工不是干活? 怎么就得收拾我?又不是我先當你們的吏員,然后北元打過來我輔佐北元,結果你們又打回來,那你說我不對,我沒啥可說的。 實際情況是一直都是北元,我就在這里做事情,他們跑了,你們來了,我啥都沒干??!你們清算我作甚? “人,少,官,哈!”朱聞天想著這些情況出聲,因為還有前朝的官吏沒被征用,太浪費了。 甚至有的吏員一直被關在牢里,根本沒有人問其情況,就那么關著。像吃餃子不蘸醬油的人似的,最后關了好長時間才有人去調查,如果沒人調查就一直關著? 北平行省,就是元大都,一部分官員現在可以了,吏員人數更多,關著呢,不管了? 朱元璋看一眼憨憨,笑笑,點點頭,打招呼了,算回應了。 里長不一樣,他看到憨憨打個手勢,再聽說的話,翻譯了。 “陛下,不能再往前走了,那里忘了加固?!贝遄拥囊粭l小河邊,里長把朱元璋喊停。 “上次咱走沒事??!差哪?”朱元璋往下看看,這里挺好的。 “是前朝留下的,他們留的護堤的木頭橛子,咱怕不安穩,即便用桐油煮過的,咱以后泡瀝青?!崩镩L指指護堤的木頭柱子。 朱元璋蹲下看,有水流,他看不出什么來,再回想一番:“宜長,你想多了,前朝的官員辦事也同樣認真,咱打和林的時候,東路、中路、西路,他們也沒屠殺百姓??! 都知道殺百姓沒用,甚至更讓當地沒被殺的百姓憤怒,北元那里有不少漢官,他們怎么可能那么干? 然后一部分汗官被挾持著跑了,一部分留下幫忙治理和林,據說那里的吏員最努力。 其他地方也有北元的吏員,還有四川夏國的吏員,咱難道都不信任,看著……” 朱元璋說著說著就停了,盯著里長:“你在告訴咱啟用更多前朝吏員?” “???”里長瞬間茫然神色,隨即又一副恍然的樣子:“行嗎?我感覺他們要是又回來干活,必然比在北元時更認真!要不找他們以前的官員擔保一下?” “行,有何不行?無須擔保,咱怕這個?咱度量沒那么小,你是不是覺得咱度量???”朱元璋說著開始懷疑。 “陛下是懷疑咱懷疑陛下度量???那有什么用呢?咱也不管事?!崩镩L回應。 “有道理,是咱想多了,剛才說啥來著?用之前的吏員,不錯,他們最熟悉情況,官員是官員,吏員是吏員。 咱找人告訴他們一下,讓他們回到衙門,咱給他們發紅包,對,就是紅包,你村子總說紅包。 這玩意兒就像養牛一樣,放牛娃有什么錯?換成哪個放牛娃都是養牛,地主被抓了,難道放牛娃再放牛就危險了?” 朱元璋自己想明白了,他認為的,他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被帶偏的。 “牛,放,騎,摔,嘭~!嗯!嘿嘿嘿嘿!”朱聞天上前兩步,做出抓牛角把牛頭扳倒時的動作。 “對對對,就是這樣?!敝煸敖z毫不懷疑,如果有頭大黃牛,憨憨絕對可以輕松放倒。 別看憨憨頂半頭牛的力量,那是指耕地。 力氣不是那么用的,憨憨這種,抓著牛角有技巧的,牛使不上力,他放牛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正常的壯漢都能把牛給扳倒,何況憨憨這種。 第823章 寶鈔得利不賠本 “那個山你要不要?”朱元璋說完牛的事情,又想起剛才的問題。 “陛下,那山還是留著為好?!崩镩L拒絕,不要,憨憨說的,說那個地方以后可能會用。 那里是孝陵衛所在,護衛孝陵的,孝陵還未修,歷史上洪武十四年開始修,在現在下丘村東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