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節
朱聞天郁悶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樂器,這個好,音樂使人快樂,當然也能叫人暴躁。 比如你在一群壯漢吃盒飯的時候,拿著石頭在玻璃上劃來劃去,當對方忍住打人的沖動好聲跟你商量先停一下而你不停,并變本加厲的時候,暴力就產生了。 當戰爭結束,你彈起冬不拉時,并唱著‘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時,大家就不會打你。 而在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大家士氣消沉時,你拉二胡,并且是二泉映月,將領會給你個痛快,讓你別消磨軍隊斗志了。 當然你要是拉賽馬,這個沒問題,或者光明行也不錯,不消沉??! “憨憨,人家有專門的歌舞團,比咱更專業,咱是愛好和娛樂,人家是職業,比不過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表演?!?/br> 里長現在都會吹笛子了,這個笛子不僅僅是橫笛,還有豎笛,豎笛起是是簫。 像古代的梅花三弄,它叫笛曲,實際上是簫。 那個納蘭容若寫的詞,我是人間惆悵客那個,前面有一句是‘落梅橫笛已三更’。 這里面的落梅是個曲子名,叫落梅。 后面說的橫笛,強調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因為落梅有簫的,叫豎笛,強調橫笛就是橫笛了,至于已三更,是說時間。 一更天打在十九點左右,即晚上七點,三更自然打在子時,二十三點左右。 就是半夜十一點左右有人用橫笛吹落梅這首曲子,如果是在密集人群居住的地方,真的坑人了,別人不用睡覺了,橫笛聲音又尖銳又遠,還不如簫呢! 第800章 元宵彩燈月正圓 在大家忙碌中,正月十五到來,賣花燈的人多了,下丘村賣得最好,因為批量生產。 別的篾匠做一個花燈需要自己弄竹子,然后軋制,再買各種顏色的紙糊上。 一個人只做一件事情和做很多事情比起來,顯然前者效率更高,流水線作業就是這么個原理。 在南京,下丘村的工廠專門賣兩種燈籠,一種大點的,讓人掛在窗戶外面,一種小點的,讓孩子挑著。 不過顏色單一,樣子也單一,就兩種,可是價錢便宜,都能買得起,還贈送一個小蠟燭。 然后就是賣蠟燭,這個是石蠟,便宜呀!粗細大小的全有,不再是牛油大蠟這種。 以前的蠟燭都是脂肪類的,比如羊油、牛油,還有蜂蠟和白蠟蟲的蠟。 這里面哪個都不便宜,尋常人家買不起,一般都是把油盞放在燈籠中,加個燈心點燃。 自從石油源源不斷運過來,開始處理后,石蠟就出現了,想不要都不行,它就是副產品。 還有礦脂,也就是凡士林,提煉的時候必然會出現的,包括之后的瀝青。 “賣的都是單色的,咱這邊用蠟燭的卻是五彩繽紛,不過最好的還是電池的小燈籠?!?/br> 朱元璋今天又一次找大臣們過來聚會,同時大臣們的家人也來了,明天繼續放假。 下丘村賣的燈籠就兩種,不會去改變,看著很單調,因為便宜,大家買得也不少。 但今天應該是花燈,故此不會都買下丘村的,有的買蠟燭,小蠟燭,燒半個時辰就夠用了。 大臣們沒啥可說的,他們的家人來了,又享受到了,至于說賣的單色的東西,他們懂。 下丘村不愿意沖擊專門賣彩燈的人,人家就指望一年中的幾次用彩燈的節日賺錢。 下丘村還批發給這些賣燈籠的人蠟燭呢!特別便宜,不要用動物的脂肪油來做蠟。 因為動物的脂肪油和燈盞的植物油可以拿來做肥皂和香皂,拿石油的蠟來換,下丘村是占便宜的。 一個直徑十厘米,高五十厘米的牛油大蠟點著燒了純粹是浪費,用二倍的石蠟換。 換回來后就能做肥皂和香皂了,然后還有甘油??! 甘油可以提純,然后冬天的時候給人用,正常的時候拿來做醫藥,這個做醫藥的消耗不多,但做炸藥的就多了。 …… 歌在唱,舞在跳。 大家繼續在九龍橋這邊聚會,然后有湯圓,湯圓是用手抱的,不是包餃子那種,是包豆沙包的那種。 兩只手要團,團來團去的,其實難度不大,小孩子學個幾分鐘就能會,揉泥巴練出來的。 有人胃腸好,可以吃很多,有人則只能吃一兩個嘗嘗,然后吃菜,實在想吃主食有餃子。 “諸位,不忙著吃飽,一會兒咱們去秦淮河上看看燈會,今年全是咱出的錢?!?/br> 朱元璋吃了兩個湯圓,不吃了,告訴其他人慢點,要去賞燈。 群臣已經知道今天的節目安排,有畫船早早停在護城河上,一大群。 宮中出的錢,放萬盞水燈,街頭巷尾所有的燈皆出自宮里。從初一就開始了,初五之后消減一部分等,太費錢了,十五的是時候又增加彩燈,一直到月末。 晚上大家出來溜達,晚回家也有燈照明,挨著街道住的人家也喜歡外面亮著,反正不影響睡覺,沒有玻璃窗戶,紙的也沒有,晚上窗戶直接用板子擋上。 夏天的時候拿線做的紗窗放上,就涼快,同時不讓蚊子進屋,一般效果不怎么好,蚊子和蒼蠅照樣進去,走門即可。 眾人果然放慢速度,一會兒到船上繼續喝,不過一艘船載不了太多的人,需要分開,船高了過不去橋。 小孩子和不喝酒的人要吃飽,湯圓沒包太多,一個人平均四五個,年歲大的人都吃一個,畢竟過節。 然后大家吃餃子,餃子餡的種類的,豬牛羊的全有,加上韭黃的、蒜苗的、竹蓀的、香菇的、魚rou的、油渣酸菜的、大蘿卜的,反正有葷有素。 餃子包的多,一部分放在冰窖里凍上了,等大臣和家人明天回家的時候帶著,放冰能堅持兩天。 這就不用做飯了,愿意炒菜就炒一個,不愿意炒那不是有從下丘村拿回去的咸菜和醬菜嘛! 眾人吃到差不多的時候,準備放煙花,來到護城河旁邊,乘上一艘艘船,有的孩子已經睡覺。 主要的大臣自然得跟朱元璋在一條船上,各部的尚書,御史大夫,加上劉伯溫和危素,還有幾個朱元璋的兒子。 剩下的就是下丘村的二十四個人,以及護衛,正好一艘船,再多坐不下了。 除非那種不過橋的畫舫,只在一個范圍內移動。 里長不時摸摸胸口,懷里揣了一摞紙,準備迎接詢問,他現在學的東西越來越多。 “咱看著岸邊游玩的百姓,心中舒坦,穿著新衣服,店里的棉衣沒少賣?!?/br> 朱元璋舉著望遠鏡看,大家人手一個,有人近視眼和花眼,還戴著眼鏡。 大家聽到朱元璋的話,紛紛看岸上,棉衣符合朱聞天的審美,不是那種電影里演的棉襖。 一律平整的外面,里面為了封住棉花,會用線給縫出來小格子,外面看不到。 然后有四個兜,熨燙完的特別板正,但不是軍大衣的顏色,男的一般是藍色的,女的粉紅色,小孩子的淡黃色,沒有白的。 款式相同,就袖子不同,各家都怕袖子蹭臟了、容易壞,在外面自己找布又給裹了一圈,這樣拆這個布就行。 小孩子的衣服兜里揣草紙,草紙不值錢,用來擦鼻涕的,不然他們拿袖子蹭。 路邊有竹子的垃圾桶,給人扔紙和吃油炸串什么的簽子用,以前沒有,都隨手扔地上。 現在一有垃圾桶,百姓很自覺,需要扔東西的時候會專門扔進去,本地人要維護自己的驕傲,外面來的很怕丟人。 “陛下,燈好看,五顏六色的,可惜過兩天就沒有了,太費蠟,不如把蠟賣給百姓?!?/br> 胡惟庸終于找到機會說說話,他現在被邊緣化了,無力又無奈,真拼不過沒臉見人的那個高人。 “胡卿說得不錯??!宜長,電燈能用上?”朱元璋也想每天晚上給南京的百姓照明。 里長深吸口氣,伸手入懷:“陛下,村子新出了一種用石棉網做的油燈,可以燒汽油?!?/br> 第801章 油料交換工業地 里長把一張紙摸著抽出來,他都記住位置,第幾張是什么全知道。 他給出來的是汽油燈,比柴油和煤油的亮多了,正適合用在路燈上,不然那汽油也用不完,沒有內燃機,就是當清洗劑和稀釋劑,當然,噴燈也行。 “陛下,儲備的汽油太多了,雖說蒸餾出來的比例比柴油小,卻比煤油多,一直存著也不是回事兒。 咱可以在路上裝玻璃燈,天黑的時候派人爬上去點燃,天亮的時候再給熄滅。 它比其他油的亮,沒有燈泡亮,燈泡看多大瓦數的,照皇城的就大,包括照村子的。 整個南京全使用電燈,銅線要用許多,同時咱的發電機功率小,大的又不好控制?!?/br> 里長一臉淡然的模樣說,好像很隨意似的,其實他很激動,準備的東西派上用場了。 朱元璋瞧瞧紙上的圖,滿意地點點頭,遞給旁邊的大臣:“咱看不明白,既然能造那邊造出來,汽油確實太多了?!?/br> “陛下,煤油燈咱們應該賣給夷人了,然后賣他們油,讓他們拿石油來換,他們能弄到。 等他們送來的石油多了,咱就可以給百姓用,將來咱的內燃機做出來,需要大量的汽油和柴油。 那時可以取代耕地的蒸汽機,體積更小,勁更大,一比十換他們也愿意?!?/br> 里長趁機說出之前就提過的事情,目前大明百姓再堅持一下,好東西先賣給夷人。 讓夷人石油換柴油,比直接燒石油亮,關鍵沒有那么大的煙和刺鼻的氣味。 那些國王、酋長、宗教的頭領們會喜歡,象征著身份。 “成??!今年都做了,努力賺兩千萬貫,等冬天的時候,正好給百姓用蛤蜊油。 咱發現了,石油最好的用途就是點燈和護膚,瀝青可以防水,用在青貯池的建造上不錯。 現在能做塑料了,村子努力,技術真的能夠改變生活,那個漁網,不用三天打漁兩天曬網?!?/br> 朱元璋現在對于工匠方面的東西最感興趣,技術可以讓田地增產,也能叫士兵打勝仗。 黑糊糊的石油,誰能想過會變出來這么多的好東西? 胡惟庸:“……” 他發現自己又沒有存在感了,好不容易說一句話,結果叫朱里長露了臉,他懷里究竟放了多少東西? 南京的百姓不知道以后晚上會有路燈,他們挑著燈籠看熱鬧,秦淮河兩岸有各種表演。 唯一的缺點是冷,今天晚上的溫度是零上四度,等半夜的話,估計能到零度。 這個溫度跳到現在的秦淮河里,人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體溫流失速度太快。 岸上不時傳來叫好聲,一看那位置,猜燈謎的,顯然有高手拿到了獎勵,一般是給燈,也有給錢的和東西的。